高中期中考試總結反思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期中考試總結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期中考試總結反思1
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它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代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不是單純地復制與同化,它要求學牛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地進行反省、概括和抽象。顯然,學習中的反思如同生物體消化食物和吸收養(yǎng)分一樣,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但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最薄弱的正是反思性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
一、反思性學習的涵義與基本特征
反思性學習,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對學習活動過程的反思來進行學習。
“反思”在當代認知心理學中屬于元認知的概念范疇。元認知就是人們關于自身認知過程、結果或與它們有關的一切事物,如與信息或材料有關的學習特證的認知。它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調控三個因素。用元認知的理論來描述,反思性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性學習就不僅僅是對學習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是深究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了較強的科學研究的性質。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為了回顧過去或培養(yǎng)元認知意識;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的活動。通過反思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反思性學習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
1.探究性
反思不僅僅是“回憶”或“回顧”已有的心理活動,而且要找到其中的“問題”以及“答案”。也就是在考察自己活動的經歷中探究其中的問題和答案,重構自己的理解,激活個人的智慧,并在活動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下,產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反思性學習的靈魂是“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探究性是它的基本特征。
2.自主性
反思性學習的整個過程是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它以追求自身學習的合理性為動力,進行主動的、自覺的、積極的探究。學生既是演員,又是導演,自始至終都是真正的主人。它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分析、、獲得自我體驗。它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和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因此,反思性學習具有很強的自主性。
3.發(fā)展性
這里,把反思性學習與常規(guī)學習作一番比較。常規(guī)學習是學生憑借自已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的、重復的、直覺的操作活動。它以“學會知識”為目的,關注的是學習的直接結果,即眼前的學習成績;而反思性學習是一種復雜的、探究的`、理性的學習活動,它以“學會學習”為目的,既關注學習的直接結果又關注間接結果,即學
生眼前的學習成績和學生自身未來的發(fā)展;另外,常規(guī)學習只要完成了學習任務,就達到了學習的要求,而反思性學習不僅要完成學習的任務,而且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發(fā)展。
4.創(chuàng)造性
學生通過反思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地考察、分析和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yōu)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guī)律,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并進而產生新的發(fā)現。反思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究行為。通過反思可以拓寬思路、優(yōu)化解法、完善思維過程。反思是同化,是探索,是發(fā)現,是再創(chuàng)造。歷史上的許多新的發(fā)現就是在反思過程中獲得的。
二、反思性學習的模型與基本環(huán)節(jié)
反思的過程是元認知的過程,也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反思性學習的模型可以表示為:首先,學生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這里包括回顧學習過程、檢查學習策略、檢驗學習結果等。其次,學生自我評判學習過程和結果是否完善。如果是,并不意味著反思活動終止,而是進入總結提高階段,這里包括總結經驗、提煉方法、優(yōu)化探索、深化延拓等;如果不是,就進入察覺問題階段。接下來,學生通過分析、假設等方法界定問題。再通過搜索、探究等方法確定解決問題的對策。最后,通過實踐檢驗所采用的策略是否正確。如果是,就進入總結提高階段;如果不是,則進入再反省階段,開始新的周期。由反思性學習的模型可見,反思性學習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每一相對周期之間具有內在的連貫性,元認知滲透于全過程,這些正是常規(guī)學習所缺乏的。根據反思性學習的模型,其基本環(huán)節(jié)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階段。
1.反省階段
學生通過回顧學習過程、檢查學習策略、檢驗學習結果等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反思的開端,其發(fā)生的前提是學生有反思的意識,能夠自覺進入反思。
2.評判階段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如方法是否恰當,答案是否正確,思路是否清晰等。如果認為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是完善的,就進入總結提高階段;如果認為是不完善的,就進入察覺問題階段。
3.察覺問題階段
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內心產生懷疑、困惑、焦慮等不適感受,并試圖改變這種狀況。這一階段的任務是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明確問題的情境。
4.界定問題階段
此階段學生廣泛搜集并分析有關的經驗,特別是關于自己活動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為、信念、價值觀、目的、態(tài)度和情感等。在獲得一定的信息之后,對它們進行認真地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并提出假設。
5.確定對策階段
通過分析,認識了問題的成因之后,學生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未解決面臨的問題,通過接收大量新的信息,不斷挖掘新信息的內涵和外延,產生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由于這時學生尋找知識的活動是有方向、有針對性的,是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6.實踐驗證階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通過實踐檢驗以上階段所形成的概念和策略方法。這時,如果能夠解釋或解決當前的疑惑,說明檢驗成功,問題解決了,于是進入總結提高階段;如果不能,或者在檢驗過程中遇到新的具體問題,從而,又進入反思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開始新的循環(huán)。
7.總結提高階段學生通過總結經驗、提煉方法、優(yōu)化探索、深化延拓等方法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過程,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
高中期中考試總結反思2
期中考試考完了,當我們拿到試卷,每個同學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考得好的,當然挺高興,考得不好的,心里挺難過……。但是,高興、難過之余,我們更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的學習,怎么從期中測驗中找到自己的問題和后半學期應該怎么進步。下面,就多年與學生的交流,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認真分析試卷
第一、認真改錯
拿到試卷,忌諱的是找到班里的優(yōu)秀學生的試卷,將正確答案一抄,或者等著老師講答案,這樣做,是讓我們失去了一次特別好的自我提高、而且是提高效率最高的機會!我的看法是:拿到試卷,對照老師判錯的地方,自己認真修改!改完后,結合老師講評,若改正確了,說明自己的能力還在!這一點特別重要,這是增強自信心的重要表現。
第二、認真分析
大家要對于自己得分和丟分的情況,進行認真的審查。得分的情況有真會的成分,也有水分。真會的,有根據、有把握確實是自己真實成績的那個得分才算數。猜和蒙的,寫上了也有分。那個不算數,還得補。還得算在查缺補漏的范圍里頭。丟分的情況,如果是過難的、力所不及的題,可以果斷地把它排除。對于每個同學來說,都有過難的、力所不及的題。可以果斷地放棄,暫時把它放一邊。
其它丟分情況,第一,查自己的缺漏。說的是你應知應會的內容,不難也不是力所不及,但是你忽視了,這應該補上。第二,查你應得的分數丟了多少。你覺得見過、做過、能做、會做,反正都寫上啦。你查查這里頭丟了多少。你做了的題,在卷面上是多少分,你實得多少分。可以算出,在你會做的題當中,丟了多少分。應得得分丟了多少,這是一個要緊的數據。對每一個同學來說,有不同的數據。這些數就是讓我們到,還有沒有繼續(xù)得分的因素。就是說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努努力還能得多少分。這就找到了自己長分的增長點。
第三、認真反思
同一道題出錯,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原因。都頭疼,不是一樣的`病。必須把這個病因找到。一道題出了錯,要按照解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順序分解,找到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的錯。是審題馬虎,問題性質判斷錯了;還是概念、規(guī)律用錯了;是運算錯了,還是草稿紙上全對了,往答題紙上抄錯了。找到不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對癥下藥,采取措施。
根據物理學習的特點,學生們在考試成績不佳無非有以下原因:一為不夠熟練;二為知識方法掌握不牢固;三為經驗不足。
通過各科試卷分析和改正錯題,能看到自己的潛力,體會自己的實力水平。找到“我還可以得更多一點的分”的感覺,既提高了自己的信心,又找到了下一步復習的主攻方向。也就是說,要全力以赴地提高低、中檔題的正確率,保證“應知應會”的內容少丟分或不丟分,是提高總分的最有效的途徑。而專門做難題找硬釘子碰,總分很難提高。當然,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同學,就要求難題也要多得分,這樣才能有希望在下次考試中取得突破。
【高中期中考試總結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期中考試的總結與反思06-16
高中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通用06-26
高中生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01-31
高中期中考試家長總結與反思09-28
高中期中考試反思12-10
高中期中考試家長總結與反思通用06-02
高中教師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05-31
【熱】高中期中考試反思01-08
【熱門】高中期中考試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