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隨筆作文 推薦度:
- 讀書隨筆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書隨筆作文錦集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隨筆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隨筆作文 篇1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自卑的。優柔寡斷、臨陣退縮的事在我身上都發生過。我害怕失敗,害怕當眾講話(但是私底下和熟悉的人話又很多)。朋友說我謹慎認真,我卻知道這是沒自信。根據阿德勒的看法,培養對外界而非自身的興趣、合作和社會化的能力,確實是超越自卑的好方法。比如用真心去和同學朋友交流合作,在她們身上獲取正能量和自信,讓自己不至于過度自卑。
阿德勒說自卑有三個主要的來源:身體缺陷、嬌縱和忽略。雖然阿德勒提出這三個原因也與他自身的經歷有關,但無可否認,這三點至少是造成自卑的原因的`一部分。前兩個對我來說不符合,最后一個有可能。
從我懂事起,我的母親很少夸獎我,在我看來從她嘴里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優秀,我是如何如何的不行,這可能就是對我一些優點的“忽略”吧。而且我有一個非常優秀,聰明,逗人喜愛的堂姐,中考全市第一,高考保送,大學畢業公費到美國讀博,從小到大她都是家里所有長輩引以為傲的人。我就感覺自己像一只丑小鴨,在某一段時間還會在心底想著,為什么這樣一個優秀典范會在我們這個大家庭,不過這個想法只是暫時的,因為堂姐對我特別好,她也確實是我學習上,生活上,為人處世上的好榜樣。而且幸好我有一個明事理的爸爸,他從來不把我和堂姐一起比較,他總會發現我的優點,鼓勵我,讓我不至于成為一個極端自卑的人,還算是個有著正常心理的人吧。
讀書隨筆作文 篇2
今天,我讀了《草房子之藥寮》,這本書是由九個故事組成,這一個個故事中浸透了油麻地男孩桑桑六年小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這九個故事中令我最感動的是藥寮。 -
藥寮講述的是一個名叫桑桑的男孩患了絕癥,在他得知自己的嚴重的病情后,失去希望的時候,是他最愛的女老師——溫幼菊老師給他帶來了希望和神秘的力量。溫老師因為身體比較瘦弱,所以她經常在家熬藥,因此她的房間一年四季總飄逸著發苦的藥香,蔣一輪就在她的門上掛了一塊藥寮的`木牌。桑桑就在這藥寮里與溫幼菊老師喝“藥”。經過很多人的努力與艱辛,油麻地的人們終于從死神手中將桑桑奪了回來。 -
通過讀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我體會到了油麻地 的人不僅堅強,而且還十分團結。
讀書隨筆作文 篇3
一位衣臟不洗,滿口“之乎者不多也”的酒鬼—孔乙己,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其形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孔乙己是一個非常可笑的人物,一個可以解悶取樂的工具。這“可笑”,首先表現在他的外貌的奇特和思想的迂腐上面:孔乙己是酒客中間唯一的“讀書人”,又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把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單從這段人物描寫來看,也大致可以判定,這是一個頹唐不堪、沒有前途的“書呆子”。不是嗎?舊社會的生活對這個人物顯得是那樣殘酷無情,幾乎把他逼到了窮途末路,變成“討飯一樣的人”了,可是他不愿意拋棄那件破長衫,還是要擺出“讀書人”的臭架子,窮酸相,滿口“之乎者不多也”,教人半懂不懂。可是,別人不但不把他放在眼里,反而借此逗笑取樂。當別人直截了當地揭穿了他因偷何家的書被吊著打的時候,他一面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突出,一面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孔乙己是自尊的,可是別人卻故意要去刺痛他,問他為什么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手,這就使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回答不出,于是大家都哄笑起來。這是一幅多么可笑,然而又是多么可悲的畫面呵!一面是災難、痛苦和不幸;另一面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把“樂趣”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封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無情,通過這個可笑而又可悲的人物,不是暴露無遺了嗎?
讀了這篇小說后,我不會再為孔乙己的身世而悲哀,也不再為孔乙己的不爭氣而憤怒。作為一名青少年,應該從這里去吸取教訓,不能碌碌無為而終生,更不可以他人之不幸,成自己的樂活,而要腳踏實地,認真學習,努力拼博,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書隨筆作文 篇4
這幾天,有太多想寫的文字,可時間真的如白馬過隙,轉瞬即逝。
想著時間是海綿中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可有時等你終是在夾縫中擠出時間,適才靈光一感的美妙文字,此時卻不一定能大駕光臨,雖寫,卻總點不同的韻味。
有一陣子,我甚至想出了隨身帶紙筆的方法,在公交車上,在任何可以讓我動筆寫字的場所,當腦中有靈感閃過,我就拿出紙筆來記錄,當然,這樣的行為很自然地引起過路人側目。我的專注力不夠,在外界目光的影響下,總是有些動搖。
而每當腦中有美妙的靈感閃現時,當我鋪開紙筆,想要一筆一劃的記錄下來時,卻發現下筆寫出的文字是那般的蒼白無力,絲豪描繪不出心中的真實炫彩。
我陷入深深地自省中,漸漸地發現,自己的閱讀量太少了,正如楊絳女士說的,書讀的太少,想的太多。
書讀的太少,而即使少量的書,閱后卻不懂思考,那從書中汲取的營養更是少的可憐。
我開始豐富自己的閱讀量,卻也為讀什么書而困惑。
現在的雞湯書,雞湯文章太多,簡短又易飽,閑暇時光,很容易就被這些“雞湯香味”給勾了去,當然,其中的正能量肯定是有的',但是總覺得是零星的碎片閱讀,打了雞血之后,用的也比較快。
后來看到一段話,大意是說,看整本的著作的好處在于,書中的全體框架,結構,思想,邏輯,是值得我們慢慢地琢磨,推敲的,而不是一篇小文章,簡短,消化快,其實忘性也快,而一本好書,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跟著作者在文字中暢游,跟著他的文字邏輯思考,一本好書所帶給我們的是不一樣的感受。
讀書,讀好書,不僅讀小文章,也要讀大部頭。
讀書隨筆作文 篇5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吾之喜好,便是讀書。閑暇之時,最愜意便是能捧上一本心儀的書,靜靜地閱讀那些帶有音符的文字。一部精彩的小說,一篇優美的散文,一首絕美的詩歌,或是一冊充滿智慧的科普文獻,一段充滿著生活情趣的生活摘錄,一則反映生活五味的雜文,都能將我的心,暫時從塵世的喧囂中剝離,融入到書香之中,美妙的文字,便如一滴滴清亮亮的山泉,靜悄悄地將我的心湖蓄滿。情到深處,或淺笑嫣然,或喜笑顏開,或扼腕長嘆,或捶胸唏噓,或抑天望月,或淚灑衣襟……與書中的主人同喜同樂,同悲同泣,同憂同慮……,癡迷于忘我境界,于不知不覺中,洗去心靈塵埃,領悟人生真諦,遍閱世間情愫,透視人間喜樂。不亦樂乎!
年年歲歲,斗轉星移,幾十年過去了,沿途丟下了許多,性情變了,興趣改了,心境淡了,唯有讀書習慣,一直伴隨著我。書,依然和我不離不棄,充實著我的生活內涵,豐富著我的人生履歷,成了我朝夕相伴的朋友。讀書,成了我生命必不可缺的部分,也是最能讓我沉迷,讓我忘憂,讓我奮進的事,更是讓我獲取知識,豐富生活的源泉。從小到大,只要得到一本好書,便不擇條件,或端坐書桌,或歪靠窗前,或側立門框,尋一光線明亮處,隨處品味,即地默讀,手不釋卷,沉迷書中,絕妙處拍案叫絕,激動時喜悲交極,興奮時通宵達旦,忘情之時便擁書而臥。
當然,最愜意的是,秋日的傍晚,置一把藤椅至陽臺,放上一個矮凳,再沏上一壺清茶,然后手棒一本心儀的書,舒服地坐在藤椅上,放松雙腳,置于矮凳,在秋日午后懶懶的陽光下,淋浴著輕風,一頁頁地翻,慢慢地品,讓心,與智者交流,與賢人低語。間或,捫一小口清茶,讓淡淡的茶香,伴著書韻,魂繞心頭,那真是一種幸福。或是夏日的雨夜,斜靠著軟軟的枕頭上,就著開一盞橘黃的燈,聽著淅淅瀝瀝的雨點兒落在樹葉兒上的沙沙聲響,將心埋在書中的故事里,忘卻紅塵紛爭,隔絕塵世喧囂,放下世俗浮躁,將一日的緊張、煩悶、勞累,釋放得干干凈凈。這便是一種享受。
在我所讀的書中,以中外名著為最多。因為,文學,既來源于生活,又是異于自身另一種生活的文體寫照。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在他的紅與黑中曾有這樣的一句名言:“小說,是一面鏡子,鑒以照之,一路行去。”我們的生活或許與書中相仿又或許不同,但它是一面鏡子,能照出另一樣姿態生活的故事和人物,炫麗又或黯淡,成功亦或失敗,頹廢或許頑強,平凡或者偉大……,我們均可透過書中人物的生命歷程,結合自己的人生軌跡,取之鑒之,使我們獲益良多。照己像的鏡子是鑒別的鏡子,因為鏡子的鑒別的作用,我們可能通過這樣的映照,看到自我真實的形象,從而能起到提醒我們或者警告我們的作用,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能走得更平穩,順當。
書讀多了,慢慢地就有了收獲。書讀多了,視野便更加地開闊,就有寫作的沖動,總想把身邊的人或事記錄下來。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變成文字儲藏起來,當將一個個文字串連成行,變成一篇篇記錄心境的文章時,喜悅也隨之而來,心胸也頓時為之開闊。還記得我上中學之后,因為喜歡讀書,作文水平明顯進步。每篇作文后面,老師都會用紅筆圈圈點點,多是溢美之詞,加以鼓勵,還常讓在班里朗讀。老師越是鼓勵,我便越是有信心,越是喜歡,到后來,自己會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其數量,遠遠超過了老師的作文要求,于是,老師布置作文作業,就不包括我了,因為,我早已將他要求的`作文,提前完成。以至畢業以后多年,老師見著我,還囑咐我:不要放棄寫作!
童年時對小人書的驚喜狂熱,少年時看“”時的饑不擇食,青年時博覽群書的孜孜不倦,中年后對讀書的冷靜賞閱的讀書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讀書對人生的意義。在我看來,讀書,能怡性。書讀多了,心性便慢慢變得豁達、空靈,知性而溫婉,“養性莫若修身,行樂不如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而且思維也變得豐富、易感,遇見美好的事物,看見美麗的風景,便會情不自禁,心中便生出“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感念。也會常常會冥思苦想,種種有關于情與愛的文字,意與志的片段便從腦海中一串串地冒出來,一種無語的寧靜、便緩緩流淌至全身,融進“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意境中,即便是身處嘈雜的環境中,也能做到物我兩忘,心無旁騖,而且,由于心性的豁達,對生命變得更寬厚仁慈,希望世間處處充滿和平、熱愛和真誠;希望人與人能彼此相親相愛;希望每個人生活過都過得寧靜而又美好,希望人與人之間,沒有爾虞我詐的爭斗、沒有欺騙和陷阱……。
知識如海洋,而閱讀,則如小溪的流水。只有通過閱讀,讓無數的小溪源源不斷地匯入大海,方能保證大海的不枯竭,無數的科學家,作家,偉人用他們的人生證明了這點。家喻戶曉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達兩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與他廣泛的閱讀和勤學是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困極了,就以書為枕,在實驗里睡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么多知識呢,原來他在睡夢中也在學習呀!”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勤奮的讀書人,勤奮的讀書實現了他們的博學,而他們的博學則為世界創造了奇跡。
在我看來,喜歡讀書的人,溫潤。如玉。他們沒有金銀的喧嘩和光芒,卻有玉石一樣的潤澤和透徹,行走人海亦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他們雖春意盎然,魅力無限,卻媚俗不染,保持竹之傲骨,梅之高潔,蘭之幽韻,松之清雅之態,任腳下污泥無數,耳邊流言無窮,仍純潔依然,繞開世俗媚香的馥郁,隔絕百花俗艷的侵襲,以坦然的姿態悄然綻開在陽光下,向世間奉獻唯美神奇之幽香;他們安靜,如美麗的石頭,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卻思維敏悅而活躍,善于思考,不會人云亦云,聽風是雨,良好的文化底蘊,讓他們有能力辯別每一種聲音的可信度;他們寬容、豁達,更懂得愛,靈魂深處,視情愛為人類最美好的情懷,分外珍惜生命里那些不可以遺忘的感動,懂得包容、理解、甚至遷就別人的不足,卻會時時反思自己的言行。他們人在塵世中,心在塵世外,善于用自己的德行,積極的引導別人的人生,是朋友迷茫時溫情的路燈,是事業低谷里最好的向導;他們外秀慧中,聰盈可人,少言,但卻不乏味,因為長期得到知識的浸潤,語言凝煉而哲理,沉著而理性,決不會因一時的沖動而影
讀書隨筆作文 篇6
我看了一本書《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之社科人文、地理卷》。
在這本書里印象最深的是《貧富差距》。
世界上有些國家比較富裕,也有的國家非常貧窮。而且貧富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按人均收入的比率來計算,在20世紀60年代,人均收入第五位的國家與倒數第五位的國家之間的比率是30:1;而今天,比率已經達到了80:1。另外,在世界各國,不論是富國還是窮國,國內的`貧富懸殊也很大。
那些最富裕的國家都有發達的工業和服務性行業,能夠滿足人民的各種生活需要。這些國家可以自己生產國內所需要的產品,或提供各種服務;也可以通過向其他國家輸出商品,利用賺取到的外匯從別國輸入產品或服務。在較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人們所生產的糧食僅能夠維持自身的生活。如果再遇到疾病或自然災害,甚至連基本的生活也難以保證。
最近幾年,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很快。這些國家的出生率非常高,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人需要吃飯。
難怪最近會有金融危機發生呢,原來是這樣啊,那以后我可在不能浪費糧食了,不能再見什么買什么了如果每個國家都這樣,每個人都這樣,那就不會有金融危機了,今天你做到了嗎?
讀書隨筆作文 篇7
空閑之余,端著一杯熱茶,一個人靜靜的想,如果沒有書,我們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書,我們會不會前不知古人后不知來者?會有誰登上泰山,道出兼濟天下的抱負?會有誰在田園中“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環境中愜意?有誰能夠去紹興酒店中一口黃酒、一碟茴香豆?有誰能夠在聽到一會煮酒論英雄的對白?沒有書,我們是不是就失去了翅膀,只剩下渾濁的世界了。
從小和家長一起讀古詩,什么“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什么“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也會思前想后,如果把“臣”改為“爺”,不就更能體味出李白的豪情壯志和狂放不羈的個性嗎?每當把打油詩創造出來,我都有“一覽眾山小”的驕傲。
如今,我讀著徐志摩的“作別西天的云彩”,尋找著雨巷中的丁香一樣的女孩;我和三毛一起眺望大漠星空,和席慕容一起欣賞撿貝殼的姑娘。我在書海中遨游,天南地北,南方八極,甚至連《天上的`街市》都去瀏覽了一番。雖不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也是飽讀經書,隨口一個之乎者也。
這一些讀書的勁頭啊,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每次,我都把書店當成圖書館,大飽眼福。遇到“珍寶”,我也會咬咬牙,拿出少得可憐的零花錢買下來。看的書也很雜:童話、小說、作文、科普讀物……遇上老媽的菜譜,都要翻一翻,肯定是把毛爺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話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每次和老媽說話發表評論都是“此乃……”。害的老媽每一次都要不知疲倦的說:“別此爺爺此奶奶的了,快看你的教材書去!”每次我都一句“所謂教材書,乃是過了中考就無用的書,所謂閑書乃是一輩子看的書!”把媽媽噎住。
朋友問我戴上眼鏡是否會后悔,我都會大笑一陣,讓別人摸不著頭腦,只有我一個人知道——書,讓我在心靈上成長,“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一本本好書教育我,給我啟示,讓我找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生活似海,書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寬闊。
生活如山,書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書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
讀書,感知世界,感知夢想。書生亦行者!
讀書隨筆作文 篇8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小說家德·亞米契斯所寫的一本描寫少年生活的書籍。書中描寫的是四年級小學生恩里科身邊發生的各種感人的故事,他與我的年齡相仿,但我們的生活環境卻有很大的差異。書中的人物經歷著貧窮和戰亂,但又處處變現出淳厚、樸直和友愛的品德。書中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致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閱讀《同窗》這一節內容,我學到描寫人物要抓主要特點的.寫作方法,同時也感受到同學之間擁有一份純真平凡而又樸素的友愛,應當好好珍惜。
<愛的教育>小練筆:
陪伴我四年之久的同窗好友很多,我們朝夕相處,一起學習,一起玩耍,親密無間,下面我就為你一一道來。
謝翔宇是我們班的大個兒,他的身材高高的,瘦瘦的,臉色白皙,愛好運動,常與我和睦相處。趙子軒是我的鐵哥們,每天堅持寫日記,據說他寫的日記本堆起來都有一尺多高。我倆一起當過科學課代表,不過因為失職被老師撤掉了。有一點我們倆很像,就是話特別多,經常像機關槍一樣說個不停,老師說我們是班里頑皮孩子的代表。
我們的班長秦敬軍,長得俊俏,機靈活潑,成績優秀,做事干脆利索。別看他的個子矮小,可很有號召力,在班里說一不二,很有威信,我們十分敬佩他。
再說說姜峰吧,那可是我們班跑的最快的同學。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臉頰烏黑發亮,走起路來步伐矯健,散發出健康向上的氣息。每當運動會來臨,他都會在賽場上大顯身手,像一匹飛奔的駿馬,奔馳在操場的跑道上,為我們班增光添彩。
這就是與我朝夕相處的同窗好友。
讀書隨筆作文 篇9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就是一個常常住在“黃金屋”里男孩兒,書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書增強了我的閱讀能力,書讓我的知識面更加寬闊,書使我受益無窮。但因為看書,我也曾付出了“血的`代價”,由此成了我讀書生涯難忘的一次。
那是上個星期的一個中午,我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讀著薛珂借我的《兒童文學》,老天爺突然變臉——由晴陰,下雨了。幸好老爸在家——能開車送我。剛好,2點半的鬧鈴“叮鈴鈴”地響了,我極不情愿地放下書,跟老爸一起走了。
到了車上,我又從書包里把《兒童文學》拿出來看,我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書,眼眨也不眨一下,此時此刻,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路上最好堵車!可并不如我所愿,沒多大會兒(對我來說)前面傳來了喇叭聲,“啪——”一聲,我沒理會;“啪——”兩聲,我裝沒聽見;“啪——”三聲,我在也無法平靜地看了,我一抬頭,原來已經到學校了。“沒工夫在看了,下車吧!小書蟲?”爸爸稍帶諷刺地“請”我下車。
下了車,我手中的《兒童文學》并沒有放下,而是繼續看,因為下午我就要把書還給薛珂了。“咣”的一聲,我的頭開始做痛,原來我看書太入迷,一不小心,撞到路邊的站牌上了。我輕輕用手摸一摸頭,發現頭上有一個大包,同時疼痛又使我趕緊縮手。
我并沒有吸取這個“血的教訓”,照老媽的話來講是“不思悔改”。可書上的情節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使我“不得不看”。“反正撞一次,就不會撞第二次了。”我盡量說服自己,但眼睛一時也沒有離開書本。我安慰著自己,忽然覺得腳下一滑,雙手本能地向前一扒,結果摔了個“嘴啃泥”,弄得我臉上、身上都是泥巴,樣子活像個小老頭,可笑極了!
這次讀書雖然我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我總算讀完了《兒童文學》,這次受傷值!
讀書隨筆作文 篇10
一次翻開一本書,一張精致的書簽從書中滑落,久違的故事又一次在我的心中上演,關于讀書的故事。
小時候,我并不喜歡看書,我覺得捧著一本又大又厚的書來看,還不如約上幾個同學去玩,而我的德昌公——爺爺的弟弟,卻經常要我看書。因為在他眼里,要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路。
一天,他又要讓我看書,我那天正好約了幾個朋友去蕩秋千,我當然不肯看了。于是,他就與我吵了起來,我們吵得面紅耳赤,我從來看到他這么生氣的樣子,最后,媽媽回來了,我還是沒去成。我的朋友也因為這件事不理睬我。于是,從那天起,我就埋下了怨恨的果子,我要報復他。
終于到了報復的時候了,我故意在院子里疊了幾本書,他一向走路不怎么看地下,我在心中暗暗偷笑,我躲在房間里等待他過來。后來,他果真被絆倒了,只見他艱難地爬起,然后把書一本本整理好,抱在懷中,一瘸一拐地把書抱到書房,疊好。剎那間我的心疼痛起來,他老了,那一跤對他來說不輕了。可是,一切的一切是我在讓它們發生,我覺得特別內疚,看他那樣看護書,我明白了他讓我讀書的苦心,那淳淳的愛。
那件事過后,我再也不討厭看書了,金秋十月,老榕樹下總會傳來陣陣笑聲,我和德昌公會站在榕樹下,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笑聲、讀書聲、說話聲,全部都凝聚在那一刻,那個時候,我們都覺得很幸福,很快樂。
不久,我上學了,再也沒空去和德昌公一起讀書,繁忙的`學生生涯讓我很快就把他忘了。直到有一天,爺爺哭著說他已經得了肝硬化,死了。他的死是那么突然,在那時,淚水已經顧不得一切了,肆意地在我的臉上流淌,昔日的笑聲,在我腦袋里一次一次地上演,我飛也似的沖到榕樹下,看著樹葉的凋零,回憶著他的一切一切……
想到這里,我的淚又流下了,這個美好的讀書故事,因為他的死而變得不完美,但我相信,讀書的故事不會因此而落幕,以后的故事,將會更加精彩。
【讀書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讀書隨筆09-25
意林讀書隨筆02-20
文化苦旅讀書隨筆11-25
文化苦旅的讀書隨筆11-14
《西游記》讀書隨筆01-14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9-09
《西游記》讀書隨筆04-25
教師的讀書隨筆04-26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2-16
西游記讀書隨筆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