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讀后感(精選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游記》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西游記》讀后感1
孫悟空剛學到功夫時自我膨脹自封“美猴王”“齊天大圣”,不服管教,沒有任何規(guī)矩意識,天不怕,地不怕,和咱們家猴子(孩子)差不多。
父母想讓他修成正果(孝順父母,懂事,有禮貌,愛學習,積極上進)送他來學堂讀經(jīng)!來的時候有的是“騙”來的,有的是“哄”來的,總之,自愿來的.不多。
送到學堂,師傅送他一頂小花帽,很漂亮,很可愛,很喜歡!(帶讀經(jīng)典,靜場,收心,猴子很興奮)猴子忍不住想把帽子戴在頭上。沒想到很快緊箍咒戴頭上了,學堂宣布紀律、規(guī)矩,講《弟子規(guī)》并要求踐行。違反規(guī)定要念緊箍咒(適當懲戒)。
滴水不漏,綿綿密密,老實大量讀經(jīng)是取經(jīng)(求道)的過程。
這期間,要調整生物鐘,適應學堂時間安排,要達到學堂要求坐姿端正,要適應學堂環(huán)境,要遵守學堂種種規(guī)矩,要和新的同學認識熟悉,要每天讀經(jīng)八個小時,要早上五點半起床,要跑步鍛煉身體,要克服網(wǎng)絡、手機、電視、零食誘惑,要克服放假時間可以好好玩一下的心理,要調整好別人都在家玩手機吹空調吃西瓜造成的心理不平衡,要克服讀經(jīng)時候還想著父母對自己的種種承諾!
總之,就像取經(jīng)路上經(jīng)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一樣難熬,隨時可能想著要退出,要通過哭鬧、裝病來達到自己退出的目的。這時父母應配合學堂態(tài)度堅決,不能中途退出,半途而廢。
但讀經(jīng)典的聲音如春風化雨,浸潤心靈,沁人心脾,一遍一遍,綿綿密密,人性的光輝不斷閃現(xiàn)。逐漸化掉孩子們的抗拒心理,漸入佳境。
因每個人的資質不同,經(jīng)歷不同,心理變化快慢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讀書的專注度不同,生活習性不同。只要堅持,都一樣進步,只是進度不同罷了,但大體上誦讀100遍部分孩子能背會,誦讀150遍大部分孩子都能背會了,誦讀200遍以上絕大多數(shù)都能包本,此時經(jīng)典已逐漸融入孩子的生命。
老師們需要隨時引領、引導、鞭策、鼓勵、激勵、護持,付出艱辛的努力。孩子們達到克己、自律、自覺、主動、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的狀態(tài)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當孩子們包本背誦一本就會充滿喜悅和自信,包本背誦越多就越自信。包本背誦的過程磨練心性,啟發(fā)光明性,開啟智慧!
《西游記》讀后感2
一說到八戒,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詳。他出自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先生所寫的《西游記》。本是一介天將,卻因為做錯事被貶下人間,又錯投了豬胎,所以才變成現(xiàn)在這幅"卷臟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的模樣。
八戒他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懶!每次妖怪來的時候,都是悟空上,沒有悟空也有沙僧,而八戒呢?八戒總是在"后退",遇到事情就想逃跑。這可謂不好,男子漢大丈夫,遇到困難豈能有退縮之行!可能會有人說,八戒是實力弱,打不過那些妖怪。不不,可不是這樣的。在高老莊時,他與悟空的那場戰(zhàn)斗,他若是沒些真本事,早在剛開始時就被悟空打成肉餅了。還有,他原為天蓬元帥,手下兵將數(shù)千萬,如果他實力弱,不早就被趕下臺了嗎?所以,八戒不是弱,而是懶!
八戒還非常好色。在天庭時,他因"色膽如天叫似雷"調戲嫦娥被貶。到了凡間也不知悔改,不論人魔,是個美女就兩眼發(fā)愣。就連唐僧也治不了他。在《四圣試禪意》中,嘴上對著母女四人說"出家人不結親"卻在背后一個又一個"娘"叫著。卻不知這是菩薩為了考驗他們而設的圈套,而他不幸上當了,被施與懲罰。讀后感·有了教訓以后,還是不思進取,在《三打白骨精中》,被那"村姑"迷住了眼,差點就吃了那所謂的齋飯。還有更荒唐的是,女兒國中,竟然說要留下來與美麗的女王做夫妻。一個出家人,能口不擇言地作出這種事,可謂愚蠢!
在黃風嶺時,八戒會勇敢的與黃風怪戰(zhàn)斗,來保護師父。而且每次悟空去探路時,也總是會叮囑八戒保護好師父。可是在《三打白骨精》的最后,在悟空被唐僧放逐時,孫悟空對沙僧說了什么?說要提防著八戒。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八戒的.不靠譜。大概會有人嘲笑八戒,說他缺點好多,一點用也沒有。但是,這不正是現(xiàn)代社會的很多人嗎?懶惰,膽小,不告譜。也許,我們真的該好好的反思自己了,為何人的各種缺點在八戒的身上被無限地放大,值得讓人深思。
《西游記》讀后感3
相信《西游記》這本書已經(jīng)是每個同學都很熟悉的了,每個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有所感悟,我也不例外。
《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主要講述了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以及沙悟凈西天取經(jīng)途中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后獲得成功,取得真經(jīng)的故事。
“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會成功。”《西游記》的故事變應了這句話。人生難免有困難,如果我們不去應對困難,解決困難,又怎能看到雨后的彩虹呢?
英國的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本事并不是很強,很晚才學會閱讀,作業(yè)總是很不好,教師都認為他已經(jīng)無可救藥,不可能成材的,同學們也把他當作嘲笑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的班上有兩個男孩子打賭,說他永遠不可能成材,霍金的童年受盡了非人的.嘲笑,但他并不退縮,他和《西游記》的孫悟空一樣,敢于斗爭。樂觀堅強,這是我很佩服的。霍金對世間萬物都充滿了好奇,他習慣于把問題追究到底,他對物理很感興趣,從此,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努力思考,遇到難題不退縮,勇往直前,成為了偉大的物理學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實,名人有大成功,我們也有小成功。生活中,我們也會有困難,它們就是“攔路虎”,我們如果不戰(zhàn)勝它們,就會停滯不前,在原地踏步,不可能獲得成功:
記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們在鹽城玩密室逃脫,工作人員把我們關在一個小房間里,房間內有兩個籠子,各自進去了一個人鎖了起來,我們需要在兩個小時之內找出籠子的鑰匙和房間的鑰匙,就算逃脫成功。我們一共四個人,兩個朋友被關在了里面,我和另一個人在外面找線索。房間里是不是傳來各種動物的叫聲:羊…狗…雞,我聽著這聲音,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顫,好害怕。556與其這樣害怕下去,什么也做不了,還不如找找線索呢,我打起12分的精神,在許多書后面發(fā)現(xiàn)了一個保險箱,上頭寫著:聲音。我豎起耳朵聽,順序為狗牛雞羊,可這又有什么呢翻來翻去,什么也沒有,密室太黑,我打開手機電筒,這兒照照,那兒瞧瞧,在墻上看到了:十二生肖。對啊,十二生肖的順序,牛是這三個中最大的,那么按照這樣的順序,密碼就是…4132對嘍,哈哈,我贏了,我戰(zhàn)勝了恐懼!
這本書不僅僅表現(xiàn)了努力拼搏就能成功,并且還讓我們懂得了要團結互助的道理。同學們,其實困難并不可怕,我們要有一種敢于拼搏,敢于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必須會獲得成功的!
《西游記》讀后感4
一本好書可以啟迪人們的智慧,陶冶我們的情操。我們要不斷地讀書,讀好書。我家藏書很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西游記》,它促使我克服困難,不斷前進。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其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
在唐僧的三個徒弟中,我最喜歡孫悟空。自他出世以來,發(fā)現(xiàn)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還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闖到東海龍宮,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后他由于不滿玉帝的統(tǒng)治,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圣”,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在取經(jīng)路的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僧一起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金銀角大王,白骨精、蜘蛛精、紅孩兒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成功取到了真經(jīng),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zhàn)勝佛”。其實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有這樣那樣的磨難。例如:一次在做數(shù)學題時,我因為想不出方法而感到既苦惱又煩躁,就在當我準備放棄時,我忽然想到《西游記》中盡管師父和師弟都被法力無比高強的.妖怪抓住,孫悟空仍然沒有放棄,與妖怪拼死搏斗,最終終于打敗妖怪,救回了師父和師弟們。孫悟空連這樣的困難都能克服,而我又有什么理由放棄這道數(shù)學題呢?于是,我平復煩躁的心情,認真思考,回想著老師上課講的重點和思路,經(jīng)過一番計算,終于得到了答案。
《西游記》給我的感覺是積極向上的。雖然取經(jīng)路上有種種困難與挫折,唐僧師徒四人卻堅信希望就在前方。他們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十萬八千里的路踩在腳下,信念卻存于心中,師徒四人終于克服困難取得真經(jīng),造福百姓。這本書告訴我: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目標,憑借超乎想象的毅力去努力,堅持不懈,奇跡就會發(fā)生。我們要錘煉自己,勇于攀登!
《西游記》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但內容豐富、生動,而且讓我學會了面對困難要堅持不懈的精神和道理。
《西游記》讀后感5
《西游記》可算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了,大家都能講出一些《西游記》里面的故事來: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過火焰山……有的被豬八戒吸引,有的喜歡善良的唐僧,有的對形形色色的妖怪情有獨鐘。而我最敬佩勇敢的孫悟空,尤其是對“水簾洞”那一段印象最深刻。
“誰先跳進水簾洞,我們就拜誰為王!”這是花果山上眾猴的一致決定。但它們都猶豫再三,不敢行動。可能是怕一頭撞在石頭上喪命;也可能是怕水簾洞里有什么妖怪;還可能僅僅覺得弄一身水成為“落湯猴”有些丟人……只有孫悟空勇敢地做出了選擇,一頭跳進了水簾洞,成為了“美猴王”。從此,才有了西游取經(jīng)路上一系列除妖降魔故事。
我們經(jīng)常有很遠大的.目標和理想,躊躇滿志地下一個天大的決心,可是卻遲遲沒有行動。殊不知,遲疑只能失去機遇,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個代表學校去參加比賽的機會,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自愿報名。頓時,班里“強手如林”——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體育方面突出的、會音樂的、學美術的、能演講的……都紛紛舉起了手。其實我也擁有不少特長,但沒敢報名。我害怕啊!國家級的比賽,誰知道會有什么樣的高手,會把我碾壓得“連渣渣都不剩”了呢?誰知道在備戰(zhàn)比賽的過程中會多辛苦,要強記多少東西,要熬多少次夜啊!盡管我心里明白這個比賽是展示自己風采的大好時機,也看到了老師向我投來的鼓勵的眼神,但還是被恐懼壓住了。直到老師宣布報名結束,我都沒有勇氣舉起手。
我為自己的懦弱郁悶了好幾天,發(fā)誓以后若再遇到這樣的事,一定要勇于挑戰(zhàn)自己。不久后,學校選拔6名同學參加傳統(tǒng)文化競賽,盡管心里還是有些對未知的恐懼,但這次我終于鼓起了勇氣,舉起手主動報名參賽。只要開始了,便一無所懼。我查資料,做筆記,日以繼夜地為比賽做準備。最終和其他5名同學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在全校大會上受到了表揚。
正如《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面對未來的種種未知,他毅然選擇了迎難而上。如果他卻步退縮,那么固然會安穩(wěn)許多,但是取經(jīng)路上的歡樂以及取到真經(jīng)后的成就感,他永遠都無法體會。正如那句名言所說: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西游記》讀后感6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全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了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tǒng)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 題 記
我這個人喜歡閱讀古典小說,比如說《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這膾炙人口的古典名著,我都讀過,不過印象最深的要數(shù)《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是元末民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所謂的三國就是講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發(fā)生的事,從文章開頭的亂世引出了各位英雄到最后三家歸晉,發(fā)生了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整本書層次分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學巨著。
說到三國,我們一定會首先聯(lián)想到,那些在書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仁義的劉備,忠勇的關羽,機智的'諸葛亮等等。作者羅貫中用手中的一只秒筆,把每一個人物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每一位英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但是同一個東西使他們走向人生的巔峰,從默默無聞到老幼皆知,這個東西便是--“亂世。”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不錯,如果不是亂世,天下太平的話英雄們也許只能一輩子隱身于民間,默默無聞。可是上天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漢獻帝時天下大亂,軍閥混戰(zhàn),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許多人都抓住這次機會,一戰(zhàn)成名,不過也有許多沒有經(jīng)得住考驗的人則永遠沉默。
相信許多人都十分羨慕他們,認為自己運氣不好,沒有生在亂世,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不過你想過嗎,那些英雄個個是身懷絕技,而且眼疾手快,一下子抓住了“亂世”這個好時機。還有一部分人同樣身處“亂世”但是經(jīng)不住打擊,或者沒有抓住時機,仍然是默默無聞,甚至付出了生命。
“亂世”好比是機會,只要你能力強,準備充分,才能處變不驚,迅速抓住它,獲得成功。但那些不腳踏實地,總是幻想成功的人是永遠也無法取得成功的,當你看到三國中那些光彩耀人的英雄時,你也要想到他們在這之前所做的準備,苦練武藝,飽讀兵書。他們并沒有料到付出就一定有回報,但是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回報。
記住,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西游記》讀后感7
相信大家對西游記再熟悉不過了,從動畫片的猴哥,到經(jīng)典的電視劇,再到如今的什么張紀中版什么這個版那個版,翻拍一直不斷。今天就讓我們回歸本質,談談羅貫中的《西游記》。
在《歷史》中,我們學到《西游記》是根據(jù)《大唐西域記》改編的,而《大唐西域記》的原型是唐朝玄奘法師到天竺取經(jīng)的故事,古代的人該改來改去將史實改成了神話故事,如今有的人說電視劇把神話故事,改成了科幻片。真是耐人尋味。
西游記的人物是是這部作品的特色,下面就讓我們來一一分析。
唐僧是這部作品的中心,他的原型就是玄奘法師。他是個分不清黑白,顛倒是非的人,但他卻有個善良的心,在路上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難也基本上都是因他而起,各路的妖怪都是想吃他的肉,因為妖怪們都聽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我看了一條評論:最失敗的人莫過于唐僧,因為不論是妖怪、徒弟、朋友、敵人都想送他上西天。這句話真是精辟!
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它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猴子,故稱之為“石猴”。他曾經(jīng)當過天宮的“弼馬瘟”,因為嫌官太小就大鬧天宮,最終被如來佛祖壓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佛祖命他護送唐僧西天取經(jīng)。在路上他斬妖除魔,卻被唐僧指責濫殺無辜,兩次被師傅趕走,結果都是由八戒和沙僧來收拾殘局。他有勇有謀,火眼金睛,多次救唐僧于危難之中,是隊伍中的主力人物。
豬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他好色,貪吃,是天蓬元帥被貶下凡間。在取經(jīng)途中,他曾多次慫恿大家,解散、各回各家。但他最怕孫悟空,所以孫悟空講的話他不得不聽。
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他忠厚老實,本是天上的卷簾,不小心打碎了玉帝最愛的花瓶被貶下凡間。他功夫不咋的,在路上他干的都是體力活。
小白龍是唐僧的四徒弟。因為誤吃了唐僧的坐騎,所以就變成了白龍馬。他任勞任怨,一路把唐僧送到了西天。
讀了《西游記》,我懂了什么叫堅持不懈,在路上他們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但他們任不放棄,一直堅持才到了西天。在人生的旅途中,經(jīng)歷的困難不止這些,我們是不是也能像他們一樣堅持不懈,邁向成功!
《西游記》讀后感8
假期里,我認真閱讀了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的《西游記》,它讓我愛不釋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唐僧帶領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孫悟空手持金箍棒頭上戴著緊箍咒,不聽話的時候師傅唐僧就會念緊箍咒,孫悟空就會頭痛乖乖聽話。他是一只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猴子,叫齊天大圣,又稱美猴王或弼馬溫。做了花果山水簾洞的大王又拜師學會了七十二變,還有翻一個跟斗就是十萬八千里的.神奇本領,十分厲害。他因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山下五百年,直到唐僧來才得救,被收為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一身黃衣?lián)碛谢鹧劢鹁Φ哪芰Γ阅芸辞逖值男螒B(tài),一路降妖除魔,取得了勝利。
二師兄叫豬悟能,也叫豬八戒,原來是天上的天蓬元帥,犯了錯誤被貶下凡,成了一頭豬精,在高老莊想要娶媳婦時被孫悟空抓到成了唐僧二徒弟,他肥頭大耳、好吃懶做,還經(jīng)常拖孫悟空的后腿,造成了不少麻煩,還非常喜好美人,有時會被美色所誤,救唐僧沒有孫悟空主意多,沒有孫悟空聰明,所以老大就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當初豬八戒為老二時還不服,最后還是被孫悟空征服了,豬八戒的武器就是個大耙子,戰(zhàn)斗能力還是杠杠的。
三師弟悟凈,也叫沙和尚,他原本是天上的卷簾大將,不小心打碎了玉帝的酒杯,被貶到流沙河做妖怪,是孫悟空和豬八戒收服了他,師徒四人組隊前往西天取經(jīng),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挑著兩個大箱子,里面都是經(jīng)文之類的,沙和尚耳朵很大,帶有大耳環(huán),皮膚有些黑,人有點胖,武力不高強,性格也不圓滑,但是為人老實,對唐僧忠心耿耿吃苦耐勞,唐僧長得那叫一個陌上人如意,要不然哪來那么多妖精搶他、想吃他的肉,唐僧為人善良,跟妖精們正好相反。他的那匹小白龍,化成坐騎,威武高大。漫漫長路,多年跋涉,他們師徒四人在取經(jīng)路上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jīng)。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現(xiàn)實要多看些詩書才是,畢竟活到老學到老,總是不會錯的,我讀了《西游記》這本書,里面的情節(jié)好笑又好玩。我喜歡孫悟空的神通廣大,更喜歡它不怕苦不服輸?shù)木窈鸵宦方笛槊癯Φ囊簧碚龤猓「匾氖沁@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能因為遇到一點點挫折而半途而廢,那樣是永遠不會取得成功的。
《西游記》讀后感9
小時候看過很多回西游記的電視劇,只要電視里播放《西游記》,我甚至可以不吃飯,小小的我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高興,悲傷,著急,氣憤。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西游記》,更進一步體會文字的魅力,一個個降妖故事,那情節(jié)可謂是跌宕起伏,讓人想把一本書一口氣讀完。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清代著名作家吳承恩根據(jù)史料記載的唐朝時玄奘到印度去取經(jīng),歷經(jīng)艱難險阻,終于到達了古印度的故事而改編而成。他將災難分成九九八十一難,一路上師徒四人歷經(jīng)艱難險阻,降妖除魔,整本書讀起來津津有味。
《西游記》中開篇就引出孫悟空,他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成為眾猴之王,尊為“美猴王”,后拜菩提師祖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七十二變。筋斗云等高超技術。他因大鬧天空,被如來神掌壓到五指山下五百年,讓他改過自新,后經(jīng)觀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西行路上他除魔降妖,不畏艱險,還有那憨態(tài)可掬的豬八戒,他同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八戒性格溫和,單純,力氣大,還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經(jīng)常被妖魔鬼怪迷惑,敵我難分。但是他對師父忠心耿耿,也為西天取經(jīng)立下汗馬功勞。心地善良的沙僧,別看他就是牽個馬,陪師傅聊天,好像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總在危難時刻安慰師父:“師傅,你放心,大師兄一定會來救我們的!”沙僧的來路不小,在小說中就介紹了沙僧是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一不小心打壞了杯子,才被貶到人間,后來經(jīng)過觀音菩薩的點化和唐僧一道去取經(jīng)。他給我的印象是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
故事中倔強正直,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單純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畫的栩栩如生。三個主要任務一路協(xié)同合作,他們三人缺一不可,又互相補充。孫悟空雖然神通廣大,但他性子急,一個人取經(jīng)肯定不行。豬八戒是個搞笑的人,在孫悟空因為白骨精,和師傅鬧翻,跑回花果山,當大難來臨時,豬八戒就把孫悟空請回來了,他也是功不可沒,沙僧會安慰別人,默默無聞,勤勞苦干。他們?yōu)榱吮Wo師傅,取得真經(jīng),關鍵的時候總能團結一致,利用大家的力量打敗妖魔。
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需要學習團結合作的精神,才能一起戰(zhàn)勝困難。
《西游記》讀后感10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資料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
這本書前七回主要介紹了小說中心人物孫悟空的出世、求道、鬧龍宮、攪冥府、鬧天宮,直至其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為中心故事的展開埋下伏筆;八至十二回寫小說中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兼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征斬龍、太宗入冥,玄奘奉詔取經(jīng),交代取經(jīng)緣起,在結構上與前七回并列,同為展開中心故事做準備;十三至一百回是西天取經(jīng)正文,中心故事之所在,然后其間包括41個具有相對獨立的中短篇故事,主要寫取經(jīng)途中的各種矛盾斗爭,包括取經(jīng)人和妖魔之間的.斗爭,取經(jīng)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矛盾斗爭,以及取經(jīng)人內部的矛盾斗爭,在結構上以取經(jīng)人物的活動為中心,依次展開又互相照應,離奇曲折,懸念不斷,至經(jīng)歷八十一難,矛盾最后解決,斗爭最后勝利,取經(jīng)理想實現(xiàn)。
這本書中的孫悟空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后他因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用法力壓在五行山下,幸天災滿足,歸于釋教;并且他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終,成為了斗戰(zhàn)勝佛。而豬八戒原先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帥。因為他在蟠桃會上酗酒戲了嫦娥,被貶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虧他在路上保護圣僧,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為他挑擔有功,做凈壇使者。沙悟凈本是卷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他下界,落于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誠敬迦持,保護圣僧,登山牽馬有功,為金身羅漢。
覺得書中的每個人物都值得我學習。孫悟空本領高強、正直勇敢,對師傅也十分忠誠,我要向他學習,不能害怕危險;唐僧堅持不懈,意志堅定,我要向他學習,然后不能放下;豬八戒雖有些懶,可為人十分忠厚老實,我要向他學習,誠實守信;沙僧話雖不多,但卻吃苦耐勞,不喊一聲“累”,我要向他學習,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奮。
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堅持不懈,值得我學習。一路上,他們翻過了多少山,走過了多少片樹林,打敗了多少妖精,這是多么艱難的一路啊!可他們卻沒有放下的念頭,從來都沒有過,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嗎?想到這兒,我不禁低下了頭,他們那么困難,然后都挺過去了,還有什么是戰(zhàn)勝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難與之相比,不是顯得太渺小了嗎?
一本好書,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西游記》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吧!
《西游記》讀后感11
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題記
漫游中國古典文學的長河,美文佳篇數(shù)不勝數(shù),但唯獨《西游記》讓我情有獨鐘。
讀完《西游記》,我不禁感嘆于這部小說的光怪陸離,色彩斑斕。最令我感動的是孫悟空,我驚嘆于這個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在《辭海》中,“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電影《英雄》中則描繪了英姿颯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而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并為崇高的理想而奮斗的人。
無疑,孫悟空是英雄中的典范。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遠大的目標,不惜與一切進行殊死搏斗。他和天兵天將、神仙菩薩斗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這一場場爭斗看似無比熱鬧、無比精彩,但卻掩蓋不了孫悟空作為一個英雄的悲壯。孫悟空即使是如此的神通廣大,在與命運的搏斗中,他總是顯得勢單力薄。一個人是無法與這個時代對抗的。正因為這種對抗差距的懸殊,發(fā)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斗士才能凸顯出其英雄本色。
如今,真正與命運進行生死拼搏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一定是為了崇高的理想。很少有人會像貝多芬那樣為了后人的精神世界而“扼住命運的咽喉”,更不會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樣一聲高呼:“時代整個兒脫節(jié)了,天生偏要我把它重新整好!”正因為大多數(shù)人為了瑣屑的、不值得一提的目標而努力,所以當今真正的英雄幾乎沒有。很少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訴人類更高層次的價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浮士德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訴了人們生存的價值,英雄的斯科特用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堅持告訴了人們心靈的崇高,英雄的劉連滿用他極度為難時的自我犧牲告訴了人們生命的偉大。人類需要發(fā)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那個英雄在哪兒?他能告訴我們什么呢?現(xiàn)在的人類不能漠視英雄主義精神,這個時代極其需要這種千金難求的'精神。
中國有句古話:亂世出英雄,烈火煉真金。是的,熊熊的烈火中,被燃燒的是腐朽;亂世的動蕩中,被淘汰的是陳舊。狂風暴雨中,挺立的是常青的松柏;驚濤駭浪里,巍然不動的是堅定的礁石。直沖云霄,是英雄的豪氣;石破天驚,是英雄的誓言;與天比高,是英雄的壯志。
千古多少英雄,長河流沙中,扼腕英雄淚,感慨入杯酒殘尊。空余壯志豪情,一朝血灑,留蒼茫大地,水悠悠……
《西游記》讀后感12
近日閑來無趣隨手將一本《西游記》拿來觀摩。這俗話說的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西游記》里竟有如此之大的伏筆。
話說《西游記》講述的唐玄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的過程他們四人歷經(jīng)千辛萬苦重重磨難終于修成正果可誰也沒有發(fā)現(xiàn)孫悟空有了變化。
大家還記得真假美猴王那集嗎?或許大家都認為被“孫悟空”打死的假的是“六耳獼猴”。書中講到的`那六耳獼猴與孫悟空并無差別之處就連七十二變都一樣。那么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那六耳獼猴 的師傅又是誰?菩提祖師是不可能再教出另一個“孫悟空”來的。
相傳以前菩提祖師和如來佛祖是同門師兄但二人因為一點小事鬧了矛盾導致二人關系陷入了僵局。想到這里,我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是如來知道了孫悟空是自己仇人的徒弟后,心生不滿,于是就教會了另一個悟空,想殺悟空于無形。這也就應了為什么六耳獼猴和孫悟空的各方面都無差別之處了。
如來曾經(jīng)說過,六耳獼猴,能通天地萬物,知曉過去與未來。既然六耳獼猴知道自己將會被孫悟空打死,那為什么還要生出事端呢?再到電視劇中,當孫悟空和六耳獼猴來的時候,如來說了話,如來說這話時是笑著的。再到真假孫悟空,參拜如來時,其中一個悟空卻說得是“弟子”。這進一步證實了,是如來教會了六耳獼猴。
孫悟空和六耳獼猴去找如來之前,分別到:花果山、觀音以及閻王等地方去辨別,他們都分辨不出來,諦聽卻說:我聽出來了卻不敢說。那么諦聽他為什么不敢說呢?難道還怕這倆個潑猴鬧翻了地府不成。再說,旁邊不是還有位菩薩嗎,這位菩薩是誰呀,這可是與文殊、普賢并列的,那是何等人物呀!那就只有一個原因了:這個假悟空有很大的后臺,就是如來。
那么有人就會問到:生死薄上不是沒有孫悟空的名字了嗎?為什么還會將他殺死了呢?話雖如此,但想要孫悟空消失對如來說,那可不是件難事。
這個故事交給我們:不能只靠表面現(xiàn)象,有時他會蒙蔽了你的雙眼。任何事情都有著復雜的原因。不能只根據(jù)我們所認識的道理來做出判斷。
《西游記》讀后感13
我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最喜歡看的電視便是《西游記》,那個時候我最喜歡看孫悟空除妖保護師傅西天取經(jīng)還喜歡豬八戒那搞怪的樣子,最喜歡沙和尚一片護師的忠誠熱血
起初,我也不知道誰寫了《西游記》,寫它干什么,我只是沉迷于五花八門的法術兵器和和怪模怪樣的妖魔鬼怪每天和朋友一起討論。
《西游記》我最喜歡孫悟空這個角色感覺有趣,金毛雷公嘴,威武霹靂腿,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和識別妖魔的火眼金睛,不用說最厲害的`就是如意金箍棒了。
小時候我每天都在想如果我也有非常厲害的法術該多好啊!現(xiàn)在整本的《西游記》我都已經(jīng)看過了,雖然與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的故事情節(jié)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我依舊能從學里行間體會去西天取經(jīng)這一路所遇到的艱難險阻自然的對這些取經(jīng)人物的認識也比小時候了解的跟多一些,俺老孫來也!或許這句話中蘊含著孫悟空的自信,孫悟空的通天本領是不可質疑的,每個妖魔鬼怪都非常的厲害,都有自己的絕招和法寶,但孫悟空卻每戰(zhàn)必勝越戰(zhàn)越勇,不過這個也難怪,他可是斗戰(zhàn)神佛齊天大圣呀!他不但有通天的本領,而且他還有一顆忠義的心,在十萬八千里的漫漫大道上,那一次唐僧遇險不是他第一個出手救他呢?讓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中他被師傅拋棄卻依舊擔心師傅的安危,此等忠義,天地可鑒。
說起豬八戒的時候,不知道怎么的就是特想笑,豬樣人身還是天蓬元帥呢!八戒八戒,頭等戒就是戒色,他倒好取經(jīng)路上色心不改,為此給師兄們添了不少麻煩,比如“四探無底洞”吧,那白骨精化成一位美女,八戒見了就一直在師傅面前說好話,弄的大師兄又傷心又氣憤,即便這樣,我依然喜歡,因為他若不在取經(jīng)途中,那這個隊伍就不會充滿活力了。
最辛苦的莫過于沙悟凈了,他可挑著擔子走了十萬八千里啊!然而他對師傅依舊忠心,在取經(jīng)途中豬八戒好幾次勸他分行李散伙,可沙悟凈卻嚴厲回答“不分”
唐僧他可謂是佛家真弟子,他一心向善,一意向佛,十萬八千里,慢慢西去途,軟弱無能而又善性不變,糊涂在人又師徒情深。
《西游記》這本書應該可以說是我的啟蒙老師,讓我懂得了凡事只要堅持到底就能成功,讓我懂得了只要一心向善就會有回報,讓我懂得只要忠心講義氣就能讓人欽佩。
《西游記》讀后感14
這次寒假,我閱讀了《西游記》。不,閱讀一詞在字典釋義為看(書或報),并領會其內容。因為我看的《西游記》是原著,所以我雖然略知其大概的情節(jié),可要把它深刻的領會卻難以做到。
這本《西游記》使我知道了更詳細的“師徒四人取經(jīng)記”。唐僧過度仁慈、善惡不分,但他取經(jīng)的信念如此堅定;孫悟空毛手毛腳、好名氣,可他嫉惡如仇、聰明靈活;豬八戒好吃懶惰、愛占便宜,不過他吃得起勞動的苦,在“取經(jīng)團伙”有危難時也會出“鬼點子”;沙僧不僅不怎么打妖魔,而且很少能弄出大事情,好像他并沒有什么用,可是細一想,沙僧一路來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挑擔子,忠心耿耿地為“取經(jīng)團伙”著想取;白龍馬好像真沒什么用,就馱著唐僧,但是,一旦三個徒弟不在,它也會出一份力的。
看了《西游記》,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情節(jié),我也不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獅駝嶺伏三魔”,這次事件占據(jù)了八十一難中的四難,其小妖數(shù)量是整個《西游記》中最多的。整個故事一開始就有太白金星來提醒孫悟空這伙妖魔的神通廣大,孫悟空變成小鉆風,一路來到老妖魔的老巢,然而不小心露出馬腳,被三妖魔發(fā)現(xiàn),隨后被困陰陽二氣瓶。孫悟空逃出來后用巧計制服老妖魔,二妖魔也出戰(zhàn),同樣被打得落花流水。三妖魔假意讓唐僧四人通過,中途除了孫悟空都被抓走了。最后孫悟空請如來幫忙才打敗了這三只妖魔。
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老妖魔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二妖魔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三妖魔的.外甥是如來!一般妖魔鬼怪被降服后孫悟空定會打死,然而一旦誰跟哪位神仙、菩薩、佛有關系就只能饒其性命。在《西游記》中與妖魔有關系有地位的神仙似乎沒人指責,區(qū)區(qū)幾次的指責,大都是孫悟空說的,有權利的后臺幾乎沒人敢說,像孫悟空這樣的少之又少。
設想當今難道沒有“后臺硬”的惡勢力嗎?我想到了有些學生欺凌弱小的學生,然后還兇神惡煞的警告別人自己的哪個親人是什么地位,不能告老師。那些學生聽到之后,只好把苦藏在心里。有少數(shù)時候,就是告老師,都無濟于事。
我希望我們生活的社會是和諧的,人們能敢于接受錯誤,敢于指出錯誤,不用自己的權力或財富來做有害于民的事。還有一點,孫悟空與妖魔斗智斗勇,且聰明善變,不懼困難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西游記》給我?guī)砹颂嗵啵艺娓兄x這本書充實了我的生活!
《西游記》讀后感15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為優(yōu)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近日,我又在網(wǎng)上讀了文言文版的,獲益匪淺啊。
這《西游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里面孫悟空的神氣,并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西游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經(jīng),一路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獲取了真經(jīng)。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jīng)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地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tǒng)治下,都隱藏著丑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tǒng)治的腐敗,。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xiàn)一個不受約束,敢于抗爭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他從石頭里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對于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這也使我們想到當時的朝政是怎樣的,朝政中當官的又是怎樣的。其實,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著自己與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關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為非作歹!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jīng)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由于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后終于如愿以償,取得了真經(jīng)。我想,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可不能像豬八戒有時那樣喊散伙,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煉,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西游記》給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聯(lián)想到了許多,它被評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當之無愧啊!《西游記》,這顆在歷史上耀眼燦爛的明珠,正閃爍著那金色的光!
南京市東方小學四
【《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jīng)典西游記讀后感01-31
《西游記》讀后感03-23
西游記的讀后感11-07
《西游記》經(jīng)典讀后感04-06
讀后感西游記02-24
《西游記》讀后感想06-06
《西游記》的讀后感01-03
西游記讀后感06-13
《西游記》讀后感06-13
《西游記》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