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作文【熱】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學經典作文1
想必大家都知道國學經典吧,它是歷經了千年層累的文化積淀而形成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我國傳統學術文化的知識寶庫,而這個“寶庫”也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只要你肯去探索,它便會帶你在知識的海洋里翱翔,使你于閱讀中汲取中國圣哲精華,學得做人處事的智慧。
國學經典無處不在,每當在生活中看到別人能夠活用一些詞語成語以及我聽不懂的詩詞歌賦時,我是多么想能和他們一樣啊!感覺他們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無形的美。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國學的魅力吧!于是,我便開始嘗試在與朋友同學們在一起聊天玩耍時,慢慢地試著去用一些我們學過的詩詞成語,再延伸到課外。終于,我在別人眼中看到了羨慕和贊賞,這時我的心里就像吃了棉花糖一樣又軟又甜,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后來,我發現常閱讀國學經典不但能夠增加我們的典故常識和文詞運用能力,還能培養我們自我閱讀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并且會讓人自身帶有一種特有的.氣質,真的是大有裨益啊!
我們要弘揚優秀的國家文化,在這里我想對大家說:“多讀書,讀好書;國學經典,值得閱讀。”
我的生活離不開國學經典,它伴隨著我的成長;它就是我的良師益友,讓我懂得把行為習慣進行規范……我相信,國學經典將會成為我的另一半,伴隨我一生。
當然,不光是中國人,很多外國人都被國學經典所吸引并從中受益,這充分說明了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寶典,處處都需要他的指導。
如果我們是小鳥,那么她就是那浩瀚的天空,我們在她的懷抱里長大;如果我們是魚兒,那么她就是那叮咚的河水,我們隨時都離不開她……
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我們先輩的智慧和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結晶而感到自豪。
國學經典作文2
說到國學,大家一定都學過或看到過關于國學的知識吧。
從小到大讀過很多關于國學的知識。幼兒園時,老師就開始讓我們讀《三字經》、《百家姓》這兩本書了,每天到了幼兒園,大家就會自覺的多背幾遍,到了老師來了以后,老師就會教我們新的國學知識,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們學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了。過了不久,我們很多都背了,有些同學會背的都比別人會背的多。
到了小學,我們上語文課的課本中出現的內容就有關國學的知識。比如:《三字經》、《百家姓》、《論語》、《中庸》等等。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關于國學的知識,有時,我們在學日積月累時就有,我們經常要背下它們,就是要認識它們,能在生活中使用到。我們人類是離不開國學知識的,全國各地現在一定有很多人都在閱讀和了解國學的知識吧。現在在我們班,每個人都在背《論語》這本關于國學的書。
孔子的思想主要記錄在《論語》中。孔子一生可謂頗具傳奇色彩。比如,他周游列國,幾次差點丟了性命;他是第一次考辦私塾讓平民子弟也能有機會讀書的'人:他的三千弟子中,記入史冊的就有七十二為大賢人,他為官兩次,有顯著政績卻最后失敗,甚至她離奇的身世都很有傳奇性。比如,他生下來,頭頂是凹下去的,四周高起,同如群峰圍著山谷,因此取名為“丘”,而他的父母是因為在尼山祭拜后得到這個兒子,他在家又排第二,古人稱第二為“仲”,所以,孔子的字九尾“仲尼”。關于孔子的傳奇經歷,有的記載在《論語》中,有的在《史記》中,有的在《孔子家語》或《禮記》中,有的收集在其他個人傳記里。
在許多國學知識的書中都記載著一些名人的故事,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要運用或看到國學知識。
國學經典作文3
國學,中國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國學,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讀了幾本國學知識書之后,我發現今天的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應該加強學習,要多讀書,讀好書,既要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又要在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學好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學習關于文學、歷史、政治、哲學等的知識,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增強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有著更深層次的領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孔子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七十歲隨心所欲不越規矩”。
孔子自述了一生學習和修煉品性的過程,從求學、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也在學習中提高,良好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約束到隨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最終到達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此所謂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時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使我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道理。子還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其實我們不僅要全面地學習知識,而且要有虛心的.學習態度。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不要因為他人的某項缺點就完全地否定了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讓我們以孔子的話作為座右銘,保持一顆虛心學習的心,努力地去拼搏,去學習吧!雖然學習國學,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我們認真學、努力學,日積月累,相信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有朝一日一定會充分領會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并發揚我們的民族之魂。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從中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國學經典作文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子在《道德經》寫到:福兮禍兮之所依,福兮禍之所優。置子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些先輩們用智慧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也讓我們受益匪淺。
國學經典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其內容博大精深,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
國學,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國學,是古代圣賢用他們的人生經歷總結出來的哲理,那是對人生的感,那是人的滄桑,有歷史的歲月,有生命的真諦,國學使中華民族感到自豪。國學把我帶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面對著國學這浩瀚的海洋,不甘落后的我也奔勇向前,努力地汲取新知識。記得小時候背過的《三字經》,那里是一味枯燥地背著,并不了解其中的含意,后來漸漸地品味到了這些語言中的獨特魅力。
令我最深刻的是《弟子規》中的“入則孝”,我從中明白了孝,并一直銘記在心。
但相對來說我更喜歡古詩詞,讀了曹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體會到了他對手足相殘的悲憤;讀了鄭板橋的'《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體會到了他的堅強,讀了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體會到了他的憂慮。
國學使人進步,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偉大的國學經典開始出發。國學,他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光去品讀感悟和體會,而國學當中的精華部分,一生的時光也感之不完,讓國學一起陪伴我們快樂在成長,他就像我們身邊最好的朋友一樣,隨時提醒著我們,讓我受益終生,感之不盡!
國學經典作文5
輝煌中國六十年飛逝,轉瞬間中國迎來六十華誕,改革開放也已經走過三十年,盡管我是和平中國成長的,但我也知道祖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當我翻開爺爺當年的照片,生活是如此落魄。以前全是鄉間小泥路,從爺爺家到爺爺的`姥姥家有10公里,當天還沒亮就已經從家里出發,可是當天已經漸漸轉黑的時候還在半路上,一會兒不休息也不能趕在天黑到家。爺爺他們還騎車去北京,步行去天津,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天方夜譚了。而再看看現在,一條條柏油馬路既不顛簸也不泥濘,現在從我家到爺爺家開車不到5分鐘就到了。公交車增多了,設施改善了,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
我出生時已經不知道父親小時侯還有過憑糧票、布票等票證供應生活用品的時代,能吃上粗茶淡飯就滿足了,不能吃上的只能吃樹皮、草根,如果沒有樹皮、草根,他們就吃山上的觀音土。而現在我們的物質需求越來越高了,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健康,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色、香、味俱全,多吃水果,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中國開放30年來,人們的生活可謂日新月異。在媽媽的記憶中,從第一個固定電話,到現在一人一部手機;從過去的小黑白電視,到現在的液晶寬屏數字電視;從初次接觸電腦,到現在電腦普及;從鄉間的泥濘小路,到現在的柏油馬路;從票證時代到金錢時代,我深深的感覺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
現在作為小學生的我們能為祖國做什么?我們只需要撿起馬路邊的一張紙,這是愛國;認真學習中國文化,傳承古國文化,這是愛國;發揚優良傳統,做到誠實有禮,這是愛國;爭取全面發展,這也是愛國。
國學經典作文6
如果,我是一個作家,我愿用最真摯最樸素的語言來贊頌你的博大精深;如果,我是一個舞者,我愿用最曼妙最柔美的舞姿來與你共舞一曲;如果,我是一個畫家,我愿用最絢爛最斑斕的色彩來表達我對你的尊敬與熱愛。只是,現在的我,僅僅是一個學生,一個聆聽著你諄諄教誨的學生,而現在的我只能用尚且稚嫩的筆觸,來書寫你——中華文明。
從前,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但書上說“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我可不想做偽君子,于是我就開始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數學我得了滿分,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數學已經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使我在第二次考試中退步了,當看到自己的對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時,我心里真的很難過。那次考試,是對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得謙虛起來,上課時認真聽講,用心做筆記;回家后鞏固、預習;做題目時認真審題……通過這一改變我的成績也漸漸的.在穩步提升。
我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斤斤計較和同學相處喜歡較真,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后,我學會了努力控制自己。但是,本性難移嘛!有時也會控制不住。一次,我和同學正一起討論一個難題,在一點上我們突然發生了分歧,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開始吵了起來,就因為這事,我們倆鬧掰了。后來,我冷靜下來,對她說:“我們先各自去查,如果是自己錯了就向對方道歉。”回家后一查,發現是自己的一個小步驟出了錯誤,第二天一早,去學校后我向那位同學道了歉,她原諒了我,我們又和好如初了。經過這件事,我開始更加努力的改正著這一缺點,使自己做得更好。
讀書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的越多,收獲越滿。讓我們多讀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7
國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國學,是那神圣的階梯,引領人們攀登至高無上的寶座。《國學經典》里一句句簡短深刻的詩句,使我受益匪淺。
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將以前學過的知識好好地復習復習,我不耐煩的答應了,可我拿著書本翻了幾頁,趁媽媽在客廳做家務,就開始玩那些小玩意,一會折紙,一會兒給布娃娃穿衣,根本沒認真地復習。第二天,我拿著卷子就有好幾個生字不會寫,詞語不會組。這時我想起了《國學經典》里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現在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常去溫習和練習,溫習學過的知識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這句話也使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電腦,當時我向媽媽保證只玩半小時。可是,當我坐在電腦跟前玩著精彩刺激的游戲時,早就將時間與諾言拋到了九霄云外。“已經超時了。”媽媽提醒我。我隨口答應道:“馬上。”一動不動的在電腦跟前津津有味地玩著游戲。 “啪”的一聲,媽媽將電腦電源關了,生氣地說:“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這時我才明白一個人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諾,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還能使自己內心獲得快樂。
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是我最大的缺點,遇到問題不去動腦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使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動腦筋,就成了一個“木頭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學會了善思,精思,學會了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國學經典》使我收獲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
國學經典作文8
最近,一位叫做李里的父親火了,他穿著古樸的布衣,牽著牛繩,陪著三歲的兒子騎著大水牛上幼兒園,此事一傳到網上,就引發了熱議。原來,李里是成都某大學的國學教授,癡迷于國學的他常帶著兒子牽著駱駝,騎著毛驢去田間散步,教兒子吟詩作對,講述古代才子進京考學的故事。有人嘲諷他“神經病”“作秀”,也有人能理解他,贊賞他甚至模仿他。
就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良性的現象。也許時代變了,人民的生活和從前不一樣了在這樣做就有些愚蠢了。但是就是這一份可貴的堅持,才能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感受的國學的魅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的家園。國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經典文化,也是自先秦諸子百家文化爭鳴以來開始蓬勃發展的文化實體,經過歷史的沉淀和洗練,國學這一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便散發出它特有的價值和光芒。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老師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說我們的成長,我們的進步,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國學都在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從無知到成熟,從牙牙學語到能說會道。這一切都離不開國學的身影。
國學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就用這種態度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夸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無論社會如何蓬勃發展,物質文明如何先進,人們總是擺脫不了心靈的困惑。《論語》早就告訴我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國學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啟明星,是我們成長、成熟、成功的基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的每一步都穿插國學的身影,這正是聯系中華兒女億萬同胞的精神橋梁,是我們秉承信念團結一心的基礎。
國學經典作文9
為了迎接學校的國學盛典,我們經過了好幾天的辛苦排練。
今天,全校師生都早早地起了床,為了‘傳承國學、詠頌中華’,學校特邀家長也來感受文學氛圍,并檢驗我們在學校的才藝和學習。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只是靜靜地排隊等待著。一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也過去了,時間就像沙漏一樣墜入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房。
“ 五年級,《滿江紅》準備”,當我們聽到吳老師的口令,立馬轉向舞臺,來到卓同大廳,“啊!好多人呀!”一位同學驚嘆到。我是旗手,便拿著旗子在旁邊等候,握旗的手在不停地在顫抖,真有點緊張呢。
“下面有請五年級同學上場”“他們帶給我們的`是――《滿江紅》”,我心里又激動又緊張,當一聽朗讀人說了“豪情壯言”這一詞,我們馬上上臺,舉著旗子繞了一圈,頓時場內氣氛熱烈,掌聲不斷。一曲《滿江紅》,使場內的氣氛高漲,那古詩的韻味,回味綿長,似乎場內所有人都穿越到了古代。甚至有的家長也跟著念起來,場面氣勢磅礴,直沖云天。
一到四年級的同學分別朗讀了《道德經》、《離騷》、《論語》,聲音稚嫩但肯定、氣勢、柔美如畫、溫馨感人。
一位家長即興走上臺來唱歌,舞蹈演員們跟隨著唱歌的家長伴起舞來,臺下掌聲熱烈,臺上彩燈四射,有節奏地跳動,時而冒出了一縷輕煙,似乎也在舞蹈。
回來過神來,我們開始有節奏的搖旗子,我發現有的同學會有的慢,有得快,旗子有的高有的矮,大家似乎也看呆了。
當練到“朝天闕"的時候我們的旗子像是也很開心樣子。只能聽見“呼呼呼”的舞動旗子的聲音。彩旗飄飄,歌聲嘹亮,讀書朗朗,將古詩古韻發揚光大。
表演結束,我們向臺下的觀眾敬禮謝意,觀眾將雷鳴般地掌聲送給了我們,同學們的臉上樂開了花。
直到主持人宣布本次盛典結束,禮堂里的人久久不愿離去,似乎還在品味古詩古韻。
國學經典作文10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讓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后,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更深刻的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里浮現出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彤彤!”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么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經典作文11
看到“品味國學經典”這個題目,肯定有人會問到:“國學經典是什么”?在這里的國學經典它可能是一本書,一句話,一幅畫,一個歷史悠久的故事……但是,這些都是很平靜的事物,可為什么說它們是國學經典呢?
一本書,一幅畫,對于現在的社會來說,是隨處可見的東西,而這些隨處的東西,都蘊含著國學,都是經典,那對我們而言,這樣平常的一本書,一幅畫,到處都彰顯著社會正義感和責任感。
我們所謂的國學經典,難道只僅僅局限于這些東西嗎?不!它還有一種社會層次的意義,比如,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二十四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這二十四個字,不僅僅代表了國家、社會,人民個人這三個層面的意義,這要我們傳播這十二個詞帶給我們的正能量。
我舉一個很簡單,很普通的事例吧!這個事例要傳播的正能量——誠信。
一個小女孩去商店里買東西,買完了經后到收銀臺買單時,找給她錢的,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這個小女孩接過錢,說了一聲“謝謝”就走了。
可是小女孩走著走著,無意間看向了那位老奶奶找的零錢,心想:我帶了十元錢,買了一瓶飲料花了五元錢,可是為什么?我的手里現在有二十元錢呢?小女孩人仔仔細細的想了又想,發現無論怎么算,手里面都不可能有二十元錢,于是,她得出了結論,肯定是那位老奶奶找錯錢了。
小女孩趕緊跑回超市,對老奶奶說:“奶奶,您找錯錢了,我買了一瓶五元錢的飲料,給了您十元錢,您應該找我五元錢,可是您找了我二十元,您找多了。
老奶奶聽后,笑著說:“你真是個好孩子呀!”
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常的事情,就傳遞了社會的正能量!
國學經典作文1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必然具有強大的文化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壯大這種文化力的精神原點和指南;而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脈。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責任。
“月滿則溢,水滿則虧。”古人從這些自然現象中推理出一些道理:謙虛謹慎,能讓人際關系和諧,讓大家更開心,生活更美好,正如歐陽修所說: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學習古人的謙虛謹慎。
中國古人推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也常常說: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這告訴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身體力行,言行一致,學而時習之,才能獲得真知識。正如孔子所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在古文中“節”指氣節、節操;“義”指道義、正義。“節義”是中國古代君子怙守的行為準則,在利益面前想到道義,遇到危險愿意挺身而出,經歷長久的窮困都不忘平日的諾言,這樣也可以算得上完人了。《三國演義》中關羽就是忠義的代表,如“身在曹營心在漢”,“降漢不降曹”這都是他忠義的表現。
古人們倡導“天人和”,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天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之中有人類。人類要想生存,必須依靠萬物。古人以和為貴,主張人順應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大自然也有自身的規律,人們可以認識規律,利用規律,但無法改變規律。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自然資源,共盈生命綠色。
“古今貫通”這是季羨林老爺爺提出的。國學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他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我們要細細品嘗,細細品讀,讀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這種優秀的文化也將一直伴隨著我成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是立足于當下,面向世界,走向未來。
國學經典作文13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中有許許多多有關學習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讓我感受頗深,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意思是:只重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險。
我覺得,在我們日常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情況:一味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思考,大腦卻一片空白。有人只讀“死書”,而不去深入理解書中含義,這樣就會導致學習基礎不扎實;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學習只為了追求數量,而不在乎質量,結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還有一句讓我感觸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它意思是: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能者為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人請教為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多向我們身邊這些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小樹苗吸收著豐富養分;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嫌棄每一塊小石子;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水。若想具有高山情懷和大海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人身上匯集他們點滴之長。我們必須具有積極向上進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平和心態,并且運用適當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世界有新認識,新發現,并且有所領悟,有所感動。
國學經典作文14
小時,《三字經》《弟子規》我能信手拈來,可那時我只是背,直到上了小學,聽老師慢慢地給我們講了其中的含義,初中以后大多接觸到的是古詩詞,還有些名言,《赤壁》讓我體會到杜牧的遠大志向,《春望》讓我體會到杜甫的愛國與無奈……我明白了國學是很深奧的,但有些名言確實能讓我懂得一些道理。
其中最讓我受益頗深的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出自于孔子《論語》中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記得剛上初中時成績還比較穩定,然后慢慢地就降下來了,那時的我非常不解,為什么我作業明明認真做了,課余時間我一直在背書,可有些男生,下課瘋趕打鬧,作業經常因做的不好而被老師批評,課余時間還會打游戲,可為什么這種“天天在玩”的男生成績就是比我好呢?這個問題伴隨了我很久,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把我的不解告訴了爸爸,爸爸只是說了這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讓我好好領悟。
一段時間后,我似乎解開了我的疑問,我發現這種男生上課聽講是非常認真的,說明他們注意力集中;而在下課與他們的交談中我發現他們懂得悠久的歷史,現在的國事,說明他們看到新聞和讀的書多;他們的作業寫的很快,而背書都是在早上上學之前背的,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早上的`記憶力是最好的,這說明他們的學習方法很好,而且毅力很強,可以每天堅持克服早起的惰性。
“擇其善者而從之”所以我要學習他們上課認真聽講,多看書,看新聞,注意力集中,學習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而又要“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要學習他們作業不認真完成,浪費時間的壞毛病。
感謝這句名言,讓我了解這些道理,讓我進步,讓我成長,我們應認真地去體會,去領悟,去享受國學的精彩世界,充實我們的生活!
國學經典作文15
國學知識,它記載著千年歷史的變化,承載著忠臣烈士的血液。它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它指導我們是非對錯……一句句的古文演變成一幅幅畫,在我們眼前不停的搖晃,也因此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里。
還記得在幼稚園的時候,老師整天拿著書,教我們一句一句的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到了小學我才知道這就是《三字經》,它告訴我學習是要從小,我們現在這個階段對知識的吸收更勝于爸爸媽媽。進入了小學,爸媽也給我買了幾本古學名著。
尤其是那本《弟子規》,更讓我愛不釋手。爸爸告訴我“弟子規”中的'“弟子”是指“學生”的意思,我們更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規”是規范、道理的意思。我好奇的翻著書,是懂非懂的看著,雖然我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義,但我知道它是教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我也慢慢的朝這個目標努力著。現在我已經是小學小學畢業班的學生了,接觸的國學知識也更多了《論語》、《大學·中庸》、《孝經》……
每次拿到《論語》我就會想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搖頭晃腦的在讀子乎者也,他們開心的學著人的子乎者也,我也沖勁十足。
《論語》是中國古代巨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所著的,孔子認為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政令、法令,而要通過教育引導使成為事實;德政,他通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表明:教育可以感化人,即使百姓守端方,又使百姓有“羞恥之心”,形成道德信念的氣力,收到德治的成效。
作為畢業班的我,媽媽說我和以前不一樣了,變的更加有禮貌,也更愛說話了。我好高興,因為這都是學習國學的作用,我還要繼續學下去,我還要想像楊瀾阿姨那樣,溫文儒雅有氣質,做個女強人。
【國學經典作文】相關文章:
實用國學經典作文國學經典 作文01-09
經典國學的作文12-20
經典國學作文01-07
國學的作文09-28
國學的作文06-12
有關國學的作文12-18
國學優秀作文12-19
國學話題作文12-23
傳承國學作文12-23
有關國學作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