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重陽節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陽節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隨筆1
一
重陽瑞兆祖國紅,
億眾齊家勝惡洪。
楓獻丹心先烈慰,
子孫輩輩承征鴻。
二
環球幾處度災荒,
欣慰和諧昌瑞邦。
美日勾結拍丑劇,
九州眾志練兵忙。
三
秋風送爽菊花黃,
豐果鮮蔬五谷香.
把酒激情抒翰墨,
吉祥快樂度重陽。
四
耀眼金波罩沃州,
鞠躬谷穗報豐收。
無邊遠望情潮涌。
有愛高歌競自由。
五
霜楓曼舞葉飛空,
似鳳翩躚覓愛桐。
蕭瑟涼秋追皓雪,
安然隱去魄仍紅。
六
妙韻生春醉苑秋,
雅庭菊艷馥清幽。
溫馨閣內藏蘭秀,
唯有荒原草自羞。
七
冷菊重陽艷九州,
秋霜斬葉赤情留。
征鴻亮翅向南去,
憂草凄然敬柏遒。
八
二號嫦娥尋冷月,
三錢后輩探寒宮。
任憑變幻多災難,
人類文明漸進中。
九
黛玉悲凄命運薄,
若逢盛世必春活。
紅樓疑惑高鶚續,
寶玉石頭記妙歌。
重陽節隨筆2
韶關礦山公園綠草茵茵、依山而建,是人們休閑、登山的好地方。重陽節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媽媽帶著我一起去礦山公園爬芙蓉山。
下午四點多,我們來到了礦山公園,只見公園門前的公路兩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轎車、摩托車。公園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極了。草坪上、石凳上到處坐滿了人。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花枝招展的姑娘,有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還有活潑可愛的小孩子。有的手拉著手在散步,有的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談笑風生,還有的躺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聽著音樂……
我和媽媽沿著石階慢慢地走著,忽然聽見有人遠遠地叫著我的名字:"暉暉!暉暉!"我抬頭一看,哎呦,竟然是我最最親愛的表哥。我倆又驚又喜,相互抱在一起,媽媽和舅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我們聊了一會,哥哥就和舅媽走了。
告別了哥哥,我和媽媽就開始爬山了。我們有說有笑地往上走,一路上登山的人絡繹不絕。我們正拾級而上,忽然,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噢,可不是,那不是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嗎?我驚訝地說:"楊老師,你也來爬山呀?""是呀,真巧呦。"媽媽和楊老師又熱烈地聊了起來。過了一會,我們告別楊老師,繼續我們的爬山之行。我們穿過一片竹林,就到了芙蓉山的半山腰,我和媽媽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軟。
媽媽眨眨眼睛,故意逗我說:"兒子,我們還要往上爬嗎?"我抹了一把汗,斬釘截鐵地說:"一定要!我們不能前功盡棄,半途而廢!"媽媽說:"好!我們一定要爬到山頂!"我嘴里喊著:"GO!GO!GO!"于是,我們吃力地往上爬,越到山頂,道路就越陡,正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山路兩旁長著一些郁郁蔥蔥的松樹,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以及許多高高的蘆葦。大約走了半個小時,我們終于爬上了芙蓉山頂,看到了山頂的氣象站。站在山頂上,整個韶城盡收眼底,我的腦海里不由得浮現出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啊!山上的景色多美呀!我看到了美麗的夕陽。
遠處山上有的樹葉變得金黃金黃,有的變得火紅火紅了,它們把青翠的群山點染得色彩斑斕,非常美麗?粗@美麗的風景,我們之前爬山的'勞累和汗水都一掃而空了。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就依依不舍的離開了。下山的時候,突然"咚"的一聲,一個松果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我的頭上,我痛得"哎呦"一聲叫了起來,我有的生氣地把它撿了起來,想丟了它。媽媽說:"別丟,把它帶回家去做個紀念品吧。"我轉怒為喜,高興地說:"好的。"我拿著這個意外的收獲——一顆大松果,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重陽節!
重陽節隨筆3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漸漸習慣在逝去的歲月里找尋心靈的慰藉,那怕是一點點觸動到心的感動,亦可以撫平生活所帶來的煩惱與不如意。
面對生活,我們需找到生活的樂趣。這對我們而言顯得很有點必要。因為生活并不只是一張鋪陳開來的白紙,它是一個人對于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品玩;生活并不只是人的每天的規律性的重復,它是每一天人的情感的歷程。人之對于生活,并不是為了享受寂寞與孤獨,而是為了得到生活的樂趣與幸福。古人如此,今人一樣也是這般。將情傾注入于生活,生活才會變得美不可言。
但關于人的情感的問題,向來是眾說紛云,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生活境遇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獲得不同的.生活感受。是興奮也好,是落寞也罷,在情感的世界里,人就找到最最真實的自己。
生活需要真實,生活不需要太多華麗的修飾。隨遇而安,率性而為。以平常之心來認真面對,繞開了生活本身的干擾,我們才能尋得到生活的奧秘與真諦。
有人說美是到處都有的,這點我也積極贊成和認同。只是對于生活的美要發現、要體驗,就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緣分與幸運了。今天是重陽節,我們最最應該去發現、體驗到生活的什么樣的美呢?也不是隨便那一人就能夠說得清、道得明的。我自然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只是個人覺得,我們應該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曾經養育過我們的父母。這也是一種緣分,這也是一種感懷,這也是生活蘊含的美。
根據自然的法則,人總要與父母作別,而且是生離死別。這是誰也不能違背的自然法則。“子欲養而親不在”必然會給我們留下無盡的遺憾與長嘆,也許只有我們的心能聽到那來自內心深處的感恩的聲音。對于這種聲音,在聆聽中也好,在靜默中也好,那都是人對于生活的一種悟。生活就需要這樣的悟,悟在感恩的世界里,把心靈觸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重陽節日的今天,不知有多少感恩的心在傳遞著那份真摯的情。在這樣的氛圍里,人們也才會漸漸記得,才會漸漸懂得,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一切。
重陽節隨筆4
今天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我和媽媽打算去給外公外婆家送禮物?墒,送什么禮物好呢?這個問題我和媽媽想了很久,最后我們決定給外公和外婆做一頓飯來當禮物。因為我們覺得以前都是外公外婆做飯給我們吃,這次就讓我們給外公和外婆做一頓飯。說干就干,我和媽媽來到菜市場,我們賣了一只鴨子,還有其它的菜,就到外公外婆家去了。
我們一進門就對外公外婆說:“外公外婆,我祝福你們節日快樂!”
“今天我們來給你們做飯,你們只需等著吃飯就可以了!蔽矣终f。
“好好好,你們做飯!蓖夤馄判χf。
我和媽媽先把鴨子洗干凈,放在沙?里面燒,再在?里抄了一些菜就好了,我們把外公外婆叫下來吃飯,我們一會兒吃飯,一會兒聊天,外公說:“今天我真開心!”謝謝桐桐和媽媽一起給我們做飯!啊蓖夤馄拍銈兿矚g我以后經常和媽媽一起給您們做飯。“我說。外公外婆異口同聲地說:”喜歡。“我們大家都笑了
重陽節隨筆5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國慶節的喜悅還未褪盡,轉眼又到九月九重陽節。自古以來,重陽就是思念的節日,登高望遠、懷念故人。如今,重陽節被賦于新的寓義,為老年節。關愛老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倡導的美德與責任。
單位的老人也在今天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慶祝大會、游園會、聚餐,活動豐富多彩——。儀式上,到來的老人也有八八九九,行動敏捷、健步如飛的;紅光滿面、聲若洪鐘的;拄著拐杖、顫顫抖抖的;但都是一樣的神清氣爽、精神矍鑠。攙扶著一位老人,問:“老伯,今天開心嗎?”“開心!當然開心!”言語間,眼睛瞇著只剩下兩條縫了。席間,大家碰杯、歡笑、手舞、足蹈,宛如一朵朵綻放的老年花,燦然而美麗。
我笑了,我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
最美夕陽紅,老人們年輕過,有過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溝溝坎坎,每一道,都刻著深深的印記深深地愛呀!看到了嗎?攜手相攙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的臉慈祥的臉,于是感動、釋然;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大紅的運動服在晨曦中奔跑的身影,于是羨慕、振奮;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孤苦無依,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于是揪心、難過。
想起了家中的老人。我們一天一天成熟,他們也在一天一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動在心頭。沒有奢求,只有渴望,一句問候,一個電話,他們只想與子孫輩多一些相聚的時刻,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就是老人,給我們整個世界的人,此父此母、彼父彼母,都是那樣的值得尊敬呀!只要有時間,多陪陪老人,干點活也好,聊聊天也好,他們綻放的笑顏就是我們心中的欣慰!我想。
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那又是什么樣子。人生如鏡,對照人生,讓尊老之花盛放,讓老人們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吧。
此刻,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家!
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重陽節隨筆6
重陽節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說源于晉朝“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縣令,后人多效仿,遂成了重陽節的風俗,流傳至今。
由此我想起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灑脫、“阮籍醒日少,陶潛醉日多”(孟浩然語)的沉醉、“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開?腿酥乙,重陽一日來”的陶然,以及令人神往的不朽詩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構成了一卷“陶淵明特色”的田園風情圖。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隱藏著一處不為人知的“桃花源”。能像尤老一樣,甘于清貧地固守著自己“理念”的人,卻絕無僅有。我也因為“俗務纏身”(藉口),已經很久沒去探望他老人家了。趁著秋高氣爽的天氣,艱辛地走過九日山巒,那曲折蜿蜒,舟車不能渡的山道(原由之一),越過一峰隙,正如《桃花源記》的情景一般,頓時豁然開朗。幽靜的山谷里,住著尤老和他的菊圃,我們經常戲稱他為“陶翁”,是父輩的一位“酒肉兄弟”。早年為避“亂”而躲入山中的“不知魏晉”者,寫著一手好字,尤其是微醺之際。曾經答應我的'一幅《歸去來兮辭》,至今仍沒著落,只從他的廢紙簍里“淘得”一張《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條幅。
我來時,平叔已捷足先登,喝過了菊花茶。尤老正捧出了一壇“最新研制”的菊花酒,笑罵道,“你小子是聞著酒香來的吧!
“不……不,不全是,今天不是重陽節嘛?”我接過甕來,熟練地揭去泥封,深吸一口氣,嘻嘻道“好香咧!當然,也是為了《歸去來兮辭》而來”。
“來來,大家嘗嘗我老婆子的手藝”尤婆捧出了一道道五顏六色的花肴來。
……
其實,在如今節味淡化的年月里,光那金黃郁香的菊園就夠,何況還有“花宴”、酒和那飄逸的歌賦,我在尤老和平叔的管弦里已然陶醉——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殤,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尤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兮,將有事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為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重陽節隨筆7
古往今來,寫出詠嘆重陽詩篇的多半是上了年歲的游子,可見重陽是游子的思親日,是人生不惑之年以后的'歲月感悟日。重陽,九九歸一,是滄桑歲月的重疊、是人生暮年的象征。
水流云在。多少感嘆滄桑歲月的詩人,也不知幾經輪回仙體何在,然九九重陽卻依然流傳。近年來,不知是何人主張,定重陽節為“敬老節”確實是“聰明”之舉。
往昔重陽登高思親,雖寓有敬老涵義,但畢竟沒有明確是“敬老節”,追根溯源大概有以下原因。一是中國從孔孟的儒家思想統領精神世界以來,忠君敬老是人們的道德準則,從出生到老去都不會違逆,年年歲歲敬老如斯,何需定一個“敬老節”?再就是重陽登高思親感嘆歲月,情感復雜寓意深刻,何以冠一個“敬老”就可了得?
重陽節隨筆8
10月13日即癸巳年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悄然而至,市老體協組織的重陽節登山活動,顯現特別隆重之處是由廈門喬丹運動服裝集團贈送的天藍色棉織體恤統一運動服。從8日至13日鴻山公園、萬石山植物園登山的市民,尤其是穿著天藍色運動上衣退休老人絡繹不絕。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重陽與旭日交輝,藍衣共秋天一色”。老人們以美麗廈門健步登山的實際行動迎接第26個敬老節。
重陽節登山秋游,登高遠眺,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及親明好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新風尚。
以登高漫拍的影像慶祝20xx年重陽節,以照片與老同行、老朋友“重陽又重逢”。
重陽節隨筆9
明天天就是九九重陽了,這是一個和還算年輕的我幾乎無關的節日。只是在這個節日即將到來的時候,對著秋日暖陽我想到了一些人和事。
一、我的已走到另一個世界的一位鄰居大爺爺
這是一位和我沒一點親戚關系,不過卻是我家曾經的房東,而且對我很不錯的一位鄰居爺爺。他已經走了好幾年了,那家我們曾一起居住過的明代就存在的四合院(據說是)早已更換了好幾次新主人。只是每次途徑那座已顯滄桑衰舊的院落時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這個院里曾經住過的人和發生過的事。這位大爺爺和我的爺爺一樣都是受過很好教育的有素質的明白老人。他曾經是六七十年代很受尊重的售貨員,據大爺爺和我閑聊時說他的.老師曾經還有北師大畢業的。他喜歡孩子們讀書,記得剛得知我也要到市里混日子而在市里又舉目無親時,大爺爺就告訴我他的孫子和孫女的單位和家大概都在哪個方位,尤其是他的孫女離我要去工作的地方還非常近,讓我沒事去他孫女家坐坐。雖然到如今我也沒去過他孫女家,但當時心里很是感激。這位大爺爺每有好吃的總會給我們送些(當然我娘做了好吃的也會給他們老倆口送點),有一次他孫子過年給這位老人帶回了龍井茶,老人非讓我也喝一杯,知道我喜歡喝紅豆稀粥,老倆口一旦做了就會給我端過一碗。而每次老人侍弄的花兒有新品種或打了花骨朵或有新開放的,就會喊我過去看看。后來我上班回家老人和鄰居打麻將還讓我給頂個人。后來我結婚了,也是從那個院子里走的,當時那位爺爺還健在。如今我的孩子都已八歲了,可那位大爺爺已不在人世了。而那個曾經見證了我苦難日子和高考沒落榜還有結婚大喜的院子如今也已成為斜陽里的一抹回憶了。
二、我年歲已高和漸高的親人
我的奶奶早在99年就與世長辭了,我的91歲的爺爺也已于今年四月作別人間。我們不大的家族里年歲最高的一位老人就是我本家的四爺爺了,而這位八十來歲的四爺爺也在我爺爺過世后沒幾天一下子成了不曉人事的病人。這是一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在全縣都很有名的老中醫,他曾經得過重病幾乎走了但又堅持活下來而且后來還活的非常健康,可是,這次,我的這位四爺爺卻到如今都沒有轉好的跡象。
再下來就是我母親她們這輩的人了。我從來沒想過我的母親會成為家族里年歲漸大到快成為最高長輩的人。雖然她的身體還好,可是明顯近一兩年大不如前些年了。去年和今年母親還病過一兩次,雖然好了以后她依然一如既往的勤快坐不住,但連母親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有點老了,干的活多了開始感覺到累了。這一點我們兄妹四個都看出來了,所以前年母親說想跟著佛堂的師傅善人們去五臺山走一個星期,我們全體大力支持。現在,只要母親愿意干的事,我們沒人攔著了,只要她身體硬朗心情好就好。因為我們不想再有子欲孝而親不在的巨大遺憾了。
三、感悟
人這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不知不覺間我們就從咿呀學語的孩童一天一天地被歲月的鑿刀雕鑿成一個個老人,就像這四季的輪回,就像這秋天的葉子在秋風漸起中一天天飄零。用農村人的話說就是人和這莊稼一樣,一茬一茬地,用書上看過的話說,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人走了,就像流星劃過天空。
四、蘇格拉底最后的話:
死亡可能是以下兩種情形其中之一:或者完全沒有知覺的虛無狀態,或是人們常說的一套,靈魂經歷變化,由這個世界移居到另一個世界。倘若你認為死后并無知覺,死亡猶如無夢相擾的安眠,那么死亡真是無可形容的得益了。如果某人要把安恬無夢的一夜跟一生中的其他日子相比,看有多少日子比這一夜更美妙愉快。如果這就是死亡的本質,永恒不過是一夜,倘若死亡一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只是遷徙到另一個世界,那里寄居了所有死去的人,那么,我的諸位朋友,法官,還有我什么事情比這樣來的更美妙呢?
五、我還年輕,我不想去想關于自己年歲漸老后的情形,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只是我想不管未來多苦多難,我都要堅強的面對,為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等我老了時,我希望我的丈夫能一直陪我到最后一天看如血的落日,看滿樹的金黃。
最后,愿天下的老人都安康。
重陽節隨筆10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關于重陽節的由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恒景,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在九月九日早晨,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瘟魔沖出汝河,但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恒景手持降妖寶劍,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習俗
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重陽節詩詞:
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附上一首自編的小詩:
話重陽
又是一年九月九,登高賞菊插茱萸。
年復一年話重陽,歲歲朝朝重陽糕。
時過境遷自難忘,物是人非秋去也。
人生知己本難求,待到并飲菊花酒。
重陽節隨筆11
人間百善孝為先,九九重陽今又至。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今年10月13日,我國迎來了第一個法定“老年節”。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新時代少先隊員風采,四(2)班同學積極響應參加了“敬老月”活動,召開了“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主題隊會。
紅領巾,胸前飄,隊員們熱情高漲,交流了自己搜集的重陽節小知識,不僅知道了古時候每到這一天,民間都會舉辦豐多彩的慶;顒樱旱歉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還知道了由于九月九日還有著“長久長壽”的喜慶含義,所以重陽節也成為人們尊老敬老、孝敬長輩的`節日。詩歌朗誦《孩子,我想對你說》勾起了大家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思念,想起了小時候他們對自己的無微不至的關愛。而一項關于對祖輩了解多少的小調查則讓隊員們感到了濃濃的愧疚之情。原來總是爺爺、奶奶給自己過生日,可自己很少主動為他們慶祝生日,原來總是外公、外婆追在身后讓自己吃水果,可自己卻很少洗給他們吃,原來他祖輩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好……所以隊會上,大家討論承諾要做到:每天向家中祖輩問好;每天主動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學習自覺努力,家庭作業認真獨立完成,不用家長督促;每天能主動地和長輩聊天,不對長輩發小脾氣;不做讓長輩為自己操心著急的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這深秋之時,隊員們心中銘記了“敬老、愛老”,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受到了一次震撼心靈的教育。
重陽節愛老敬老隨筆4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羅里吧嗦!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重陽節隨筆12
“九九”重陽節前夕,幼兒園組織近80位退休教師開展了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活動,并安排幼兒園領導全程陪同參加。
一上午,退休教師們在引導員的帶領下從金水橋南側門進入太和門進入太和殿前廣場,沿著故宮中軸路,依次參觀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再經過御花園進入漱芳齋,最后從順貞門離開,每個景點都有講解員的細致講解,故宮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進一步激發了大家愛祖國、愛北京的情懷,整個參觀過程緊湊而有興致。
在品賞了故宮博物院雄偉、堂皇、莊嚴的建筑之后,老園丁們感慨萬千頻頻贊嘆:“故宮建筑濃縮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紫禁城建筑群、古代藝術品收藏及宮廷史跡的`主要展示內容展現了中國古人無以倫比的聰明智慧和功底深厚的藝術造詣!薄拔覀優樽鎳湴涟痢。
參觀完畢,幼兒園領導與退休老師共進午餐,轉達上級領導、幼兒園集體對老同志的深切問候,了解老同志的身體、生活近況,和他們一起暢談幼兒園的明天。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多年來,幼兒園堅持關心教師退休后的生活,積極組織老教師開展科學文明健康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老教師的精神、文化生活。
參觀活動使退休教師們放飛了心靈,豐富了知識,促進了交流,同時感受到祖國歷史的悠久,祖國今天的富強,共同憧憬著幼兒園和諧發展的共同愿景。
重陽節隨筆13
歲歲重陽,
盛世重陽。
華夏宏圖之闊,
錦繡河山輝煌。
北國白雪銀裝裹,
南域熱浪風雨狂。
秋高氣爽,
北雁南翔。
重陽巧遇華誕,
黃金周逢重陽。
登高望遠身康健,
心曠神怡情歡暢。
日曰疊成昌,
閏九雙重陽。
細雨時續時斷,
風光旖旎泛黃。
原野五谷香千里,
花果山上泛瓊漿。
雙鬢染秋霜,
月明品佳釀。
遠朱近墨分涇渭,
善惡美丑自掂量。
悠悠歲月能奢幾重陽?
不覺雄雞黎明又高唱。
重陽節隨筆14
每逢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時,便會迎來重陽節,我們都要去社區看望爺爺、奶奶,或者去敬老院陪陪那些孤獨的老人。
我們班早早就組織好了。今天一大早,我就準時到了指定地點集合,等待全班同學到齊,準備出發。我仔細一看,發現有的同學親手做了好吃的糕點,有的同學帶了新鮮的水果,有的.同學制作了賀卡……
一路上,大家紛紛討論著要如何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爺爺奶奶們。車里面充滿了歡聲笑語,窗外的小鳥嘰嘰喳喳,好像也要加入我們似的。
到了敬老院,班長向院長說明來意,院長高興地看著大家,親切地說;“好孩子們,看望老人呀,可是件好事情”。大家都積極舉手,想要趕緊去找爺爺奶奶。經過分組,我和其他兩個同學進入了房間,里面有兩位位奶奶和一位爺爺。我們三個人趕緊上前:“爺爺奶奶,你們好,我們是燎原小學四年級三班的同學,我們是特意來看望您的!薄昂茫,好,真是乖孩子!”爺爺奶奶笑瞇瞇地接過了我們的禮物。接著我們又表演了幾個節目,爺爺奶奶樂得合不攏嘴,眉毛彎成了一座月亮橋,連聲說:“太好聽了!”表演完節目,我們提出想幫助爺爺奶奶打掃房間,但爺爺奶奶不舍得,說:“小朋友,謝謝你們來看我們,房間我們會打掃干凈的,你們的心意我們感受到了,你陪我們說說話就好啦!”于是,我們又攙扶著爺爺奶奶來到院子里散步、聊天……
轉眼間,就到了中午,我們依依不舍得告別了爺爺奶奶,看著敬老院慢慢地消失在了視線中。回去的路上,大家一致決定:只要有空,就會一起來看爺爺奶奶們,帶給他們更多的歡樂!
這次的重陽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節日,祝愿老人們每天都快樂,健康!
重陽節隨筆15
“整容”的重陽節
重陽節長什么樣?賞菊、登高、嗅戰地黃花分外香,溫一壺菊花酒,承歡父母膝下,表達孝心,此為重陽之原貌。只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重陽節的容貌發生了變化,它與其他的節日越長越像,如同按相同的模子“整了容”。
其實,節日們原本各具容貌。比如屈原沉身汩羅有了端午,貌為忠義;介子推殞命火海有了寒食,貌為志潔。又比如,“千里共嬋娟”是中秋之貌,“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陽之貌。不管狀貌如何,其背后都有強大的精神支柱支撐,給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心靈上的洗滌?墒橇钊烁械酵葱牡氖,這些節日的原貌早已不復存在,人們似乎都忘記了節日的真正意義,而統一用“假日”來作為唯一的紀念方式。
看看被“整容”的重陽節,如今有多少人能體會到“菊花須插滿頭歸”的心境?被“整容”的重陽節,失去了獨特精神容貌的重陽節,還是“孝道”的載體嗎?莫非在一些人的心中,回家是其次,而閑逛狂購、游山玩水才是他們的本意?我想,倘若心中無孝,即使每天都是法定假期,也不會給“空巢老人”帶來溫暖,那只會給他們帶來另一種形式的“空巢”。
試問,到底是誰給重陽節之類的節日“整了容”,使當今社會陷入一種“節日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放假’”的尷尬局面呢?
我想,商家的手里握了一把“手術刀”,毀了其精神容貌,賦予其物質容貌——將節日與商品掛鉤。過度包裝的月餅、奇形怪狀的粽子……誠然,節日的.物質容貌豐富了,可它的精神容貌卻皺紋橫生,美麗不再。
除此之外,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難辭其咎。我們的精神是否在日益萎縮?傳統節日背后的傳統美德是否正在被我們逐漸忘記,以至于我們只能在被“整容”的重陽節里借著“假期三天”用“快遞”的物質來表達孝心呢?
干山萬水擋不住孝心的啟程。與其幻想通過增加法定假日來增加回家的次數,倒不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省親之旅。有孝心,無關假期。真孝子,時刻可以盡孝!
“整容”前的重陽節似一只木舟載著“孝”從歷史長河上游緩緩駛來,若想它繼續駛向彼岸,便請整回它原本的容貌吧。
【重陽節隨筆】相關文章:
重陽節的隨筆10-21
重陽節隨筆10-30
重陽節隨筆08-19
(精選)重陽節隨筆07-11
(精選)重陽節隨筆07-11
重陽節隨筆【精選】07-11
重陽節隨筆[精選]07-11
【精選】重陽節隨筆07-10
[精選]重陽節隨筆07-11
重陽節隨筆(精選)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