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勇氣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勇氣讀后感范文1
我在讀自我的局限好潛能’這一節時感觸很深:同一個人可能第一天上課很精彩,第二天卻教得一塌糊涂。盡管我們通常都是以一種宿命論、自嘲的方式接收這種悖論,但在這種練習當中,我們要求把他作為認識自己的源泉來認真對待。
書的作者曾搞過一次活動:讓全班同學閱讀討論《心靈的習性》。討論當中,班級的成員們看起來都感到有趣而富真知灼見的,而且他們同意和集體主義的這種混合是對他們很好的描述。我深有感觸地總結道,我們一起完成了兩件事情:更深入地理解了這本書和更深入地認識了學員們的生活。我還意識到了下一步該努力探索什么:為什么他們宣稱自己是個人主義者,實際上卻本能地實施集體主義行為?
同行聽后對作者有以下評價:
1.在計劃和引導課堂兩方面都具有靈活地把組織結構與意圖結合起來的能力:在闡明我的目的的同時又開放地接納各種達到目的的方式。
2.讓我的學生徹底了解我分配的素材,并承諾我也會幫助他們掌握素材。
3.我有誠意幫助學生在了解學術文本和他們自己的生活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并為達到這一目的探討策略。
4.對學生們的故事和我分派的'學術性文本同等地尊重。
······
總之,作者的實踐與潛能都是很強的。所以,我認為最終總是要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的,但是,理解自身的獨特身份卻是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前的關鍵一步。如果身為教師不是扎根于自己的本性,那么無論對任何人采用任何不同的方式,都是新瓶裝舊酒而已。
要成為一名更好的老師,我們必須養成一種既依賴又不依賴于他人反應的自我感,這是一對真實的矛盾。
教學勇氣讀后感范文2
期末放假前,學校給每位教師發了一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用于閱讀。在這個超長寒假中,我靜下心來閱讀了這本著作,獲益良多。本書建立在一個最普通的信念之上:優秀教學不能被降格為技術,優秀教學源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善。在《教學勇氣》中,帕克·帕爾默領著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的熱情,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讀完本書,但這本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給我很多共鳴,很多啟發,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思考的好書。同時也促使我思考,在類似的處境下,是什么,令我仍熱愛這個職業,即使在最頹喪的時候也不曾徹底失去從事這份職業的勇氣?
通過目錄對全書的總覽,大體理解本書講了幾個問題:
第一、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帕爾默說教師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只有認識你自己,才能不忘初心,才能找到滋養教師心靈的養料,才能找到教師繼續前行的`原動力。而這個就是要求教師要發現自己的獨特性,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
第二、教學的理想狀態。書中講到了六種狀態關系,這六對關系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他們并不孤立而是統一于教學這個共同體中。處理好這六對關系有利于改變舊式的課堂模式。
第三、共同體概念的提出。帕爾默也提出同事之間應該形成共同體,同事之間、同行之間可以探討我們在教學中存在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在交流中激勵自己不斷成長。共同體還包括家校之間的聯系,家庭教育是我們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也應該把家長加入到這樣的共同體中。
《教學勇氣》讓我跟著帕爾默進行了一場心靈的旅行,真正享受了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懷勇氣,面對教育中的重重困惑,重新激發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熱情。
【教學勇氣讀后感】相關文章:
勇氣教學設計05-27
《勇氣》教學設計01-30
《花的勇氣》教學設計07-13
《勇氣》教學設計(15篇)03-05
勇氣教學設計15篇05-27
《勇氣》教學設計15篇01-30
《勇氣》教學設計合集15篇03-05
《勇氣》教學設計集錦15篇05-22
教學勇氣讀后感(通用8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