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隨筆[精選]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隨筆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了。今年的清明節比往年的清明節過的都要有意思。
那一天,我們一家來到了望江美好田園玩耍。當天,我們乘坐爸爸的車來到美好田園的大門口。我從窗戶往外看。哇!多么美呀!我的心里特別激動,真是迫不及待地要進去玩耍了。我們找好了停車位,來到買票的地方買票,那個人說:“一張要二十元,可以抵你買的東西,就是說你買一樣東西要二十元就拿這票來當錢就好了。”姨說:“哦,那我買八張票。”我們買到門票,進去了。我走了一小段路看見了一個方向標上面寫著:跑馬場、開森樂園……我和弟弟爭著要去開森樂園玩。
我走樂園大門,看見遠處有兩個大大的'恐龍,近處有好多玩耍的。我們跑到碰碰車那兒,跟媽媽說:“我們要玩這個碰碰車。”媽媽答應了,去買了一張票,然后給了我和弟弟,剛給了我們票以后碰碰車的一輪結束了,我們走了進去選了一輛紫色的車,啟動碰碰車。我們都把別的車撞了遍,真是太好玩了。可是,時間太快啦,一下結束了,我只好從車子上下來。
隨著時間流逝,太陽偏西,我們戀戀不舍離開了美好田園,繼續去看電影……
清明節隨筆2
有時候我們總是以為外界環境錯了,其實錯在內心。
這個假期有幸能一個人獨自在學校,在宿舍,一個人的生活,能讓我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精神層面。
1。思考了自己與外界的關系
之前有個名詞“社會主義巨嬰”,老是自詡見多識廣,最終也栽在了這個詞上。無法處理好與外界的關系是巨嬰的一個特點,一個人為中心,沒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好吃懶做”,表里不一……沒想到另一個我如此不堪,好像恰好占到了我最討厭的所有性格。
我也有要守護的東西,但這種守護的信念還不夠強大,其實也是自己本身不夠強大。前期一直吃虧,其實吃虧也不失為一種好事,但要講究一個度,比如一場游戲,你可以為了求穩在前期讓資源,但是同時也要保證自己的一個發展,如果不管不顧,只是一味的讓,一味地主動吃虧,那不過是給自己掘了一個深深的墳墓。
2。重新思考了夢想
其實關于夢想我沒有停止過思考,就像對科技產品那種無法抵擋的熱愛一樣,對夢想,我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要自由。?之前老是以為,只要逃出來就是自由了。但萬萬沒有考慮過我逃出來后要面對的.是什么?也許就死在邁出所謂的自由的一步的那個距離,天真的以為自己為自由而死,其實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塵埃的消散。沒有價值,也沒有意義。
所以我還要活下去,不僅要活,還要活得漂亮。就像《讓子彈飛》中張牧之說的“之前是不想和他們玩,現在我不僅要玩,還要玩的贏”。
3。思考另一個自己
只有有做過一個性格色彩的調查,我是一種“紅藍色彩”,這是兩種非常矛盾色彩的混合,這種性格色彩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是一種色彩,但是在后天不可抗的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一種與之相對的色彩的“習慣”,漸漸的自己也認為是理所當然,于是便有了“紅藍色彩”這就很好玩了,就好像諜戰片一樣,你不知道誰是臥底,只有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習慣,動作,甚至分析自己的心理,來判斷自己最開始時候的性格色彩是怎樣的。這是一個有挑戰的,且具有一定欺騙性的工作,不過我挺喜歡的。就好像知道有寶藏,也知道獲取藏寶圖的方法,沒有理由不去試一試。
4。忠于自己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亂了,像散文,但是還分著點。這就有點四不像了,不過,開心就好,這就是我的風格。
我決定,任何時候都不對自己說謊。不論屈從于多么強大的勢力和輿論。這是生而為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和作為一個獨立人格的前提條件。ineedtodothis。
5。找個活著的理由
有時候覺得王者榮耀這個游戲的人物設計團隊真的有水平,每個人物的臺詞,既符合設定,也有一定的思辨意味。這個游戲中,韓信有一句臺詞「人總得找個活著的理由」每次聽,都如雷貫耳,加之韓信這個英雄可以說是一個大心臟,carry全場。不免讓我想,我活著的理由是什么?也許高中的時候會說出一堆大道理來。但是我現在卻不知道了。計算機夢破滅過,籃球夢破滅過。我現在還能為了什么活著?說實話,為了我喜歡的姑娘。之前會覺得人生嘛,眨眼一瞬間,要讓自己短暫的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道印記。但還是自己當時太年輕,忽略了為人的本質屬性。人嘛,就是要生活,要去愛和被愛,這是人基本的也是終極的快樂。所以也不為那些虛名浮利。就是為了自己喜歡的姑娘,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能在合適的時候,有合適的資格,和她在一起。就是這么簡單,為了愛。《大圣歸來》中孫悟空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掙脫如來的“法印”,但就是為了小和尚,不顧自己的“拼命”,讓法印“不攻自破”。
嗯,大概說這么多吧,又到了快凌晨一點。說好的早睡早起呢。
晚安啦,我的愛人。別等我,你只需肆意奔跑,剩下的交給我就好了,放心吧。
清明節隨筆3
每逢到了清明節這一天,我都會為遠方的親人“疊紙”,也就是為去世的親人,表達最真摯的思念。
“疊紙”,就是用金色或銀色的紙,疊成元寶的形狀,然后在在親人的墳前燒了,以表達思念。就是把滿滿的祝福包進這張紙中,不是在路邊隨便買幾袋子就能表達的。
清明節,是思念和悼念親人日子。在這天,我過的和平常一樣,除了“疊紙”。只要我沒有事的時候,我就會幫媽媽“疊紙”。這種“疊紙”的方法,我想在這個時代中,不會疊的人,應該有很多吧!
這天,媽媽教我怎樣疊“元寶”,我看了一遍就學會了。可能是很想幫媽媽的忙,所以才會記得這么清楚,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忘。當時,我問媽媽:“為什么要疊這么多的東西。”媽媽很溫暖的說:“今年,我們不能回老家,所以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寄托,明白嗎?”
漸漸的,經過了好幾個清明節,我才明白了媽媽的那番話。
親人,對我們來說真很重要,如果不是很重要事情,是不得不去看望親人的。
清明節隨筆4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讓我最喜歡的還是清明節。因為清明節時值萬物生長之季,這時我可以出去踏青、放風箏。更重要的是,我還可以幫奶奶做青團,品嘗到美味的青團。
這天,我和奶奶到河邊采艾草。奶奶提醒我:“艾草要采頂上的`那截,比較嫩!”我捏起一棵艾草,輕輕一折,艾草便到了袋子里。采了一大袋艾草后,我拿來一個鐵盆子,把剛摘的艾草洗干凈,然后我和奶奶一人拿著一根搟面杖去捶艾草。“咚咚咚……”捶啊捶啊,艾草流出了綠綠的草汁。捶好之后我們把艾草渣扔了,草汁留著備用。
開始和面團了!我把黃油、牛奶、雞蛋和高筋面粉倒在一個鐵碗里拌勻,然后把準備好的艾草汁拌進和好的面團里,用手一直揉啊按啊,直到這個面團看起來比較光滑為止。奶奶又把大面團揪成一個個小面團,搓成圓圓的。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各種餡兒:豆沙、棗泥、咸菜……我先把小面團捏成碗狀,然后放入自己喜歡的餡兒,再學著奶奶那樣將面團“碗”收口。哈哈,這樣青團就做好了。等到所有的青團都包好了,奶奶把做好的青團放在箬葉上,放到蒸籠里蒸熟。等上二十來分鐘,香噴噴的青團就出鍋了。
正是因為這美味的青團,我對清明節情有獨鐘。
清明節隨筆5
清明節的時候,古人有掃墓、踏青、插柳等習俗,還有放風箏、蕩秋千等活動。朝廷還往往在清明這一天賜給近臣“新火”。這是因為寒食禁火,到清明節重新起火的緣故。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記載:“……唐時,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賜近臣戚里,本朝因之。”說的是,清明的時候,鉆榆木柳木的“火種”來賜給大臣。所以,唐代詩人韋莊在《長安清明》詩里對唐代的清明習俗描述道:“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在清明的習俗中,都牽涉到插柳的`活動。插柳,也稱“戴柳”,就是把柳枝攀折下來插在屋檐下或門窗上,或者是把柳枝插在頭上、鬢上,或者編個柳葉圈戴頭上。民間有“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和“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等俗語。
那么,清明節為什么要插柳呢?這還得從寒食節說起。據說,寒食那天,介子推和老母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等到了第二年,晉文公和群臣去祭奠介子推,卻見柳樹上柳枝飄拂,柳芽萌出。晉文公就編了一個柳條圈戴在頭上,因此演變成民間年年插柳的習俗。
有傳說認為,插柳的習俗是緣于歌妓對北宋詞人柳永的悼念。柳永風流倜儻,與歌妓們交情深厚,為她們寫了許多詞。他死后,歌妓們每逢清明相約去他墓前致祭,又折路邊楊柳插在頭上以示悼念,逐漸成為習俗。但是插柳的風俗應早于宋代,這也只是文人的逸聞罷了。
有人認為清明插柳是因為柳樹生命力強,寓意長壽、祛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言帶之免蠆毒”。古人認為柳樹還是“擊鬼的利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正月旦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這似乎又和掃墓有關了。活人去掃死人墓,又怕鬼魅附身,于是折柳抵擋一陣。為大家熟識的觀音菩薩就是用柳枝揮灑甘露為人間祛邪消災的。
【清明節隨筆】相關文章:
清明節隨筆10-22
清明節的隨筆11-03
清明節隨筆11-03
清明節的隨筆10-13
(精選)清明節隨筆07-10
(精選)清明節隨筆07-10
清明節隨筆(精選)07-10
【精選】清明節隨筆07-10
清明節隨筆(精選)07-12
清明節隨筆【精選】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