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端午節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1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里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咸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劃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薄昂醚剑】熳甙桑 庇谑,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于是,媽媽就帶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里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后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媽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里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篇七:端午節快樂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咱們要去爺爺奶奶家的.,你怎么還在睡覺?”一大清早,俺老爹就扯著公鴨嗓門大叫。我極不愿意地起床,和爸爸媽媽一同去爺爺奶奶家。
剛進家門,我就聞到一股粽子的香味。爸爸使勁地嗅了嗅,道:
“嗯!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好!爸爸,你編得真棒!”
“其實,這是別人發給我的短信!”爸爸不打自招。
我有些吃驚,但仍機靈地改口道:“其實,我也是故意夸您,‘逼’您實話實說的。”
這回,輪到爸爸拿眼睛瞪我啦。我想:他一定“咬牙切齒”了吧!媽媽站在一邊,被我們父女倆的一唱一合逗得捧腹大笑。
一個上午就這么過去了。
下午,我和表妹玩了一下午的游戲,出了一頭汗。一回到家,就沖了個涼,真爽!我躺在沙發上,蹺起二郎腿,真舒服!
“蟲蟲(我的外號),今天過得咋樣?”爸爸問我。
“好極了!”我笑著應答。樂顛顛地去到房間,看起了課外書。
深夜了,整個城市都靜悄悄的,別人都睡熟,我卻仍坐在燈光下,翻著兒時的照片,沉入了深深的回憶……
端午節作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我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
早晨我早早的起了床,心想:今天可是端午節呀,媽媽肯定又在做粽子啦!就在這時,一股粽子的香味飄了進來,我翻了個跟頭,跳下床,“咯噔,咯噔”地跟著香味跑出了房間。
就這樣,我被香味引到了廚房里,哈!果然不出我所料,媽媽真的在做粽子!咦?可是媽媽身邊怎么還有個忙碌的身影在忙著煮粽子?我愣了一下,接著,那個身影向我走近了——呀!是奶奶!我喜出望外,激動得一頭鉆進奶奶的懷里,興奮地說:“奶奶,你來我們家了!我太開心了!”奶奶也樂開了花,笑瞇瞇地說道:“哎喲,我的小孫女兒喲,想奶奶了吧?”
“好,粽子已經煮熟了,大家快來吃吧。”媽媽一邊說,一邊把煮好的粽子端上桌。“耶!終于可以吃粽子啦!”我一蹦三尺高,立即跑到餐桌前,盯著那盤堆成了一座小山的粽子,口水流個不停。
這些粽子形態萬千,各不相同。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還有菱形的……一個個用綠色的粽葉包裹著,顯得格外可愛。我拿起一個三角形的粽子,粽葉被一層一層地剝開,頓時四周彌散開一股特有的清香,我貪婪地嗅著,心里美滋滋的。這小巧精致的粽子可是我最愛的棗粽呢!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頓時紅棗的甜、糯米的香以及粽葉的特有風味融為一體,在唇齒之間迸發出來。那味道如三月的柔風,一次又一次拂過我的`心潭,蕩起一片漣漪,使我回味無窮。每當我滿足地狼吞虎咽每一個粽子,奶奶總是一邊慈愛地看著我,一邊笑著說:“瞧你這副模樣,慢點吃,可沒人跟你搶!”
吃完了粽子,我們坐在沙發上一起觀看賽龍舟的節目。參加賽龍舟的三支隊伍都準備好了,在裁判員的一聲令下,所有的隊伍一起出發。剛開始,第二支隊伍依照船頭指揮員擂鼓的節奏前進著,一下子就領先排在了前面,而第三只隊伍卻手忙腳亂落在了最后,指揮員擂鼓的聲音震耳欲聾,選手們配合默契,富有節奏,各個隊伍都勢氣高漲,我也暗暗為他們加油鼓氣。比賽漸漸接近尾聲,對于選手們來說,可以算是到了沖刺階段。第三隊奮起直追,在比賽的最后一刻超過了第一隊,獲得了第二名。我情不自禁地為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暗暗叫好。
其實,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有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等習俗。
我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3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咱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咱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咱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咱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咱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咱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咱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咱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咱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咱們走來,《咱們的節日》一書,為咱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咱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咱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咱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作文4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有熱鬧非凡的春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币淮笤,我們全家就在奶奶的安排下,拉開了熱鬧過端午的序幕。“杰兒,你把箬葉洗了,瀝干水。”“望兒,把紅棗、紅豆、臘肉端到桌子上”……奶奶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各種工作。緊接著,奶奶、幺姨婆、媽媽便開始包粽子。我看到媽媽先把箬葉卷成漏斗形狀,再往里面添上白白的糯米,添到一定程度時,加上臘肉、紅棗等餡料,再封口,用麻繩纏好、打結,一個倒三角形的粽子就做好了。不一會兒桌子上堆滿了各種口味的粽子,有白粽、紅豆粽、臘肉粽、蛋黃粽……
晌午到了,奶奶煮了一大鍋粽子,當掀開鍋蓋時,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粽香,讓人忍不住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倒三角形的粽子,自言自語道:這個一定是紅棗豆沙味的。我邊吹氣邊剝開它一層一層的綠衣裳,哇!哇!哇!天啊,一個雪白的飯團上鑲嵌著幾顆油亮亮的紅寶石的紅棗豆沙粽便呈現在我眼前,我撒上點點白糖,咬了一大口,又黏又甜,又鮮又香。吃了一個紅棗粽后,我還沒有解饞,我又拿了一顆蛋黃粽,掰開白白的飯團,露出了里面黃橙橙的蛋汁,蛋汁順著糯米團子慢慢地流下來,像一條金色的小河緩緩流過,我迫不及待的想品嘗它的美味,一口接著一口地吃了起來,直到小肚子鼓鼓的。
吃過午飯,爸爸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是一個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的`忠臣,后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被迫流放,他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跳進了汨羅江里,楚國的老百姓怕江里的大魚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了很多米飯、肉等食物給魚兒吃,后來人們就把這天定為端午節。
吃過晚飯,是我們家過端午節的重頭戲,奶奶又給我們分配任務了。爸爸負責把艾草、菖蒲、蒜頭用草繩綁好掛門上,媽媽用雄黃酒灑在房間的角落和門口,奶奶負責用黃煙把每間屋子都熏一遍,全家人都各司其職地忙碌起來。奶奶還說每年這個節日都需要做這些事情,這樣可以驅邪避災,趕走蛇蟲,保佑住宅安寧。奶奶說我小,就讓我站在門口看他們做,希望我長大以后,自己可以學著做,把我們家的傳統傳承下去,我似懂非懂地看著奶奶,也覺得奶奶說得對。
端午節這天是忙碌的一天,同時又是熱鬧和快樂的一天,不知道是不是晚上奶奶安排的“節目”起到了作用,一晚上真的沒有蚊蟲叮咬,我還做了一個美美的夢呢?
端午節作文5
清晨,出門買飯回來,上樓時看到鄰居家家門口放著束束長短不一的艾草,恍然意識到,又是一年端午。
這是一棟建于上世紀末的單元樓,我家在我出生那年搬了進來。這樓平常普通,樓上人也淳樸可愛。小時候父母都忙,常找有小孩的鄰居家照顧我。鄰居家都樂得有小客人做客?梢哉f,我是在戶戶鄰居家長大的。
民諺有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小時候端午是大日子,家家戶戶都要買艾草放在門口。有次父親的朋友來家里做客,上樓時看到家家門口都放著兩束長短不一的艾草,大惑不解。父親笑著解釋道,樓上人家買艾都買兩束,自己家放一束,給鄰居家放一束。友人驚嘆不已,在這喧鬧的小城中有如此淳樸的鄰里鄉情,著實不易。
時過境遷,過了一年又一年端午,我長了一歲又一歲,彼時的鄰居也搬走了一戶又一戶。雖然鄰居總會搬來新的,感情卻不似往時那般。甚至有時從一樓走到六樓,遇見三四個人,也不需有一個要叫一聲“叔叔”或者“奶奶”。
但是,讓今天的我看來,好像我一下就長大了,鄰居們忽然就搬走了。那段熟悉的樓梯上,五樓上只有一戶放著一束短小孤獨的艾;四樓上一家艾長,一家艾短,看上去劍拔弩張,好像正要爭個高低;三樓兩戶門前空空如也;只有二樓門前,各有兩束參差的青艾。人走到這,心思早已飛回到童年,并不是懷念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是懷念那時人與人之間放肆的信任。
今年端午,家里照常買了兩束艾。隔壁人家新來不久,房子還在裝修。之前因為隔壁中午裝修影響我休息鬧過矛盾,我見到隔壁長輩也不曾想過要打招呼,但上到六樓還是不出所料的看到了父親放的兩束新艾。清香襲來,父輩樸實善良的高尚人格也撲面而來。這兩叢艾草相對而立,無關屈原,無關子胥,不為蚊蟲,不為濕熱,只是為了守住這個快餐時代人心底的一抹鄉土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今晚家里迎來了幾位不速之客。
吃過晚飯,隔壁一家三口人端著一盆粽米一把粽葉突然到訪。平淡的裝束,久違的`笑容,簡單的禮物,動人的感情。見面的那一刻,寒暄過后,之前的不愉快便已經煙消云散了。兩家六口人圍在客廳坐定,看著電視一起包粽子,隨后我和隔壁家名叫一鳴的孩子去茶幾上下棋。雖然還有些不自然,但舊味在舌感覺著實不錯。子落意興,棋罷情起。不久,一家人起身告別,送出門外,父親回坐,面帶春風,道:“這家人不錯。”
出乎意料的,高考幾日在家休息,隔壁未曾傳來一聲叮叮當當。
次日出門時,見兩家門口都又添了一束艾草,好清新!好自然!
端午節作文6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并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茱萸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蒲、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多長時間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天氣突變,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巖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一個小妹妹叫道!罢娴氖!”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的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身體的顏色刷的漆。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并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云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后劃。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后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后,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赐瓯荣,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還讓我了解了許多知識。
端午節作文7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逢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在端午節殉國的屈原。
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見媽媽正在廚房包粽子?粗菋故斓氖址,聞著那粽葉的清香,想象那粽子里糯米的綿軟柔滑,我也禁不住躍躍欲試起來。媽媽瞧見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她,便笑著給我一張粽葉,說:“你也試試吧!蔽遗d奮不已,連忙接過粽葉,學著媽媽一步一步地慢慢包了起來。這時,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古人是怎么想到用箬葉包住米,能夠做出這么美味的粽子呢?媽媽回答道:“粽子的發明一開始并不是為了食用,而是投在江里,引魚蝦來吃,這樣魚蝦就不會蠶食投江殉國的屈原,以此表達人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崇敬和愛戴。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將粽子作為一種食品,讓自己的后代也牢記屈原的愛國精神!
話語間,粽子已全部出爐,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讓我食欲沸騰食指大動,抓過一個就是一陣狼吞虎咽。爸爸這時也洗漱完,坐到了我的身邊,看到我這副吃相,便笑著說:“慢點吃,吃完了帶你去看賽龍舟!蔽乙宦,也沒顧到嘴里還吃著東西,大聲歡呼起來。“咳咳”,我一不小心嗆著了,劇烈的咳嗽聲一陣接著一陣。爸爸拍了拍我的背,憐愛又無奈地笑了笑,說:“叫你慢點吃……”
吃完早飯,爸爸駕車帶我來到了龍舟賽場,將車停放妥當,我們就走進了觀賽區。前來觀賽的人數不勝數,我和爸爸費勁地擠到了前面,這時只聽一聲槍響,所有的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般沖了出去。坐在龍頭的鼓手一邊打鼓一邊喊口令,“一!一!一二一!……”受到鼓舞的劃手們更加賣力起來。一會兒紅隊超過了藍隊,一會兒藍隊又落后于綠隊……擊鼓聲,吶喊聲,劃水聲,不絕于耳。看到這么一幅壯觀的景象,我不禁深受選手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動。于是,又一個疑問冒出:為什么古人要將船做成龍的.樣子,并且還在用它在水中比賽?這次是爸爸回答了我:“古時候,龍是一種神圣的象征。古人自屈原投江后,為了驅趕魚蝦,便將龍船在水中劃來劃去,魚蝦果然都被嚇跑了。后來,劃龍舟就慢慢演變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咣!”鑼聲敲響,比賽結束。
吃過粽子,看完龍舟比賽,端午節的習俗和意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一個人名字也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他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端午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我們應當了解和重視它。
對于端午節的由來,最常見的是由戰國時期的屈原而來。屈原是楚國的愛國人士,年輕時受到楚懷王重用。但因為自身剛正,受到小人的妒忌。之后他被小人陷害,從而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京城郢都。屈原因面對祖國的滅亡傷痛不已,他深感絕望,最終自投汨羅江而死。
除此之外對于端午節的由來還有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東漢時期的孝女曹娥等
端午節最普遍的習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方法為用粽葉把糯米、蜜棗、花生、豆沙等餡料包成菱角狀、牛角狀,或用竹筒裝起來蒸熟。
在端午節還會一些地區還會喝雄黃酒,相傳可以驅蟲解毒。小孩子還會把酒涂到額頭、手心,用來避邪。
賽龍舟在我國南方較為流行。南方水利發達,便于進行。相傳人們是為了用龍舟驅趕江中的魚蝦,以避免傷害屈原的身體。賽龍舟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賽—龍舟大賽,男女老少后為了喜慶報名踴躍。隨著中國文化的流行,賽龍舟活動在外國得到認可,無數外國人在五月初五的當天來中國慶祝。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一些新的慶祝方式也接踵而至。如在端午節發祝福語。“淡淡粽葉香,濃濃朋友情,根根絲連線,切切情意牽,好心情伴隨著粽子的香氣傳給好朋友,祝你笑口常開,好運相伴,端午節快樂!”端午節祝福語表達了人們之間的相互祝愿,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或朋友與朋友之間增進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
但隨著中外文化的密切交往,一些西方的節日在中國大地上盛行。如情人節當天的情侶歡聚程度不亞于我國的`七夕節。圣誕節不僅出現在我國的教徒中,一些普通人也盲目追風,過得是風風火火。相比之下就算是春節過了越來越簡單而且人數也存在下滑趨勢。對于端午節更是如此,向某人問起端午節,有人連屈原的跳江時間和背景,甚至連屈原的出生年代都不知。對于一些年輕人連端午節的月份都不敢確定。這些真是可笑至極。為什么我國的部分人民對外國文化如此執著而對我過得傳統節日置之不理?我們應該重視端午節,重視傳統文化。在端午節當天多和家人團聚,多說幾句祝福語。這就是重視端午節的具體表現。
了解端午節,重視端午節。讓我們在粽子和家人的陪同下,載著龍舟,喝著雄黃酒,來歡度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劃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彌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斗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尸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里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從這以后,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蓩寢屧诎兆拥臅r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于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皨,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青菜蘿卜,各有所好!覀儍山愕芫褪窍矚g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包就包,誰怕誰!”正所謂“民
以食為天”,怎么著也不能虧了自己的肚子!很快我們就湊齊了所需的原料。接下來我們倆淘米的淘米、切肉的切肉,干的是熱火朝天!忙了大半天,總算把粽子包好、煮好了?晌覀冞是和爸媽堵著氣呢。干脆就把吃的挪到了客廳,邊看電視邊吃粽子,好不愜意!第一回合:我方勝利!第二回合:懸艾草艾草和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驅蚊殺蟲;懸艾草又是端午節的習俗,是用來驅鬼避邪的。所以我方一致認為門前應該掛一束艾草。可是敵方卻認為在門前掛艾草只會招來蚊蟲蛇蟻,就堅持不去采摘艾草。第二回合的較量爆發。一陣唇槍舌戰之后,我方漸漸處于下風。雖然很想在門前掛上一束艾草,可由于我方沒有人愿意上山去采,也沒有地方可以得到艾草。于是終以戰敗而告終。第二回合:敵方勝利!
就這樣,每年較量情況都是一成不變:打和。可這端午節過的是真不是滋味。唉,真是“偷雞不成反被蝕了把米”!再過二十來天后的端午節,我家又免不了一場較量了。唉,我家的端午節就是如此讓人哭笑不得!
端午節作文10
看著那東升的太陽,又迎來了一個端午節的早晨。
從睡夢中醒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從人們的笑聲中美好的遐想中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美好和神圣。端午節的早晨既讓人鍛煉了身體,又讓人們知道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吃完了兩個雞蛋,我們便背著包袱來到了三角山的腳下,我們順著山間那蜿蜒盤旋的小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到了龐大的巖石、強壯的綠樹、香氣撲鼻的鮮花、活潑的昆蟲、清澈的小溪,綠油油的`小草......走著走著,終于走到了三角山的山頂。站在山頂眺望遠方,俯視下方,人們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站得高,望得遠。看到了那幢幢高大的樓房,條條川流不息的街道.......,站在山頂上,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令人流連往返。走了一段路,我們都筋疲力盡了,就坐在大巖石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吃著香噴噴的的飯菜,讓人更加貼近大自然,體會出大自然的神秘和絢麗。伴隨著人們的吶喊聲,天空中的無數“小水兵”羨慕極了,也來到了人們的身邊,天空中雖然下著蒙蒙小雨,但大家一點都不遺憾,而且更加喜歡三角山了。
等回到了家,已經七點多了,吃著媽媽包著美好愿望的粽子,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在那美好的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又盼望著明天,我們每個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于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里。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里。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里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家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1
“良辰當五日。”我默默的低聲念著,心中浮現起一雙手……
記憶中的端午是有著艾草葉淡淡的苦澀香氣的。
那一扇銹跡斑斑的鐵門旁掛著一束因缺水而微微卷起葉邊的灰綠色草葉,那時我會伸手輕輕叩擊獅子頭型的銅制門環,然后心情明媚的聽著金屬碰撞時發出的叮叮當當清脆聲響。不過一會兒,姥姥就會笑盈盈的打開鐵門將我迎進屋內,屋內飄散著艾葉的味道。我會使勁蹬掉腳上的鞋子爬上鋪著涼席的沙發,雙手撐起頭盯著姥姥坐下淘米,稍稍泛黃的細長粒糯米從遍布褶皺的手中被撈起,又被放回水中飄散,再次被撈起時濺出一串銀色的水花,它們滴落在水面撞擊出水波漣漪,一會兒時間就已經洗好。這時姥姥將所有的糯米撈出,把已經渾濁了的淘米水倒掉。我很欣喜地發現姥姥已經拿來了暗綠色的粽葉和紅的發亮的大棗,兩者相輔相成,這就意味著演出將要開始了。
絕美的,偉大的手工藝術的演出。表演者是一雙蒼老的手,而唯一的觀眾是一雙年少的眼睛。
陽光斜斜的從窗角的蜘蛛網穿過又灑在身上,激起一些灰塵芥蒂在空中肆意的旋轉著,飛舞著,飄蕩著。我任由陽光親吻臉頰,眼睛專注地注視著姥姥蒼老但靈活的手。那雙布滿褶皺的手將粽葉折好,放入早就準備好的糯米和紅棗,又用細線將粽葉綁成漂亮的塔形。我癡癡地看著漂亮的粽子包好被放在旁邊的蒸鍋上。我跳下沙發跑到姥姥的旁邊,蹲下,更近距離的觀摩這項偉大的藝術,這項古老的、絕妙的藝術。
姥姥伸手輕輕溫柔地撫摸了我的頭,然后從棗盆中拿出兩顆色澤鮮亮發紅的大棗放到我手里——這是她所能給觀眾的最佳獎賞。我接過兩顆棗,小口咬了起來,目光仍然追逐著姥姥的手。一個下午的時間過去了,碧綠的粽子就盛滿了兩個蒸鍋。我看著這些小巧的`藝術品,臉上不由得綻開了笑容,由心底期待起明天的品嘗。那將是這場演出的盛大收尾……
我是在艾草葉淡淡的苦澀香氣醒來的。
鍋蓋掀起時白霧率先沖出將雙眼遮住,這時只能依靠嗅覺來辨識出香氣。我從鍋里挑出一個棗粽,微微灼人的手感使得急燥泛上心來,又讓人平白添了幾分快快將它下肚的焦急和期盼。手三下兩下剝開了粽葉,露出里面泛黃的糯米,我低頭咬了一口,綿軟柔長。這就是演出的高潮。棗的甜膩,糯米的柔軟,全都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從未想過的美妙滋味。心里登時暖洋洋的。舌尖貪婪地卷起糯米粒。這就是屬于端午的特殊味道。
時至今日,我還會在某個陽光遍布房間的午后回憶起那個簡簡單單的特殊味道——那個簡單的幸福味道,也同樣只屬于我的端午味道。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端午節作文12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姥姥念起這些歌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每年端午節前后我們小孩子便會挎上籃子和姥姥、姥爺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和采集艾草的過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和伙伴們都爭著到山上去采集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并且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包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之一,今年端午這一天姥姥、姥爺早就準備了粽葉、糯米、大棗、豆沙和草繩……一些材料來包粽子,糯米要用涼水泡一泡,包出來的粽子才會粘。等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姥姥便會坐下來包粽子,先拿出一片粽葉把它卷成三角錐體形狀,往里面裝入糯米和大棗,再將多出的粽葉折回包好,再用草繩一捆一個立體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不長時間我們就包出了滿滿一盆形態各異的粽子?梢韵洛佒罅耍灰娎牙寻寻玫聂兆酉褛s鴨子似地倒入鍋里,和粽子一起入鍋的還有圓溜溜的雞蛋,一小時過去了,終于可以出鍋了,姥姥和媽媽一起把粽子和雞蛋從鍋里撈出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粽子、吃雞蛋。
吃完了粽子我又和姥姥學起了縫香包,姥姥一邊縫一邊對我說:“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為討吉利。傳說屈原投江的時候正是夏天,蚊蟲四飛,老百姓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就紛紛用艾草點燃,用艾草煙熏蚊蟲,后來有人建議,可以用布來包裹檀香……延續到后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后,再串上一根布繩,掛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預示著蚊蟲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的傳統習俗”。邊說邊縫,一個漂亮的香包做好了,帶在脖子上一絲淡淡的香氣散發出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著電視,這時電視正在播映的節目是“賽龍舟”,只見每支龍舟上都有好多的人奮力的`揮舞著小槳整齊地劃著,我們被節目中緊張的氣氛和壯觀的場面吸引著,姥爺告訴我:“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候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從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用劃龍舟,借劃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延續到現在端午賽龍舟就成了一種習俗”。
今年是我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我參與了采集艾草、包粽子、縫香包還了解了賽龍舟的典故。
和家人在一起過節很幸福!
端午節作文13
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我也知道端午節的起源。據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感人詩詞已被廣泛接受。因此,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吃粽子與紀念屈原
聯系在一起,這一天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是喜慶的日子。我們不僅可以享受美食,還可以享受節日的溫暖
眾所周知,粽子是端午節的重頭戲。家家戶戶都在為做粽子這個大工程做準備。雖然家里沒做,但前幾天我在舅舅家經歷了整個制作過程,讓我回味無窮
天亮時,我和堂兄弟姐妹去摘棕色的葉子。棕櫚葉枝薄,葉大,生長在陰涼的山谷底,一棵樹上生長得很茂盛,經過我們精心挑選,過了一會兒,袋子就滿了;厣铰冯m然有點崎嶇,但在碧水、青山、潺潺溪流、香林
的自然風光中,我們依然輕快地走著,下午,我們進行了包粽子的'活動。一大鍋生糯米,一鍋美味的豬肉和花生,椅子上還掛著幾根細細的白繩,方便穿衣和節省空間。我和我的堂兄弟姐妹都很想嘗試,所以我們也照做,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一般來說,他們是三角形的粽子,但他們也可以作出新的模式,如長的和微型的。一個接一個,粽子被緊緊地綁在空中,四個在一根小繩子里,八個在一根大繩子里。一串串地躺在大鐵鍋里,燒了很久,美味的餃子
它慢慢地從鍋里出來。我們在廚房里徘徊,環顧四周,吞咽著口水,聊著以后想吃多少。我們必須吃夠!鍋蓋終于掀開了,粽子的香味撲面而來。我一個接一個地吃。我們都充滿了節日的歡樂
今天,我品嘗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每一種都有自己的味道。午餐是節日的高潮。Zongzi仍占主導地位,一大塊粽子在中間,靛藍色外套,四角如菱,戴著淡綠色的腰帶。皮帶系有一個松結,一拉就可以展開;如果是結,就叫罵粽子。我急著吃,但解不開,就罵它。第二道是腐乳,這是我家節日里的一道特色菜。從字面上說,你可能會覺得很麻煩,但實際上并不難。在肉末上放些香料,然后在豆腐上挖一個小洞,把豬肉擠進去。這只是個好產品。然后把它一個接一個地放進油里炸。就像黃色的方形黃金。味道更誘人。它讓人垂涎三尺。只有幾道家常菜。雖然這不是很豐富,但我還是很開心,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一些關于端午節的新聞也在電視上報道過。最新奇的是“粽子王”被放在大廳前供人們觀看。有些人甚至擁抱它,感受它的巨大。報道說,它可以讓成千上萬的人吃得飽,真是令人耳目一新。龍舟競渡場面壯觀,鼓聲隆隆,人聲鼎沸,勾勒出龍舟競渡的精彩畫面
端午節正從洛江的波濤中悄然而來。幾千年前的浪花就像一滴墨水,把中國大地染成了一片綠褐色的葉子。在端午節,那種過程,那種氛圍,那種樂趣,讓我們回味無窮
端午節作文14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看著我的粽子發笑:“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溫火煮30分鐘就可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燙死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真好吃。
端午節初中說明文五百字6
又值五月初五到來了,小孩子們高興極了,又可以看龍舟吃粽子了。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端午的姑娘為了救全村的人,與火龍智斗,結果被吃掉了,那個怪物也被感動成了村子的守護神!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勇敢的姑娘,就把她被吃掉的那一天叫做“端午”了。
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投入滾滾長江,后人為了不讓魚蝦啃食屈原的尸體,就會把米團拋入長江,在龍船上吶喊,鑼鼓齊響,最后被傳為一種風俗。
在我們家鄉每到端午節時,家家忙著打掃房屋,采來新鮮的葦葉調好粽子餡,各種各樣的,有咸肉的,蛋黃的,紅豆的,松仁的,蜜棗的……真是饞死我們這些小孩子。
這一天大人們一大早就煮好粽子和鴨蛋,給孩子們帶去學校,因為這一天孩子們會互相比較誰的蛋比較堅硬,會互相碰蛋,誰的最后是完整的,就證明今年他會一直健康,平安!
今年的端午又會有什么好玩的事呢?其實節日都是用來祈福的,人們都會借節日的機會祈禱國家,小家,家人們平安幸福,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強盛!
端午節初中說明文五百字
端午節作文15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國內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出處,時到今天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看法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范圍,國內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聞屈原投江將來,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大家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端午節的風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年代已經很風靡。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
目前,大家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大家心中占據著肯定的位置。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風俗,此種風俗源于一種信仰,即:五月為“惡月”,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爸爸媽媽都于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
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由于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施的民間,簡單發生傳染病,遂給大家帶來一種恐懼心理,于是產生躲午風俗,現在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風俗已經伴隨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仍然時尚。
【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作文07-23
端午節作文05-29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9
端午節作文06-13
端午節作文[精選]07-08
端午節作文【精選】07-07
(精選)端午節作文07-07
端午節作文(精選)07-10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07-10
【精選】端午節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