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的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的隨筆1
春節自然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的節日,所有的人都非常希望春節的到來,在我的記憶里令我最快樂的是今年的春節。
因為大年三十是我們一家三口到爺爺奶奶家過年,所以剛到爺爺奶奶家,一抬頭見爺爺家安全門上貼著一幅紅地兒金字對聯,這時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的`詩作《元日》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钡募丫洹U驹诖斑呁高^玻璃一眼望去: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貼上了大紅的吊錢兒。喜慶的氣氛灑滿了整個城市,人們都沉浸在喜悅和幸福之中。
一到下午廚房傳來了乒乒乓乓的切菜聲,不用看就知道是爸爸媽媽正在忙碌年夜飯。我把一張京劇名家名段的DVD盤作為新春禮物送給喜歡聽京劇的爺爺,爺爺夸我懂事孝順;奶奶給了我一個壓歲紅包,希望我新年學業上取得好成績?煲阅暌癸埩耍棠淌稚衩貙Υ蠹艺f:“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客人和我們一起過春節,大家都要熱情接待!蔽艺f:“神秘客人?大年三十還會有誰?”奶奶笑而不答,過了一會兒,門打開了,奶奶用手輕輕地拉著一位老太太,原來是隔壁的孤老戶劉奶奶。把劉奶奶讓進來后,我奶奶高興說道:“我把劉奶奶請來同我們家一起過年,大家歡迎!比胰藷崃夜恼茪g迎,劉奶奶也激動得熱淚迎眶,說道:“沒想到我一個孤老戶,能有福氣和你們全家過春節!
好不容易等到了開飯,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雞、鴨、魚、肉、蔬菜、海鮮……全齊了,看得人垂涎欲滴。爺爺、奶奶、劉奶奶、爸爸、媽媽和我都歡歡喜喜地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吃起了年夜飯。其中有件事令我很高興。爸爸把的一只蝦到了爺爺的碗里,爺爺卻把它夾給了我,懂事的我又把這只蝦夾進了劉奶奶的碗里,劉奶奶看到了一邊擦著激動的熱淚一邊高興地說:“你們家有這么懂事的孩子,真有福氣啊!”聽了這話,我奶奶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大家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溫馨、歡樂的氣氛。
臨近子夜時分,爆竹聲越來越密集,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火光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我心中想著大家健康、快樂、平安就是我的幸福。
今年的春節令我非常難忘,因為我覺得這一天是快樂和有意義的,我愛春節。
春節的隨筆2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墒莾晌惶焐窈臀覀円粯右X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的隨筆3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代表著新的一年向我們走來。在我的記憶里,我們每年都是回奶奶家過年。
除夕那天吃過早飯,我和爸爸一起貼對聯,貼“福”字的時候,爸爸叫我倒著貼,我好奇地問:“爸爸,好好的一個‘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爸爸說:“因為這樣福就到我們家來了呀!”原來如此,是“福到”呢!我趕緊把福字倒過來,貼好了叫爸爸看,爸爸滿意地連連點頭。
吃年夜飯的時候,我們會給菜起上吉祥的名字,姑媽端著一條魚擺上桌的時候,我們會說“年年有魚”!端來膀子的時候,我會說“聚寶盆”。不一會兒桌子上就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我們一大家人坐在桌子旁邊一邊吃著團圓飯,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奶奶說:“慢慢吃,年夜飯越吃得久來年越好!”屋里一片歡聲笑語。
晚上的時候,我和弟弟搬來了一大箱子煙花,在姐姐的幫助下,我點燃一個“小蜜蜂”,只見“小蜜蜂”嗡的一聲,隨一道五顏六色的彩帶飛了出去,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弟弟也手舞足蹈。隨后我又放了各種款式的煙花。到了春節倒計時的時候,爸爸會放鞭炮和大大的煙花,一聲巨響,頓時天上開出了一朵朵彩色的花來,亮了半邊天,美麗極了!鄰居們也紛紛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初一我們起了個大早,見到長輩就說:“新年好,恭喜發財!”然后長輩會給我們發一個大紅包,還笑著說:“祝寶貝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蔽覀円患胰藞F團圓圓在一起過年是多么開心的事呀!春節真是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啊!
春節的隨筆4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臨近年末了,春節也即將來臨。
日子一天天過去,春節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門前都貼上了喜慶的“福”大街上人們都忙著買年貨,家長領著孩子在服裝店里買新衣服。許多大人們忙著清洗著自己的房屋。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春節即將來臨,好一副生機勃勃的樣子。
春節終于到了,當鐘聲響起時,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遍每個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經有許多穿著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戲。我重睡夢中醒來,第一反應是我又長了一歲,穿上新買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們一起玩耍。
大人們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聲一浪高過一浪,許多孩子都在旁邊捂著耳朵駐足觀看,鞭炮響完后,就是孩子的樂園。孩子沖到鞭炮堆里去尋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誰找的數量多。看著伙伴們都認真的在尋找,我也拿著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著。
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的對聯,看著一副副春聯,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對聯:”新年納余慶,春節號長春”。家家的門前都被裝扮成了紅色,我不禁看到了節日的氣息。還看到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與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節必不可少的,每當到外婆家拜年時,外婆總會端來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讓我喝,接過茶一口下肚,那個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著就向外婆說著吉祥的話,拜完年后外婆就會從口袋里摸出一張紅包塞進我的手里,此時我不必像平時那樣看父母的臉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紅包接過,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臨后,人們都在屋外放煙花,,這激動人心的時刻,“3——2——1”瞬時,煙花四射,仿佛如驚雷般的響聲出現,我忙出來觀看,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現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燦爛的煙花,讓人目不暇接,紅的,紫的,藍的,綠的,金的……五彩繽紛,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見一個金色的點,高高的飛起,這五彩的煙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傳出人們的歡聲笑語,歡呼聲隨著煙花飄蕩在節日的夜空中!
春節預示著新的一年又開始了,這你年一定充滿朝氣,一定充滿著希望。
有關春節的隨筆篇三除夕是最值得我們慶賀的一個時刻。因為在這個時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會回到家里,與家人們團聚 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離別時的奇聞樂事,津津有味地品償美味佳肴,享受著團圓的.樂趣。吃完年夜飯,我們可以到室外去觀看四處美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繽紛綻放,聆聽四處每一聲喜慶的祝福。走在小鎮的每一條大街小巷,你都會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企業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門、千姿百態的煙花不斷涌現,我們所看到的煙花越來越美、人們燃放的煙花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我感到變化很大。除了晚上八點鐘的春節聯歡晚會外,到了十二點左右,也就是午夜零點時刻,我們又能聽到一陣一陣激烈的爆竹和鞭炮聲,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湯圓或面條,這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從初一開始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時一般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同樣,親戚朋友來作客也是如此。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小孩子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他(她)們能得到大人們的壓歲錢,手拿壓歲錢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正月里各個商家初次開門都會燃放爆竹,企業開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會燃放大量爆竹,還有的放煙花,都呈現給人一派喜慶的景象。正月里我們家鄉還有各類豐富的娛樂活動,如書法家們為大家現場書寫并贈送春聯,京劇、越劇愛好者們會組織演唱會等。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我們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會購買湯圓或自己做湯圓吃。吃湯圓表示我們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家鄉的春節多姿多彩,最快樂的當然要屬我們小朋友了。除了過年能有壓歲錢外,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輕松自由地玩耍。尤其是春節里,男孩子們可盡情地點放鞭炮,每一次響亮的爆炸聲,都預示著一次快樂的歡呼,哪怕是冒著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大人們雖然沒有和我們一起玩,但看著我們那高興的樣子,他(她)們也都心花怒放!
春節是快樂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慶賀吧!
春節的隨筆5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別時微風,醉后夢境,一抹清暉灑入寒舍。虛窗半掩,夜拾心情,玉盤皎皎似親人,天涯獨處念故鄉。
不知從什么時候,回家的渴望凝成了一縷鄉愁,織成了一幅墨畫,涌上心頭,風兒繞窗,牽動著我思鄉的韻律琴弦。此刻,回家成了我最無助的奢求。
背上行囊是流浪,放下行李是故鄉。
故鄉猶如天上的一輪明月,始終照亮著我回家的路。
離家近三十年了,每次都是匆匆地來,匆匆地走,像一個過客。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故土難離,鄉情難舍。
鄉愁是故鄉的那口老井,那一抔黃土,那一樹枯枝,那泥濘崎嶇的鄉野小路,那一間間的瓦房,時常憶起讓我甜蜜又悸動。
因中秋臨時決定回家有事,第二天下午便能走在家鄉的水泥馬路上。
一眼望去,到處都是雜草叢生。隱隱約約地還能看到遠處的一些隆起的小山丘,那是已故家鄉人的另一個國度,早已被枯黃的芭茅草覆蓋著。
那荒了長滿草的田地里換醒了童年暑假在田間與父母勞作的場面。
每天放學回家都在田間里和父母收獲著一年的勞動果實。
那時候的我未能體會到土地對農民有著深厚地感情色彩,但從父母早出晚歸,那面朝黃土背朝天,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種艱辛有些切身同受,更加珍惜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勞動成果。
希望自己快些長大,長大就能幫父母分擔勞力,減輕父母的勞累之苦。也暗自下決心寒窗苦讀,因為在那時考上大學似乎成了我們農村人擺脫命運的唯一出路。
遠眺,蹙眉,思緒萬千。
遠處的那條水庫下的小溪還是那樣靜靜地流淌著。
表哥前幾天晚上還打電話說起我們小時候在小溪河里捉螃蟹的'情景。
我知道,到我們這尷尬的年紀漸漸地都開始懷念故鄉了。
幾十年的顛沛流離,總是在莫名地時候想起家鄉的山水,懷念昔日的童年時光。
而此時我仿佛看見了在夏天與兒時的玩伴整天浸泡在小溪河里。眼睛泡得通紅,嘴巴微微紫,從岸上跳下水里,打猛子,在水里比憋氣,還比誰游得快,再從水下爬到岸上……直到遠遠地看到大人拿著小木棍向我們走來才善罷甘休,可心還是依依不舍。
還有山上的樹林,掏鳥窩,撿拾干柴,放牛,小學同學在上下學的路上你追我打的嬉鬧,以及寒冷的冬天雪地里,拿著一根比自己高的木棍,兩片長長的竹片,找一個有陡坡的地方,一玩就是一整天,手凍得通紅,鞋子,褲子都打濕了也不知道,在那時沒有什么比溜冰滑雪更有趣了。
佇立,思量。
激烈地回味著躺在家鄉山水花草樹木給我的溫暖,猶如躺在母親身上。
我始終懷念深夜里兒時的喁喁囈語,還有那家鄉的鄉村小路,那遠處波疊起伏的山巒,那一處梯梯形的田野,還有兒時睡覺前父母親充滿愛意的那一吻,都會在此時得到重溫,得到實現。
多希望時間的腳步放慢些,再放慢些,讓我靜靜地躺在她的懷里,沐浴著她那慈愛的溫柔和溫暖的胸膛,在此不愿醒來。
鄉愁是鄉鄰的眉間笑話,是那平凡和樸素的一句問候,是那你借他一碗米他還你一袋的濃厚鄉情。
臨近村口了,看到只有依稀地兩三個老人在忙著收拾剛從田里收回的稻谷,彼此簡單的問候與你寒暄后又繼續忙著手上的農活。
偶爾見到幾個在水庫邊上從城里釣魚的魚迷們,此時耳邊又響起了車子的汽笛聲,鄉親們都知道那是接送村里小孩在鎮上幼兒園讀書的汽車。
遠處偶爾傳來零稀地狗叫聲,除此之外,又恢復了昔日的沉靜。
現在打工或許成了稍微好的謀生方式了。
村里青少年幾乎都外出務業去了,大部分還背井離鄉的。兒時出現的嬉鬧場面或許只等到春節前后,那時所有在外漂泊,工作,經商的村里人都大部分回家與親人團聚歡度春節。
近幾年,村里的生活水平漸漸地提高了。昔日的瓦房己被一幢幢兩層半的新房所取代,水泥馬路,小汽車,光纖寬帶網也進來了,在這信息化的今天,村里的父老鄉親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晌覀冃r候的一些民俗風情依舊沒有多大的改變。
小時候誰家建新房都會請來親朋好友聚一聚,吃上一頓美味佳肴。
主人便爬上屋頂去拋錢扔糍粑略顯好客之情,更望平安富貴。于是在屋檐下爭先勇奪的嬉鬧情景是童年里最開心的事情。
那時誰家嫁娶女或媳婦都會提前一兩天叫鄰居親朋好友來幫忙,殺豬宰雞鴨,搬廚具搭建場地,貼對聯帖囍字,個個忙得熱火朝天。還有去迎新娘的村里人會提前一天把聘禮送到新娘家中,一二十個有力氣的年輕小伙子不管路程多遠,多崎嶇難行都會把新娘的嫁妝完好的抬回來,而現在不同的是用小汽車去迎親了。
村里面誰家老了老人,鄰鄉們都會來看望悼念,陪著守夜,與做法事的師傅們共同撫慰主人失去親人的疼痛之情。
春節的隨筆6
我的春節豐富多彩!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我也一樣!
過年前,購物是必須的。我和媽媽走在街上,看著琳瑯滿目的衣服,讓我眼花繚亂,開心極了!因為今年衣服是由我自己挑的。我看哪件都好看,真希望全商場的衣服都是我的。終于購物完了,我帶了一堆“戰利品”回家,媽媽看著我高興的樣子,也跟著笑了。
啊!熱鬧的初一,初二來了!這兩天,我們要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天被摸黑了,一陣陣鞭炮聲想起,“唰”地一聲,爆竹像箭一樣沖了出去,在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五顏六色的,特好看!我仿佛跟著煙花一起飛翔,一起落下!跋膳簟背鰣隽,瞧她揮的多興奮,好像要施展魔法。我們把一把鞭炮包在紙巾里,用火一點,“吧啦,吧啦”響個不停,好像也要過這熱鬧的新年!媽媽爸爸看著這些鞭炮也不禁贊嘆道:“真美!”
過了初一,初二,就是初三四五了。這幾天,我討厭走親訪友,但喜歡收紅包!我去了外婆家。“外公,外婆,新年快樂!”我對他們說,我們五個人擠在一張沙發上,你靠靠我,我碰碰你,十分和諧,新年團圓的氣氛很足呢!他們臉上就像在湖里的.一朵綻放的花,笑得十分燦爛,十分和藹,遞給我了一個厚厚的紅包,我捧著它,笑得很開心。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新年的氣氛漸漸變少了,但還是要包湯圓,吃湯圓的,表示團團圓圓。糯糯的面團,聽著就我心動,恨不得現在就能吃一大碗,外婆好像知道我的心思,馬上去給我包。過了幾分鐘,我拿起筷子,叉給一個湯圓放進嘴里,糊糊的黑芝麻,讓我垂涎三尺。不僅甜了舌頭,還甜了心。
春節真有趣!它是在鞭炮聲中過來,又在鞭炮聲中結束的。
春節的隨筆7
過年是中國的習俗,不僅僅是那喜慶熱鬧的氣氛,更是因為一年到頭,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休生養息,與家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實實在在的說,我喜歡過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里看看各個地方臺的春節聯歡節目,與家人吃年夜飯,沒事采購一些年貨、零食,上上網,睡睡懶覺,實在是頗為愜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說不定還可以和同伴們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飯更是豐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肴,是平時鮮為少見的。
國家似乎早就有過明令要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但在我看來,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過年期間,執法人員也是要休息的,很難騰出空來管制,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禁止,那么國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則。萬不能“只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在各種節日上,很多大型的晚會上,在這些大的公開場合,甚至是國家,也會放煙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們的習俗,那春節的氣氛也會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歲時,那聲聲不絕的鞭炮聲,眼花繚亂、絢麗多彩的煙火,讓人難以忘懷,處處洋溢著過年的喜慶。
過年逛廟會自然是不二的選擇。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民間性娛樂活動。由于起源于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廟會上熱鬧萬分,有舞獅子的、踩高蹺的、唱戲的、猜燈謎的,花樣繁多有趣,也有許多各色民間小食出售。
這就是我喜慶而又簡單的新年,雖然簡單,但卻快樂而充實。
春節的隨筆8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喜慶、最令人向往的一個傳統節日,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著對春節的美好記憶。在春節,無論一個人身在何方,無論一個人經歷如何,年關將至之時,都要收拾行裝,風塵仆仆的踏上回家的歸途。人們趕著回家,讓家更溫暖,讓情更深厚。春節散發出的濃濃親情,讓這個節日倍感人情味,讓每一個人倍感幸福。
春節,能夠抽時間和家人在一起,這就是幸福;能夠緩解壓力,調整心態,這也是幸福;能夠感受親情的意義,理解人生的真諦,這更是幸福。春節給了我們幸福,讓我們有時間,和家人聚在一起,忘掉壓力,忘掉煩惱,忘掉功利。春節的幸福在于讓心靈的停歇,對生命的頓悟,不再為了整日的忙碌,而錯過一生的.風景,不再為了追求功名利祿的虛幻,而丟失了心底的快樂,不再為了承載超負荷的壓力,而忘記了幸福的本真。那種自然純真的生活狀態,其實就是一種幸福,給了我們精神上的慰藉和棲息。
我眼中的春節是一個充滿幸福吉祥日子。年少時,春節就是一年中最讓人期盼的節日,因為有新衣穿,有壓歲錢,還有好多好吃的,春節是夢寐以求的幸福。春節的喜慶和吉祥,表達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祝福與期盼。過年是人們最快樂的節日,在這喜慶的節日里,享受新年的沐浴,充滿著希望、得到了快樂、擁抱著幸福。
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門前貼著春聯,陽臺掛著紅燈籠,溫馨而幸福。四面八方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煙花點綴了夜空,演奏出新年美妙的旋律,更描繪著一種幸福的符號。面對五顏六色的禮花,許下來年的心愿,那一刻是幸福的,接到一條條新年的短信問候,愛便會充滿心中。有愛和溫暖包圍我們,這是最大的幸福,幸福就是春節的一個符號,在這樣的傳統節日,幸福是唯一需要表達的詞。
春節里,全家圍坐在大大的餐桌旁時,幸福被醞釀著、感染著,一年中不見的親人總會有說不完的噓寒問暖。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相互祝福:“工作順利、學習進步、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币痪渚湔嬲\的問候,被春節的幸福和美滿包圍著。
春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的幸福表情,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幸福就是春節的符號。親情在,幸福便在,春節將幸福的瞬間,凝固成永恒。幸福是春節的符號,幸福驚喜的每一刻,點亮又一個新年。
春節的隨筆9
我最愛新年了!新年將至,在這生氣蓬勃之際,誰不開心?誰不愉悅?
我喜歡新年有許多原因。喜歡春聯,那剛勁有力的文字;那充滿詩韻的上下聯;那飽含祝福的寓意,總會令人戀戀不忘。春聯,確實是過新年的一大亮點。
喜歡新穿戴。五彩繽紛的帽子,給人以酷感;各式各樣的新衣服給人以帥感;玲瑯滿目的鞋子,給人以溫暖。新的`穿著,在新年登場時必不可少。喜歡團聚。召集親朋好友聚在餐桌旁,一大家子吵吵鬧鬧卻不乏喜慶,甜甜蜜蜜卻不乏高興。在過新年時,熱鬧的吃上一回,真的很令人回味。喜歡玩耍。拿來一些卡片,幾個兄弟姐妹圍在一起,帶勁的玩上幾局,那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啊!再打開電腦,玩玩令人回味無窮的游戲,哇!一個字——爽。喜歡壓歲錢。因為這些錢,會成為我們學生最愛的零花錢。而且這里的每一張鈔票,都充滿了親朋好友們對我們的滿滿祝福!
正因為我有對新年的濃濃厚愛,所以我才更加盼望新年的閃亮登場。
春節的隨筆10
狗年春晚開播了,四十位主持人載歌載舞向我們拜年——電視機前,我和老爸正興致勃勃地看著,老爸手里還拿著手機不停地刷微博。
“包湯圓了,包湯圓了!騰個位置,騰個位置,來,一起包湯圓!”老媽端著一個托盤沖我叫道,托盤里放著糯米粉和芝麻餡子,搖搖欲墜的樣子。好煞風景的老媽!我很不情愿地往沙發邊上靠靠,在我和老爸之間讓出個位置。
我嘟囔道:“超市速凍湯圓多得是,買點來好了!”老媽說:“外面買來的哪里比得上自己包的湯圓好啊,我們寧波人過年的習俗就是包湯圓,象征全家團團圓圓。來來來,我來和面,爸爸搓餡子,等會榆榆你來包湯圓!”
半個小時后,大大一盆寧波湯圓出現在我們面前。老爸開腔了:“榆榆,你看你包的湯圓,外面怎么有麻點啊,是不是把餡子里的芝麻搓到糯米上來了,這個湯圓一下鍋,餡子肯定流出來!”老媽開玩笑說:“破了的'傅榆涵吃,哈哈!”我假裝生氣地說:“明年我不包湯圓了,你們去超市買吧!”老媽用她沾滿糯米粉的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好好好,我馬上去煮,我陪你們一邊吃湯圓一邊看春晚!”
不一會兒,老媽端著煮好的湯圓進來了。“吃湯圓嘍!不吃湯圓等于沒過年!來,大家一起吃!”我用勺子托起一個湯圓,小心地咬了一口,芝麻餡汩汩地流進嘴里,好糯,好甜!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著湯圓一邊看著春晚,還真的很有味道。魔術開始了,太神奇了!這個小品太好笑了,肚子都笑破了!“這個節目太爛了!”坐在我邊上刷微博的老爸突然冒出來一句!澳膫?我覺得都很好看啊!”“你看,你看,微博里很多人在吐槽節目呢,還有人抱怨春晚節目不新穎,說還不如看電視劇呢!”我急了,叫道:“除夕不看春晚怎么辦啊,沒有春晚過年就沒年味!”媽媽也在一旁附和著說:“是啊,就像過年不吃湯圓也沒有年味一樣!”
小小的湯圓把我們家人聚在一起,意味著家庭的團圓;央視的春晚把全國人民聚在一起,意味著全國人民的團圓。春晚和湯圓都是我們
春節的隨筆11
這個春節,時間完全不屬于自己,接來老人、兒子歸來,打破平時寧靜規律的二人世界。一邊悉心伺候著晝夜不分、混沌迷糊的父親,一邊享受著兒子歸來的欣喜,忙忙碌碌中享受親情的可貴,祖孫三代沉浸于節日的溫馨與幸福之中。
為了讓兒子體味到家鄉的年味,一年一度象征家家團圓的圓子,就定在兒子從廣州飛回的除夕前一天做。兒子擔任采購、攪拌粘稠的糯米等力氣活主力軍,再全體總動員,兒子搓團,老公傳遞,我來油炸,老爸品嘗,流水作業,有條不紊。雖忙活一天,腰酸背痛,但祖孫四人,其樂融融,溢滿濃濃的年味,我相信家鄉的年味一定鐫刻于獨闖天下的兒子心中。
老爸那天似乎也感覺到濃濃的年味,一天都比較聽話,不搗亂,不闖禍。尤其是一向極不配合的洗澡,當老公渾身濕透、滿頭大汗地給他洗完澡、穿好衣服時,竟然對老公說了一句:“謝謝你!”老公激動萬分,我更是感動欣喜,這句正常人再平凡不過的三個字,從老爸口中說出,我們感覺是那么的溫暖,那么的幸福,他可是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癡呆癥患者啊!原來,幸福是那么簡單!老爸的一句“謝謝你”,讓我們全家人一遍又一遍回味,一次又一次慨嘆。也許,老爸潛意識中,感受到了親人的'照料,本能而又由衷地對照料他的人說出的最溫暖的一句話,這句話將永遠溫暖著我們……
除夕夜,弟弟一家三口來我家團聚(姐姐到美國陪女兒過年了),平時寬敞的客廳一下子顯得充盈熱鬧起來。年飯桌上,笑聲不斷,彼此祝福,推杯換盞,敘說一年的收獲,祝福新年的愿望,個個笑臉盈盈!年飯后,大家圍坐于沙發,品著水果零食,觀看春晚,享受文化大餐,還不忘在手機上搶紅包,發微信,給遠方的朋友送去祝福。弟弟即將迎來他的本命年,“猴”性十足,50歲的人了,撲通一聲跪在老爸面前,一連磕了幾個頭,笑嘻嘻伸手向老爸要壓歲錢,老爸只是一個勁兒“呵呵”咧嘴笑著?粗覀儫釤狒[鬧,嘻嘻哈哈,老爸的眼睛始終落在兒子身上,那可是他們這輩子人靈魂深處最牽掛的兒子。82歲高齡了,竟然一點兒不困,精神矍鑠,面色紅潤,兩眼透著幸福的光澤,與我們一同迎接新年的鐘聲。
大年初一至初三,走親戚拜年,每天帶著老爸到飯店吃飯,雖然他不知道向他敬酒的人是誰,也不知道端起酒杯,但是他很安靜地享受人多熱鬧的場景;年初四,春意融融,我帶老爸登蜀山,驚喜于老爸的種。種表現,欣慰老爸的身體健康,感受他當年的精干利落,當我把老爸步履穩健、身板硬朗的照片傳到微信好友圈里,得到了親朋好友的稱贊與祝福;正月初五,又帶他到巢湖忠廟轉悠一圈,看著他背著雙手閑庭散步于街道,看著他津津有味品嘗巢湖油炸面魚餅時,心中涌起了一股欣慰!
年,對于中國人來說,那可是每家團聚的幸福時刻!老爸雖然分不清白天黑夜,分不清親人子女,不知道對錯是非,不知道大小便,我們無法與他的思維對接,可是,春節幾天的表現實屬意外,說明他骨髓深處凝聚著濃濃的親情,感受著濃濃的家人團聚的年味呢!
幸福,真的很簡單!原來只要你用心去體味親人相聚的分分秒秒,那么,我們的感動將無時不在,驚喜也就不斷涌現。這就是心存感恩的心態,帶給我們的感覺——幸福!
春節的隨筆12
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鄙虾Ef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蛴忠晕迓飞駥崬槲迨ド瘢蛟晃逋ㄉ,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并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春節的隨筆13
說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弊帧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春節的隨筆14
語言智能
1、討口彩、唱年謠(適合1—6歲的寶寶)
過年見面總要講吉利話,人們希望通過此給新的一年一個好兆頭。如果寶寶剛學會講話,那么簡單的“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之類的吉利話就夠他記了。再大一點的寶寶,可不滿足copy大人。如果家里有這樣一個“小人精”寶寶,父母可以在年前找個機會,和寶寶一起來策劃——新年里,遇到不同的人應該講什么樣的話。對于長輩而言,身體最要緊,所以寶寶一定要講“身體健康”;對和爸爸媽媽差不多大的叔叔、阿姨而言,寶寶可以講“心想事成”、“幸福美滿”之類;至于對寶寶的小朋友講什么,寶寶可以想想自己希望聽到什么好聽的話。
2、給寶寶講過年的故事(適合3—6歲的寶寶)
一次完整的過年,從年前的辦年貨、祭灶、掃塵、貼春聯、貼年畫,到年三十的守歲、吃年夜飯,到新年里的拜年、接財神,有太多的習俗、傳說、故事可以讓寶寶了解。父母可以配合過年的時令,買些關于過年的圖書、連環畫、磁帶、VCD/DVD,和寶寶一起探索、討論過年的故事。
3、寶寶寫“春聯”、畫“春符”(適合4—6歲的寶寶)
有好奇心強的寶寶看到新貼的春聯就會去撕。父母見了自然頭疼,會阻止寶寶。與其大家不開心,不如給寶寶滿足好奇心的機會。買點紅色彩紙回家,備好毛筆、墨汁,全家一起來寫“春聯”吧。如果寶寶還不會認字,那么正好抓住寶寶對春聯的興趣點,讓他認識幾個簡單的字,比方“大”、“春”、“福”這些字,然后不妨讓他自己在紙上“寫”。盡管寶寶嘴上告訴你,他寫了什么什么,事實上卻是鬼畫符,但他開始有了最初的文字意識——知道一些符號表示著特別的意思。
當然,細心的媽媽最好在寶寶用毛筆寫字之前,在桌子、地板上鋪好報紙,讓全家穿上易洗的衣服。這樣之后,媽媽打掃“戰場”才不會太辛苦。
肢體運動技能
1、作揖恭喜(適合0歲寶寶)
如果小寶寶話還講不清楚,那就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新年祝福吧,父母可以教會他一邊拱手作揖,一邊點頭。這樣的動作,配合春節里寶寶穿的小唐裝,最有喜慶兼搞笑效果了。
2、過年吃什么?(適合2—6歲寶寶)
每個地方都有過年時吃的特殊食品,像江南的米粉團子、浙江的水磨湯圓、北方的餃子。過去,都是全家在一起置辦這些吃食。寶寶可以在旁邊看,或者拿團米粉、面粉之類的自己玩,或者捏個什么出來。不管怎樣倒都是鍛煉小肌肉的好機會。現在的'雙薪家庭的父母無暇做這些,不妨在長輩家做這些傳統吃食的時候,讓寶寶去瞧瞧、玩玩。寶寶能明顯感受到,手工做的和超市賣的一樣哦。
3、乒乓乓乓踩氣球(適合2—6歲寶寶)
以前過年的時候,總有乒乒乓乓的鞭炮聲。小孩子最開心的莫過于放鞭炮。可是,現在不少城市因安全、噪音和污染等問題而禁放鞭炮。(關于鞭炮的利弊可以都和寶寶講講。)這種風俗只在沒有“禁放”的城市和農村沿襲。但如果父母懂的變通,在城市一樣可以讓寶寶感受到放鞭炮的樂趣。父母可以買幾串工藝品鞭炮掛在廳里,讓寶寶知道鞭炮樣子。現在的工藝品鞭炮還自帶響聲,很以假亂真呢。如果覺得不過癮,可以在年前買些小氣球回家——如果爸爸的肺活量夠大,就有的表現羅。吹好的氣球可以先放在家里作為裝飾。(而且氣球擱了一段時間氣就不那么足,寶寶踩的時候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小。)等到除夕夜12點,就可以全家一起踩氣球,“乒乒乓乓”很有氣氛。不但安全又一點兒不影響情緒,還給家里另添了幾分喜慶呢!
春節的隨筆15
自家團完了年,該去別人家團年哪!我們要去大奶奶家團年。
大奶奶還真是好客,一把年紀了,還親自出來開門。爺爺急忙上前問好,說罷,又把手中的牛奶、餅干全部遞給了大奶奶。大奶奶一見,說:“一家人,送什么東西,真的是!上面有電視,快去看吧。”頓了頓又說:“我就不上去了”。話雖這樣說,行動卻不一樣。你猜怎樣?大奶奶跟在我們后面,我們卻渾然不知。突然、大奶奶說了句:“在四樓!睜敔斠灰,連忙說:“你就不要跟上來了。”大奶奶點點頭:“哪我下去了。”我們目送大奶奶下去后才敢去看電視。
歡樂的`一幕免不了吃飯的時侯發生。
今天吃的是團年飯,大家有說有笑。奶奶說:“朱可婧天天盼過年,這下盼到了!辈畫屨f:“我家朱悅也是。”——過年,想說也說不完。
要走啦!大奶奶戀戀不舍的把我們送上了車。哎、好好客。
最搞笑的當然在春晚看電視的時候發生。每當有我不喜歡看的節目時。我就去洗澡。洗澡完畢,我就爬到床上脫衣服。各位,不要以為我是來睡覺的,還沒到點呢,我用被子把自己裹了個粽子,然后跑去看電視。
朋友、你一定很奇怪!我為什么要裹著被子去看電視呢?哈!哪是因為裹著被子很暖和,朋友,你也可以試一下哦!
【春節的隨筆】相關文章:
春節隨筆01-05
春節的隨筆06-10
春節隨筆11-09
春節的隨筆06-13
關于春節的隨筆08-04
有關春節的隨筆10-13
熱鬧的春節隨筆08-27
小學春節隨筆10-08
春節優秀隨筆10-11
春節學生隨筆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