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范例2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怎樣寫評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1
聽劉xx老師上了一節《三角形內角和》的公開課。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劉老師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為“有趣的情景激趣設疑導入——自學猜想——驗證{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反饋訓練——小結”,努力構建探索型的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模式。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善用情景激趣設疑導入
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和鼓勵。剛開始上課,劉老師讓學生觀察兩個三角形,到娜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大呢?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愿望和興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
2、巧用猜想
學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劉老師就出示了自學提示,一方面給學生一個有方向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明確了學習的任務和步驟,讓學生能夠有計劃、有方法的進行自學。在自學提示中老師提到到底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呢,我們總不能口說無憑吧?使后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善用驗證{自主探索}
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后,劉老師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即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解決問題。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
具體過程為:量一量——拼一拼——看一看。而且在這一環節中劉老師注重了小組的合作學習,抓住了合作的時機,但是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發揮了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嗎?在學生進行要驗證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放手,通過學生自己發現、驗證,這樣的合作才能發展學生的思想,學生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能讓學生經歷思考、探究、驗證的過程,其次,注重學生的個人認識和小組認識的結合,最后,綜合認識,讓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交流,達到合作的有效性。
4、展示交流
展示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和評價學習效果的核心,是解決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因此,高效課堂主張人人參與,個個展示,突出學生的“展示性”學習。
在這一節課中,劉老師引導學生進行的展示我認為很到位,各個小組利用了各自喜歡的方法,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而且配合老師的鼓勵和評價,同學們的展示交流更加的激烈;不過還是兼顧不到那些性格有些孤僻的,膽子小的一些學生,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太敢上臺去展示,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能否考慮發揚其他學生的謙讓精神,讓他們的同伴,其它學生把展示的機會讓出來,去鼓勵那些學生敢于展示,慢慢的養成這種習慣就好多了。
5、反饋訓練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劉老師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如第一關牛刀小試:給出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度,學生求第三個角,從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關過關斬將:讓學生判斷有兩個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度數,使學生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6、拓展創新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復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后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后,劉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學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后,你知道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這道題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又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劉老師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于落實和發展。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2
本節課在整個教學設計上臧老師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她將教學思路擬定為“猜想——驗證{自主探究}——運用”,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善于捕捉課堂中的動態資源。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設疑引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臧老師就讓學生猜謎語,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緊接著又出現三類三角形對自己內角和度數大小的不同看法,由此出現疑問和矛盾,引起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同時引出了課題。
2、以舊帶新,巧用猜想
臧老師先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指生說出三角板每個角的度數,并求出它們的內角和是180°。接著讓學生猜想是不是所有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這樣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和興趣,也為后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適當指導,自主探索
課堂中老師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即:量一量、拼一拼。在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并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動手測量三角形內角和,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測量會產生誤差造成結果不統一。“沒有得到統一的結果,這個辦法不能使人信服怎么辦?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呢”這兩個恰到好的問題一下激活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第二次活動顯得自然,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效果。
接下來學生通過撕一撕、拼一拼再次來驗證新知識。這樣不僅提高了操作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深刻的體驗。
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為此,臧老師非常注意將數學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如:求三角形第三個角的度數,其中有一道90°、40°,學生按常規解決后,臧老師緊接著問“還有沒有最快的方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發生思維。
總之,這堂課臧老師有效注重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挖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體現的數學思想。這堂課臧老師不僅把知識傳授給了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從“學會知識”轉變為“會學知識”。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相關文章: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03-31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10-21
《三角形內角和》評課稿03-10
[精選]《三角形內角和》評課稿07-15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通用05-24
《三角形內角和》評課稿(薦)07-06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9篇01-30
《三角形的內角和》評課稿(9篇)01-30
《三角形內角和》評課稿(10篇)05-17
《三角形內角和》評課稿(11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