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評課稿2篇[優選]
信息技術評課稿1
一、引入新課
說一說今年9月杭州要發生的大事。成立美麗杭州志愿者小分隊。隊員的服裝上還缺少標志,需要親手設計,作為小隊的象征。猜一猜生活中常見的標志,體會標志作為一種象征性的視覺語言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用什么來制作標志。
二、探索學習
1、自學課本,掌握word中插入形狀的方法。
2、對標志半成品進行分析,找出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并自兩個基本形狀組合成彎月形。
3、請學生上臺演示,教師引導。找出正確的組成彎月形的基本圖形。
4、將被遮住的星星放在前面,并旋轉五角星,學會疊放次序、和旋轉的技能。
三、鞏固提高
1、激發創意
①分析中國銀行、杭州城市標志基本形狀的由來。引導學生選擇有寓意、有代表性的`圖形,作為標志的基本形狀;②選取標志物中的文字或字母作為標志的原型。標志的顏色要符合中國的文化特色或者傳統習慣。③加入主題。
2、創作標志,挑戰小小設計師。
3、反饋:組合,將標志印到志愿者服裝中。
4、展示學生的作品,講講自己的創意設計。
5、總結
技術應用
該教師技術應用策略較好的環節:
、盤PT教學貫穿整堂課,星月圖片、中國銀行、杭州城市標志等畫面與文字相配,顯得形象、生動,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教學效果也很好。
、苍谕瓿尚窃聢D片的組合時,都是運用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操作,顯得特別靈動、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當中去。
⒊全程都是利用計算機專用教室的多媒體平臺互動教學,所以得操作都是電腦上進行,學生的學習和實踐都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
4、學生作品的展示也是利用電腦直接觀看,方便快捷。
因為裘老師這節信息技術課非常完美,所以在技術應用方法沒有什么需要改進的環節。
評課建議
1、從信息技術應用與學科教學融合的角度來看,裘老師的《設計制作標志》一課真正體現了信息化教學的實效性。一堂課,從無到有,學生完成了構思創作的全過程,利用掌握的信息技術和手段,突破實踐中的技術難題,掌握了新的技術能力,并完成了學習任務,達成目標。
2、教學設計上可以看出,裘老師靈活處理教材。體現了教學思想和教育的內涵,將創新設計融入其中,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緊跟時代主題,為杭州G20峰會助力,切合生活實際,做到學有所用。基于教材的創新,是建立在教材內容掌握扎實的基礎上的,從而才能實現從創新到運用的升華。
3、從教學過程來看,整個過程充滿靈動性。裘老師的教學注重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做到了以生為本。整節課既體現了教師主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主體的作用。運用問題引導法和范例法使課堂生動靈活,教師做到了對學生充分了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學習微課、學習同伴、學習老師等多種形式完成學習和創作。
4、重難點把握到位。體現主題的標志以例子進行引導。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交流性,是一堂信息技術課充滿了情感。
信息技術評課稿2
《花香滿園》是浙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第九課的內容。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掌握“復制”,“粘貼”。學會選區的變化,能清除選定的區域。過程和方法目標是通過將圖形復制、粘貼和變形,初步掌握對圖“對象”進行“處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體驗電腦繪畫的神奇,感受電腦技術的應用,培養對信息技術創作的興趣。
下面就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幾點看法:
一、情景創設真奇妙
在引入環節,宋老師通過播放《小貓種魚》視頻創設情境,這個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富有童話色彩的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知識點“復制和粘貼”,可以說是“一箭三雕“啊。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宋老師借用“小貓的車子翻了,請幫幫小魚”和“請你設計一個美麗的'魚塘”這些問題自然地順著情境把學生引入“旋轉/翻轉”“拉伸/扭曲”知識點的學習。當學生通過操作變出各種姿態魚時,他們感受到了電腦繪畫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悅。
整堂課,宋老師利用魚這一個情境貫穿始終,巧妙地把教學知識點串聯起來,環環相扣,一節課聽下來給人行云流水般的暢爽感覺。而知識點又融入到任務中,每個任務地設置循序漸進。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就感,這對鄭小學生信息技術信息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這節課情境的合理設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這節課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合理應用
正如我在網絡博客中發表的第一次磨課感想中提到,鄭小和我們練川小學的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時有一個共同的尷尬——學生兩級差異非常明顯。按正常的教學計劃和課時上課時,往往能完成和幾乎不能完成教學目標的學生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因此在教學時,如何緩解這種差異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
對面參差不齊的學生基礎,“半成品”的提供為教與學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宋老師直接讓學生利用已提供的小魚進行復制粘貼時非常明智的。這個半成品的提供能幫學生的知識點操作爭取更多的時間,如果小魚圖像能可愛的話還可以成功吸引了學生更多的注意力。
從始至終,宋老師都利用這一個半成品進行操作,我覺得這也非常好,但是這個半成品的設計還可以更加美觀些。就這樣一只魚,感覺略顯單調。
三、學生的生成很精彩
在第一個環節,宋老師提到: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有的同學在種小魚的過程中,只復制了半條魚,有什么好的辦法嗎?宋老師的目的是利用這個問題引入“清楚選定內容的教學”,而有一個學生提到“因為沒有選定好,可以選定好一些”我覺得這個學生的想法非常好。對于剛接觸選定操作的學生來說,這個操作時有難度的。老師可以利用這里契機把這個難點攻克一下,正好早上的課因為停電這里教學事故由了充分的時間。
在設計美麗魚塘的環節,有一個學生利用旋轉設計出了花瓣形狀的魚群,有的學生給魚塘添加了美麗的色彩。這些想法很精彩,教師在這里都可以利用展示稍作評價,給與肯定。
四、教師的講解可以有收有放
新課程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學習新知時,可以適當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探索的樂趣。而且,本節課在學習“旋轉/翻轉”中,學生對詳細操作非常有興趣,有些學生甚至都叫出生來。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習“拉伸/扭曲”時,教師可以不用像上面講解時那么詳細,利用這里環節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這樣的收獲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堂課思路清晰,突顯了男信息技術老師的理性味兒,但講解又不失細膩,知識點的落實很到位?梢哉f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而且為研究“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機會。
【信息技術評課稿】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評課稿07-20
信息技術評課稿07-21
信息技術評課稿(經典)07-21
信息技術課評課稿07-28
《信息技術畫圖》評課稿03-29
最新信息技術評課稿06-23
小學信息技術評課稿07-20
信息技術評課稿【推薦】08-05
【推薦】信息技術評課稿08-05
【熱門】信息技術評課稿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