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作文1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是宋代詩人王瑀偁的佳作,這首詩的意思是:‘沒有花賞,沒有美酒喝,這樣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詩人來說都很蕭條寂寞。今日潛心學習用作照明的燈火,還是昨日從鄰家討來的火種,
在清明假期中,我陪著爺爺奶奶與父母前往山上為太爺爺和太奶奶掃墓。一路上,只聽得見鳥鳴聲和風吹過竹葉的沙沙聲,沒有城市里的喧鬧聲。這天,天空湛藍的,白云在藍天上悠啊悠,悠過一朵漂亮的“棉花糖”。地上的落葉紛紛,有棕色的,有深綠色的`、有墨綠色的。粉紅中夾著絲絲淡淡的白色花瓣,被風吹下來落在葉子上,點綴著大地。大地一下子變得像一幅清淡而雅美的中國山水畫。一棵棵竹子挺撥地站在山坡的一旁,新葉顯得生機勃勃。路旁的蒲公英一簇一簇,像白色的仙女。
經過彎曲的山路,我們到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墓是水泥修的,過年時插的香還依然紋絲不動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紅紅的蠟流到了一半就被凍住了。墓的兩旁分別種上兩株四季青,已經特別茂盛,綠得愜意。爸爸放響了一串紅彤彤的爆竹,聲音響徹云霄,在山水回蕩,這爆竹代表了我們一家對太爺爺太奶奶的衷心探望。我們向太爺爺太奶奶訴說完心事,希望太爺爺太奶奶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
掃完了墓,我們一家就下了山,駕駛小汽車,開回家去,奔馳向前。爺爺奶奶的心還留在那兒,眼睛里早已盈滿了淚水。
現在大家在傳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是說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嘆人,孩子希望孝敬雙親時,父母卻已故。所以,從現在開始,多陪陪你的家人,多給他們一些關愛,讓愛永遠傳下去。
清明節作文2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到了。只是今年我們家沒時間去掃墓。
還記得,我六年級那年,學校組織了一次清明掃墓,目的地是雁蕩烈士墓。
一路上,我不停地張望。三月的春日,田野里麥子正在吐綠;一畦畦一方方的麥田,如綠色的翠玉,鋪排著伸向遠方。遠方是閃耀著淡藍色光暈的太行山,層層疊疊的山峰相互交錯,映入你眼簾的是起伏蜿蜒的輪廓;犬牙參互,氣象崢嶸。讓我遙想到六七十年以前的抗日戰爭,晉察冀軍區的將士們在崇山峻嶺間與敵人周旋著,號稱“名將之花”的阿布規秀,就被八路軍擊斃在黃土嶺上。田野里還有樹木,土路邊的楊樹筆直挺拔,這時已吐出了億萬條芳香的花穗。路邊,可以看到杏園,成排的杏樹上開滿了雪白的花,這些白色薄絹做成的花朵,會讓你想起一首浪漫的詩,一副古雅的畫。田間有干活的人,他們沐浴在暖陽和風之中,有的翻地松土,有的.澆水施肥,各忙著各的事情。
清明時節,田野間的土路上,時而會遇到走向親人墳墓的人;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車,有的還開著小汽車從遙遠的異鄉顛簸而來,為的是在親人的墳頭,擺上聊表心意的供饗,燃起冥幣,然后深深地長跪,磕幾個響頭,隨著紙煙的飄蕩,訴說對親人的思念。
跟隨著整齊的隊伍,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了雁蕩烈士墓。
望著眼前的烈士雕像,我思緒萬千,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國旗,董存瑞、楊靖宇……,烈士的風采讓我心潮澎湃。
這時,大隊輔導員那高昂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隨后,我們開始了祭掃活動。
隨著音樂,我們緩緩的唱起了隊歌。我們唱出了激昂,唱出了革命烈士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歌聲緩緩而去,但我依然沉浸在那高昂的樂曲里。
這時,輔導員為我們講起了革命故事,那一幕幕往事讓我感到震撼,一位位革命先驅舍己救國,我怎能不為此感動呢?
隨后,我們有懷著無比莊重的心情,為革命烈士獻花。我把自己精心做的小白花彎腰放到地上,十分莊嚴肅穆。
踏上了回學校的路,同學們也沒有來時的興奮。一切,有些沉寂。
清明時節,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一只無名小鳥掠過松柏,叫聲陣陣:
好好生活,好好生活……
清明節作文3
我的太爺是在今年清明節前四天去世的。
那天,我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怎么也笑不起來。星期四晚上,我來到了太爺的靈堂前,坐在椅子上,給他燒紙。我希望我能燒好多好多紙,讓太爺能在天堂用個舒服。我邊燒紙,邊看著太爺的照片和骨灰盒。照片上的太爺滿臉的滄桑,臉上還留著以前的傷疤。他努力睜大眼睛,使自己看起來精神些,嘴巴向下彎著,似乎想要告訴活著的人,他舍不得離開這個世界,舍不得離開我們。我感到非常后悔,在太爺死的時候沒能見上最后一面。想到太爺生前對我的愛,淚水不由地奪眶而出。
記得太爺住在市區的時候,總愛到樓下曬曬太陽。那時,我便一邊陪太爺散步,一邊遛狗。我扶著太爺,偎依在太爺的身邊,在初春溫暖的陽光的照射下,全身感到無比的舒適和愜意。我和小狗“樂樂”一起看身邊的花兒,它們開得正歡呢。而太爺總是用慈愛的目光看著我們,開心地笑著。太爺一邊用手指點著花兒,一邊用他那蒼老沙啞的聲音告訴我們各種花兒的名字,“這是郁金香”“那是牡丹花”……我們就這樣一起漫步在明媚的陽光下,沉浸在無限的幸福中。
太爺還有個“壞”習慣,就是每天都要“欺負”我。有一次,我們剛吃完飯,太爺閉著眼睛坐在沙發上休息,我過去倒杯水喝。走到茶幾那兒時,太爺突然伸出手來,捏了一下我的`臉蛋。這時,我的好奇心開始“工作”了,太爺怎么閉著眼睛也能捏到我?難道太爺在私底下練了氣功之類的?我不服氣,就偷偷地走近太爺想撓他癢癢,可還沒湊近就被太爺一把抓住了,我沒招了,只好乖乖地服輸。太爺不只愛“欺負”我,連“樂樂”也不放過。一次,它經過太爺面前,太爺竟用拐杖輕輕敲了幾下樂樂的腿。太爺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是他那“敲法”還是準確無誤,百發百中。“樂樂” “汪汪”大叫,圍著太爺跑了好幾圈,逗得太爺哈哈大笑。
太爺的笑聲還在我耳邊回蕩,太爺的目光還是那么慈祥,我不敢再去想了,因為我怕我越想會越傷心、痛苦。現在,什么也挽回不了了,我只希望太爺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清明節作文4
幾年前,我對清明節不太了解。只覺得和第一個月的氛圍不一樣。但它所有的習俗和更深層次的含義都不是一無所知,我也不太懂,但我也說不出有什么不解的。
清朗的氣氛蒼涼凄清,古詩詞中有云: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斷魂,幾句話,勾勒出一幅悲傷的畫面。你看,清明的悲哀總是不一樣的,總是淡淡的,但又是悲哀的,似乎是由于人的& ldquo擔心時間久了,都融進了這一天
四月很晴朗,但我不禁感到第一個月的寒意。也許上帝也把思念和淚水送到了這里,不想變美。夜晚的黎明,灰暗的云彩和煙雨被取代,雨中的遠眺呈現出一種朦朧的美,大面積相連。偶爾,幾座高聳的青山映入眼簾。毛毛雨過后,涼風伴隨著淡淡的霧氣,更冷了。
會有一行人走下山,路挺長的,說是郊游。雨后的樹葉特別綠,泥土的味道被風翻起,和空氣中的草香一起醞釀。山依舊,路上的'荊棘比以前少了。后來又有人陸續來了,孩子跟著大人,大人除了荊棘,前面還有兩條,后者開路。汗水從臉頰滴落到泥土里。
掃墓后,回家路上的涼風沁人心脾。在別處,可以聞到淡淡的苦味,也就是艾草的味道。如果有未燃盡的艾草,可以聞到它自己的氣味。與氣候較為干燥的時候相比,有一股淡淡的潮水味浸透了艾香的心。
雨下得不多也不長,但總是斷斷續續的,難免讓人覺得煩躁。米飯是涼的,但絕不是生的。我記得有一種深綠色的小吃,清明節的時候在幾個攤位上賣。攤主一般都是說話和藹的中年婦女。點心油油的,有艾草香的,但是不驚艷,但是需要在地攤上買一些。一是稀有(至少在島外沒見過,而且很稀有),二是不怕沒人吃。很甜,似乎洗去了清明節的苦澀,把甜味帶到了心里最苦的地方。
清雨伴愁。看著清澈的雨,心底會不由自主的掀起漣漪,在我的印象里永遠不會晴。之前有老朋友抱怨清明氣氛的傷感,之后也有很多人回應。我現在還沒有完全理解,但現在基本理解了。也許,如果我不懂,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懂。有時候,我也不用太執著。
清明節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正如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每到清明節,人們那些不盡的憂愁總伴隨著饗贛暌黃鶩行。
在每個清明節,人們都要對去世的親人寄托哀思、掃墓悼念,仿佛是不變的主題。近些年,文明悼念成了一種新時尚。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在網上給去世的親人獻花祭掃后,為了讓我更了解清明節,爸爸媽媽給我報了“清明。暮春”訓練營,這讓我不光看到了清明節帶來的憂傷,還看到憂傷之外那些獨特而別致的事物與知識。
清明節這天到來了,我跟著訓練營的小伙伴在老師的帶領下早早地來到了好雨農場,那里周圍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林,樹木在春天里努力地伸展著枝丫,嫩綠的樹葉仿佛在向我們招手。樹林旁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水流嘩嘩地,仿佛在唱著一首歡快的歌曲。農場里還有許多小動物,有可愛的`小山羊,有毛茸茸的小白兔,還有一群活潑的小鴨子……
活動正式開始了,老師先帶領我們了解清明節的起源、發展和意義。原來清明節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是重耳用來紀念介子推的節日,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踏青、吃青團等。但清明節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在暮春時節,人們除了紀念逝去的親友,也會走進大自然,踏青訪友,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與珍貴。接著,老師就帶著我們制作清明節的特色美食—青團。老師先教我們辨認和采集清明草,它的特點是:葉子又長又扁,上面還布滿了細細的白絨毛。學會辨認后,我們馬上興奮地在草地上尋找起了清明草,我蹲下身子仔細搜尋,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簇簇生著白絨毛的小草,我開心地跑過去摘下來認真觀察,發現真的是清明草,急忙不停地摘采摘,不一會兒大家都采到了一大把清明草。接下來,我們將清明草清洗干凈,然后切碎,再倒進面糊里加入調味料攪拌均勻,最后用煎鍋把面糊煎成面餅,美味的青團就做好了!這是我第一次吃到自己親手制作的美食,別提有多香了。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學習了攀爬,結繩等野外技能,還細致地觀察記錄了大自然里的各種小動物,這一天過得充實極了!
這次活動不但加深了我對清明節的印象,還擴充了許多新的知識,它讓我不僅體會到這個節日哀傷的味道,還體會到了生命充滿希望的味道。
清明節作文6
又是清明節,又是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烈士陵墓,向睡在這里的人們致敬。烈士的英雄氣概。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的心在沉浮,思緒萬千。一些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一些為徹底埋葬舊世界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效仿并取得成功,英勇戰斗,拋頭顱灑血;一些人也在和平建設時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獻出了青春和鮮血。
烈士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危機的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了殊死搏斗。你跌倒了,但成千上萬的“不想做奴隸的人”站了起來,他們大聲唱歌。 《義勇軍進行曲》,繼承你未竟的事業;烈士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和勤勞人民的熱愛,轉化為戰斗中與敵人抗爭的精神力量,不畏犧牲,勇往直前,以毀滅的.氣勢宣示。江朝滅亡,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烈士們,在最需要社會主義建設的時刻,你們把家人和你們的一切拋在腦后。他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血灑遍了祖國。
面對你,我們怎能不敬畏?您的輝煌成就將載入史冊,永垂不朽!你!英雄將與日月同在,與江河共存!我們敬佩你們,無私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你們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你們的崇高,有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我們,只有和平的環境,才能有祖國的繁榮昌盛。
歲月的戰爭體現了先烈們的勇敢和力量,和平優美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知識、成長人才、成為棟梁之材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要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要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我們的祖國。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為她增光添彩,為她增光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建設家鄉、繁榮祖國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烈士不朽!
清明節作文7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漫步來到田野,眼前一片明艷。春天的田野,最迷人的要數那黃澄澄的油菜花了。那狹長的油菜田就像是大自然那金燦燦的腰帶,那方方正正的油菜田則似小朋友那金黃的手帕。從遠處看,那黃燦燦的油菜花連成一片像是給綠色的地毯鋪上了黃絨。我看到了一片綠油油的麥苖,他們的顏色似翡翠,綠得鮮亮,綠得發光。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的.葉子發出耀眼的光彩。微風拂過,它們互相“握手”,“絮絮低語”,生怕讓人聽見。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走著走著,我來到了張家浜戰斗紀念碑前。紀念碑真高大啊!只見紀念碑底部是一座方形的石墩,顯得是那么得沉穩,正面上方赫然刻著“張家浜戰斗紀念碑”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碑身一位新四軍戰士正怒視前方,手握手榴彈,做著準備投擲的姿勢,似乎要消滅這前來侵犯的一切敵人。看著他那高大的形象,我仿佛看到了新四軍與日本鬼子在戰場上撕殺的情景,聽到了那隆隆的槍炮聲。一陣微風拂過,芬芳的氣息讓我想起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
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隨后,我來到了烈士墓前,行了個隊禮,雙手把一朵白色的野菊花獻給了烈士,就在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說:“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民永遠懷念你。”
回來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我們的先輩為了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無憾。我們要向烈士們學習,學習他們的頑強的意志,學習他們滿腔的熱情,學習他們先人后己的品德。我們一定練好本領,增強素質,長大為祖國的富強和民族的強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清明節作文8
清明節是一個掃除逝去親人的節日,緬懷親人的目的是為了繼承他們的優秀品質。每次去清明節,我都很想念過世的外婆和外公。
我奶奶是一個善良善良的人,在我的記憶中,她圓圓的臉上總是露出和藹的笑容。雖然她離開了我們,但我經常想念她。記得5歲的時候,我在小區的`一條小河邊玩耍。我奶奶緊緊跟著我,非常擔心我的事故。但偏偏我不小心掉進了河里。我奶奶看到后,忘了拿拖鞋,跳進了河里。她抱起我,緊緊抱在胸前。這時候她的臉變白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抱著我,飛快地跑回家。她給我洗了個熱水澡,穿上干凈的衣服,怕我生病。晚上奶奶說沒照顧好我。她很擔心我白天會害怕,晚上會失去靈魂做噩夢,對身體不好。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奶奶有多愛我!
我爺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精通各種象棋、書法和繪畫。我聽父親說,我爺爺1965年考上了哈工大,但是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沒能上學。高中畢業后,他去大山的小學教書育人。當時生活環境很艱苦,但爺爺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自學了各種樂器和書法。他拉二胡拉得很好,鋼琴在月光下聽起來像清泉。他書法寫得好,非常有名。他在家鄉寫春聯,婚聯,挽聯。他還有一個絕活,就是自學裁剪縫紉。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為他的父親和姑姑做了很多衣服。然而,爺爺身體不好。他死于42歲。
雖然我生在常州,長在常州,但我非常愛安慶,因為安慶是我的家鄉,也是我爺爺奶奶生活的地方。經常問爸爸奶奶爺爺的后事,希望能經常回老家。從父親身上可以看到奶奶勤勞節儉的品質和爺爺堅強好學的品質,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學習好、品德好的好學生!奶奶,爺爺,今年清明節我不能回去看你們了,但是國慶節我一定要回去看你們!祝你在天堂生活愉快!
清明節作文9
春風十里,梨花風起,蕎麥青青——這是清明節氣的物候。
對阡陌縱橫的中華民族來說,清明是刀耕火種的一個節氣;對忠義文明的道德中國來說,清明是緬懷先烈的一種祭拜;對許多上班族而言,清明是外出踏青游玩的節假日;對于商家來說,清明是一個“巧立名目”的噱頭……
舊時,人們掃墓要攜帶酒食果品,還要燒紙錢,有的還要放鞭炮,為墳墓培上新土,并插上柳枝。
如今,掃墓還是照樣掃墓,祭祀品卻越來越新鮮了。記者在云夢山莊門口看到,店鋪最新上架了一批清明節用品,各種紙質冥品無所不有:男式唐裝、男士襯衫、麻將、香煙,甚至手機、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套裝等。就連紙質iPad也加入冥品陣容,10元/臺。
同時,為了綠色祭掃,以菊花為主題的絹花、鮮花的樣式也豐富多彩。
與此同時,“清明經濟”正成為商家眼中的香餑餑。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飯店已順勢推出“追憶家宴”,專門針對趁清明團聚的家庭。價格400元~800元不等,主打馬蘭頭、春筍等時令山蔬。
清明節還催生了一種新的職業——代理掃墓人。目前,有人在網上開設網店,基本業務包括清理墓地、擺放祭品、燒香等,還可以根據顧客要求量身定做服務。
“各地的清明風俗習慣林林總總,但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方面:祭祀、游樂、飲食。這三方面其實就揭示了清明節的'演變軌跡。”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教師郭燦金表示。
他認為,最初清明只是一個提醒農民進行春耕春種的節氣,后來逐漸與寒食節和上巳節融為一體。在唐宋時期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囊括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諸多內容的傳統節日。
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清明內涵”,郭燦金認為,國人的節慶習俗,婚喪嫁娶、祭祀掃墓,有個共同的特點:面向活人的感恩教育。
“對先人的慎終追遠,為的是讓后人明德歸厚;在踏青和與大自然的接觸過程中,是為了讓生者領受生生不息的生機與歡愉。”郭燦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節的內涵也在逐漸豐富,但是不變的,是對“人”和“生活”的感悟。
清明節作文10
父母離我們遠去,到另一個世界,并且永遠定居在那里,成為那個世界的公民。人們通常稱之這個世界為天堂,也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地,愿意不愿意都要去的天堂世界。
父母養育我們,把我們撫養長大成人,其恩情功德是無法描述的,正是: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讓人沒齒難忘。小時候我們不懂那么多,讓父母操碎心,受盡累,父母時時刻刻,日日夜夜為我們的成長而奔波忙碌不休,……而您們則疲憊不堪,倍受生活風雨的摧殘,日漸衰老,幾十年的風雨中奔波,風霜侵蝕了你們的肌體,雙鬢斑白,額頭溝壑深刻,鐫刻著你們人生的拼搏閱歷……
日復日,年復年,我們快樂成長,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投入社會的建設,把你們不曾完成的使命接過來,繼續向前邁進,這時您們才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雖然,你們退居二線,可是依然不甘寂寞,繼續奉獻著自己的余熱,為子女們操勞,擔負起培育我們子女的重責,義無反顧,兢兢業業,……
無情的病魔一一奪去你們的寶貴生命,但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還不停地叮囑:關照好孩子,好好地生活下去……
天堂中的父母親,你們生活的可好,你們不要牽掛家里,你二老放心吧!孩子的生活有了根本的轉變,家庭幸福美滿,個個是生活的強者;孫子們已經長大,學業上進,不會辜負您二老的期盼……
清明節,這讓我們情感世界波濤起伏的時刻,多少心里話,多少往事浮現在眼前,想向你們一一敘說。眼前模糊了,淚水遮掩了視線,梗塞的`心語無法連續,……所有的情感凝聚在淚跡斑駁的信紙上,讓燃燒的煙火,升騰的氣流,帶著這封信扶搖直上,直指天堂,還有一年一度送給你們冥府中流通的錢幣,禮物一起寄出,真誠地期盼全部收到。這是兒孫們的真誠心意,還有孝敬你們的禮物,特別是心里的話,請你們悉數盡收。通過這獨特的渠道,獨特的方式,加深我們之間情感的交流,共敘人間-天堂間的天倫之樂。可愛的父母親,敬請多保重,祝愿您們永遠安康,萬壽無疆!
您們的孩子,叩首了。
清明節作文11
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清明,桃李笑;荒冢,只生愁。
如往年的這天一樣,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爺爺的墓前,帶去的,是含著思念與純潔的鮮花和晶瑩卻不可觸不可及的淚珠;留下的,是長遠的`思念和深切的緬懷。爺爺,在那邊過得還好嗎?有沒有想我們?有時我會難過,為什么你不能像別人爺爺那樣陪伴著我的童年,讓我在你的慈愛下成長?但是,想到你送了我最好的那一封信,它值得我銘記一生,值得我用淚水與微笑去浸染它!
春暉之下,清風之中,芬芳之上,我就在這兒,望著您說的美好世界,說;爺爺,最近過得還好嗎?棋下得怎么樣?輸了還是贏了?我想,上過戰場拼搏的您,肯定不會輸的。知道嗎?當老師說清明要緬懷先烈時,我有多自豪,因為我的爺爺和他的戰友可是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勇士呢?但是“緬懷”和“烈士”這樣的字眼未免太殘忍……我想對您們說的,真的太多太多,我想流淚,想吶喊,想……
天漸漸染上淡淡的昏黃,時光仿佛回到幾十年前。那一天,你的戰友們應該沒有想到鮮血讓他們換了一身衣服。槍林彈雨中,戰士們帶著堅定的眼神沖向敵方陣營,濺出勝利的血花。頂著敵人猛烈的攻擊,你們以血肉之軀守護和平。戰爭,總是要有犧牲品,總是要有告別,總是要有烈士。我的爺爺,您也為我們敬愛的祖國插上充滿淚與血的旗幟,您可知?我有多么驕傲,我有一位英雄爺爺。但是,“犧牲”兩字,我始終沒有說出口……
啊!神圣的大地母親!為你而戰的孩子們正躺在您溫暖的懷抱中,請暫時放開手好嗎?讓他們呼吸呼吸帶著清香的甜美,看一看在他們濺過血之花的土地是否回歸美麗。然后,永保他們在地下安寧。
清明,清明,有清則有明。風清似你,代代不息,光明留給我們這些后代子孫。
清明節作文12
清明,是中華民族祭奠祖先、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在具全的風俗上,各地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前幾天,我隨著爸爸媽媽回故鄉浙江東陽掃墓,深刻地領略了故鄉清明的習俗。
那天,天空陰霾密布,冷雨不停地敲打著車窗玻璃,車外的景物像人的心情一般沉悶、凝重。
12點左右,我們來到了東陽湖溪的田老家。大奶奶、大伯、大媽,還有嚴浩哥哥一家早已等候在那里。在我印象中,只有過年,大家才會團聚得這么齊整。爸爸說,這是因為國家調整了法定假期,使得清明這一傳統節日重新受到重視的緣故。
清明節的聚宴,蘊涵著很多故鄉的風俗特點。祭品除了魚肉外,必須有清明果、青菜豆豆腐湯,看起來一清二白,很清淡。
祭祀祖先的儀式格外隆重,在下午三點多以后開始。爸爸告訴我,春節上墳都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而清明節的祭祀則選在下午進行。
在祖先的墓前,大奶奶非常認真地擺好八只碗、八雙筷子、八只酒杯。碗里放著魚、肉、豆腐等各種祭品。在酒杯里斟上三分之一的黃酒后,大奶奶手提燈籠,向四面八方遙拜,口中誦念:請八方祖先齊聚共飲,祝先人們如意快樂;然后又斟上三分之一杯酒,祈福先人能保佑后人健康、幸福;最后將杯子倒滿,祈福先人保佑社會安康、國家昌盛。每一巡酒,大家都虔誠地向祖先作拜。接著,大奶奶她們在墓前燒起了紙錢,爸爸他們烯放起爆竹。看著那一團團裊裊上升的輕煙,看著那紙灰消失在茫茫天空中,我仿佛感覺到自己的心靈正與先人溝通。
在儀式結束收拾碗筷的時候,大奶奶把好幾杯酒潑著煙灰中,又把一些祭品扔到墓的四周。爸爸說:這是給路過的其他先人的。當然,就現實而言,酒潑紙灰是為了避免火燭引發山火。
如今的清明習俗處處顯現出現代文明。煙花代替了爆竹,鮮花代替了眾多祭品,人們懷念祖先的形式也越來越文明,不用再沿襲披麻戴孝、下跪等陳現規陋習。大人們在追思祖先的'同時,也談論著各自的生活和生活和對美好明天的向往。
故鄉的清明之行,使我深深地感到:清明,既是文化的傳承,又是文化的演進。
清明節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陽春三月,一晃便過去了,接著便迎來了清明。
今年的清明可真合了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那天,一大早便下起了蒙蒙細雨,給青山環繞的小山村穿上一件薄紗,讓小山村變得朦朧。既然是清明,當然少不了掃墓。一大早我便跟著爸爸媽媽去掃墓。拿著鋤頭鐮刀向爺爺的墓走去,一路上山上的美景可讓我大飽眼福,清一色的小黃花零星地分布著,零亂中又透著整齊,仿佛組成了一副畫卷。不遠處,一排整齊的小樹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向他們走去,映入眼簾的是一抹耀眼的青,可能是因為正在下雨的緣故,使它們的青更深、更亮,也愈發美麗。我不禁向前湊了湊鼻子,進入我的鼻腔的是一股很清新的味道。沁人心脾。繼續向前走,我看到了記住長勢甚好的茶樹,上面有正在萌發的新茶,一個個小小的葉芽,活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經過雨的`洗禮,它們散發出的是一股自然的茶香,讓人心情舒暢。漸漸地,雨停了,太陽公公從厚重的云層里鉆了出來,散出一縷縷耀的光輝。
走著走著,便到了爺爺的墓前,爸爸拿起鋤頭在墓前清理雜草,而我在采摘映山紅,在清明期間,山上開得最好的便是映山紅了吧,那一簇簇映山紅在陽光的照耀下,鍍上了一層金色,顯得更加迷人。我拿著一束映山紅來到爺爺墓前,為他獻上這束花,讓他也同我一起欣賞這份自然的美麗。對于爺爺,我從未與他謀過面,在我未出生前他便去世了,這對于我來說至今都是一個遺憾。我常常幻想他的樣子,他應該是個慈祥和藹的老人吧。爸爸點上香燭,對著爺爺祭拜,然后對爺爺緩緩訴說著我們這一家子人。要走了,在這一切都處理好了之后,我們要走了。在臨走前,我向爺爺的墓看了一眼,對爺爺說;“爺爺,我明年清明再來看你哦。”
走下石階,太陽已經很大了,照得讓人睜不開眼。下山時,我又看到了那一幅幅美景。繼續感受那份自然的美好。在城市,應該永遠也感受不到那份清新吧。
清明,給我帶來了一份清新美景和對親人的懷想。
清明節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父親母親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父親似乎不怎么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后面走,突然父親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父親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于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后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只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父親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父親念書,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當父親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欲斷魂”,父親跟母親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想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干凈了,父親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父親的臉,父親凝視著一張張寄托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卷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作文15
細雨蒙蒙,透過細膩的雨絲,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嘆,又是一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著幾滴小雨,伴隨著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說那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余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里都沾著春雨,一有什么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于桿的縫里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后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院子里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長。那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堂哥去了后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兒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是一條經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么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是寶藏,它正堅守著小時候與伙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著那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一樣的風,卻又不一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著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為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么過還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著我的回憶,觸摸著空氣,觸摸著風,看到它們仿佛打開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清明節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11-20
清明節踏青清明節作文11-21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1-12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6篇11-20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6篇)11-20
清明節作文10-18
清明節作文08-04
與清明節的作文11-14
清明節日作文11-14
清明節日作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