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中國傳統文化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是什么,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是什么,在人與人之間搭建了友誼之橋?是什么,把我們帶到和諧的社會?那是無處不在的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
從上學期開始,學校開展了有關“文明禮儀”的各項活動,同學們各個都積極背誦“禮儀歌訣”,正是有了這些歌訣,使整個學校的同學都變得文明有禮了,守秩序,守紀律。當然,我也不例外。
自從學習了關于“公共汽車”的禮儀歌訣后,一次,我乘公共汽車去圖書館,途中有老人家上車,車上的乘客紛紛把位置讓給老人家,而我卻在一旁若無其事。想起自己在學校里學習的禮儀歌訣,臉頓時紅了,后悔當初沒有給老人家讓座,那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不就白學了嗎?不行,我一定要使用好這些歌訣。這時,又有一位老人家上車了,我應該把座位讓給她。我環視了四周,乘客們絲毫沒有讓座的意思。于是,我鼓起勇氣站起來,對那位老人家家說:“老人家家,請您坐吧!”這時,汽車里的乘客都把贊許的.目光投向我,仿佛在說:“現在的小學生真懂事。”
下了車后,我覺得天氣特別晴朗,天空上白云漂浮著,似朵朵盛開的白蓮花一般,路邊的婀娜多姿的小花向我微笑,綠油油的小草為我剛才的表現鼓掌,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
文明禮儀,陪伴在我們左右,是我們成長中的好伙伴。我們應該把這種美德發揚光大,讓文明之花開遍社會各地!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一到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爆竹聲聲到處都是節日的喜慶。
說起春節,我想起了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長得兇神惡煞,住在村莊旁的深海中,每到除夕,它就會上岸,去旁邊的村莊吞食牲畜,還要傷人命,人類害怕得躲到了山上。有一年,一個老翁出現在它們的`面前,對他們說:“那個來搗亂的‘年’怕紅色和響聲。”于是,村民們手忙腳亂地準備起來,把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然后,用竹子互相敲打發出聲音,“年”就落慌而逃,從此以后,我們過年的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我們每年的大年初一走親向友,從此,春節就流傳到了現在,變得越來越隆重。
隨著我們科技的發展,家家戶戶變得富裕,我們的春聯變成貼圖,還有掛著燈籠,竹子的敲打聲變成了煙花爆竹。隨著“噼里啪啦”的煙花聲音在空中綻放開來,像爭奇斗艷的“仙女散花”,又像下煙花雨,有紅、黃、紫……天空被打扮得炫麗多彩,它們照到了人類的臉上,人類的臉被照得喜氣洋洋,人類過年的習俗還有包團圓果,大掃除……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豐富呀!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這個擁有上下五千年不朽歷史的文明古國。一路走來,歷經了無數的風霜,飽嘗了硝煙與炮火的洗禮,走出了一段段漫長而艱難的歲月,但同時,也運載著不少形形色色廣為流傳的中國文化,在這段歷史長河中閃爍著光輝。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向來都是我們中華兒女所歌頌所贊美,并引以為傲的瑰寶。而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這些古老典雅的文化逐漸消逝了,我不能不為之感嘆,難道那各具特色的民族風俗,那寓意萬千的傳統節日,那無可替之的東方藝術,那別出心裁的各種工藝,還有那……就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嗎?不!我不希望會出現這種結果。但我卻也不敢保證是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許,不用我說,大家都心知肚明,當今社會,追求時尚,追求洋氣,追求上流的年輕人數不勝數,他們追求洋裝,過著圣誕節,卻忽視了祖國的`傳統節日。如果按這種趨勢走下去,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明天,會是什么樣子!那時候,還有變化多端的京劇嗎?還有新穎亮麗的民族服裝嗎?還有端午節的龍舟大賽嗎?還有各種各樣的戲曲、皮影嗎?
1949年10月1日,這個多少中華兒女為之贊嘆,多少人刻骨銘心的日子,從那時起至今天,算一算,已過了61個年頭,這個頑強的國家,正在一步步向前邁進,迎接她的是繁榮,是興旺!在這些歷史長河中,硝煙與炮火曾抹殺了無數年輕的生命,祖國的土地曾灑下了無數殷紅的鮮血……愛我中華,勿忘國恥使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職責!與此同時,祖先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傳承下去,并引以為榮!
將來,我不知道這個社會會發展到什么程度,但我會盡我所能,學好中國文化!我沒有能力要求每一個中華兒女必須傳揚中國文化,我只有用我手中的筆來書寫我對祖國文化的熱愛,用我的行動來學好并傳承那古老典雅的傳統文化!愿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也從現在開始,認真關注并學習中國文化!
我是中華兒女的后代,我以我是中國人為榮,我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傲!我熱愛我的祖國,我熱愛我國的文化。讓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行動起來吧,愿中國傳統文化永垂不朽!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在南方,有香甜可口的湯圓;在北方有香脆多餡的餃子,不管是南方湯圓還是北方餃子,我都鐘愛。
媽媽告訴我餃子和湯圓有區別,但是我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因為我的饞嘴都很喜歡吃,我的眼里只有吃,哪還能看出他們的區別。
湯圓我喜歡在元宵的時候吃,代表團團圓圓,畢竟一家子在一起才是幸福美滿嘛。每逢元宵時節,媽媽總會煮好一大鍋湯圓,我在一旁看著那白白胖胖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往前去掐一口或者直接吞掉。湯圓們在鍋里面沸騰,仿佛在里面狂歡似的,真令人喜歡。
“開動啦,小饞嘴。”媽媽親切地說。我已經等候多時啦,終于來了,我都要等不及了。我立刻拿起筷子往下面夾起來,可是頑皮的湯圓們不讓我夾,油膩油膩的,一夾起來,就會滑下去。所以媽媽讓我用勺子來吃,這樣以來,他們就掏不出你的手掌心了。
我們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都一起團團圓圓地吃著圓圓的湯圓。我喜愛白白胖胖的湯圓,因為,他讓我和家人在一起,幸福地在一起。
到了冬天,唯有餃子令人喜愛,可口又多餡。有玉米餡兒的,有肉餡的,也有玉米火腿餡的.,真是趣味多多。冬至的時候,雖然我們在南方,但是我也喜愛吃餃子,餃子給了我們溫暖,讓我們家庭溫暖如初。
當然了,餃子什么時候都能吃,因為隨便去街上逛一逛,都能看見沙縣等小吃餐廳,都把餃子列為特色小吃。我每次去都會來幾份。每逢晚上我肚子餓了,就會去買幾份餃子充充饑,順便也讓家人們飽滿。我喜愛多餡的餃子,因為餃子解決了我們的溫飽,讓家庭美滿。
南湯圓,北餃子,我都愛,我都要;每吃幾口口水流,家庭吃了幸福留,肚子餓了就找它。
中國傳統文化,我真的超愛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傳統書院歷經近百年的沉默后開始悄然復興。正在湖南衡陽講學的中國知名作家余秋雨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書院是中國文化傳承至今的一把鑰匙,它的象征意義比教育意義更重要。
最近幾年,中國傳統書院開始悄然復興。一方面,中國文人開始致力于創辦現代書院,進行各類文學研討活動;另一方面,以岳麓書院為代表的古代書院煥發出新活力,它們與現代教育相結合重新開始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
余秋雨此次參訪地衡陽市內就有一座歷經六朝的.“千年書院”——石鼓書院。這座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的書院是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蘇軾、周敦頤、朱熹、張栻等名家都曾在此執教。不幸的是,書院在抗日戰爭中毀于日寇炮火,直至20xx年才被重新修復。雖然其建院歷史比岳麓書院還早百余年,但石鼓書院沒有像“后輩”那樣“發揚光大”,現僅供游客參觀。
余秋雨認為,不是每座傳統書院都要成為新的教育場所。書院的價值在于它就像一個文化教育的制高點,讓中華文化有了高層傳播的場所,“我們現在面對孔孟學說,沒有感到非常陌生和隔閡,就跟這種橫跨千年的教育方式有關。”
余秋雨說,中華文化是目前人類文化中唯一沒有中斷過、活下來的文化。而書院就是中國文化傳承至今的一把鑰匙,它的存在提醒著后來人,一個民族要發展就要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培養和高端人才的凝聚。
曾登臨過石鼓書院的余秋雨建言,來衡陽的游客都應該去石鼓書院“朝拜”,“它建院時間更早,其象征意義就更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手工藍印花布技藝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一種草藥叫“藥斑布”,就是“板藍根”,它的根可以入藥,葉和莖,發酵后可以做染料。相傳秦漢時期,杭州的先民在葛嶺一帶找到了這種藍草,于是杭州就出現了許多染坊,扎染就是其中的一種染色工藝。上周末,媽媽就帶我去河坊街體驗了一回手工扎染。
扎染其實是通過遮蓋被染色的原理,對織物進行結、捆、綁、縫扎,然后放在染液中進行煮染。
聽了扎染手工藝傳承人吳阿姨的介紹,我迫不及待想要親手體驗一下制作過程。我學著阿姨們的.方法,把要染色的布包裹住一塊小石頭,用力的擰緊,然后用皮筋纏繞,就用這樣的方法把整塊布都不規則的扎起來,完成后將結好的布放進有特殊染液的染缸里浸泡。焦急的等待了十幾分鐘后,我的作品就算完成了!可是我發現由于我的力氣不夠大,每個結大小松緊也不同,使得織物染色不均勻,每個花案也很不同,但是正是因為這樣,這塊經我“創作”后的花布才非常獨特呢!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了不起!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能夠收到象征著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能夠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能夠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悲哀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明白了這個消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尸體打撈回來,可怎樣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02-04
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中國的傳統文化美德03-24
中國傳統文化02-03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02-15
寫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02-07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4篇02-10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三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