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家鄉的作文集合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家鄉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的家鄉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濮陽,是一座美麗而熱鬧的城市,在這座城市里,當然也有一個年味十足的春節。
春節是臘月二十三開始的,這一天,要吃芝麻糖,傳說是用來祭祀灶王爺的',要用芝麻糖粘灶王爺的口,讓他上天言好事,保下屆平安。這天傍晚,鞭炮響起來,年就開始了。
二十三過去,要購年貨和大掃除,在除夕來到之前,必須把屋子從頭至尾好好打掃一次,象征除舊迎新、萬象更新。還要備齊年貨:大紅燈籠、門對、福字、窗花等,做出大批花饃、菜,在這里要特別提到魚,它象征年年有余,過年還要吃餃子。
大年三十早上六點左右,我們全家人都早早的起床了,手持一幅幅紅燦燦的對聯,與許多鄰居一樣,喜氣洋洋的開始了這熱鬧的一天。
一吃過午飯,包餃子便開始了:姥姥很快的辦好了餡,而這邊姥爺和好了面,媽媽搟好餃子皮,我托著皮在一旁快速的包餃子。這是,窗外飄進了一陣夾雜著年味的飯菜香,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個餃子出產了。
噼里啪啦······在一陣陣的歡笑聲中,鞭炮放起來了,其樂融融的年夜飯開始了。
吃完年夜飯,全家人都在這快樂的氣氛中看春晚,守歲。
初一,是拿壓歲錢的日子,這天,小孩子跟著大人到親屬家串門派年,收壓歲錢,歡天喜地的度過這快樂的一天。
春節要一直延續到元宵節,熱鬧的氣氛才逐漸退去。
春節的家鄉的作文 篇2
“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老太太要塊大年糕。”唱著喜氣洋洋的歌謠,有一個新年向我們走來。家鄉的春節雖不如老舍筆下北京春節那樣的隆重,但從臘月初八直到正月初五,對于人們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他不但是人們勞動一年后歡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按著我們過的風俗,臘八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咸米飯,即用小米、綠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等八種原料煮成,粥稠味香,寓意來年五谷豐登。
“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春聯、年畫、飲料、糖果、鞭炮等,都要在這幾天內置辦齊全。
到了二十三,過小年,它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節日,人們又稱“祭灶節”。以為在二十三,人們都要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除此之外,人們還要放鞭炮,吃湯圓。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必須要把家里大掃除一遍,還要出油鍋,蒸棗花兒饃,理發等。
大年三十又叫除夕。那一天,要把灶君請回來,還要貼春聯,年畫,門前。到了晚上,一家子聚在一起,一邊吃湯圓一邊說話。寓意為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睦睦。還要守歲,就是指一夜不能睡覺,因為神仙姐姐在十二點要賜“福”,早睡就沒有福了。等待新年的鐘聲敲響,人們都拿去鞭炮往外趕,鞭炮聲一個接一個。
正月初一,家家都要換新衣。洗刷完畢后,首先要放開門炮;其次晚輩向長輩磕頭拜年,則長輩也要給晚輩壓歲錢;最好,人人都要吃餃子,只有一個餃子里有錢,誰吃到誰就是有福的讓。以后這幾天還有走親戚,串門,正月初一也不例外,因為要走干親……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紛紛回娘家。女兒回家通常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牛奶,雞蛋,蘋果……雖然禮拜多,但禮輕義重。
初五晚上也要放炮,因為初五俗稱“破五”,諧音——破無。要放炮吧窮趕走,把富迎來。
喜氣洋洋的春節,雖然隔得的'風俗不同,但中華民族的五十六朵花,心連心,度過一個又一個春節。
春節的家鄉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吉林省舒蘭市,這里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家鄉的春節更讓人陶醉。春節快到的時候全市的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有的人在家里貼春聯,掛燈籠。大街上路兩旁掛滿燈籠,在樹根部分纏上鏈狀小彩燈,大人們一直忙到三十晚上。
此時我們小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連我們的'成績都不管了,我們也能得到壓歲錢,我們也能玩兒到上學,連寒假作業都忘了去寫,到晚上鐘聲敲響,九點時,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包餃子,爸爸包錢的,我就在那邊猜燈謎,里邊的謎語,我就讓爸爸、媽媽、奶奶和我猜燈謎,我們就比誰猜得對猜的多誰就贏了。
雖然一年一度的春節已經過去了,但春節熱鬧與祥和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春節的家鄉的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春節作文精選02-26
作文家鄉的春節04-20
家鄉的春節的作文04-21
春節家鄉作文03-17
家鄉春節的作文06-29
家鄉的春節作文08-04
家鄉的春節的作文10-12
春節家鄉的作文10-23
家鄉春節作文02-05
家鄉的春節作文精選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