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父親的病讀后感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親的病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親的病讀后感1
魯迅的這篇文章讓我深深的看到了封建庸醫的無能手段,也讓我體會到了封建庸醫的貪婪、無知的心理。
開頭敘述了一位“名醫”的故事,其中的深刻語言刻畫,讓我感受到舊時期的人看病是十分復雜的。對于所謂好的`醫生的診單百依百順。“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憑票付英洋一百元正”單是幾句,就看出了“主人”不作為的危險。任憑“名醫”擺布,并無任何科學道理的加價,這中間又有多少的水分呢?“名醫”難道真的是全心全意的看病嗎,種種疑惑促使我繼續看了下去。文中,一個醫藥傳說更是讓我看出了荒謬。作者憑著傳說找到“名醫”,治病兩年并無起色。
后來,這位“名醫”自己無法治好父親的病,于是推薦了別的醫生治病。由此我覺得不僅“名醫”的醫術值得質疑,也更讓我感覺到了道德的底線遭受挑戰。這樣的“名醫”只要一換藥引,所有人便忙活找藥。這種依賴,也充分體現了“名醫”的絕對權威,藥引從沒有遭到過質疑,是因為人們不懂醫術,那么診金高漲又是因為什么呢?我認為這充分表現了醫生對錢財的貪婪,對金錢的欲望,他們并沒有全心全意看病,沒有真正的盡到醫德。而是將自己的專心放到了斂財,所以所謂的“名醫”經常性的出現在大戶人家。這樣的診單中雖有幾貼普普通通的藥,但恐怕我想也只是名醫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敷衍了事。要是真正講究其藥效很可能沒有一點好處。
經過漫長的治療,仍然是一點沒有起色。在文中的最后,我仿佛看見作者在通過這些語言描寫與旁白傾訴自己對封建庸醫的不滿與痛恨。在我看來這類庸醫的手段敗壞,是極其不能容忍的。他們殘害無辜的病人,摧殘一個個本來美滿的家庭。也正是魯迅這篇文章讓我看到了黑暗社會庸醫的無能及不擇手段的貪婪。
父親的病讀后感2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所以最初發表時總題為“舊事重提”。這本集比較完整的記錄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同時也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畫卷。魯迅以閑適從容的筆調營造了自然親切的氛圍。但行文中還滲透著他濃郁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
其中《父親的病》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許,后來魯迅去日本學醫也有此原因吧。xx一開始講述了一位名醫的事跡,而后引入到少時魯迅為父親請醫找藥治病,與兩位重金聘請的所謂的名醫周旋數年的經歷。xx以生動的語言描寫出幾位名醫明知病無法治療還騙取醫費,治不好就開些奇怪的藥引,故弄玄虛,或者推卸責任說一句“醫能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他們種種行為都是為了金錢。也表達了作者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對父親的不舍與愧疚之情。
我想,周父的病在現在哪怕治不好,可那些神奇的藥方一拿出來,也一定會成為人們的`笑柄,兩個“名醫”也會被揭穿,被世人所唾棄。可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背景下,這樣的醫生反而受人推崇,身價不菲,人們對其毫無質疑。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無知,封建落后的思想深入國人。這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是固步自封。人們對中醫盲目相信,而對西醫卻一無所知,甚至反對。那時的社會也就像周父一樣病入膏肓,魯迅通過諷刺那些庸醫來對當時的封建腐朽的社會進行批判。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是父親痛苦死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與無盡的悔恨。這也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腐朽封建的思想。在歐洲人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機械的時代,中國卻盛行女人“裹足”、“巫醫不分”,延續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識,使中國人難以走出落后的泥沼。
所以,我們如今更丟棄封建腐朽的思想,相信和努力發展科學。
父親的病讀后感3
“我”的父親生病了,用重金請了一位“名醫”來醫治。他開的方子很奇怪,也很難找,但父親的水腫仍不見起色,反而越老越嚴重。最后,這位“名醫”介紹了一位叫陳蓮河的“名醫”。他的藥方也很奇特,且價錢貴,最后父親去世了。而“我”因為遵守中國的封建孝子思想,而使父親痛苦死去。
xx中的前一位“名醫”是一位庸醫,不僅要價高,還寫一些奇特卻絲毫沒有作用的藥方。他不告訴病人他自己的具體癥狀,而且當病人已經沒有脈了的時候,他仍從從容容的,可見他經常這樣騙病人。最后,又把這個爛攤子推到另一位庸醫—陳連河身上。
陳連河原名何廉臣,他的詐騙手段絲毫不比前一位“名醫”的差,而且還可笑至極。在父親生命垂危之際,他仍一臉泰然,簡直沒有一點醫德。所謂“醫者仁心”,作為一名醫生,應該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救治病人,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履行醫生的職責,二這兩位“名醫”則與之恰恰相反,他們不配成為一名醫生。
其實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中,像這種唯利是圖,顛倒黑白,不明是非的.人太多太多了,有多少老百姓死于這種封建社會的統治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唯一知道的是要推翻這種封建統治,建立一個民主社會,使人人平等,老百姓能安居樂業。他們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生平安。為此,魯迅先生便以筆為武器,與反動派勢力作斗爭,想拯救已破敗不堪的祖國,想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為此,他付出了一切,包括他的生命。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在一個和平民主的社會,這一切都是先輩們為我們創造的,那是用他們的鮮血鋪成的通向民主的路,讓我們為他們鼓掌!
【父親的病讀后感】相關文章:
《父親的病》讀后感01-04
父親的病讀后感02-02
父親的病讀后感范文08-07
父親的病讀書感悟03-30
《父親的病》的讀后感(精選13篇)10-11
《父親的病》讀后感15篇01-14
《父親的病》讀后感8篇04-21
父親的病讀后感7篇04-14
《父親的病》讀后感(15篇)02-07
父親的病讀后感(15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