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精選3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么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 篇1
[學習重點]
1、說的文體特點 奇巧而善辯 文藝性的議論文
2、《馬說》的寓意 比喻說理
3、虛詞也的用法,體會文中的氣
[學習難點] 1、由馬到意,透過文中情,體會文中氣
2、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文學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文學研究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制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法初探] 1 鏈接教學,決不滿足于某一課的內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課內容為核心,將課內、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廣泛地閱讀
2、初步的研究性教學,一課上完,不以解決了所有的問題為滿足,而是重新提給學生新的問題。一課上完是終點,同時也是起點,是某個問題研究的起步。
3、主張情氣說,作者寫時以情使氣,以氣結句,我們讀時反過來由句尋氣,由氣悟情
[教學過程 ]
(一) 課前 準備 1、馬年說馬 學生說有關馬的成語,指名另一個學生解釋
2、教師說一個關于千里馬的故事伯樂相馬知己這個詞的來歷(見大屏幕)知己---彼此互相了解而情深意切的人 見《戰國策---楚策四》
(二)韓愈其人
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其人有杰出的才華,可他的政途卻多坎坷 請看下表
時間 原因 結局
貞元1116年(795800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感嘆
貞元19年
(803年) 上書言京畿百姓窮困,請求緩征徭役,租稅, 被貶為陽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卒于824年 韓愈上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力諫, 幾招殺身之禍,后經友人鼎力營救,被貶為潮州刺史。
學生齊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心情抑郁,悲傷到了極點。這種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們不會長壽。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三)關于說
奇巧---有形象 善辯有觀點 文藝性的議論文
托物寓意,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說理,是這種文體的特點。
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
看課外閱讀《雜說一 龍說 》 (君臣關系 互相依靠,才有作為)
(四)學生讀課文,感知文意?
(五)歸納整理字詞?
?實詞 古今詞異義表?
詞語 故 雖 稱 等 安 策 道 通 臨 是 或
意義 今
古
古意 今已不用------祗 駢 槽櫪 石
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 邪同耶 材同才
第二節四個食讀音 食1食4---SHI 吃 食2食3----SI 飼
?虛詞 而 之 其 以 也
? 而 A轉接 可以譯為卻,可是 B順接 可以不譯
之 A結構助詞的 B 代詞,代人或物 C 無意義,句中停頓
D 幫助構成倒裝,無意義
其 A代詞,代人或物 B 代詞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詞 那種
D 反問語氣詞 難道 E 推測語氣詞 恐怕
以 A介詞 因為 B介詞 按照
也 A 肯定語氣 B反問語氣 C 推測語氣 D句中停頓
??練習:
而 1、而伯樂不常有()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執策而臨之()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之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2馬之千里者()3、策之 食之 臨之()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3、不能盡其材()
4、其真不知馬也() 5、其真無馬邪()6、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以 1、不以千里稱也() 2、策之不以其道()
也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不知馬也()3、、不以千里稱也()
(六)課文學習指導
? 第一節:伯樂知馬 (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首句--- 千古感嘆 到底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全文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次句---憤憤不平 千里馬倒常有,可沒有伯樂發現,憤世嫉俗。
末句---描寫千里馬的終身遭遇,不以千里稱也也 肯定語氣,寄予無限同情。
?第二節:不知馬,害了馬(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首句---千里馬的.特點 特別能吃,因此特別能跑。
次句---全節之關鍵,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以上冷峻陳述
末句---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一頓,作低回之勢。接著,以不飽,不足,不外見,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層層蓄勢,反問作結。也 反問語氣,憤怒譴責食馬者 害了千里馬,向讀者尋求公道與正義。
?第三節:太不知馬(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首句---活畫食馬者的愚妄無知的丑態
神態 [執策而臨之] 洋洋自得 愚妄淺薄
語言 [天下無馬] 有眼無珠
末句---發表感嘆 歸結全文中心 不知馬
其真不知馬也()也推測語氣,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句末可以用!(強烈的諷刺感情)?(推測語氣,表達自己的觀點)
。(問而后答,一錘定音)學生可以自由討論,發表看法。
(七)歸納寓意,附板書設計 ,并作課外拓展。
? 學生思考:本文的觀點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借伯樂與千里馬來比喻什么
板書設計 ?
馬說
韓愈
伯樂---- 不知馬---- 食馬者----
(憤怒譴責) (辛辣嘲諷)
千里馬----
(無限同情) 知馬
害了馬---- 全文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課外拓展 政途多失意 悲憤出奇文
---中國古代懷才不遇文學初探
1、 你還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懷才不遇?寫了些什么作品?
2、 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容?山水風景,男女之情,詠史懷古,托物寓意
3、 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古代文人哪一位?
A韓愈 懷才不遇文學B蘇秦 懸梁刺股發憤C董邵南 另尋高就發展
將上述你的觀點 寫成一篇小論文,下節課交流
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發現形聲字的規律,并積累詞語。
2、引導學生在感知大量語言現象中發現規律,獲得感性認識。
3、通過口語交際,讓學生自由結合,互教互學,提高生活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習作訓練,幫助學生提高選材、構思、表達等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感知大量語言現象中發現規律,獲得感性認識。通過口語交際,讓學生自由結合,互教互學,提高生活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習作訓練,幫助學生提高選材、構思、表達等能力。
【課前準備】
課件、學生預習、準備。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互教互學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交際興趣 組織展示、交流。
1、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絕招,如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
2、說說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領,再說說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獨到之處。示范交際 然后引導學生對示范交際活動進行評議,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中心內容:
你準備教別人哪一招?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練成的?
提醒學生交際時要注意的問題:不但要講述清楚怎么做,還要解決學本領的同學提出來的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
1、一個同學教,一個同學學;
2、扮演記者,對某個學生進行采訪。互教互學 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組合,互教互學。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評議,誰說得最清楚,誰的本領最拿手。布置作業 建議學生把自己學到的本領或竅門向家人或朋友介紹、演示,以增強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
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進入情境 引導學生回憶。
教師巡視,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適當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積極好學的精神,開拓學生的習作思路。 和同桌說一說自己都會哪些本領。指導審題 在自由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習作提示。
提醒學生注意這次習作的要點:要說明白自己學的是什么本領,要寫清楚自己由不會到學會的過程。題目可以用“我學會了……”,也可以自擬。 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學會的本領清楚地告訴別人。自主習作 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并巡視,以便做到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心中有數,然后選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習作(如,過程寫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學生構思后進行自主習作。交流評議,修改謄寫 相機指導。 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謄抄。
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我的發現 引導學生用帶點的字擴詞,以加深理解,鞏固運用;
啟發學生再寫出一兩組有相同規律的詞,如,羊群海洋,彎曲海灣,青山清晨。 學生自讀,自主發現。
積累詞語。日積月累
1、“我會填”:
根據匯報情況,引導滲透“的”“地”“得”的使用,讓學生通過練習豐富語言,形成語感。
補充練習,讓學生在感知大量的語言現象中發現規律,獲得感性認識。
光彩奪目的(焰火)(寶石)
清澈見底的(小溪)(池塘)(湖水)彎彎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遠方)
和顏悅色地(說)(講)(批評)(點點頭)(看著我)
鮮花開得(很美)(正艷)(像一幅五彩繽紛的織錦)
時間過得(太快了)(真慢)(像閃電一樣)
2、“讀讀背背”:
把這些成語放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通過讀句子體會成語的含義;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語的意思。積累與應用。
1、根據已有的語言感受自主填寫。
同桌交流。
2、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趣味語文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圖上畫了些什么。
2、匯集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或編制此類謎語,開展猜謎活動。
3、順勢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帶數字的或帶“大”“小”的成語。如,五彩繽紛,三頭六臂,九牛一毛,千鈞一發,萬紫千紅;大同小異,小巫見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風大浪,大吃一驚,大吹大擂,大搖大擺,大失所望。 根據畫面以及自己的成語積累,猜出謎底:開門見山,大材小用,一舉兩得,三長兩短,小題大做,百發百中。
設計方案 篇3
教材說明:本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丑菊形態和習性的描寫,告訴人們,“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麗、可愛”,從而說明在人間事物中,有不少東西往往名與實并不相符:有的名字雖丑,卻有著真善美的內在;有的名字雖美,卻徒有虛名、有名無實。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課文圍繞丑菊,先寫種丑菊、盼開花;再寫丑菊打苞、開花,作者賞丑菊;最后寫議丑菊。內容的安排條理清晰,主次分明,重點寫賞丑菊,寫了丑菊開花時顏色和形態的特點。議丑菊部分則揭示了丑菊的品格特征,凸顯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在表達上,這篇課文除了具有與《落花生》相同的寓理于物、主次分明的特點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色——作者對丑菊的情感貫穿全文::先是盼開花,花不開始“我氣得真想把它拔了”;接著,丑菊打苞“我高興極了”;而后滿心喜悅地“欣賞”丑菊與眾不同之美;最后為有人給丑菊取了這樣的“惡名”而忿忿不平,“覺得那人太不公平了”。隨著作者對丑菊先抑后揚的感情變化,課文的主旨也逐步明朗。課文主次分明。作者把賞丑菊寫得非常具體,既寫了花苞的樣子,又寫了丑菊逐漸開放時的靜態美和動態美。而對丑菊到丑菊開花前的情況和對丑菊的議論寫得比較簡略。
教學目標:1、了解課文內容,分清課文的主次。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按生長順序把植物描繪具體的寫作方法。
3、聯系課文、生活實際理解從丑菊身上的得到啟發,學習正確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對思想內容的理解,繼續進行重點訓練項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聯系課文內容、課外閱讀、生活實際,體會“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以描寫菊花的詞句導入,描繪菊花的美麗,從而與題目中的.“丑”字對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授新
1、直接切入文章重點:讀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丑菊的樣子和特點,批劃下來,多讀幾遍,然后再跟組內同學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2、匯報時,學生都能找到相關語句。要讓學生首先感知文本內容即寫了什么,“起初”丑菊什么樣,“長了幾天”什么樣,“又等了幾天”什么樣。
3、生練讀,試讀出丑菊的嬌小、美麗。
4、通過評讀,讓學生賞析作者寫法的精妙,同時也是朗讀指導。
5、學習作者按植物生長順序描寫的方法,讀寫結合,仿寫一種植物。先由師示范,再在組內練說,然后匯報,師指導。
6、帶著對寫法的感悟,再讀課文,使生在更深程度上理解感悟丑菊的美麗。
7、學習文章第3自然段,了解丑菊夜晚、白天的不同特點,以讀代講,感悟丑菊的神奇、可愛以及作者對其的欣賞之情。
8、了解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開頭的“種丑菊”和結尾的“議丑菊”。
9、練習課文內容、課外閱讀、生活實際,談談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思想上的升華,體會作者寓理于物的寫作方法。
三、梳理
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文章重點。
四、積累
讀寫結合,落筆訓練。
五、板書
丑菊
種丑菊
起初
賞丑菊
長了幾天
又等了幾天
議丑菊
名可以丑,但實一定要美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11-08
(精選)設計方案08-20
設計方案08-16
裝修設計方案03-09
學習設計方案06-22
教學設計方案04-25
活動設計方案12-27
網絡設計方案07-24
教室設計方案07-25
設計方案模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