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范例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就到村莊里作惡,人們都很懼怕它。可是有一年,村里來了一位老人,他執意要留下來打敗怪獸。晚上,當“年”來到村子里時,驚奇的發現每扇門前都貼著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大驚失色[注: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狼狽地逃跑了。
人們知道后,明白了“年”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現在,這個節日就被人們稱為“春節”。我從很小的時候起,最最盼望過春節,為什么呢?就是因為過春節時可以拿紅包,四處拜年,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幫爸爸媽媽包年夜飯中的水餃!
今年春節,我們要吃的`是大白菜水餃。我拿了一塊餃子皮放在手上,麻利地舀了些肉餡上去,用水一沾,一捏,一個餃子就包好了。我高興極了,這次是我包餃子包得最成功的一次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都包得有模有樣。當我包的餃子煮好時,我越發覺得春節是那樣有意思!我邊吃著自己包的水餃,邊欣賞著春節聯歡晚會,真是享受啊!
春節,真是一個有意思的節日呵!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是什么,提高了人們的素質?是什么,在人與人之間搭建了友誼之橋?是什么,把我們帶到和諧的社會?那是無處不在的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
從上學期開始,學校開展了有關“文明禮儀”的各項活動,同學們各個都積極背誦“禮儀歌訣”,正是有了這些歌訣,使整個學校的同學都變得文明有禮了,守秩序,守紀律。當然,我也不例外。
自從學習了關于“公共汽車”的禮儀歌訣后,一次,我乘公共汽車去圖書館,途中有老人家上車,車上的乘客紛紛把位置讓給老人家,而我卻在一旁若無其事。想起自己在學校里學習的禮儀歌訣,臉頓時紅了,后悔當初沒有給老人家讓座,那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不就白學了嗎?不行,我一定要使用好這些歌訣。這時,又有一位老人家上車了,我應該把座位讓給她。我環視了四周,乘客們絲毫沒有讓座的意思。于是,我鼓起勇氣站起來,對那位老人家家說:“老人家家,請您坐吧!”這時,汽車里的乘客都把贊許的目光投向我,仿佛在說:“現在的小學生真懂事。”
下了車后,我覺得天氣特別晴朗,天空上白云漂浮著,似朵朵盛開的白蓮花一般,路邊的婀娜多姿的小花向我微笑,綠油油的小草為我剛才的表現鼓掌,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
文明禮儀,陪伴在我們左右,是我們成長中的好伙伴。我們應該把這種美德發揚光大,讓文明之花開遍社會各地!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剪紙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智慧的結晶。剪紙,剪刀和紙是離不開手的。剪刀要選擇輕巧、靈活、鋒利的,這樣,剪出的'作品才不顯粗糙;紙張以紅紙或其它光澤為好,質地薄的紙為宜。 放歌教學網提供 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則要根據造型,先決定紙張的折疊,一定要折得整齊、嚴實,并要壓平。初學剪紙者可先將花紋畫上,然后根據畫上的筆印剪。以后有經驗了,便可隨折隨剪。花樣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總使用直線型的,應多采用些曲條紋,因為曲條紋往往耐看,富有流動感。在剪的過程中,手對紙的轉動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這樣,剪出的紋路才清晰連貫。
最后,去除多余的部分,再剪出一個外框,這時,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有了上述的一般剪法后,你還可以豐富一下想象力,剪條龍,剪個網袋……總之,當你運用自如時,你會發現,你是那樣富有耐心。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傳統也有它的年輪。擁抱著新年輪的我們總會視舊年輪為傳統,故在眾人眼里,傳統成了過時守舊的代名詞,更有甚者為其涂上蒼白的毒粉,以屏蔽所謂蟲害,殊不知有些優秀的文化傳統也一并被屏蔽了。
從蒲扇、芭蕉扇乃至檀香扇到電風扇再到空調,社會是發展的,沒有理由去制止善意的改造。改造后的物品暢銷于市場,那改造前的傳統呢?那蒲扇、芭蕉扇的淡淡清香呢?
滴墨于清水,起初并未起色,但隨著漣漪的重疊,最終一池的黑色遮蓋了質樸的清水。蒲扇折了可以仿制,而很多類型的文化喪失了便再難復制。對于一棵樹來說,新舊年輪是不相同的.,舊年輪更加凝重,而稚嫩的新年輪與之相比顯得不堪一擊。浮華的現代文化較之于傳統文化同樣顯得蒼白無力,而為何它會突然興起而且幾乎湮沒了傳統文化呢?是物質社會的迅速發展超越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步伐,在全球化大潮氣勢洶洶撲面而來時,人們為了適應新世紀日新月異的變化,拓寬了新舊年輪的邊線,進而造成精神需求的空乏,以至于當我們享受到圣誕的西方氣息、情人節的玫瑰花香時,全然忘卻了那象征喜慶的鐘聲里的那一份溫馨。
當然,傳統文化的年輪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著瑕疵,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促其生長,畢竟傳統不是單純的枝干,它有著意識,是存在于參天巨樹中的魂魄。這個時代,它正默默地將其年輪交錯融合。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澆灌傳統文化的大樹,它會因你的澆灌而老樹開新花。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剪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就親手制作了一個漂亮的窗花。
剪紙的材料有:一張紅色的軟紙、一把剪刀。先把紙剪成一個正方形,然后把正方形兩個相對的直角對齊,把折橫壓實。接著我把一個尖角向中心折疊,超過中心1/3處固定,再把另一個尖角同樣折向中心,像一個漂亮的“狐貍頭”。然后沿中心線對折,這樣就好了。有位同學很快就折完了,折紙對他就像“張飛吃豆腐——小菜一碟”。這時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我怎么也折不好?心想我是不是智商變低了,人家都會折,我怎么不會折?我又認認真真地思考了一遍,我屏息凝視,死死地盯著那張紙思考。按照老師指導過的方法,我終于折好了。
我一定要剪一個最好看的.窗花,我心里一直有這個信念,于是我拿起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像“角”的東西,又畫了一個愛心,還畫了一個大大的半圓,我迫不及待的想馬上剪好它,實現心里的小愿望。
我開始剪了,我一手拿著剪刀,沿著畫好的線輕輕的剪,手緊緊捏著紙配合著剪刀旋轉,終于把最難剪的圖案剪出來了,我終于剪完了。我小心翼翼地打開它鋪開到桌子上,一個精美的窗花出來了。我像打了雞血一樣,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看到了我剪的窗花,我想到了一句俗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生活中不管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對待。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喜歡的是第一幅剪紙,它是一條威風凜凜的龍,這張剪紙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而且,它非常珍貴,到現在還完整的保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
你瞧,它的身體多么傳神啊!長長的盤轉在那里,多么威風,再看它的爪尾巴,像一團火焰一般拖在那里,顯得格外美麗,它張牙舞爪,保護著那顆珍貴的'龍珠,難怪看起來那么威風凜凜。
這張剪紙有特別高的歷史價值,我喜歡這張剪紙。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回家,一個普普通通的詞語,卻寄托了無數游子的期望。那是倦鳥歸巢的踏實、迷途知返的慶幸、重新擁有的喜悅。隨著國家的發展文化的復興,那些漸漸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也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比如唐詩和宋詞。它們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耀眼的珍珠。
詩詞是充滿情味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透過詩詞,我仿佛看見唐玄宗和楊貴妃那凄美哀婉的'愛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透過詩詞,我仿佛聽見李后主那道不完的亡國恨抒不盡的歌聲;“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透過詩詞,我仿佛感受到了蘇東坡那寵辱不驚、勝敗兩忘、曠達瀟灑的境界。
詩詞是充滿力量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透過詩詞,我仿佛看見李太白站在太行山的頂峰上抒發青云之志;“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透過詩詞,我仿佛看見岳飛在戰場上率領岳家軍勇往直前,為了直搗黃龍,迎回二帝而重創敵軍;“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透過詩詞,我仿佛看見奄奄一息的陸游在病榻上竭盡全力囑咐他的孩子們不要忘記報捷。
詩詞是充滿情懷的。“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白居易對唐朝苛捐雜稅的不滿與對廣大勞苦人民的同情;“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杜甫愿意犧牲自我,而讓天下寒士住到大廈中的精神,通過自己的現狀推己及人,表達了他對有志之士的關心;“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林升對南宋貴族奢侈糜爛生活的不滿,更感受到了他對國家的那份赤誠與熱愛。
詩詞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它既有古老文化的芬芳,也有現代文化的律動。詩詞是經典的,更是未來的。它既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思,又蘊含著文化復興所必須的力量與情懷。
多背些詩詞吧,讓那優秀的傳統文化早日回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抬頭仰望夜空,淡黃的月色流瀉幾絲憂愁;走進蔥郁的大森林,自然地綠色帶來幾絲清涼。而那紅紅的太陽送來無比溫暖,就像新綻放的花朵。
那紅紅的光芒炫眼耀目,讓我們感到了生命的熱情。那紅色正是人們那溫熱的血液,不停地流躺在血管中。
那耀眼的紅花綻開的時刻,那就要數春節了。每逢春節,好那個紅的福字帶來了鴻運,紅紅的對聯美化了家園,紅紅的中國結展示著古老中國的青春熱情,而紅紅的`衣裳帶來了好事成雙。
這一年中最耀眼的紅,也是紅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在中國的華夏大地上,過年的節俗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久遠的歷史上,從初一到十五都飛翔著喜悅之鳥。中華時空中,正月十五的鬧花燈和舞獅表演也毫不遜色,紅紅的獅子舞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燃燒起人們生活熱情的火焰。鬧花燈,每個燈都從心里往外紅,明明亮亮,一串串精致的紅燈籠裝飾著美麗的夜色,裝滿了幸福的感覺。
在我們中國,紅色各處流傳。中秋節和元宵節也都有著中國元素——紅。一個個紅紅的月餅盒,不僅滿裝著親情,還裝滿了中國傳統。端午節的紅彩線也都源遠流長,傳頌著美好的傳說。
中國的紅是獨特的,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燦爛的青春,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就洋溢著這種色彩,那象征著幸福而富有生機的中華大地。藍天下飄揚著的各國國旗中,五星紅旗獨樹一幟,那么鮮艷,那么奪目,落落大方而又莊嚴無比。
現在,中國紅已經從華夏大地流向了世界各地,世界上“紅流”滾滾。在各國的唐人街,每逢中國節日,中國紅就成了街上的主色調。那紅色代表著華人的祖國情,也在外國人的心目中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數千年的中國紅,是一條歷史的長河,是中國人們企盼美好未來的象征,是中華民族樂觀向上精神的花朵,也是我們喜洋洋心里的真實寫照。
中國紅,是鞭炮聲中歡鬧喜慶的色彩,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最美麗的花朵,是那紅紅的太陽灑向大地的明亮與溫暖。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新年一開始,外婆家便忙開了。每年春節總少不有些好吃的東西,如餃子、清燉老母雞、紅燒魚……餐桌上也總是排得滿滿的。放鞭炮、吃年夜飯、散紅包、守歲,樣樣我都喜歡。
外婆知道我是個小饞貓,總給我貯備些美味零食,種類也不少。其中單說那山芋糖絲便是家鄉的一種獨特的年貨。
外婆家的山芋糖絲在鄉里是出了名的。每到過年時,外婆總是要個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送些,好讓孩子們解解饞。外婆也不厭其煩地向鄉里的人傳授山芋糖絲的制作方法。
糖絲雖說好吃,但做起來卻有些繁雜。山芋糖絲,顧名思義,山芋是主要原料。其次是麥芽。山芋要是紅心的,且要已曬出漿的最好;麥芽要新出的嫩芽。把山芋去泥洗凈后放到鍋里煮熟,待到香氣彌漫了整個屋子方才開鍋。這時再把洗好的麥芽倒入鍋里,與熬熟透的'的山芋拌在一起,用鍋鏟使勁地攪,直到出汁才行。然后濾渣,熬汁。
熬汁是最后一道工序,時間有點長。大人們忙來忙去,燒刷洗都要做,有些疲憊。這時的我迫不及待,寸步不離地守在鍋前。晚上也干脆睡在那兒,聞著糖的香味,夢里也想著。到了第二天中午,便開鍋了。孩子們都不約而同站在鍋邊,嘴里發出&ldqu;呀&rdqu;的一聲,一陣令人窒息的香氣把你團團圍住。望著那翻滾著的金黃漿液,不禁咧著嘴笑了。我高高舉著的小碗只分得一小勺,用筷子一卷,在午后的溫暖的陽光下,晶瑩剔透,……。
我很舍不得一下吃完,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吃,有時是流著口水舔一舔。看到最后一縷糖絲湮沒在陽光下,回味無窮。
而現在,隨著最后一根煙囪的倒下,外婆家搬到城市了。此后,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山芋糖絲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七夕情人節……其中在我國最盛大、最熱鬧、最受人們歡迎的節日是春節。 春節還叫過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居住在水里,每年的除夕這一天出來吃人,人們非常害怕它。有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位老奶奶說:“我有辦法對付那個怪物!”年果然又出現了,它向老奶奶的房子走去,看見門上的大紅紙,屋里燭火通明,年嚇得渾身發抖,忽然又聽見“啪啪”的響聲,年嚇得不知所措,狼狽地逃跑了。從此年再也不敢來了!原來年怕紅色、光、響聲。這一天人們叫做過年,過年就有了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
每次過春節之前,媽媽早早地就把年貨和新衣服買好了,就等春節回姥姥家過年了。到了姥姥家,我發現姥姥和姥爺都在為過年做準備。姥爺在忙著貼春聯,姥姥在煮過年時吃的肉食,而媽媽呢,卻在打掃衛生,這樣春節到來的時候就不用那么忙活來忙活去了。到了除夕,大家都在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而舅舅卻在準備煙花,等吃餃子的時候燃放。這時餃子煮好了。隨著一聲聲巨響,天空中出現了一朵朵美麗的煙花,五彩繽紛美麗極了!當午夜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春節才正式拉開序幕,全家人共同舉杯,互相祝愿,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我覺得這個節日充滿了熱鬧、喜慶、團圓,在寒冷的冬天過上這么一個節日迎接春天讓人覺得很溫暖。我喜歡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5-14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4-16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4-11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4-20
讓傳統文化回家作文11-07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
傳統文化話題作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