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
又到了每年一次得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河南老家去掃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得麥田、臘黃得菜花、粉紅得桃花、雪白得梨花,多美得春色呀!
河南得清明節可隆重了,我們家得祖墳分布在風景秀麗得清源上,清明時節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得人,山上一片熱鬧。大人們準備了許多糕餅點心、水果飲料,一整袋一整袋用扁擔挑著,小孩們有得拿鋤頭、有得拿鏟子隨后跟著,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活動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處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了,有得除草、有得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得墳頭整理得干凈了許多,接著還要把五顏六色得墓錢插在墳頭得新土中,并用毛筆蘸上紅漆把墓碑上得字工工整整得描新一遍,這一來,日久未修得祖墳頓時面目一新了。
大人們取出供品擺在墳前,點燃香燭,還燒了許多紙錢,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得,紙錢是給祖先用得,表示我們后輩得孝心。最后大家要按從大到小得輩份輪流磕頭祭拜,有得口中還念念有詞呢,瞧,表哥念著:“祖先保佑,讓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還有更有趣得事呢,爺爺得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過得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筆就描,慌得爸爸一聲驚叫:“別動!”,原來這行字是留著給奶奶逝世后才能寫上得,我差點闖了禍,趕緊在爺爺墳前磕了四個響頭,大人們樂得呵呵大笑……
掃完了墓,我們都累壞了,下山得腳步一瘸一瘸得,但這一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讓我對我們得祖先增添了幾分敬意,也密切了我和表哥表姐得親情。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2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里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么,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媽媽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于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念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說,沒關系,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說了這么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么不能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一到清明節,我就想起我最愛吃的清明馃。
“媽媽,媽媽,咱們什么時候能吃到清明馃呀?”我一個勁地追問。“那就到菜市場買幾個吧!”媽媽說。“可是我想吃奶奶做的清明馃!”一想起奶奶做的清明馃我就想流口水,奶奶可是做清明馃的能手哦!“要不咱們在周未回鄉下去,和奶奶一起做清明馃吧!”于是,周未咱們一起到了奶奶家。奶奶叫我和爸爸去加工米粉,奶奶和媽媽去采棉絲青。然后奶奶把草洗凈泡熟后放在石灰水中浸泡一會,汲干水份切碎后和糯米粉、米粉一起搗成綠色的面團。
一切準備就緒,咱們就開工啦!奶奶揉面團,媽媽負責加芝麻餡,再把它搓成小圓團,我呢?把媽媽搓好的小圓團放到圓圓的馃模子里印上圖案,不要以為這是最簡單的,要想印個漂亮的圖案可不簡單啦!你瞧,我用力一按,小圓團就破了,里面的.芝麻餡流了出來,第一個清明馃就宣告失敗。可我不灰心,接著做第二個,這回我可有經驗啦,把小圓團放進馃模子,輕輕一按,心想:這下肯定可以啦!可是打開一看:清明馃上只有淡淡印跡,漂亮的花紋一點也看不見。這回可真有點泄氣了。這時奶奶說:“按壓時的力度最重要,多做幾個就有經驗啦!”于是我接著做,終于做出了漂亮的清明馃。爺爺忙把清明馃放到灶堂上燒,不一會兒,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的口水也在嘴里不住地打轉。奶奶把清明馃夾給我說:“吃吧,小心燙!”我接過清明馃就一口咬下去,“哎呀!好燙哦!我的嘴巴……!”我大叫道,全家人都笑了!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4
轉眼間,清明節又到了,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跟著長輩們一起去祭拜祖先。
今天是個清明的好日子,艷陽高照,萬里無云,全然沒有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景。微風輕輕地吹拂著,沁人心脾。草木都煥發出一種生的活力,顯得分外生氣勃勃。林中各種鳥類的啁啾和著蟬鳴,此起彼伏,好象在演奏著一首《春天交想曲》。我們收拾好東西,在這般風和日麗的日子,出發了。
一路上,無限風光盡收眼底:舉目遠眺,群山連綿不絕,山上滿目青翠,就像一塊大地毯鑲嵌在大地上。近處的樹木時而靜止不動,時而隨風搖擺。各種不同的花朵也竟香開放,爭妍斗艷。蜜蜂和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機靈的松鼠在樹枝上奔跑跳躍,還不時地回過頭來望望我們。在這古老的山村中,顯出從未有過的生氣與活力。
我們一路歌唱前進,不知不覺中,目的地到了,我們放下祭品,就開始忙開了。由于天氣炎熱,此時的我們都已是汗流浹背了。大人們在忙著掃墓和擺祭品,小孩子則趁著這個機會,有的在樹陰下乘涼,有的`則在忙著捕蟬,好不熱鬧。我也來到孩子們中間,享受著他們那種純真的笑臉和那份真摯的感情。山村中不時傳來歡樂的笑聲。
過了一會,長輩們已經把過祭品擺好了,便招呼我們過來祭拜。祭品很豐富,有水果、食物和冥錢等。我想:這是子孫們對長輩們的一種孝敬方式吧。于是,孩子們便和大人們一起祭拜。祭拜完后,便放鞭炮,這也是小孩子們喜歡清明的一個原因之一。他們嚷著,競相地放起了鞭炮。鞭炮的噼里啪啦聲伴著人們的祝福,在山村久久回蕩。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這天,我和爸爸媽媽姑姑姑丈還哥哥一起來到了老祖宗的墓前,我們的老祖宗墓地在南普陀,哪里人有山人海,擠也擠不進去。只見香火滿天飛,讓我的眼睛都很難受,睜也睜不開,金紙到處都是。
好不容易來到了能放東西的地方,姑媽叫我把花獻上,只見前面到處都是花朵。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擠上去,也好不容易點好香,祭拜完畢,我們一大家人在一旁等候著。媽媽告訴我,沒有老祖宗就沒有我們,也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更沒有現在的一切。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感謝他們,要滿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向他們致敬,對他們的懷念。
每當打開博客,看到網上祭英烈,趕緊跟媽媽一起寫上寄語,獻上一束花,代表了我們對先烈們的懷念,感謝先烈們以生命作代價,換給我們和平的生活年代。我們知道革命先烈們是灑頭顱、拋熱血,犧牲了自己保衛了我們的大好江山,讓我們后輩才有現在的美好生活!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時代,更要弘揚革命先烈忘我犧牲的精神。為了祖國能更加強大,不被別人破壞,要團結一致,保護好我們的家園!我們是國家的希望,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勤奮學習,加強道德修養,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梁,要堅持不懈,努力奮斗,以先烈們的精神為榜樣,時刻準備著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節習俗是豐富有趣,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節日。
蕩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春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正是郊游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習慣。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小燈籠,似閃爍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說起清明,我又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7
雨紛紛清明已經過去,未見幾許斷腸人,倒是借問酒家何所有的不在少數.麻醉著神經,損傷著肝腎.嘉陵江邊,游船幾許燈光燦爛.燈下那一杯杯冒著熱氣的綠玉,不時幾個星子閃進去.茶溶在水里邊,唾液溶在茶里.縱然茶葉再名貴,也不過是茶與唾液的混和物.自然沒什么味道.
江對岸,紅軍紀念館燈火輝煌.再襯上“閬苑仙境“四個大字,確有一番韻味.但清明節仍無幾人上去緬懷先烈,似乎他們的鮮血造就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抑或只是裝飾了那一雙雙早已飽受光污染的眼.
古城里,衣著暴露的女人到處留下倩影,全然不顧自己那水桶腰或羅圈腿.不用問,那是自信的省城人.好在閬中不是小氣的`麗江或周莊,道寬樓高倒使她們顯的嬌小了幾分.
這街愈走愈黑,到了漢桓侯祠燈也學會了戛然而止.本來就是古墓.門前又新挖一口“古井“就怕嚇不死人.唉,真為閬中中學的美女們擔心. 夜深了,閬中中學還傳來許許書聲.原來校方又在和全國人民作對,可憐的同學們,你們什么時候才能體會到中國早已解放?這樣補課,腦細胞死傷無數,本可以考北大的也只有考個渣渣了.
城里到處都是祭奠后的灰燼.低頭看看冥鈔面值,多以百萬計數.若先人地下有收,一日收獲無數億,這冥間貨幣恐怕也要貶值.不過看著這一個個“孝男孝女“,我倒想起一句老話“活著不孝死了孝,瞎鬧!“是啊,與其這樣“孝順“,生前何必惡語相加,置于死地而后快?這般孝順也不過是不是“哄死人“,也許有些人才自知罪孽深重或他(她)也成了父母.早知如此,何必當處?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8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后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于是父親母親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于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后,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著風飄向遠方,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父親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父親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父親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后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后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著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于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么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今年清明節,伴隨著紛紛細雨,似乎老天爺也因這個懷念的日子而哭泣。我們一家子人要去掃墓,因為會堵車,所以我們都要起早。爸爸起來了,說:“起床了,起床了!”他的叫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我起來穿好衣服,刷了牙,洗了臉,我們就去掃墓了。
我說:“媽媽,外面在下雨。”媽媽說:“我去拿把傘。”我們拿了鮮花、炮竹、金元寶、冥幣等等一些東西,出發了。
到了鄉下,雖然天公不作美,但山上的美景還是吸引住了我。整片的映山紅,紅的似火,粉的似霞,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漂亮的花兒和穿著碧綠衣裳的樹兒,很美。我手捧著鮮花,媽媽拿著金元寶和冥幣,爸爸拿著大炮竹,我們走在山路上。山路很不好走,路邊有一些長著鋸齒的草,很容易把手劃破。
我們走了二十幾分鐘才到呢!我獻給老祖宗鮮花,爺爺奶奶把金元寶和冥幣燒給了老祖宗,爸爸在放炮竹時,媽媽問爸爸有沒有打火機,爸爸說有。爺爺奶奶讓我給老祖宗鞠了三躬。下山的路很不好走,又很滑,我們艱難地下了山。
回到了家我們又做了清明果吃。爸爸揉面,我來壓成餅,媽媽來包。
這一天過的很充實,很快樂,我要記住這個特別的日子。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時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4月5日,是一個讓人傷感得日子——清時節。在這天,我會格外懷念我得外公,讓我得心中充滿了感傷和無奈。
今年得清明節,我們一家人也加入到眾多掃墓得人中。我們帶上了果品、紙錢、食品、鮮花之類得東西進行祭奠。一切準備就續之后,一家人踏上了祭奠之路。
外公得墳地在龍山上,原本彎彎曲曲得山路,現在已變成了平坦得大馬路;原本光禿禿得土地,現在已變成一座小型公園;原本沒有生機得土坡,現在到處鳥語花香。一路走上去,四周長滿了剛探出頭得小草,是那樣柔和、清潔;小野花在風中輕輕搖曳著,小麻雀們站在樹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
到了墳地,爸爸媽媽馬上忙了起來,我也幫了一點兒小忙,略加清掃,在墳前擺上水果、酒、食物等,每人走在墳前敬上一柱香,再磕上三個響頭。我拿起隨身攜帶得鮮花,插在外公得墓碑前,表妹拉著我在旁邊采了一些小野花,放在墓碑前。這時,媽媽長嘆一口氣,似乎是想到了外公慈祥得笑容和在一起時得點點滴滴,而發出由衷得想念。
看著外公得墓碑,我想起了和外公在一起得生活,心中充滿了無限得想念和由衷得悲傷之情,淚水在我得眼眶中打轉兒,我強忍住淚水,抬頭看看這灰朦朦得天,心想,老天爺為什么要這樣殘忍。
司馬遷曾經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得確是這樣,人得一生要活得有意義,要給每一個后人留下好得印象,真正得基因,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或一種信念。
在這個春雨綿綿得節日里,它令我們在懷念過世得親人得同時,更讓我們明白了人生得道理,清明節,讓我多了一番對人生得感慨。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1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聽信讒言,要殺掉公子重耳,重耳聽說后,連忙帶著隨從逃跑了。
他們跑了幾天幾夜,實在跑不動了。因為當時走的匆忙,忘了帶干糧,現在一個個餓得不行了。隨從介子推見主人沒吃的,餓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就走到一旁,從自己的身上割下了一塊肉,做成了湯,給重耳端了去。重耳一看,有吃的.了,就大口地把湯喝了。喝完后,重耳問道:“你真行,從哪兒弄來的肉啊?”介子推說:“這兒哪兒有什么肉啊,這肉是從我向上割下來的呀。”重耳一聽,當時就流下了熱淚。
十九年后,重耳在大家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國君——晉文公。為了感謝當時的隨從,晉文公便重賞了他們,可晉文公卻偏偏忘了犒賞介子推。有人讓介子推去找晉文公,可介子推不肯,他不愿爭名奪利,于是就帶著自己的老母住進了深山。
晉文公知道后,感到十分后悔,也很內疚。于是他帶著隨從,上山去找介子推。找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這時有人獻計說:“只要放火燒山,一逼,介子推不就出來了嗎?”晉文公覺得有理,就讓人放火燒山。介子推知道這是晉文公逼他,可他不愿意做官,就是不出山,后來就和母親一起被火燒死了。
晉文公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被燒死了,心里很難過。這時晉文公發現,在他們母子被燒死的那棵枯萎的柳樹下,有一封血書,上面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晉文公深有感慨。為懷念介子推,他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再去拜祭介子推的時候,發現那棵柳樹復活了。他就把此樹賜為“清明樹”,并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以后,人們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一直流傳至今。
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2
今天是清明節,興趣班也都停課了,只有早上的一節語文課。也就是說,上完語文課,我必須馬上趕往老家拜山。
心不在焉地上完語文課出來,媽媽已經帶著菲菲在下面等我了。汽車像離線的箭一樣沖了出去,由于心急,開錯了好幾次。不過路上的風景美得讓人驚嘆,一開出城外,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灰蒙蒙的天配上山路上的行人,不禁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這首詩。
汽車開得很快,一會兒就到老家。拉上了偉哥哥后,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墓地。由于偉偉的指點,這次總算沒有開錯。到了墓地,一打開車門,一股新鮮的空氣夾著泥土特有的'芬芳撲面而來,讓大家忍不住做了幾個深呼吸。走上泥土地,就看見一片片茂盛的叢林,里面不時傳出幾聲清脆的鳥叫。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抹鮮艷的紅色——映山紅!鳥聲開始密集,樹反而越來越少了。到了,到了!媽媽把堆在墳前的荊棘和樹枝掃到了一旁。這時大姐姐帶著一家人也來了,我們一起燃放了煙花,又在墳頭插了一支松樹枝,便離開了。
回去的路上,我們看到了一片竹林,里面長著不少筍,經得主人同意后,我們挑了幾支剛探出頭來的嫩筍挖回了家。
下午的時候,我們還去了吼山,吼山風景還是一層不變。但是,我拍了很多張照片。
清明節的一天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我收獲的不僅僅是照片,還是愉快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態。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3
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就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節的詩。清明節就是24節氣之一,就是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每當到清明節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向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就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十分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4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要去上墳,掃墓祭祖來表示緬懷自己的先人。
今年清明節那一天,爺爺和叔公帶著我們一大行人來到山上,給太爺爺、太奶奶掃墓。
首先,大人們把太爺爺和太奶奶墳上的雜草清理干凈,我們幾個小孩子爭先恐后地把紙錢貼在太爺爺、太奶奶的墳上和四周。貼完紙線,放眼望去,紅紅綠綠的紙錢把太爺爺、太奶奶的墳墓裝扮很漂亮。接著,我們給太爺爺、太奶奶上香行禮。然后放鞭炮,以此來表達對太爺爺、太奶奶的思念之情。
掃墓完畢,我們把沉重的.腳步換成輕盈的步伐,開心踏青去嘍!
四月天,走在山間的小路上,漫山遍野的野花盛開著,紅的,紫的,黃的,粉的夾雜在翠綠的野草中,隨著微風輕輕搖曵著,真是美麗極了!深深地吸一口氣,淡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真是沁人心脾啊!
走著走著,天空實然下起了毛毛雨,只聽叔公連聲說“下雨好,下雨好!掃墓后下雨表示著好兆頭。”看著毛毛雨從中悄然無聲地飄落下來,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杜牧寫過的一首古詩《清明》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然每年清明節真會下雨啊。雨越下越大了,我們一行了嘻嘻哈哈一路小跑著去避雨了……
清明節,祭奠的思念,踏青的歡樂,清明節很有意義的節日!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5
清明時節雨紛紛……
又是一年清明節,一個充滿思念和哀悼的日子。剛聽說一位好友的母親今天上午去世了,去世前完全沒有任何征兆,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急匆匆,讓人措手不及。心中除了思念就只能剩下深深的哀悼了……
在為楊媽媽的離開傷心落淚后,我心里不禁一遍遍的想起這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身為子女的我們,什么時候真心的為父母想過?什么時候真正的關心、照顧過他們?經常以加班、工作忙為由,偶爾給他們買東西、塞些錢,卻從未想過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實很簡單,父母需要的也許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許是空閑時回家看看,也許是傍晚陪他們散散步,也許是幫他們捶捶背、捏捏退,也許是端盆水給他們洗洗腳……這些在我們看來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父母的眼里卻很可能是令他們感動不已的愛啊!我不斷的地反省著,想想自己平時和父母的相處,真覺得自己不是個合格的'女兒,工作忙,也總有閑的時候,加班也總有下班的時候啊,怎能一遍遍的重復這種錯誤,無視父母的存在,無視他們的需要呢?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身為人母的我如不以身作則的話,又如何要求我的孩子做到這一點呢?
還是那句話,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我們一起“子欲養時親都在”吧!
愿楊媽媽一路走好……
【清明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11-20
清明節踏青清明節作文11-21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1-12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3篇07-30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4篇07-29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10篇07-29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4篇07-31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9篇08-01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3篇07-30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三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