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詩人杜所說寫的《清明》里面的其中一句。眼看清明節就快到了,我興奮得不得了,還記得去年掃墓時我跟姐姐把墓清理得可干凈啦,還能一邊吃東西一邊掃墓。但也遇到了不少煩心事。
這一天清明節,學校放半天假。我就跟全家一起去掃墓,緬懷先人。準備就緒后,大家向目的出發咯。
到了墓地后,我們便開始尋找第一個目標——太姥姥的墳。這里到處野草叢生,看不清腳下的路,可危險了,我們每人撿了一根木棍探路。九拐八彎后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只見墳邊長滿了許多無名雜草,去年貼的已被雨水洗得發白的紙錢七零八落的貼在四周。叔叔大步走過去,攏住一大把野草用力扯起,甩到一旁。奶奶仔細的清理墳上舊紙錢,把祭品擺好后,又燒了柱香。我跟姐姐弟弟爭先恐后地搶紙錢,然后把紙錢貼在四周幾墳上。正但我專心貼紙錢時,身后“轟”的一聲,震耳欲聾,我險些跌倒。轉身一看,原來是有人在放“轟天炮”,怪不得這么嚇人。我不禁想:為什么他們要燃放鞭炮呢?打擾先祖可是大不敬的哦,再說萬一引燃山火可就不妙了!
掃完太姥姥得墳,我們向另一個目標前進。走了大半天,還是沒見著目標,腿也麻了,腰也酸了。弟弟不禁發牢騷,“爸爸,舅公的墓到底在哪兒呀,怎么還沒見著?”“乖,你看不就在哪里。”爸爸指著一個堆滿鞭炮屑的土包子說。“啥,這是舅公的墳?”我們不可置信的問。“嗯”。得到確認后,我們跑過去,扒開碎屑一看,果然是舅公的墳。姐姐氣氛的`咒罵道:“是誰這么缺德,把鞭炮亂扔到別人墳上?”雖然有點不快,可是找到墓地所在,心里當然高興,總要有點曲折,才不會重演每一年的掃墓情景,可是今年的掃墓令我看到了另一種文明的退化。
在掃墓的一路上,有喜有憂,有驚有怒,有笑有淚。回家后,我的心里波濤洶涌,思緒萬千。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某些文明卻一直在倒退。緬懷先人的掃墓,演變成另一種“野蠻”。難道這就是對先人的悼念?難道這就是我們每年的今天所要上演的鬧劇?蒼天無語,我心有淚。
清明啊,清明,難道這就是你的意義所在嗎?掃墓的人啊,難道這就是你們緬懷先祖,卻丟失文明的方式嗎?
清明節作文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這天是祭掃的日子,但我家要到三月三才掃墓。于是媽媽、爸爸和我利用空閑時間,一起來學習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忌諱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清明節前后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正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玩,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出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媽媽還給我講了一個清明節的傳說故事。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不。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寒食,清明成為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這天我的收獲多多,不僅知道了清明的由來,而且懂得要尊敬先人,懂得感恩和懷念。
清明節作文3
又是一年清明時。因為放假,父母帶我回鄉下過清明節。每年清明節,我都可以吃到奶奶包的青團,有豆沙餡、芝麻餡、蝦肉餡兒的、春筍肉餡兒的……我可喜歡吃了,簡直可以和揚州茶館的包子媲美呢!
走進廚房,我撩起袖子就要“幫忙”。奶奶笑得臉上的皺紋像一朵花:“小祖宗,你先得仔細地看才行!”“嗯”。只見奶奶先把一種叫“艾草”的青色野菜放在開水鍋里燙一下,然后撈出放在攪拌機里打碎,成了糊狀。隨后把它倒在雪白的面團上不停揉搓。很快,面團成了淡青色的。“哦,我知道嘍,青團為什么是青色的。”我拍著手興奮地喊。
開始包青團了,奶奶把一個青色的粉團給我,讓我照她的樣子捏成一個碗狀,然后把各種餡料放進去,慢慢地捏合收口。可是,我怎么也收不住口,就只得向奶奶“求救”,在奶奶那雙巧手下,左一捏,右一搓,我留下的“爛尾樓工程”就能得到“圓滿竣工”。一個個青團猶如一顆顆綠色的大寶石奪人眼球,我拿起一個裝作往嘴里送“啊嗚”——。一旁的奶奶也被我逗樂了。我眼巴巴地看著它們全被放進蒸鍋里,恨不能立刻熟了,哪里肯離開半步?我不停地看鐘,怎么還不熟呢?”青團終于出籠了,奶奶先盛上一盒,我馬上伸出手,卻被擋了回來。媽媽在旁說:“待會兒我們要用它掃墓,拜祭祖先。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在清明吃青團的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呢。”原來吃青團還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下午,我的全家在奶奶的帶領下帶上青團、甘蔗等果品去拜祭了我的祖先。祖先長眠的地方好幽靜啊,真可以用“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樣的詩句來形容了。我和姑姑家的姐姐、妹妹們采了好多野花敬獻在祖先的墓上,我們集體鞠躬緬懷我們的祖先。這個清明節很有意義,讓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
清明節作文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像去年一樣和媽 媽一同去為外公掃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著媽 媽:“媽媽媽媽,外公長得什么樣子呢?”媽媽總是和 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 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 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 婆。我來到房間里,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 折進了紙里。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 外婆頂著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 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著鋤頭 一會把這草叢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 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辟”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人眼簾的是一個長 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 那里面裝著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外婆開始除雜草, 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 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 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 的墳墓上,最后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前,聽 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 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 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 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 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 ……”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向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 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說:“孩子,你別哭!人死 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 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 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 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后,媽媽拉著我的手和大 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外 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作文5
又是一年清明時。
屈指數數,這是我在長沙度過的第二個清明節,原先我闊別家鄉已兩年余。
雨紛紛,最近連綿未絕的降雨給長沙即將到來的清明鋪上一層薄薄的紗,如泣如訴,在這個革命先烈繁榮昌盛的地方,晦暗的色調也渲染著些許思念之情,舉國之殤。
不知是否天公作美,正逢請明日,陽光卻明媚了起來,似是在唱誦著國家正譜寫著的光明新篇章。
長沙烈士公園人流熙攘,人們在這一天寄托對逝去人事物的想念,老人們向孩子們講訴著一個個那些年驚心動魄的故事,我也來到那里瞻仰著開國之祖——為新中國而犧牲生命的愛國之血,曾在華夏大地舍生忘死保家衛國而戰死的鮮活生命,他們支撐起一個殘破的國,造就了如今中華民族無數的家。
忘卻過往憂愁,我們是否就應更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寧?
時節過后,雨紛紛雨紛紛!
灰黑色天幕又遮住了日光,離家數年,深感惋惜的是來不及回去祭一下已故的老人,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縈日夜思念的家鄉,那里始終是心靈最深處的港灣。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一次跟家里的聯系,心里最想明白的便是遠方家鄉父母的'消息,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即使無盡煩惱纏著你,也會讓它成為跟父母聊天的笑柄;然而,最害怕聽到的,也是父母無奈時候的一聲聲嘆息。爸爸媽媽身體是否健康,是不是又添了銀絲白了鬢角,皺紋又爬上臉龐,手上的老繭又磨破了幾層皮…
國家從最艱難的時候過來了,總免不了階級矛盾,家庭熬過了艱難的時候,總會有些不和諧,大家都老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大事小事都會牽絆著人的情感,有的東西需要執著,有的東西不放開也只是徒增自擾。
總不會有永遠平坦的道路,踩到了磕腳的石子,把他它踏平就好,走下去的路沒有走不到盡頭。
就像遠航的帆船,唯有揚帆方能行的更遠。
最后想說的還是,孩子已經長大了,爸爸媽媽不需要過多牽掛,他在健康而用心的應對著生活籌劃著將來,成長道路上最讓人牽腸掛肚的始終是家里辛勤勞作的年邁父母,他們是否安好,是否無恙,是否靜靜的享受著安靜年華。
清明節作文6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也是我國的法定假日。趁這個機會,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到老家為老祖祖掃墓。
清晨,我們來到老家的街上。先來到賣香燭和錢紙地方,爸爸正準備掏錢買香燭和錢紙時,我忙對爸爸說:“我們不能墨守成規,要標新立異——不用買錢紙和香燭,改用鮮花和美酒,因為用錢紙和香燭容易引發森林火災!”“好!兒子的建議不錯,我們就用鮮花和美酒吧!”爸爸爽快地說到。于是,我們就買了幾束菊花、糖果和美酒等出發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爬坡上坎,我們終于來到老祖祖的墳前。我們首先為老祖祖供上美酒和糖果,再獻上鮮花,然后,爺爺和奶奶就開始跪拜,在跪拜的時候,我發現爺爺和奶奶的眼睛漸漸地變得濕潤。我想可能是這個墳勾起了他們的許多的回憶,他們也在思念墳墓里的老祖祖吧!輪到我們跪拜了,我們邊作輯,奶奶邊在旁邊說“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小宸宸學習好,……”跪拜完畢后,爺爺和奶奶叫我們一起將墳墓四周的'雜草清理了一番。媽媽說:“這就是‘掃墓’,顧名思義要將墳墓周圍清掃干凈。”
天空漸漸地下起了小雨,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由想起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突然,我驚喜地發現路邊有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小草。我摘一株小草,問媽媽這是什么小草,媽媽說這是一種野草,而爸爸卻說這是“清明草”。“清明草!不會就是能夠做清明粑的野草吧?”我眨巴著眼問道。這時,見多識廣的奶奶說:“這確實是清明草,動物和人類都可以食用。清明草是在清明節發芽,夏天收成,所以叫做清明草。”奶奶還告訴我:“清明草做的粑很好吃!今天我們就采一些回家做清明粑吧!”于是,我們全家總動員,采了一大包清明草回家做清明粑了。
這就是我難忘的清明節。
清明節作文7
又是新的一年的清明節,與往常不同,此刻,我已告別小學,脫去稚嫩,蛻變成了一名中學生。今年的清明節,我也過得與往常不同……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來到烈士陵園,每一次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這次的參觀也帶給我新的感受、開闊了我的眼界,烈士紀念塔上印著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仿佛有生命一般,他們站于沙場的景象仿佛重現在我面前。烈士陵園里放著低沉的音樂,把我的心情也變得十分悲傷,我又來到了一個紀念館,里面全部都刻著烈士的名字,我伸手觸摸著那些凹進去的名字,墻壁涼涼的',也透出一絲絲的凄涼,心里默默地記下這些偉大的人的名字,王建國、李家棟……也許這些名字并不出眾,但一個個都透露出對國家解放和平的渴望,他們的人格精神都是偉大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們敬佩、尊敬。
走出了紀念館,雖然并不時第一次,但心里還是有不同的感受……我又來到了一個烈士展覽館,一進門,撲面而來沉重的氣氛是我的心情再次沉重,一張張黑白照片映入我的眼簾,照片里的戰士一個個整齊地坐著,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笑容!也許,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或最后一次的照片吧!可是誰又知道,有多少戰士死后都沒有照過相,對于他們,如今的我們是多么的幸運;還有一個被侵村子的還原,十分真實:里面的門都壞了,都還剩著一半在門桿上耷拉著,牛羊全都死了,還有一個狗的身上插著軍刀,樣子像保衛自己的主人而犧牲的一樣,家里亂了,遍地都是被侵略者打死的老百姓,這一幕又一幕,讓我心酸又悲傷。
說實話,家喻戶曉的烈士并不多,而更多的卻是無名無姓的烈士。所以,我希望在清明節這一天,無論你身在何處,都要在這一天思念回想那些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烈士,勿忘國恥!!!!是有了他們,才有了如今繁榮昌盛的中國!
轉眼間時間到了下午,我回到了家,把我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全部都發到了網上,與所有人分享,當然,我也在心里不斷回憶那些烈士的名字,因為,他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晚上,我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天上的星星好像會動了一樣,拼成了一個個今天看到的烈士的圖片,我想,星星可能也在紀念那些烈士吧!今天的清明節就在這樣過去了,平淡卻很有意義……
清明節作文8
屈指數數,這是我在長沙度過的第x個清明節,原先我闊別家鄉已兩年余。
雨紛紛,最近連綿未絕的降雨給長沙即將到來的清明鋪上一層薄薄的紗,如泣如訴,在這個革命先烈繁榮昌盛的地方,晦暗的色調也渲染著些許思念之情,舉國之殤。
不知是否天公作美,正逢請明日,陽光卻明媚了起來,似是在唱誦著國家正譜寫著的光明新篇章。
長沙烈士公園人流熙攘,人們在這一天寄托對逝去人事物的想念,老人們向孩子們講訴著一個個那些年驚心動魄的故事,我也來到那里瞻仰著開國之祖——為新中國而犧牲生命的愛國之血,曾在華夏大地舍生忘死保家衛國而戰死的鮮活生命,他們支撐起一個殘破的國,此時造就了如今中華民族無數的家。
灰黑色天幕又遮住了日光,離家數年,深感惋惜的是來不及回去祭一下已故的老人,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縈日夜思念的家鄉,那里始終是心靈最深處的港灣。每逢佳節倍思親,每一次跟家里的聯系,心里最想明白的便是遠方家鄉父母的消息,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即使無盡煩惱纏著你,也會讓它成為跟父母聊天的笑柄;然而,最害怕聽到的,也是父母無奈時候的一聲聲嘆息。爸爸媽媽身體是否健康,是不是又添了銀絲白了鬢角,皺紋又爬上臉龐,手上的老繭又磨破了幾層皮…
國家從最艱難的時候過來了,總免不了階級矛盾,家庭熬過了艱難的時候,總會有些不和諧,大家都老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事小事都會牽絆著人的情感,有的東西需要執著,有的東西不放開也只是徒增自擾。
總不會有永遠平坦的.道路,踩到了磕腳的石子,把他它踏平就好,此時走下去的路沒有走不到盡頭。
就像遠航的帆船,唯有揚帆方能行的更遠。
最后想說的還是,孩子已經長大了,爸爸媽媽不需要過多牽掛,他在健康而用心的應對著生活籌劃著將來,成長道路上最讓人牽腸掛肚的始終是家里辛勤勞作的年邁父母,他們是否安好,是否無恙,是否靜靜的享受著安靜年華。
清明節作文9
我的太爺是在今年清明節前四天去世的。
那天,我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怎么也笑不起來。星期四晚上,我來到了太爺的靈堂前,坐在椅子上,給他燒紙。我希望我能燒好多好多紙,讓太爺能在天堂用個舒服。我邊燒紙,邊看著太爺的.照片和骨灰盒。照片上的太爺滿臉的滄桑,臉上還留著以前的傷疤。他努力睜大眼睛,使自己看起來精神些,嘴巴向下彎著,似乎想要告訴活著的人,他舍不得離開這個世界,舍不得離開我們。我感到非常后悔,在太爺死的時候沒能見上最后一面。想到太爺生前對我的愛,淚水不由地奪眶而出。
記得太爺住在市區的時候,總愛到樓下曬曬太陽。那時,我便一邊陪太爺散步,一邊遛狗。我扶著太爺,偎依在太爺的身邊,在初春溫暖的陽光的照射下,全身感到無比的舒適和愜意。我和小狗“樂樂”一起看身邊的花兒,它們開得正歡呢。而太爺總是用慈愛的目光看著我們,開心地笑著。太爺一邊用手指點著花兒,一邊用他那蒼老沙啞的聲音告訴我們各種花兒的名字,“這是郁金香”“那是牡丹花”……我們就這樣一起漫步在明媚的陽光下,沉浸在無限的幸福中。
太爺還有個“壞”習慣,就是每天都要“欺負”我。有一次,我們剛吃完飯,太爺閉著眼睛坐在沙發上休息,我過去倒杯水喝。走到茶幾那兒時,太爺突然伸出手來,捏了一下我的臉蛋。這時,我的好奇心開始“工作”了,太爺怎么閉著眼睛也能捏到我?難道太爺在私底下練了氣功之類的?我不服氣,就偷偷地走近太爺想撓他癢癢,可還沒湊近就被太爺一把抓住了,我沒招了,只好乖乖地服輸。太爺不只愛“欺負”我,連“樂樂”也不放過。一次,它經過太爺面前,太爺竟用拐杖輕輕敲了幾下樂樂的腿。太爺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是他那“敲法”還是準確無誤,百發百中。“樂樂” “汪汪”大叫,圍著太爺跑了好幾圈,逗得太爺哈哈大笑。
太爺的笑聲還在我耳邊回蕩,太爺的目光還是那么慈祥,我不敢再去想了,因為我怕我越想會越傷心、痛苦。現在,什么也挽回不了了,我只希望太爺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清明節作文10
梨花有情,桃花有意,每當此時樹上的布谷鳥告訴我春天來了,春雨淅瀝,告訴我們清明節來了。這時奶奶總會忙碌著準備過清明,這是我們住在無錫鴻山腳下的人家最忙碌的節日。
祭祀——斟滿一杯熱酒,傳承先人瑰寶
清明來臨之前,奶奶首先要做的是清明團子,糯米中滴入青青的麥水,不停地攪和著,香氣四溢,餡是最時鮮的馬蘭做的,十分清香可口。接著,奶奶燒了三葷三素的菜整整齊齊擺在八仙桌上,爸爸點上紅燭,插上高香,斟滿熱酒,我們開始挨個祭拜我們的先人。然后,點燃奶奶用錫箔紙折疊的元寶送給先人。最后,我們才可以品嘗先人吃過的東西。最饞嘴的是青青的團子,不粘嘴,奶奶還要送給親朋好友品嘗,因為是先人傳下來的好東西,所以這清明團子吃了可是大吉大利。
上墳——手捧一方熱土,思念爺爺恩情
清明隔夜里還可以為植物修剪,過了那一夜,再去修剪的話對植物來講就是一種傷害。于是清明節前一兩天,帶上砍刀到爺爺的`墳上去修枝剪葉,再捧上一塊熱土把墳堆得更高。我們家的墳在河邊,有樹林,有竹港,十分清幽,再加上百年壽齡的兩顆紫藤樹環繞四周,爺爺墳前環境顯得格外優雅。我們種上了側柏,爺爺就安息在這里。這時奶奶和爸爸就開始回憶爺爺生前的故事,爺爺的恩情在爸爸心中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常常讓他感慨萬千,仿佛昨夜就在眼前。
踏青——訴說一腔熱情,追尋泰伯美德
清明節當天親戚們都要到我家來做客,接接腳,然后一起去爬鴻山。鴻山是泰伯安息的地方,是他帶領人民耕作于這塊土地,使家鄉變得富饒而美麗,他的美德千古傳頌。如今我們在皇墳前駐足追尋,尋找百家姓的由來,聊談吳文化的發源,追逐泰伯遺留的吳風……山腳下人山人海,遠近百姓都來這里踏青游山。媽媽給我買了風箏,我們在廣場上放風箏。累了,我們就在草地上仰望藍天,笑聲洋溢,山腳下成了歡樂的海洋。在這里,泰伯的子孫生生不息,永遠繁榮昌盛,泰伯的美名嘖嘖不休,永遠流芳百世。
清明節作文11
今天是清明節,人們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可今天卻沒有見到雨點的影子,反而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
為了避免堵車,我們一大早就開車出發了。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來到了老家,爸爸打開車子的后備箱。我一看車子里面東西真多,有青紙、鞭炮、香、紙錢……
媽媽和爸爸從老家里面拿出了一些“老古董”——鋤頭和鐮刀。咦,這些東西用來干什么呢?我一上山才知道,山上的草,因為長年沒有人來去除,長得比我還高,我都看不到前面的路了。這時鋤頭和鐮刀就派上了用場,為我們開出了一條路,也為了避免等會掃墓時不要引起火災。
我們來到了太婆太公的墳墓前,大家先把墳墓上面的草全部清掉,爸爸把紙錢拿了出來分成三疊,我偷偷拿紙錢看了一下,上面有些花紋,還被機器壓了好多小洞。爸爸準備好全部東西后,便拿出打火機,把紙錢點燃了,冒起了一縷縷的青煙,飄飄然然的升上天空,我蹲在地上的時候就已經被熏得流眼淚了,站起來更加是躲不過,風一會兒把煙吹向左邊,一會兒吹向右邊,好像和我有仇一樣,一直追著我不放。這時候也依稀地回憶起太婆在的時候的點點滴滴,眼淚更是忍不住地流!
正當我眼淚止不住往外流的時候,爸爸把一個五彩繽紛,像花一樣的.東西掛在旁邊,我問爸爸:“這是什么東西呀?”爸爸說:“這個是青紙,傳說這個是給土里面的親人遮風擋雨的,以前都是他們為晚輩遮風擋雨,現在我們長大了也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原來是這樣,當我們沉浸在傳說里面時,爸爸對我們大家說:“準備上香了,要站好一排。”我被爸爸嚴肅的語氣嚇到了,趕緊和妹妹站好了。我們一人拿了三根香并拜了三拜,我把好幾個愿望都告訴了我的太公太婆,希望他們保佑我早日實現愿望!爸爸是我們家的大勇士,他拿出一個大鞭炮,擺好后,點燃了引火線,我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到了安全區域,我一邊捂著耳朵,一邊和爸爸說:“鞭炮點燃了,我們快走吧。”爸爸說:“現在還不可以走,要等鞭炮全部燃完,還要檢查紙錢和香,不能留下一點火種,以免發生火災!”過了一會兒,我們檢查完沒有火種了之后就離開了。
今天雖然沒有看到“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滋味!
清明節作文12
與春分谷雨之際,清明佳節來臨。清明節不僅僅是紀念祖先緬懷故人的節日,更是踏春尋芳,欣賞無邊春光的最好時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好像每年清明的時候,天空中都會應景似得飄著點小雨,但是今年卻不一樣。早早的,清明節的第一縷陽光便越過天際,灑下春日下的大地,今年的清明節也似乎不那么沉郁。
清明佳節最主要的事情便是緬懷祖先,紀念逝去的先人。這天我隨著爺爺奶奶給逝去的故人掃墓點香,清明節每個地方也有沒有個地方的習俗,我們這邊的習俗當地人稱之為“掛山”,買好紙錢、香燭和相應“掛山”的用具,一大清早我便隨著爺爺奶奶來到墓園,開始每年清明必做的事情,面對這些事情,我也已經比較熟悉。“清明佳節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看到爺爺奶奶掃墓時那沉重又透露這傷心的表情,一定是想起了與故人生前的種種深刻的往事,也一定會伴隨著相應的遺憾吧。看到這里我也會想到我也會有這么一天,爺爺奶奶也不會一直在我身邊,總有一天清明,我也會像他們一樣在墓碑前細細訴說往事。
祭拜完祖先后,我們便會回家吃媽媽每年用特殊野菜煮的雞蛋,這是每年清明我家的習俗。解釋是吃了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便會身體健康,快樂無憂。拋開這個來說雞蛋還是很美味的,雞蛋的嫩滑混著野菜的清香,一口咬下去,仿佛將春天吞進口中,幸福四溢,滿口鮮香。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顧名思義在清明節這天我們也會在這初春的時候到郊外游玩散步,欣賞初春時節的魅力,又恰逢天公作美,天氣晴朗正是踏春的好時節。這個時候我便會把自己保存了很久的風箏拿出來,在明媚的陽光和徐徐的.春風下將它放飛,看到它越飄越遠,越飛越遠,就像自己的心情一樣開心的仿佛要飛到天際。清明除了可以多放一天假,踏青便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了,因為和家人出來的時間并不是很多,所以對于這一天我也是格外珍視的。
我想清明節不僅僅是要我們緬懷先人,感恩故人,更多的事讓我們讓珍愛自然,熱愛生命,珍愛愛惜身邊的人,享受現在的時光。
清明節作文13
又是一年清明,我們家鄉的風俗是在清明那天準備好紙錢,和封裝紙錢的紙包,寫上文字,在拿到墳前燒掉。往年這樣的事情是輪不到我身上的,都是爺爺將這些東西準備充足,自己上山用鐮刀砍出一條路來,但是今年不同,我到現在還難以置信的一件事情發生了,我的爸爸就在去年去世了,就是這樣一個音訊讓我的家庭陷入悲傷之中,我想逃避都無法逃避。
媽媽和我說,你已經長大了,也要開始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了,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在我們的庇護之中做自己的事情,也要為媽媽和爺爺分擔一些,以后這些東西都是要交給你的。我其實不想這么早長大,我還想像小時候一樣,賴在爸爸媽媽的懷里,但是事情總是我所預料不及的,沉默著拿上買好的用具,跟隨者爺爺上了后山。
在上山途中,爺爺一邊在前面為我開路,一邊和我說起姥姥的墓在哪里,伯伯的墓在哪里,還有……爸爸的墓在哪里,以后他永遠陪著我上山了,要靠我在清明時節去拜祭他們。到了最后就是他在自言自語,說其他人都是兒子給老子上墳,而他卻要給兩個兒子上墳,白發人送黑發人。我不知道要說些什么,任何安慰的話語在現在都是蒼白無力的,只能沉默不語,跟著爺爺。
按照遠近我們先去了姥姥的墓,走到墳前因為之前下過雨,濕漉漉的泥土和沾著水滴的樹葉讓我不能直接的跪在地上,拿出準備好的塑料袋墊在地上,爺爺在一旁點燃鞭炮,將綁在竹竿上的紅紙做的繡球插在墳上,我就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磕完了三個頭。在伯伯和爸爸的墓前也是一樣,只不過我更加的傷心,臨走時也舍不得離開。山間的小路泥濘不堪,偶爾還有樹枝從旁邊伸出來,讓下山的路更加的不好走,看見這樣的路爺爺說等到下一年這路上雜草叢生,樹也會長出來,今年要不是我在之前幾天天天砍樹拔草,今天還不定來的了呢,等到明年我身體就更不好了,你們該怎么辦?爺爺的話像是在隱喻著什么,也像是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單單對這路上的樹木和雜草長得快的一種感嘆而已,我無從得知他的想法。
回到家,妹妹稚嫩的話語打破了沉悶的氣氛,但是我的心里就像是堵著一口氣,上不來,也下不去,回到房間里,埋在枕頭中,狠狠地哭了一場才將心緒平復下來,清明節……
清明節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開心,我也不敢太那么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后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清明節即起始于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后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只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念書,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欲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干凈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托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卷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作文15
一枝很瘦的往事,有幽香,來自淡淡故人,輕奏起一曲緣,一闔團聚。——題記
清明,雨有些兒大……淚水和雨水交雜著,無數人上山掃墓時的抽泣亦或是痛哭,只因回想起那時往事,卻是道如今黃土一杯的無奈與凄涼。他曾給我過,我亦曾擁有過一個久遠的地方,然而現在時光,那里確實屬于夢境了。其中雨攸的下起。篤定與明亮,當初贈與的,不再理所當然,因為失掉了,失掉了過往事件的回首。
千江有水,曉風拂揚。“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節因此得名。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生死輪回,還是終究要走一遭。
曾與他一同眼看船筏各載白雪,涪江而下,燦爛煙火蕩開天邊,兩岸高山直矗而上,似對立巨魔,在雪之中,顏色淡白,無雪處皆做一片墨綠,不可形容的'瑰麗。那時年少,方不知大河的感人,江水與江風的蒼茫與有力。一紙薄影的遠山,稀釋在了落日的茫茫燦輝之中。于是在于其中搬入伴入幾縷煙霞,幾簇的紅染遍半面桃花,卻殊不知一同領略的是江南最盈盈的光影。那里顯得清新而溫暖,明艷而壯麗,是他所抓定的調和風度。
他為世界抹上清晨微云,沾上四月橘香,但卻會在他消失后,從此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讓人覺著短促了,讓人產生其不過是一時間的幻覺罷了。凡形狀,一旦消退,黯淡,便是失去了,失卻了意識的能力。往事不同,隱匿了,即使人亡物毀,久遠的往事了無陳述,缺一更加脆弱而又生命力的軀體,從無以辨從的蛛絲馬跡中,堅強不屈地撐起會議的巨廈。只帶小品一口,脫穎而出。
頭全以與雨淋濕了,站在墳前回憶著,眼中些許淚旖旎,流不出,也道不盡其思其念與其愁。一唱與三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魂斷,理還亂,念已逝故人。雨嘆息風輕嘆,人兒亦輕聲吟唱。伴著一聲輕嘆,攜起瘦瘦的往事,嗅著幽香,聞著雨中草木之氣,拭著碑上雨水。
清明一日,雨霖鈴。你我像是散了;再不見你,之間冰冷的墳,此刻團聚,你,還好嗎?
【清明節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11-20
清明節踏青清明節作文11-21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1-12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三篇07-28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六篇07-28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四篇07-28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4篇07-28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7篇07-28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4篇07-29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3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