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調查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過年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過年調查報告1
一、活動背景
目前,中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了解不多,為了讓我們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并且能夠讓傳統節日得到更好的發展和繼承,我們進行了這次過年風俗習慣調查。
二、調查方式
通過報紙、書籍、網絡等媒體。
三、調查內容
了解傳統節日的起源;收集有關詩詞;了解傳統節日習俗、飲食習慣,以及人們的其他活動。
四、調查成果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時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合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其間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后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去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征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西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
掃 塵
臘月二十四,彈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上古的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民間的說法是這樣的: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臘月二十四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子,清晰各種工器具,干干凈凈迎新春。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等。
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商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聯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躍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年 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之后,主題越來越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 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爆 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吃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拜 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稱為團拜。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五、活動總結
經過以上的調查表明: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春節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為我國的風俗文化的傳承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展現了一個異彩紛呈的中國。
過年調查報告2
一、調查分析
農民工是從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流入城市的群體,因為在家農民工的收入遠不能支撐整個家庭的消費,無奈的背井離鄉,艱苦的在外打拼,即使受到城市中不同的待遇,他們也不會放棄在外工作而回家務農。現在在外打工的好多都是青年農民工,而家里的都是年買的父母和不懂事的小孩
一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特別是春節,這個團圓的日子,在外辛苦奔波的農民工是否該回家過年和親人團聚呢?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到人都應該思考一下,這樣就出現了很多話題,有的人說,“當然應該回家過年呀,平時沒時間,過年是一年一度的大節日,而且一年沒見親人,應該要回家看看家人。’’也有的人說,“過年回家買汽車票貴,買火車票擠,人多又麻煩,而且在外面過年還可以節省一大筆錢。”
二、調查過程
我主要以一下幾個問題展開
1.您覺得過年應不應該回家
2.對于您不/回家過年,遇得了哪些方面的.問題。
3.對于這些問題你怎么看
4.您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
三、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有65%的人回家過年,30%的人想回家過年,5%留在務工地過年
農民工在城里做的是最臟最累的活,住的又是最差的待遇,工資低安全防范措施差,勞動時間被無限的延長,社會福利沒得到保證,有的甚至辛苦了一年還被克扣了工資不給,這也是一些農民工不回家過年的重要原因。現在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保障,但依舊受到很多不同的待遇。我覺得他們付出的勞動和受到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社會應當多給他們一些關心,政府應多給些照顧。
四、總結
不管是農民工還是企業家老總,只要你是父母的兒女都有必要回家過年,一年四季有多少個春夏秋冬,人這一輩子有多少個輪回子女陪伴在身邊呢,只有你有一份不忘恩情的心,錢沒有賺到父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愛永遠是寬大無私的。
【過年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過年調查報告07-20
過年習俗調查報告04-30
過年調查報告(15篇)01-09
過年方式的調查報告03-04
過年調查報告15篇11-02
過年調查報告(集合15篇)01-09
過年調查報告(集錦15篇)01-09
過年調查報告合集15篇02-08
過年調查報告(合集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