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錦集[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華傳統文化:
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成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以孝為天。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共有十個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9個太陽,后娶嫦娥為妻。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是嫦娥思念丈夫便向丈夫說:“明天是月圓的時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院子里,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第二天,后羿照嫦娥的吩咐做,果然夫妻團圓。因此中秋節用月餅祭祀嫦娥的習俗便傳了下來。今年的中秋節我與家人共同坐在陽臺上吃月餅的事情還讓我記憶猶新。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從外面買了整整一籃子的月餅。有豆沙餡的、蓮蓉餡的、五仁餡的、雙黃餡的、鮮肉餡的……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垂涎三尺。開始吃月餅了,大家都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塑料刀開始小心翼翼的切起來了,我看著大家那熟練的動作,不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輪到我切了,我先把左手按在離刀一厘米的地方,右手拿著刀小心翼翼的切著。然而,由于緊張,我的手一直在發抖,那刀仿佛偏要與我作對,我要它往前,它卻老往旁邊傾斜。呼!總算切好了,可是一抬頭,我便又傻眼了,我切的`月餅歪歪斜斜,參差不齊,只是勉強能吃,而別人切得整整齊齊,十分好看。于是,第二次我切時,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緊張,使手不再發抖,果然這回我切得整齊多了。我們都高興地吃著自己切的月餅,邊吃還邊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你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但是我們不用去糾結到底是為了紀念誰,因為在千百年的傳承中已經變成了一種愛國的精神的傳承。
端午節最有意思的還是劃龍舟,包粽子,記得我和媽媽包粽子的時候,媽媽總說:“包粽子是不能換手,手也不可以移動,否則糯米就漏出來了,綁繩子的時候不能太松。”關于粽子度來歷,據唐沈亞之《屈原外傳》記載,屈原投江后,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東漢建武年間(公年22—55年),長沙有個各叫區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了三閭大夫屈原顯靈,說到祭祀食物被蛟龍竊走,并告訴他以后再投,須裹上蓼葉,再纏上五色線,這些東西,蛟龍害怕,就不會吃了。區回把這次奇遇告訴了鄉民,鄉民們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這個神奇的傳說,最先被梁朝文學家吳均寫成一篇志怪小說,收在《續齊諧記》里。說明粽子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來又成為端午節最主要的節日食品,至于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種說法是給屈原吃的,另一種說法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就是說專門用粽子來喂蛟龍,以免它傷害屈原的身體。
而劃龍舟端午節這天,屈原故里人們主要的活動就是看龍舟,吃完早飯,便身著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往西陵峽“屈原沱”匯集,傾城出動,爭看競渡。端午陽的屈原沱兩岸,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江上七條龍舟飛渡,岸邊數萬名群眾觀戰。場面之壯觀,氣氛之熱烈,令人驚嘆。劃龍舟分游江、招魂、競渡、回舟四個程序,有一整套的鑼鼓和唱腔,其中競渡雖然熱烈,但招魂最為感人。在屈原故里,鄉親們非常看重龍舟競渡,而且對奪標尤為重視,“寧愿荒廢一年田,不愿輸掉一年船”之說,奪標歸來,不僅能使村名大振,而且還會帶來一年的豐收和幸福。
這些傳統文化都是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時又體現出了祖先們對自然的崇敬。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5-14
傳統文化話題作文07-01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4-11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4-20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4-16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
傳統文化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