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文化傳統節日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化傳統節日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1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2
中華民族有很多很多的傳統文化,如:剪紙藝術、陶瓷藝術,傳統節日和國畫等。
就說傳統節日吧。我們以中秋節為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農村的老人就特別高興,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馬上可以和外出打工的`孩子們團圓了,因此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既然是過中秋節,當然缺不了看月亮和吃月餅的活動了。月亮比平時的更圓,更明亮,所以中秋節又稱月夕,八月節。
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把它繼承下去,并且把它發揚光大。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3
中國是世界上節日最多的國家之一,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明,造就了精彩紛呈的節日文化。說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能聯想到“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等,但是,和西方節日相比,你有否重視呢?
每每看到國人過西方節日的一景一物不由的想到了我的父母曾經提到過,他們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過節,從前的日子清貧而且單調,只有在過節的那一天里有許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尤其是過春節,每人都會有新衣服穿,還可以放鞭炮、放煙花,可以收壓歲錢等等,可惜現在的人們覺得過節這件事毫無意義,這個觀點看起來麻木不仁,其實也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中秋節,商店里購買月餅的人群熙熙攘攘。有人感嘆說中秋節已成了月餅節,只留得一個“吃”文化,商家在月餅的包裝、做法上大肆講究,倒也符合商品經濟的思想,而真正的中秋之夜很難看到祭月拜月、耍滿天星、演皮影戲之類的傳統節目,甚至全家一起賞月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春節作為希望的象征,是整頓一年情緒,向美好未來重新出發的最佳時機,體現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對家庭的熱愛、對友情的'珍視。
這個節日看起來是國人最重視的,每年的這個時候,或家人團聚,或走親訪友,大街上熱鬧非凡,到處是喜慶的紅色,門窗上掛滿吉祥的話語。但在很多的發達城市,這已成為了一種應酬,一種形式主義,走過場而已……
改革開放后,外來文化不斷沖擊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在現代人中逐漸淡漠,甚至延續千年的春節,人們也仿佛日漸難尋那種曾經的感覺,好像傳統節日已成為應酬的借口……
中國正在逐漸得向發達國家靠攏,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的貼和西方,當然還包括文化,西方的節日,相比較中國傳統節日的繁瑣,更加適應人們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簡潔、浪漫、且在國人眼中,過西方節日早已成為了習慣,那也算是一種時尚。
重視西方節日而淡漠中國傳統節日有錯嗎?我覺得沒有。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過快,而政府在傳統文化流失之前,并沒有想過如何去保護它,但我認為,至少我們不能忘記它,畢竟,這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如今,外國人喜歡過春節,中國人喜歡圣誕節,可以把它理解為世界文化的“大同”吧!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抬頭仰望夜空,淡黃的月色流瀉幾絲憂愁;走進蔥郁的大森林,自然地綠色帶來幾絲清涼。而那紅紅的太陽送來無比溫暖,就像新綻放的花朵。
那紅紅的光芒炫眼耀目,讓我們感到了生命的熱情。那紅色正是人們那溫熱的血液,不停地流躺在血管中。
那耀眼的紅花綻開的時刻,那就要數春節了。每逢春節,好那個紅的福字帶來了鴻運,紅紅的'對聯美化了家園,紅紅的中國結展示著古老中國的青春熱情,而紅紅的衣裳帶來了好事成雙。
這一年中最耀眼的紅,也是紅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在中國的華夏大地上,過年的節俗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久遠的歷史上,從初一到十五都飛翔著喜悅之鳥。中華時空中,正月十五的鬧花燈和舞獅表演也毫不遜色,紅紅的獅子舞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燃燒起人們生活熱情的火焰。鬧花燈,每個燈都從心里往外紅,明明亮亮,一串串精致的紅燈籠裝飾著美麗的夜色,裝滿了幸福的感覺。
在我們中國,紅色各處流傳。中秋節和元宵節也都有著中國元素——紅。一個個紅紅的月餅盒,不僅滿裝著親情,還裝滿了中國傳統。端午節的紅彩線也都源遠流長,傳頌著美好的傳說。
中國的紅是獨特的,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燦爛的青春,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就洋溢著這種色彩,那象征著幸福而富有生機的中華大地。藍天下飄揚著的各國國旗中,五星紅旗獨樹一幟,那么鮮艷,那么奪目,落落大方而又莊嚴無比。
現在,中國紅已經從華夏大地流向了世界各地,世界上“紅流”滾滾。在各國的唐人街,每逢中國節日,中國紅就成了街上的主色調。那紅色代表著華人的祖國情,也在外國人的心目中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數千年的中國紅,是一條歷史的長河,是中國人們企盼美好未來的象征,是中華民族樂觀向上精神的花朵,也是我們喜洋洋心里的真實寫照。
中國紅,是鞭炮聲中歡鬧喜慶的色彩,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最美麗的花朵,是那紅紅的太陽灑向大地的明亮與溫暖。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我們的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傳統文化,比如:字正腔圓的京劇,紅黃藍綠的臉譜,栩栩如生的'剪紙,展翅飛翔的風箏,精美絕倫的刺繡,皮薄餡大的餃子,各種各樣,足以讓外國人都贊不絕口。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傳統文化就是——剪紙。
剪紙的種類很多,比如:窗花、喜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幅畫來。你看,這是一幅武松打虎的圖畫,那是一幅過年人吃餃子的圖畫。這些各式各樣的剪紙,有大的有小的,形態各異。
我喜歡剪紙,我把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動物面具,這些剪紙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6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于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七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壯族受漢族的影響,也很同情這對難得相會的夫妻。但壯人還另有說法,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后,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采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糍粑、糯飯,一直擺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這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里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奠都燒一些,燒過之后,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 篇7
每年重陽,母親便會將家里的蒸鍋洗干凈,將發好的面拿出來,慢慢地鋪在紗布上,然后放在鍋里開始蒸發糕。平日里,母親很少做這個東西,一來嫌它麻煩,二來家里的人又少,蒸一次可以吃幾天。
可是一到重陽,哪怕再忙母親都要給我蒸上一鍋發糕。每次蒸的時候,母親嘴里總在不停地念叨著,吃過重陽糕,步步都升高。母親很重視,她認為在這天吃發糕,有著不同的意義,不僅有高升之意,在九九重陽吃糕,更會保平安。
母親做的糕,既蓬松又香甜。印象中,每次發糕一出鍋,我便會守在母親旁邊,爭著搶著要吃。每到這個時候,母親總會笑我。并且輕聲說:“小饞貓,燙啊,涼涼再吃好不。”
或許是現在的條件好了,母親的發糕對于我來說并不再是奢望。想吃,街頭巷尾到處都有賣的。母親漸漸地很少做了,即使做,我也不會像小的`時候那樣守在鍋邊等著了。
望著這母親,我的心暖洋洋的。同時也在心底里暗暗地許著愿,重陽那天一定回家陪父母,親手為他們蒸一鍋發糕。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9-04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08-24
(精)文化傳統節日作文08-31
(推薦)文化傳統節日作文09-08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推薦)08-31
【實用】文化傳統節日作文09-02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熱)09-02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精品)09-15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通用)09-15
文化傳統節日作文(優選)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