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音樂中不同節奏,不同樂器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并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內涵。
2、體驗在音樂變化時及時控制和轉換自己的情緒、動作,培養對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物狂歡節》磁帶
2、課件①《動物世界》畫面,課件②《動物狂歡節》
2、動物頭飾、森林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播放動物世界課件,欣賞動物的動作,請幼兒用自己的動作模仿動物走路。
1、森林里獅子大王要舉行動物狂歡節啦,森林里的'小動物陸續從四面八方來了。瞧!有蹦蹦跳跳的小兔,調皮靈巧的小鳥,走路慢吞吞的烏龜,還有大象。
2、播放課件,感受動物不同的動作表現。
3、提問:
① 這些動物誰走得最輕?(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小鳥飛的動作)② 這些動物中誰走路蹦蹦跳跳?(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兔、袋鼠等動物的動作)
③ 誰走得最慢又是最重的?(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大象等大型動物的動作)
④ 誰走路有力又威風?(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老虎和獅子的動作)
二、分段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初步用身體動作,語言表現音樂形象。
1、動物狂歡節到了,森林熱鬧極了,現在音樂響起,第一個出場的是誰?(第一段音樂開始)
2、小朋友們剛才聽到哪些動物走來了?(幼兒自發表現動物的形象)
3、逐段分析音樂,表演音樂,師幼身心投入融入表演。師并用生動的語言渲
染氣氛。
三、播放課件②《動物狂歡節》,進一步感受、體驗音樂,師幼用動作、表情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教師帶幼兒自選角色并戴上頭飾,按音樂形象順序走入事先布置好的森林,去參加動物狂歡節。
師:獅子大王今天邀請我們班小朋友一起參加動物狂歡節,我們現在帶起頭飾一起參加吧。
2、播放課件②《動物狂歡節》,幼兒進一步用動作表現音樂。
3、再次播放課件②《動物狂歡節》,鼓勵幼兒用表情、動作表現音樂,并更準確的記憶音樂。
提問:動物們參加狂歡節的心情怎么樣?我們可以用什么表情來表現?(比如:獅子大王用神氣的表情、兔子用可愛的表情等等)
師:現在我們邊聽音樂邊用表情、動作參加動物們的狂歡節吧!
△活動延伸:
聽音樂,按自己的角色隨意做合適的動作,隨老師到動物的家去做客。體驗各種動物不同的生活方式,進一步了解動物習性。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音樂,愿意并大膽地表現對音樂地感受。
2、學會區分《動物狂歡party》樂曲中低沉的、優美的、跳躍的音樂。
3、能運用打擊樂器、身體動作等完整地表現音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準備:掌握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已了解常用打擊樂器的聲音特點。
(2)教師準備:熟悉音樂,能充分理解作品《動物狂歡party》的內涵。
2、物質材料準備:
(1)樂曲磁帶、錄音機。
(2)各種動物的'頭飾、表演道具、打擊樂器等。
3、環境準備:
大環境:《動物王國》主題墻飾。
小環境:音樂區:設置各種動物的頭飾、表演道具、打擊樂器等。
科學區:添置各種小動物、動物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發幼兒興趣
1、以游戲的口吻導入:“今天的天氣可真好!森林里正在舉行狂歡party,動物王國邀請我們小朋友也去參加狂歡party!”
2、幼兒聽音樂自由表演各種小動物來到“森林”。
二、幼兒欣賞音樂
1、完整欣賞音樂《動物狂歡party》,想像猜測音樂里有哪些動物?
2、討論:剛才聽到的有哪些小動物來了?
3、幼兒分段欣賞音樂《動物狂歡party》(第一段低沉的、第二段優美的、第三段跳躍的)。
(1)你聽到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
(2)還有誰來參加狂歡party?為什么你覺得這段音樂是表現這些動物的呢?
(3)請你學學這些動物是怎樣來的?
三、幼兒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1、出示打擊樂器、各種動物頭飾、道具扮演材料等。
2、幼兒自由選擇不同材料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四、動物狂歡party
請預先裝扮成不同動物的幼兒和教師及參加活動的幼兒集體狂歡。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角投放更加豐富的操作材料,比方說,各種繪畫工具,適合幼兒表演童話劇的音樂、道具等,讓幼兒可以相互交流經驗,互換角色進行表現。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運用聽覺、視覺、運動感覺等器官親自參與活動,而且在玩、說、唱、動、奏的過程中感知音樂。這種學習方法,寓學習于游戲之中,真正實現了“樂”(音樂)既是“樂”(快樂)的至理。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3
設計意圖:
《指南》藝術領域強調“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藍色多瑙河》是一首經典的三拍子圓舞曲,這樣的節拍對大班孩子來講既有需求,又有挑戰。因此,我設計將民間藝術——手影游戲應用到課程之中,讓幼兒嘗試用手影來表現各種動物的造型特點,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三拍子的旋律,極大的激發了幼兒對音樂游戲的興趣。讓幼兒在故事情節,結合手影游戲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達到三者的融合。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手影造型,能跟隨三拍旋律進行音樂游戲。(重點)
2.嘗試創編孔雀等動物造型,并隨音樂進行游戲。(難點)
3.對手影游戲感興趣,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拍攝手影視頻、PPT、音樂《藍色多瑙河》、卡通貼
活動過程:
一、欣賞手影表演,感受美妙音樂
播放視頻,幼兒欣賞手影表演。
師:“動物狂歡會開始啦,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了呢?它們的出場方式很特別,請你仔細看哦。”
二、嘗試手影造型,體驗音樂游戲
1.猜猜參加舞會的動物手影,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和猜測。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出來了嗎?都有哪些小動物參加狂歡舞會啦?”
2.引導幼兒嘗試天鵝、小兔、毛毛蟲、蝴蝶的四種手影造型,初步感受三拍子節奏。
3.完整體驗音樂游戲。
(1)第一次完整體驗手影游戲。
師:“舞會上不僅天鵝來了很多只,就連其他小動物也來了很多。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2)第二次完整體驗情境手影游戲。
師:“我們的舞會即將開始啦!每個小動物都有他們自己的專屬舞臺!看看這是誰的舞臺?讓我們一起表演吧!”
三、創編手影造型,進行音樂游戲。
1.創編孔雀、小貓、螃蟹、小鳥的手影造型。
師:“想一想,怎樣用你的小手變出它們呢?”
2.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角色進行分組手影游戲。
四、欣賞其他動物手影,自由創作表演。
師:“我們的小手還可以變出更多的小動物,快來試一試吧。”
五、欣賞大師手影視頻
師:“我們的小手變了這么多小動物,那我們的小手還能變成什么呢?讓我們看一段視頻吧!”
六、活動結束:
師:“視頻中是多人進行的手影造型,讓我們回到教室里繼續探索吧!”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準確模仿烏龜、小貓、蝴蝶、猴子以及松鼠5種動物走路的動作,掌握不同段落音樂呈現的主題。
2.能夠理解圖譜內容,根據音樂節奏做出相應動作。
3.體驗分角色表演的樂趣,樂于參與音樂欣賞活動。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二、活動準備
1.圖譜
2.6種小動物的可粘貼圖片若干
3.音樂音頻
三、活動重、難點
幼兒步伐節奏合上音樂節奏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出示小兔子圖片,交代故事背景。
教師:"今天小兔子有些睡不著,于是它望著窗外,今天的星星好漂亮啊,小兔子心想這么漂亮的星星不能只有自己看到,于是小兔子給森林里的好朋友打了電話,邀請他們一起來家里的院子看星星。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子都邀請了哪些小動物呢?"一個一個出示圖片,播放一張圖片后讓幼兒模仿動物走路的`動作,逐個進行。
(二)傾聽音樂,要求幼兒跟著音樂模仿相應小動物走路的動作教師在每段音樂的變化點用語言提示幼兒對應的是哪個小動物,并用簡單的動作帶領幼兒。
(三)出示圖譜,幫助幼兒把握音樂節奏出示圖譜,教師帶領幼兒跟著音樂數小烏龜、小貓和小蝴蝶走路的節奏,數完組織幼兒排成兩列,教師在隊伍前方帶領幼兒跟著音樂節奏模仿小動物走路。
接下來進行小猴子、小松鼠以及數星星部分的學習。
(四)分角色表演詢問幼兒想要表演的角色,教師選出部分同學上臺表演,給表演的小朋友身上貼上動物圖片。教師扮演小兔子在院子里等待自己的小伙伴,要求幼兒在自己部分音樂結束時必須走到小兔子的身邊。(根據情況選不同的幼兒重復進行)
課后反思:
小星星這個活動一開始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孩子們很喜歡,接下來節奏練習,以及加上奧爾夫樂器合作表演孩子們都表現的很好,唯一覺得整堂課缺乏的是孩子們自主的東西比較少,好像都是老師想了很多方法讓孩子學,孩子也很認真的學會,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現就少了,所以,覺得以后音樂課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5
活動的生成原因及背景:
目前,幼兒園音樂教育仍然側重于“雙基”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較注重培養幼兒唱歌、跳舞學的能力,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應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美國音樂教育家穆賽爾提出:“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了欣賞而進行的教育”。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給予我極大的啟示。于是我在音樂角投放了音樂形象生動明顯的樂曲《賽馬》、《小白船》、《真假娃娃》等,留意孩子們對這些音樂的反應,注重搜集捕捉來自孩子們的信息。我驚喜的發現他們對音樂的反應是不由自主的。就連平時音樂活動中不積極的孩子也被吸引了過來;他們隨音樂或快或慢,或高興或悲傷,或真實或詼諧地表達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雖然每個孩子的動作不同,但從表情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大致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其間,音樂象根無形的指揮棒,混合著空氣調控著我及每位孩子。
捕捉到的信息:
a、大班孩子已經有了較強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能力。
b、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游戲中已經接觸、感受到了一些生動、明快的音樂形象。他們對這種寬敞的活動形式,思維方式,無限放大的想象空間特別感興趣。
設計思路:
這首曲子是一首世界名曲,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曲調轉換對比強烈,易于幼兒理解、感受,并運用不同肢體語言動作來表達音樂所表現的情緒,情感,并引領幼兒展開想象,在游戲中感悟音樂元素,感受優美音樂所帶來的意境美。
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音樂中不同節奏,不同樂器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并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內涵。
2、體驗在音樂變化時及時控制和轉換自己的情緒、動作,培養對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1、《動物狂歡節》CD,多媒體課件
2、動物頭飾、森林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分段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初步用身體動作,語言表現音樂形象。
1、森林里舉行動物狂歡節啦,瞧,蹦蹦跳躍的袋鼠,調皮靈巧的小鳥,慢慢走路的烏龜,還有各種可愛、憨厚的動物們踩踏著或重或輕的步伐,好快樂的前進著,第一個出場的是驕傲尊貴的………(音樂開始)
師幼圍坐成半圓,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來引導(激發幼兒產生繼續傾聽的愿望)
2、小朋友們剛才聽到哪些動物走來了?
師:它們怎么來的?學一學,做一做
幼兒:自發表演自己喜歡的音樂形象。(師幼一起互動為后面的自發表演打好基礎)
二、音畫合壁,進一步感受、體驗音樂,師幼用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課件與音樂、同步播放,進一步感受音樂。
①你們聽到音樂、看到出場的動物,讓我們學學它的樣子,看看誰最像?
②老師與幼兒一起學小鳥,烏龜等,并用生動的`語言渲染氣氛。
③你想當獅王、小鳥、小兔還是呢?
師:大獅王邀請我們去森林里參加動物狂歡節,可是要我們隨著剛才的音樂,邊表演邊去,我們能不能做到呢?
2、顛倒音樂播放順序,讓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形象,并更準確的記憶音樂。
一小鳥一小兔一獅王
④逐段分析音樂,表演音樂,師身心投入地融入表演動作并帶動幼兒投入其中。
⑤師:這些動物中誰走路最快。
師:誰走得最慢?誰走得最輕?誰的步伐又是最重的?
(這樣通過對比,讓幼兒充分理解不同輕重緩急的音樂可表現不同動物形象,還可幫助幼兒記憶音樂的不同節奏,不同情緒,不同旋律)
三、身臨其境,分角色投入表演
1、教師帶幼兒自選角色并戴上頭飾,按音樂形象順序走入事先布置好的森林,去參加動物狂歡節。
師:現在我們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聽到音樂后按順序排隊走進大森林
幼:戴頭飾
師:看看誰的耳朵最靈,可不能聽錯喲
1、播放完整的音樂,師幼表演
2、聽音樂,按自己的角色隨意做合適的動作,隨大獅王到室外去做游戲。
反思:
這是將經典音樂具體作為幼兒欣賞的游戲活動的一個很好的嘗試。可是將游戲自然滲透在音樂教育的情境中,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參與音樂活動,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一個技術問題。根據許卓婭教授一種全新音樂教育的評價理念,價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我將試用這樣的理念來評價活動。
首先,通過這個活動目標,設計者主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強弱,并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感受到音樂的美,體會音樂的樂趣,真正做到呼吸音樂,讓音樂動起來,幼兒表現欲得到了釋放,感受理解力增強了。
其次,在本活動中,設計者先創設了極具審美的音畫合壁的意境,幫助幼兒從聽覺,視覺運動覺來欣賞理解音樂,然后創設森林環境,讓幼兒做森林的主人去參加動物狂歡節,這使幼兒走進音樂,融入音樂發生了質的飛躍。展現了一幅極具動感的大自然境界,這使人們深切感受到:理想的音樂教育活動應該是以審美感動為基礎。
本活動最大限度地留給幼兒想像的空間,教師主導地位體現的恰如其分,始終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我是多么享受這個音樂,多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多么享受因走進音樂而帶來的樂趣!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6
活動的生成原因及背景:
目前,幼兒園音樂教育仍然側重于“雙基”教學,在音樂教學中較注重培養幼兒唱歌、跳舞學的能力,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應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美國音樂教育家穆賽爾提出:“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了欣賞而進行的教育”。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給予我極大的啟示。于是我在音樂角投放了音樂形象生動明顯的樂曲《賽馬》、《小白船》、《真假娃娃》等,留意孩子們對這些音樂的反應,注重搜集捕捉來自孩子們的信息。我驚喜的發現他們對音樂的反應是不由自主的。就連平時音樂活動中不積極的孩子也被吸引了過來;他們隨音樂或快或慢,或高興或悲傷,或真實或詼諧地表達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雖然每個孩子的動作不同,但從表情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大致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其間,音樂象根無形的指揮棒,混合著空氣調控著我及每位孩子。
捕捉到的信息:
a、大班孩子已經有了較強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能力。
b、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游戲中已經接觸、感受到了一些生動、明快的音樂形象。他們對這種寬敞的活動形式,思維方式,無限放大的想象空間特別感興趣。
設計思路:
這首曲子是一首世界名曲,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曲調轉換對比強烈,易于幼兒理解、感受,并運用不同肢體語言動作來表達音樂所表現的情緒,情感,并引領幼兒展開想象,在游戲中感悟音樂元素,感受優美音樂所帶來的意境美。
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音樂中不同節奏,不同樂器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并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內涵。
2、體驗在音樂變化時及時控制和轉換自己的情緒、動作,培養對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物狂歡節》CD,多媒體課件
2、動物頭飾、森林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分段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初步用身體動作,語言表現音樂形象。
1、森林里舉行動物狂歡節啦,瞧,蹦蹦跳躍的袋鼠,調皮靈巧的小鳥,慢慢走路的烏龜,還有各種可愛、憨厚的動物們踩踏著或重或輕的步伐,好快樂的前進著,第一個出場的是驕傲尊貴的………(音樂開始)
師幼圍坐成半圓,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來引導(激發幼兒產生繼續傾聽的愿望)
2、小朋友們剛才聽到哪些動物走來了?
師:它們怎么來的?學一學,做一做
幼兒:自發表演自己喜歡的音樂形象。(師幼一起互動為后面的自發表演打好基礎)
二、音畫合壁,進一步感受、體驗音樂,師幼用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課件與音樂、同步播放,進一步感受音樂。
①你們聽到音樂、看到出場的動物,讓我們學學它的樣子,看看誰最像?
②老師與幼兒一起學小鳥,烏龜等,并用生動的語言渲染氣氛。
③你想當獅王、小鳥、小兔還是呢?
師:大獅王邀請我們去森林里參加動物狂歡節,可是要我們隨著剛才的音樂,邊表演邊去,我們能不能做到呢?
2、顛倒音樂播放順序,讓幼兒用動作、表情表現出來,幫助幼兒感受理解音樂形象,并更準確的記憶音樂。
一小鳥一小兔一獅王
④逐段分析音樂,表演音樂,師身心投入地融入表演動作并帶動幼兒投入其中。
⑤師:這些動物中誰走路最快。
師:誰走得最慢?誰走得最輕?誰的步伐又是最重的?
(這樣通過對比,讓幼兒充分理解不同輕重緩急的'音樂可表現不同動物形象,還可幫助幼兒記憶音樂的不同節奏,不同情緒,不同旋律)
三、身臨其境,分角色投入表演
1、教師帶幼兒自選角色并戴上頭飾,按音樂形象順序走入事先布置好的森林,去參加動物狂歡節。
師:現在我們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聽到音樂后按順序排隊走進大森林
幼:戴頭飾
師:看看誰的耳朵最靈,可不能聽錯喲
1、播放完整的音樂,師幼表演
2、聽音樂,按自己的角色隨意做合適的動作,隨大獅王到室外去做游戲。
反思:
這是將經典音樂具體作為幼兒欣賞的游戲活動的一個很好的嘗試。可是將游戲自然滲透在音樂教育的情境中,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參與音樂活動,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一個技術問題。根據許卓婭教授一種全新音樂教育的評價理念,價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我將試用這樣的理念來評價活動。
首先,通過這個活動目標,設計者主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強弱,并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感受到音樂的美,體會音樂的樂趣,真正做到呼吸音樂,讓音樂動起來,幼兒表現欲得到了釋放,感受理解力增強了。
其次,在本活動中,設計者先創設了極具審美的音畫合壁的意境,幫助幼兒從聽覺,視覺運動覺來欣賞理解音樂,然后創設森林環境,讓幼兒做森林的主人去參加動物狂歡節,這使幼兒走進音樂,融入音樂發生了質的飛躍。展現了一幅極具動感的大自然境界,這使人們深切感受到:理想的音樂教育活動應該是以審美感動為基礎。
本活動最大限度地留給幼兒想像的空間,教師主導地位體現的恰如其分,始終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我是多么享受這個音樂,多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多么享受因走進音樂而帶來的樂趣!
【大班音樂動物狂歡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動物猜謎教案06-20
大班音樂教案:動物猜謎歌08-01
大班音樂動物猜謎教案及反思11-30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動物猜謎歌07-14
大班音樂動物猜謎教案12篇06-20
大班音樂動物猜謎教案(12篇)06-20
大班的音樂教案01-12
大班音樂教案06-10
可愛的動物音樂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