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春節家作文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家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家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因為春節去給長輩拜年的時候,既可以收到壓歲錢,又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而且還可以看春晚。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蕭山過年的年味很淡,沒什么節日的氣氛。
可外婆家———屏南就大不一樣了。屏南座落在浙西南龍泉南端,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建制鎮。我們每隔一年都會去外婆家過年,只是原來我們都是在龍泉過年的。而這次媽媽帶著我來到了鄉下老家過年。一到村里,看見家家戶戶貼著春聯、掛著紅燈籠好一派喜慶的畫面。街上向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遠處不時傳來煙花爆竹聲,處處洋溢著過年的氣氛。
吃完年夜飯。媽媽就帶著我來到了位于村中央的李家上堂,去領略不一樣的過年方式。一走進上堂便看見中間燃燒著一堆篝火,篝火四周圍坐滿了人。人們有說有笑,有的嗑著瓜子,有的抿著熱茶,還有的說著奇聞趣事。媽媽告訴我村子里每年都有四戶人家輪著做年頭,只要是輪到年頭的那戶人家,不論你身在何處,都必須趕回來為村里的.村民過年祭拜菩薩做好各種準備。而篝火則從除夕夜下午三點開始,一直到年初四、元宵節、正月二十點上三個通宵和四個白天才結束,這樣年才算過完。
上堂里的設施一應俱全,有卡拉OK、撲克牌、麻將供村民娛樂。有各種零食瓜子供大家吃,還有一個大鼓和鑼給小孩們敲。晚上十點以后,四位年頭還為村民準備了豐盛的夜宵點心。酒水。吃完了年夜點心,人們回家拿早就準備好的一把長柴火,期待著新年的鐘聲敲響。等到時辰一到,鑼鼓聲敲響,鞭炮聲一響人們紛紛拿著柴火去篝火堆取火,舉著熊熊燃燒的火把,高高興興地把新年迎回家。這就是外婆家的過年習俗。
外婆家的過年習俗真是與眾不同,我期待著下次輪到外婆家做年頭的時候,我能和媽媽一起再回屏南過春節。
春節家作文 篇2
我家的春節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就在廚房做著香噴噴的年夜飯。而我卻守候著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我喜愛的春晚終于開始了,媽媽的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哇!這一天終于來了!我們立刻開始吃飯了。我先夾了一個白菜餡的餃子,特別好吃,接著媽媽給我夾了一個海鮮味的',我搖搖頭:“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著說:“這個餃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見一塊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原來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覺中新年到了,我們歡呼起來。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 鞭炮四響,禮花沖天,大家的歡聲笑語增添了過年的氣氛,本是熱鬧的街道變得冷清,傳統的春節就這樣年復一年,一代人傳一代人的延續著最值得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家人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燈火通明的居民區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請來了門神和財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春節家作文 篇3
在上海的第三個年頭到尾聲,冬天一如既往難熬,倒是關于世界末日的討論沒有曾經預料的那么熱烈。 我突然想起之前在貓的天空之城留下的慢遞明信片,定的是末日前一天送到,只是完全想不起來寫了什么。很多只言片語都是這樣消失的吧。
就像那些消失在記憶里的人們。 或許某時某刻會如約而又突然地出現? 20xx年夏天,我在去學校書報亭領錄取通知書的路上撿到100塊錢,我把這作為預示選擇正確的彩頭揣進兜里,當日收拾行李,次日就坐車離開。
學校在楊浦區,前門是楊浦公園,如果算上稀奇古怪的宿舍區,學校正好包圍下楊浦公園。但事實是,吃一個包子的時間就足夠將主校區逛上一圈。 據說新校區建在浦東,這和我們已經沒關系了吧? 入學時候的事情都還沒來得及全部忘掉,就要面臨畢業了。 那時候我們站在人群里軍訓,現在站在人群里遞簡歷;那時候我們從座位上站起來慷慨陳詞,現在從座位上站起來轉身離去;那時候上海世博還是最熱話題,現在早已一一拆去建了新的商業區…… 那時候,這個城市還是新的,現在,這個城市對別人來說是新的。 走過的南京路和外灘還是一樣人頭攢動,吃過的七寶和蘇州大概也沒有新的小吃品種。或者我太小看了這個世界的日新月異? 總之就是這么過來了,腳印連成串,剛印下就消散。
讓這個世界瘋狂旋轉吧,也許真能轉出個世界末日來。 我遇到的第一個面試官是出版社社長,他是個軍人。他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農村戶口?我說,是。
他說:你別擔心,我只是隨便問問,不會根據這個來選擇人的。剛才面試過的那個人跟你是一起來的吧?他是什么戶口? …… 后來,我出大門就被門衛扣起來了,因為是騎著車出門而非推著車出門的。被扣押大半個小時,那個警衛先是威脅我的人身安全,后是警告說要扣留我的自行車。后來朋友報了警,才算走脫。
警察說,這也不是針對你們騎自行車,是真有這個規定。
我想,我能理解,只要我們推著我們的車,領導們推著領導們的車。 人生第一次面試就此結束,第二天編輯部打電話通知上班,我說,你們那個地方,我不敢去。 我朋友直接沒接電話。 第二次面試,是個出版界大佬新開的公司,在我們學校只招IT專員和發行助理。我想,曲線救國吧,簡歷上寫求職發行助理。面試官是三個,兩個姑娘,一個大叔。
其中一個姑娘問:說一下你認知中的圖書發行。
我就按照我所知道的說了一通。 姑娘問:然后呢? 我胡編亂造一通。 她接著問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到后來我終于說不下去停了下來。我想的是,都怪平時學藝不精。
姑娘停頓一下,說:我一直問你然后,是因為你還沒回答要收錢。 …… 后來另一個姑娘問:你的人生規劃呢? 我非常誠實地回答:在發行部好好實習,希望以后能轉崗到編輯部去。 這個姑娘立刻問:那如果我們培養了你,你跑了呢? 這個問題和軍人社長的問題一樣。 后來的結果是,第二個星期我接到電話,讓去編輯部面試。我腦子里突然蹦出那個一直坐在一旁笑瞇瞇很少說話的大叔。 再去面試,和面試官順利溝通,聊下來花了大約一個小時。 其中一個長得略像徐克的面試官說:你怎么看待圖書出版這個行業? 我說:現在的圖書出版亂,太亂了。
他說:既然你對這個行業的前景不看好,為什么還要來呢? 我說:我不是不看好,我只是覺得行業里不規范的人和事太多。行業現狀是這樣,我也改變不了什么,我只能在我能做的范圍里盡量做一些好東西。喜歡一個東西就是這樣,哪怕它有太多的不完美。 然后,我還在等然后。
在第二次面試和第三次面試期間我去參加了上海文化行業招聘會。我排在人群中,鼓足勇氣,準備好簡歷,規規矩矩地遞出去。簡歷遞到一半,對面的人掃了一眼我簡歷封面上的學校名稱,開口說:我們這里只招碩士研究生。 我愣在那里,收回了簡歷,然后找了個角落的地方。
昨天宿舍里一個人在幫忙給《小時代》劇組找群眾演員。問:多少錢一天?答曰:50塊。
如果是20xx年的我,多半會說:我去。那時候我還在看郭敬明,而《小時代》似乎剛剛開始連載的樣子。 昨天我說的是:我勒個去。 20xx年似乎是一個很遙遠的年代了,周正龍和陳冠希的相機都還沒出現在眾人視線里,芙蓉姐姐還沒成功逆襲,中國還沒進入神曲輩出的時代。
20xx年算是一個安分的年頭,我也安安分分上了高中。雖然多少帶著點棱角和執拗,當著老師的面撕過某某局下發的必須選誰誰誰的選票,寫過針對食堂的公開信,說過不少學校的壞話……但總歸是小打小鬧。畢竟,童年還沒被毀,三觀還是中國特色化的統一出廠配置,只是CPU出了點小故障,還不足以威脅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晃五六年過去,流行詞匯換了一批又一批,當年有過的`理想就是不用去上班,好好寫東西,把想說的話都順利說出來。現在的情況是,我希望公司快點給我打電話過來,稿費能按時發下來最好還能稍微漲那么一些。
社會就像火鍋,不管三教九流都扔進來滾一滾燙一燙,舊的去了新的又來,味道總是變不了多少。
我有個一起吃自助火鍋的朋友,他兩年高考失利,都和上戲失之交臂,今年好不容易決定去別的學校上學,結果去了一個月又回了中學復讀。回中學沒幾天,他的腿就摔斷了。
上個月他說還沒把今年新概念的參賽稿快遞出去。 我說:你直接打電話讓快遞上門收件啊。 他說:快遞根本忙不過來,雙十一的東西他們到現在還沒送完呢。
我說:你家里人方便幫你快遞一下不? 他說:不敢讓他們知道,他們覺得我就是被新概念害的。 第二天我騎上自行車去他家拿參賽表,路過之前面試過的出版社,停車看了眼,然后繼續上路。
在他家聊了會兒天,他說:我這里有些書,你拿去好了。 他拿出一本,說:這本是一個朋友自費做的,印了五千本,到處拿著送人。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五千本書的成本,說:富二代? 他說:是啊,富二代。 我說:要是給我這么多錢…… 他把話接過去說:絕對不拿來自費出書。 我說:這也是新概念的人? 他說:不是,他沒參加過新概念,他參加的是中國少年作家杯。
有時候我還是會夢見第一次坐的火車,那是一輛綠皮火車,車窗是能夠拉開的那種。我帶著幾斤橘子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看窗外,累了休息一會兒,餓了剝橘子。列車晃晃悠悠了四十個小時。后來我再也沒有坐過這么漫長的火車。 那是高三上學期還沒結束的時候,我拿到萌芽雜志社寄過來的復賽通知書,和父母吵了一架,給老師留下一張紙條,準備奔赴上海。后來,我還是先坐火車到廣東,然后和我爸一起去上海。
出發之前,爸爸一直很反對我去參賽,說是高三學習緊張。出發之后,他就再也沒提過這話,安排好住宿和飲食,陪我去看外灘看城隍廟。
那時候還是第十二屆,轉眼已經到第十五屆了。每一年多少人懷揣著夢想到來,又裝滿友情離去,相約來年再見。 理想是需要土壤和空氣的。 現在它快要窒息了。
20xx年開始的時候,我們著手做《理想國》。 那時候不清楚做雜志的過程,不懂排版,沒有人脈,沒有資金。一群人就這么糊里糊涂而又信心滿滿地上路了。
想方設法約到文章和插畫、找學長學姐學排版軟件、騎著自行車到處找能做印刷的地方、笨嘴笨舌地討價還價、羞羞答答地在學校主干道掛海報做宣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人是容易被自己感動的。有時候想到曾經為了這樣一個東西跑了大半個上海、大半夜還在印刷廠看印刷效果,真會覺得很不容易。 爭取過企業的基金,爭取過學校的贊助,和出版公司爭取過合作,成功過也失敗過,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本來以為還很遠的畢業,忽然就被擺到了面前。
要畢業了,才不得不承認當初信誓旦旦的目標沒能完成,也許它要無限期延后,等到有一天我們強大到能挺起腰把沉甸甸的理想舉過頭頂。 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說要做最好的原創歌手,現在是個打工仔。
我有一個朋友,她曾經說要去三毛住過的撒哈拉,現在不知所蹤。 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說要一直寫小說,現在做了醫生再未寫過。 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說要做導演,現在忙著倒賣演唱會黃牛票。 我有一個朋友,她曾經說要寫讓人驚嘆的小說,她已經去世兩年。
我有很多朋友,他們懷抱理想,卻撞盡南墻。
媽媽打電話來說身體不舒服了,我說那你不要工作了好好在家里休息。媽媽說你爸又多喝酒啦,我說爸你少喝點酒多注意身體。媽媽問,你實習的事情找得怎么樣了?我說,快了,快了,等通知呢。
爸爸接過電話說,你也別瞎著急,找個好的單位,安安心心工作,錢要是不夠用了我打給你。 我說,我會好好找工作的,明年等我工作穩定下來,你就不要工作了,回老家吧,莊稼不想種就不種了,栽點果樹也行。 媽媽接電話說,你爸說他還不想回老家去。 我正要說話,傳來爸爸在旁邊的聲音:你想吃水煮魚了嗎?過年早點回家吧,回家我給你做水煮魚。 我說,好,到了春節就回家。
春節家作文 篇4
在我的家鄉奉賢,每到春節,親戚們就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慶祝新一年的到來。我們小孩子,最快樂的就是收到一個又一個豐厚的大紅包啦!在家鄉,無論是誰,無論在哪里,都會感受到那喜慶熱鬧的氣氛!
熱熱鬧鬧的春節里,有一種食物是不能錯過的,那便是春卷。聽長輩們說,過年吃春卷寓意人們在開春時節對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吃了春卷,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作為資深小吃貨,為了能吃到更多美味的春卷,我充分利用春節假期,嘗試著做起了春卷。
我先鋪了一張春卷皮,然后用筷子夾了許多條胡蘿卜絲、土豆絲,還有幾片肉片,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春卷皮上;接著再把皮一點點卷起來等到過半時,先暫停一下,把旁邊多余的皮折進來,然后再重復剛才的步驟。經過我堅持不懈的努力,許多個可愛的春卷便在我手中誕生了。
看著眼前擺放整齊的`春卷,我甩了甩酸疼的胳膊,不由感慨:春卷,這名字多好!卷進去的是整個春天啊!“調羹烙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多有氣魄呀!
做完后緊接著就是油炸了。我先往鍋里倒入些油,靜靜地等待油變成八分熱時,再用筷子輕輕地把包好的春卷放入鍋中。在炸的過程中,要時不時地為春卷翻身,以免溫度過高、受熱不均,直到一個個春卷變成金黃色便大功告成了。撲面而來的香味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們夾到盤子里,然后細細地品嘗了一口。
我被自己的手藝給驚到了,簡直是太美味了!雖然現在超市里也有速凍的春卷,但總覺得不如自家做的好,自家包出來的才更有親情和家的味道啊!
除了吃春卷,除夕那天,我和家人還會聚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春晚。春晚的節目可精彩了,我們看得津津有味,還不時發出一陣陣笑聲,那笑聲在屋內久久地回蕩著
到了半夜十二點,五彩斑斕的煙花在空中綻放,真是“寶煙火焰萬花濃”啊!那盛景,一旁的弟弟妹妹都看呆了。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小孩在這喜慶而熱鬧的節日里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在這新的一年里,我祝福家鄉越來越紅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春節家作文 篇5
一鄉一風俗,每個地域的人對于傳統節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故而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其中滲透了當地的文化與風土人情,有著自已獨特的魅力。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寄托了人們對新年的希冀。我的老家湖南也有對春節獨有的表達方式,從祖輩開始,一直傳承至今,可謂底蘊深厚。
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年貨。打糍粑是必不可少的。老家的風俗:說起得越早打糍粑代表來年豐收就越大。所以每家每戶都會早早起來制作糍粑,他們用石器將糯米飯搗碎打成粘狀,放在模型里壓制成圓圓的餅,外表光滑、美觀。吃法可以煎、烤、煮、炸、蒸都行。但平日,我們喜歡把糍粑放在微微明滅的炭火上慢慢烘烤,火氣不能太大,要不外皮焦糊,內里卻生硬。而且還要不停的翻烤,讓它兩邊受熱均勻,糍粑在火氣下漸漸鼓脹,表皮微黃并隆起,外皮噴著熱氣裂開笑口,糍粑就大功告成了,喜歡甜的在里面放上沙糖裹起來,那吃味真是別具一格。一到過年,當地人都要用紅糖拌好煮熟的糍粑來招待客人,象征家庭甜甜蜜蜜、圓圓滿滿,以表吉利。還有豬血丸子、臘魚、臘肉、臘板鴨、甜酒等等也是當地人過年必備的食物。
大年三十拜祖宗,這是本地特有的習俗。焚香送亮,家宅祭祖,大人們攜著小孩,帶著鞭炮、香燭、紙錢等,上祖墳祭祖。鞭炮“噼噼啪啪”地響著,煙霧彌漫中,大家將紙錢大把大把燒與于祖先墳前,點兩根燭,燃三根香,跪下虔誠磕三個頭,以示對他們的懷念。
祭拜完祖墳回來,往往是下午四五點,天近黃昏。這時,留在家里的女人殺雞宰魚,農村家里有條件的還會殺豬宰羊,準備豐盛的飯菜,桌上的菜愈豐盛表示這一年愈豐收,看的孩子們那叫一個口水直流。當然在吃年夜飯之前,拜堂屋是免不了的。在農村,每家都會有一個地方留作供奉祖先,這便是堂屋了。除夕夜的雞鴨魚肉肘子等大碗大碗在上餐桌前,必須先放置到堂屋供奉祖先,在祖宗牌位前的桌上擺滿佳肴和酒水,大人小孩認認真真、恭恭敬敬地拜過了,才移到餐桌上開始吃年夜飯,這代表了湖南人尊親敬祖的美好品德。大家許下美好的愿望,將新的希冀告與祖先,望他們在天之靈能保佑自己平安喜樂、事業順利。
吃年夜飯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代表著闔家團圓。一大家子人圍在飯桌前,敬著酒說著吉祥話。飯菜蒸騰的`熱氣模糊了他們的臉,但親情卻點亮了他們的笑容,讓他們的面容看起來是那樣生動、真切。而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一定要留到初一再吃,這象征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之意。
吃完年夜飯后,全家老少圍著電火桌打牌、一邊吃著糖果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等待新年的到來。而我的奶奶總怕我們守歲餓著,喜歡在新年到來時架上水壺,燒起柴火,在柴火灰里悶上桐子葉粑粑,香氣撲鼻時粑粑也烤好了,將外面的葉子撕掉,粑粑外表焦黃,里面松軟,非常香脆。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長輩們相互給壓歲錢,大大小小都有,給完壓歲錢后燃放爆竹。頓時,大街小巷鞭炮齊鳴,硝煙彌漫,震耳欲聾,到處洋溢著辭舊迎新的氣氛。
一到初一,老習俗是不許掃地和倒垃圾的,如果非掃不可時,掃的垃圾不能往外掃,掃到外面說是把財往外送。湖南人特別重禮節,拜年地方也有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姨娘。”老人到了什么日期會有哪些人來,算無遺漏真正是料事如神。新年大家紛紛提著禮物走出家,串門拜年,互祝吉祥。
到了元宵燈節,還能看到舞龍舞獅。它們的外形惟妙惟肖,十分威武,獅子表演時而閃轉騰挪,時而歡騰跳躍;龍舞得猶如飛龍騰空,又如深海翻浪;真是滑稽風趣,十分壯觀,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喜慶和熱鬧。有些人家為消災降福,驅邪鎮妖、保佑家人健康平安。常常會讓長龍往家里的每個房間游走一遍,祈望辟邪消災,生活能吉樣如意,健康平安,當然也少不了打賞。
這就是我家鄉湖南的春節,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處處洋溢著年的味道。
春節家作文 篇6
昔年春節外私干壽爸爸媽媽帶著我歸老野——仙游,給外公祝壽。
老家有個風氣:過壽是每逢五十歲以上的白叟每遇整十歲(如五十、六十、七十)都要在過年的時候一起過。今年是我外公60誕辰,所以大年初逐一大早,就有良多人來給外公拜壽。他們一見到外公就說些“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種的吉祥話,然后我看見表姐給來拜壽的鄉親們每人分兩個桔子,聽媽媽說這是這里的風俗,代表把吉祥回給鄉親們。
大年始三,我還不伏床,就被客廳里的吉利話吵醒了。訖床一瞅,本來是鄉親們提著籃子,里面抬著蛋、線面還有鞭炮,來給外公祝壽。聽長輩們說,蛋表現生辰出生,線點代表長命,鞭炮是紅紅火火的.意念。前輩們還說,籃子里的線面一定要12把,單疏的只能有兩個紅蛋,婦妻二個皆健在的就得四個紅蛋。我望到外婆把線面收了二把,蛋收了一單,而后就把早籌備惡的受禮置到他們的籃子里,并對發過線面跟紅蛋的城親們說半夜必定要去家面吃飯熱烈一翻。
中午十二點,外公家辦起了酒席。開席了,咱們一家我都上了桌,只見二舅在炒菜,外婆在助忙,大舅和大舅媽背責上菜,一家 己忙得不可開接,替鄉親們預備豐富的酒晏。鄉親們吃著厚味好肴,唱著美酒,相互說著祝愿的話,場面無比暖鬧。
這樣的局面,我是第一次睹到也十分開口,由于故鄉的風俗,讓我大啟眼界。
春節家作文 篇7
從小,我就在山東生活,山東的春節總是熱鬧非凡,讓我至今難忘。
春節前夕,商場、超市里最熱鬧里面擠滿了人,大家都在忙著采集年貨。超市里面暖和極了,人山人海,與平時的景象大不相同,收銀臺前排起了一條龍似的隊伍。
集市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放眼望去,只有一部分是買年貨的,更多的是買對聯的`攤子,集市上吵吵鬧鬧,小販們大聲地叫著。
到了除夕,集市、商場都關了門,現在最熱鬧的,還要數家里。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說到團圓飯,水餃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山東的習俗中,吃團圓飯,還少不了“馓子拌生菜”。馓子是一種油炸的食品,呈金黃色,條形,被喻為“金條”。生菜的諧音是生財,意為生財有道。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傳出陣陣歡笑聲。
最熱鬧的日子來了,那就是正月初一。大家一大早便給門上貼了對聯和福字。琳瑯滿目的春聯讓人應接不暇,大人們貼對聯,小孩子們就在一邊玩鞭炮。這些鞭炮,有的漂亮,有的聲音響亮,還有的稀奇古怪。一些小孩子總是不理解大人們為什么不把福字貼正了,于是就把倒了的福字撕下來,正著貼上去,引的人們哄堂大笑。
大年的初一的另一個習俗就是拜年了。不論男女老少,紛紛穿上了新衣,去親朋好友家拜年。拜年時,總是互贈紅包,互贈祝福。
過了初一,明顯就不那么熱鬧了,家家戶戶都恢復了平常的生活。
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點起了花燈,煮好了元宵。過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徹底回到了以前平淡的日子。
春節家作文 篇8
快要過年了,這一次,我要和爸爸回河南老家過年。我們于是在今日準備去老家。
翻開日歷,看看日期,假期已然過去近一半了。而我在計劃時忘了過年的事。老家的親友一大堆,從大年初二開始,就要四處走訪親戚們,怕是不能去完成太多作業。于是,在家的.幾天我就多花費一些工夫,多“補”一些作業。
吃過早飯,我們便收拾行裝,坐上公交車,回到了家。
今天是周二,父母都去上班了。一路上,沒看到一點兒過年的跡象,到家后,也是一片的安靜,沒有一點兒年味。
這個年,還真是安靜,根本不像猴子一樣“鬧騰”。
把東西放好后,姥姥便開始洗衣服。這中間,發生了一件事。
洗完衣服,為了快點兒晾干,要先用洗衣機甩干一下。可這怎么弄呢?姥姥看了半天,拿不定按哪一個鍵,于是來問我。我想:“玩手機,平板和電腦這些高科技產品,我都可以運用自如,區區一臺洗衣機算的了什么?”我便信步走了過去,先插上電,再按開機開關,然后,我就犯了難,因為那幾個鍵上,根本就沒有“甩干”這一個按鈕。我還不肯放棄,就開始思考。“常規應該是先洗再甩,不行,是不是程序呢?”抱著一試的心理,我按了一下,顯示屏上就顯示出“標準”,我一看不對,又按了一下,就顯示出“速洗”,一連按了幾下,終于調到了“甩干”上。我本以為完了,但再一看時間,居然是五十分鐘。可姥姥說只有一兩分鐘啊!算了,我心中萌生出一個想法,一兩分鐘之后,我把這洗衣機關了不就完了。啟動后,我死死盯著出水管口。等了一會兒,不怎么出水了,我把機器一關,拔下電源。
晚上,我媽回到家。我向她一問,她就哭笑不得地告訴我,只要按常規,就可以甩干了。不過,像我這種從不從事家務勞動,長這么大都不親手用過洗衣機的人而言,不知道也是應該。
也許,我應該多去做做家務了!
春節家作文 篇9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春節,全國各地一片歡騰,都不約而同的慶祝這一美好的節日。如今,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家鄉的春節也就更加熱鬧,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當春節將近時,家鄉的人們都開始忙碌起來,為街道兩旁掛起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在廣場堆起了漂亮的雪雕,還展示了許多創意非凡的冰景。除此之外,人們還為過春節準備了豐盛的食品:打年糕、炸果子、炸肉丸子、包凍餃子……
春節那天,是市場上最熱鬧,最繁華的時候。人們來來往往,川流不息,興高采烈地購買著春節的禮物,然后走街串巷把幸福、美滿送到家家戶戶。到了春節的夜晚,全家人歡聚一堂,聚在一起聊天,看春節聯歡晚會,做美味的食品,家里總是笑聲不斷,喜氣洋洋。“”春節的鐘聲敲響了,外面的鞭炮聲連續不斷,響徹半空,繽紛的禮花四處綻放。人們歡呼,慶祝春節的到來,這時熱騰騰、香噴噴的年夜餃也都端上飯桌,人們品嘗著,體會著這一年的.幸福,祝福著新一年的開始。
看,聽,家鄉的春節,是不是很有一番風趣,我真誠的邀請大家來我的家鄉,過一個快樂祥和的春節。
【春節家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家的作文10-20
春節家作文[經典]08-29
春節家的作文(精選)08-29
春節家的作文【經典】08-12
(精選)家的春節作文09-21
家的春節作文08-20
春節家的作文[精選]08-22
[精選]春節家作文09-02
(精選)春節家的作文09-17
【精選】春節家作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