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匯編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五月五,吃粽子。吃了粽子考博士這是奶奶常在端午節哼的曲兒。每到端午節,奶奶總是塞給我幾個蜜棗粽子,棗粽‘早中’,吃了這些肯定能天天進步!我看著這些熱騰騰的粽子,仿佛聞出了端午的味道。
每逢端午,家人團聚,吃五黃盛宴,品百味粽子。長輩們聚在一起喝雄黃酒,我和父母坐在桌旁包粽子。
先洗凈粽葉,將紅豆,糯米,蜜棗等放在盆中,再抽出兩片粽葉,將兩片粽葉的異端重合,將其余地方分別向內收去,呈漏斗狀。再用木勺,舀起糯米,緩緩地倒入,就好比一個小瀑布,飛流直下,水流素白。這時候,可以根據不同喜好加入不同的配料:蜜棗、肉、紅豆、咸蛋黃放入之后,再拿出一片粽葉,蓋住缺口,繞著粽子旋轉幾下,只剩下第三片粽葉的一小端時,用一根大針穿過粽子,有針眼的半根留在一側,半根穿入另一側。將那一小端穿入針眼,再從另一側拔出。這就完工了!糯米飛漱,針線飛舞,一個個飽滿鼓脹的粽子就呈現在眼前。
包完粽子就開始煮了。一個個粽子跳入水中,你挨我擠,甚有節日氛圍。在等待的過程中,水蒸氣從氣孔鉆出,帶著鍋內的粽香,飄出窗外,與千萬家窗戶飄出的千萬縷不同的蒸氣,交織,纏繞,糅合在一起,這千萬種粽香,組成了端午的味道。
粽子煮熟了!在濃濃的氣霧中,露出幾只嫩綠的角,勾引著人們的味蕾。抓出一個,顧不著燙,解開系在它身上的細繩,先是糯米露了出來,這是個蜜棗粽子!粽子還冒著熱氣,我迫不及待吹一吹,咬一小口,糯米進入口中,霎時,香氣在口中迸發,在口腔中四處亂?。我急忙捂住嘴巴,害怕這美味溜出去。糯米很黏,黏在一處又滾到另一處,在口腔里四處散發甜香的味道。它是甜甜的,但味不是特別的重,像是山水畫的`淡雅,淡淡的,但又恰好令人癡迷。再咬上一口,我吃到了蜜棗!棗皮酥軟,棗肉甜嫩,香香甜甜的,與糯米的香交雜在一起,在口中奏起美味的交響曲除此之外,還有肉粽子,蛋黃粽子,紅豆粽子各有千秋,合在一起,形成了端午特有的味道。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了,母親應該要給我們編一些五棉線,還包粽子呢!母親拿了五種色彩的棉線,都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桌子上,然后再搓成繩子,還精巧的弄了一個結。
五根五絲繩做完了。母親告訴我這叫“長壽縷”,她同時仔細的都給我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們說:“要珍惜,等戴上后下第一次雨的日子,拿下來丟進雨水。如此長壽縷就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經過端午節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緊接著要包粽子了,我見母親拿了荷葉,包著一把糯米,里面還放上四顆大棗。然后又嫻熟地折著荷葉包裹一把糯米。
還用五棉線捆扎起來,母親接連包了好幾個。
母親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蒸鍋,蒸上了一刻鐘。蒸好的粽子放盤子里,還沒來得及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候著粽子變涼。過了一會兒,終于能夠吃了。我剝開荷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下,粘甜滑爽,特別好吃!
大家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見了彼此嘴邊的糯米。母親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壽縷以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樣的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光吃到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我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當聽到這樣一首首端陽節歌謠的時候,五月初五,端午節就已經悄悄地來了。
6月19日,我有幸被邀請到食堂包粽子,我的心情如浪花一般歡騰:我終于能嘗試一下包粽子的感覺了!粽子有三角形、四角形、方形等等,各種各樣。首先,老師先要我們看食堂阿姨們怎么包,他們用熟練的手腳,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個粽子,看著這一幕,我真打心眼里佩服她們,同時也默默地記著他們每一個動作。不久,就輪到我們自己嘗試著包粽子了:看著像小船兒一樣的.一堆粽葉,我拿出兩片,把它們圈成一個漏斗形,再裝上一半漂洗過的糯米,可是正當準備放蜜棗的時候,突然,粽子漏米了,我手忙腳亂,誤打誤撞地把包到一半的粽子拆了,心情頓時失落極了:怎么會這樣?該怎么辦呀?這時,阿姨笑著走過來說:“你啊,裝餡的時候手抓太緊了,所以才會導致粽子包到一半就露餡了!”然后,我又繼續包起粽子來,可是這個難題解決了,另一個難題又“攻”過來了,綁繩的時候綁得太松了,又讓糯米“逃走了”!眼見著別人一個個都快包好了,我緊皺著眉頭,焦急萬分,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行,我得冷靜下來,得細心,好好檢查有沒有不嚴實的地方……然后,我拿起一根細繩,輕輕地,慢慢地綁緊。終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算把粽子包好了。一個,兩個……越來越熟練了。我細細地端詳著粽子;它有棱有角,象征著屈原正直的一生;粽子中間的蜜棗則象征著屈原一片熾熱的忠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蒸煮,粽子出鍋了,我輕輕地打開粽葉,暗香四溢。
吃著圓潤香甜的粽子,我不禁為能成長在中國這樣一個優秀的民族而感到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這一天,每家每戶的門上都會懸掛艾草,用來驅除蚊蟲,人們還會戴彩繩來辟邪……當然,這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包粽子了。
去年端午節的清晨,外婆把前一天浸泡好的糯米和粽葉拿了出來。哇,雪白的.糯米浸泡以后變得胖胖的,真可愛!粽葉綠油油的,閃閃發亮,兩頭尖尖的,中間寬寬的,摸上去很光滑。
一切準備就緒,我問外婆:“外婆,我也可以包粽子嗎?”“可以。”外婆爽快地答道,還手把手地教我。
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先把粽葉折成三角狀,就像冰淇淋蛋筒一樣。然后往“蛋筒”里放一層糯米,接著放一點餡兒,再蓋一層糯米。哎呀,不好,米漏出來了!我趕緊裹了一層粽葉。誰知,下面的洞剛堵住,左邊的米又漏了。我只好再裹一層粽葉,這下終于不漏了。
可是,繩子綁上去時,又有麻煩了。因為繩子一點都不聽話,我想綁在中間,它偏偏滑到下面去了。我折騰了半天才包好一個粽子。這時,外婆已經把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外婆笑著說:“要等你包完,估計天都黑了!”我吐了吐舌頭,做了個鬼臉。
接著,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里煮了40分鐘。時間一到,我趕緊打開鍋蓋,夾出一個粽子剝開,“啊嗚”咬了一口。咦,怎么米是硬的?外婆著急地說:“還沒熟呢!”完了,浪費了一個粽子。
外婆蓋好鍋蓋又悶了兩個小時,我想,這次一定熟了。外婆剛掀開鍋蓋,我就聞到了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粽子,吃了一口。嗯,真好吃!這就是對我辛苦包粽子最好的獎賞。
我一邊吃粽子,外婆一邊告訴我:“當年,在五月初五這天,楚國的忠臣屈原被迫跳下了汨羅江。老百姓怕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就用樹葉把飯團包起來,扔進汨羅江給魚蝦吃。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
現在,你還會覺得端午節是一個普通的節日嗎?不,端午節還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日,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里。
每逢端午節那日,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當初他因國破家亡,悲憤不已,抱石怒投汩羅江里。人們知道了,怕江里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希望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正好那日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日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舀起糯米,并加上綠豆、蜜棗、葡萄干、排骨、花生米,用粽葉把它們包起來并用繩子捆緊,最后把包好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粽子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就早已飄蕩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鉆。
一頓豐盛的午餐過后,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觀看激烈的.龍舟比賽。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整裝待發。聽到“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沖。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喊著:“加油,加油!”一時間,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響徹云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用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蒲、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 ,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后,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你們一定會一飽眼福和口福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就連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沒有多久,媽媽就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嘗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里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著,劃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并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沖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20xx年端午節,一個本該難過的日子,卻沒再傷感。當然,前天因為曾發生在這個節日的人間悲劇寫過一篇痛斷肝腸的文章。
今早,天下起較大的雨,空氣很清爽,一直持續到午后時分。還和少時同學說起,是不是每年端午節都比較容易下雨,她的回答是否定的。說那兩者之間并沒必然聯系,是我將今天的雨和端午節傷心聯系在一起呢。在這,不去回味和渲染悲傷的氣氛,但看見我的文盲母親怕主家不認賬采用花生形狀記錄所干的花生地活路,我沒幫她但心酸了。
雨中的老家葡萄架變得更加嬌翠欲滴,也更誘人。仔細看去,已經結了不少串的葡萄粒,比之五一節回去時。它總是在我看不見的時候,默默地忠誠生長著。讓人感動之余,又多了一份感恩。我家的葡萄架,帶給我的不只是美味的葡萄,更多的是一種清新的`綠色風景和頑強生命力的展示,以及我對父親的無限懷念,還有我對家鄉的深情眷戀。關于我家的葡萄,寫過好幾篇文章的。想著到了暑假時分,它又會像嬰兒一樣快速地成長,葡萄將再次掛滿枝,秋熟前的最后一綻。
細雨中在村口吃完豆花泡饃,到了鎮上和縣上。自然,一無例外地擺著幾種端午節小吃攤:油糕、粽子、綠豆糕、麻花,但沒見有賣香包的。或許因為今天下雨的緣故,不好出來售賣,倒有幾分遺憾在心頭。前幾天,在西安街頭給女兒買了一個香包,算是端午節的儀式感。網上調侃說端午街頭一定有:賣艾(愛)的,賣杏(恨)的。有時,由艾(愛)變杏(恨)就在一念之間,兩者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我家地頭兩邊都是莊稼,一邊是半人高的玉米綠油油的,一邊是半人高的麥茬地泛著麥黃。仔細看的話,麥茬地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剛種上的玉米地,一種是還空著的麥茬地。這消除了我一些記憶上的誤區,最近幾篇關于農村夏收秋種回憶文章。一方面是我確實忘記或記混了一些農事時間和流程;一方面我寫作比較隨性,不愿去深究話題正確與否。前段時間,讀到類似文章也比較多,但多從各自角度來描寫的,提供的信息參考不定全面而準確,真可謂“所見非所聞”。
晨風綿雨中,站在泛綠或泛黃的地頭,看著莊稼長勢或地面光禿,心頭不由浮起一種或愉悅或傷懷的感覺。前一天沒下雨,還在麥茬地走了一會,依然是容易扎腳的感覺。現在因為是機器收割,麥茬比較高。即使深耕翻地了,照樣會在玉米田長出麥青來,也就是秋麥苗。這種草拔起來,并不容易。數量比較大,也沒辦法將牛牽來啃青草,因為牛會先啃長得比較高營養也豐富的玉米。麥青,比較矮小,貼地長著。用鐮刀也不好割,用手拔費勁更耗時。用收割機確實方便了夏收,但卻為秋種惹下了麻煩。人生,有時也是這樣:前半場方便和輕松了,可能會給后半場帶來麻煩或隱患。并不是說,前半場不干的事情,后半場就不用干了。這好像符合能量守恒定律。還有一句話:如果你感覺歲月靜好,那未必是真的靜好,多半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呢。
突然之下,對前面那篇《有一種不忙叫三夏》文章產生一種寫錯的感覺:農村夏收秋種并不輕松,相比其它體力勞動來說。這次端午節遺憾的是沒能走進西瓜地里,親自感受西瓜滿地的綠意盎然,在瓜棚里美美躺上一覺;沒去病起六年前端午的父親墳頭再次祭奠一下;更沒品嘗一下家鄉的端午美食。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端午到來,粽子飄香。這天,我早早起來,慌忙剝了幾個粽子,往嘴里一放,就和爸爸媽媽和姐姐一起去多爾瑪了。這時你一定會說端午假期足足有三天,啥時候去都不晚,慌啥呢?不要急,這就是我要說的重點。
因為啊,我們要去多爾瑪看“美人魚”。過了那個時辰可就看不成了,所以我才這么慌。我們騎著車飛快地趕到了多爾瑪大門口一看,人可真多啊!超市都堵得水泄不通了。我費力擠進人群,看見了一位很漂亮
的“美人魚”。她正坐在水晶座上向人們揮手呢。這位美人魚額頭上帶著亮晶晶的.首飾,臉用珍珠面紗遮擋著,她頭上藍色的角正在晃動,橘黃色的魚尾也在輕輕拍動,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
“美人魚”很熱情,一直向小朋友們招手,邀請他們拍照。過了一會兒看美人魚的人越來越少啦,于是爸爸就說:“看好了吧,該回家了。”于是我們就跟爸爸走了出去。忽然,我聽到了多爾瑪右邊偏門處很熱鬧,還不時有人在叫好。我跑去一看,原來這里是兩個“美人魚”正在水箱里表演呢!只見一個黃色和一個藍色的“美人魚”歡快地游動,她們還時不時停下了向觀眾們招手,我又看了好一會兒,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這個端午節過得可真開心啊!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六篇02-17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3篇02-27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四篇08-09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六篇08-11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4篇08-12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三篇08-01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3篇08-01
端午節作文07-08
端午節的作文07-28
★端午節的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