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
1、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設計有效。
李老師鉆研教材深入,把我教研活動主題準確,她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讀中感悟,品析人物形象,欣賞人物事跡。(2)體會寫作方法,領悟對比、首尾照應等寫作手法。既準確地把握了本科教學的主要內容,又與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很好的結合。目標設定很是準確。教學中沒有過多的繁冗的做作,而是注重了語文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對“對比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在文中用在何處,有何好處等做了重點點拔,因此教學設計也相當有效。
2、課模運用嫻熟,我們很受啟發。我校的課模為“四段九環節”教學模式。四段即“問題導學——自學探究——質疑點撥——鞏固提升”。
李老師在設問導讀環節只提出了三個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2)李大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作者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既對課文內容有了總體把握,有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與本次教研活動的教研重點很好的切合在了一起。自學探究環節給了學生充分的自學探究時間和交流時間,老師的點撥采用抓住疑點、難點進行追問,但卻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而是順勢利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鞏固提升環節的課后作業留得也很巧妙。
3、重視朗讀,為習作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讀寫結合是語文學習的最佳途徑。而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如同造房子,基礎越堅實,房子才能蓋得又高又大。隨著年級的升高,到了高段教學,尤其是今天的“對比和前后照應”寫法的學習和運用,想要在課堂上就見到運用的效果很難,唯有把讀重視和指導到位,才能在課后的習作中運用自如。李老師做的很好,很好的詮釋了讀寫結合的具體做法。值得我好好學習和借鑒。
另外李老師對學生長期不斷的激勵性評價也是我學習的好素材。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相關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憶評課稿06-01
十六年前的回憶評課稿03-20
《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03-28
《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薦)07-10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08-03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07-24
六年級語文評課稿:十六年前回憶04-01
十六年前的回憶評課稿4篇03-20
十六年前的回憶評課稿(4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