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5篇(熱門)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我們祖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節日來臨,我們總會在學校的組織下,通過各種形式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您知道嗎?作為七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可是與清明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和重要的聯系呢!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用書畫記錄了北宋開封的繁華昌盛,也因此使開封享譽世界,并走進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節在每年的公歷4月5日前后,它不僅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還是我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呢;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轉暖,萬物萌發,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關于清明節,還有一個令人感動的傳說,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介子推的臣子,為了救助落難的晉文公,舍身割下自己的肉給流亡時饑餓難耐的晉文公吃,被晉文公尊為救命恩人;后來晉文公為了報答恩人,請隱居山上的介子推出來做大官,介子推堅辭不出,晉文公無奈放火燒山逼迫他出來做官,介子推寧肯抱著大樹被燒死在里面也不肯出山;晉文公十分難過,就把那一天定為清明節,并頒布命令,清明節這天人們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涼食,以此來紀念忠貞愛國、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之一。
去年清明節前,我有幸與清明文化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學校推薦我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清明文化大型專題節目的錄制,讓美美地過了一把上鏡癮。節目拍攝過程中,我對清明文化有了更直觀的`了解和認識。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烈士陵園錄制現場,在紀念碑下,緬懷那些為我們創造了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烈士,實地學習他們的英勇事跡,烈士們的無畏和犧牲精神永遠令我們尊重并激勵和指引我們的學習和成長。我想這也是清明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吧。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應該緬懷逝去的親人、朋友和那些為我們幸福生活無私奉獻的人們,使這個重要傳統節日永遠傳承延續下去,成為祖國傳統文化不可磨滅的印記。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國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歷史悠久,也是中國最引以為自豪的文化瑰寶之一。書法大體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五種,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我從小就認識了幾位藝術家,比如,書法家潘杰和畫家蔣耀輝。我很崇拜他們,他們還送我一些毛筆、宣紙,蔣耀輝伯伯還精心給我刻了一枚篆章。
我的爸爸媽媽都喜歡書法。我家的書房里擺放著一個硯臺和許多毛筆,只要有空,爸爸媽媽都會練習一會兒。爸爸最喜歡臨寫“柳體”。媽媽最喜歡臨寫古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媽媽告訴我這是天下第一行書,與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清明上河圖》一起被稱為“書畫雙絕”。
著名書法家丁夢周爺爺還專門為我爸爸媽媽題寫了一首《白梅》。有時爸爸媽媽還教我寫,要我從楷書寫起。一開始,毛筆在我手中一點也“不聽話”,寫出來的`字也東倒西歪,難看極了,爸爸媽媽就鼓勵我堅持下去。當我寫得好的時候,他們就為我鼓掌加油。漸漸地,我寫的字也有了進步!
今后,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指導老師:黃正平評語:文章從遠到近,從大到小,聯系自己的實際,寫得很精彩!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藝術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守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么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系,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托了游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向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愿望。這些節日背后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守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沖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于西方萬圣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圣誕節的白胡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 福 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于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于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淀和凝聚之后又經后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里,后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 文明古國 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守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歷史的風,掀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我眼前,浮現出《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國名著。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留下了長江黃河、長城故宮、留下了河圖洛書、天工草本、留下了堅毅不屈、勤勞勇敢,也留下了五千年璀璨的民族文體、中華傳統。聚焦現代,全球化、一體化勢不可當。令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些力不從心。雖然中國的發展需要接觸一些新事物,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優秀的民族文化丟掉。大家知道嗎?那個吃粽子、賽龍舟的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再只是中國的,也被韓國申請為一個節日。可是為什么我身邊好多人并沒有察覺,仍鋪天蓋地,熱火朝天過著西方的節日。以吃洋快餐,住歐式豪宅,駕駛外國汽車。穿外國時裝,喝洋酒為時尚和身份的象征。難道我們中國生產的東西都不好嗎?你們知道嗎,在美國你會見到很多商品說明書上寫的是“中國制造”。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華。古人云:久居芝蘭之室不聞其香,不少中國學生并不領會母語的'優美,對母語的研究少之又少。全不知漢字,母語文體的博大精深。反之,那些外國留學生很愿意花時間研究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祖國的傳統文化做些什么呢?大家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我們連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沒有了。還能在世界上立足嗎?
一個人,因個性而閃光;一個國家,因傳統而彰顯魅力。同學們!讓我們點燃愛國之燈,從小事做起,一起行動起來,捍衛中華傳統,守衛民族文化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今天,我和爸爸去“藝術創想”學習了剪紙。
老師先給我們講了剪紙的來歷和發展。原來,古人是在石頭上刻畫時發現了剪紙的奧妙。從此以后,“民間剪紙”就誕生了。到了唐代,剪紙處于大發展時期,“詩圣”杜甫就吟出了 “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詩句。可見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經流傳民間。到了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剪紙得到了普及。到了明清時期,剪紙的手工藝術走向了成熟,并真正定型, 剪紙藝術鼎盛起來。經過千千萬萬剪紙藝人的努力,剪紙成了一門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開始剪紙了,看著老師的.剪紙,一開始我認為剪紙特別簡單,只要會折、會畫、會剪就OK了。我仔細地折出了花的一個瓣,認真的畫出了花的花紋和結構,開始小心翼翼的剪出花紋和結構。我把大體的結構剪出后,望著小巧玲瓏的花紋,特別忐忑,因為它們是那么的小,那么的缺少美感。我都沒有勇氣下剪刀了。正在這時,老師走過我的身邊。她看了看我的作品,鼓勵我說:“沒關系,慢慢來,大膽剪,你把剪刀側到小右方再剪。”于是,在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始剪了。不一會,在我的手上,飛起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它像活了一樣,仿佛正在鮮花叢中飛舞。
成功了,成功了!我高興地蹦了起來。
看著手中展翅欲飛的蝴蝶,徐徐開放的花兒,我特別的自豪:這畢竟是我親自剪出來的啊!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它、繼承它,把它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10-31
讓傳統文化回家作文11-07
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3-21
傳統文化英語作文03-03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03-14
傳統文化書法作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