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作文(精選8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七夕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這個節日源于牛郎織女的故事。相傳織女來到人間,與凡人牛郎相愛并過著幸福的日子,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要將織女帶回天庭,此時神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便將觸角變成了一只小船,讓牛郎坐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洶涌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傷心地與織女隔河相望。他們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用身體搭成一座鵲橋,于是牛郎織女便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見此之后,允許二人在每年7月7日這天在鵲橋上相會。七夕節的來源雖然只是傳說,但它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所以七夕也逐漸發展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節又被稱為乞巧節。傳說織女心靈手巧、善織,令人羨慕不已,因此人間女子就要拜祭她,祈求智慧靈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動,由此形成了乞巧節。我相信大家都學過一首詩《乞巧》,講的'就是七夕女子拜祭織女的故事。
在七夕情人節這一天,情侶們要互相給禮物,例如:玫瑰花,巧克力等等。但我的二姨夫就與眾不同了。他送的禮物讓人意想不到。那天我和姐姐去二姨家,那是情人節的后一天。哥哥看到了我們便讓我們猜猜昨天二姨夫送給二姨什么情人節禮物,我們一想肯定沒送花呀什么的。我們把西蘭花、芹菜都猜了,但哥哥總說不對,便把視線轉到客廳的中央,我們一看竟是兩盆富貴竹!其實送什么禮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傳承這個節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壹移蚯赏镌,穿盡紅絲千萬條。”現在的情人節,大家雖然沒有了賞月拜祭的習慣了,但牽牛織女依然相愛,月亮依然明亮,銀河卻依然阻隔在牽牛與織女中間。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是一個滿腹愛國情懷的大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悲憤欲絕,跳入汩羅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羅江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后來,這一天就成了我國的習俗,就正式被定為——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粽葉,米和粽繩,用他們來包香噴噴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放在鍋中煮,煮五個小時之以上,就可以盡情享用了!還可以放些糖,味道更美味。
媽媽給把香噴噴的粽子放在一個個的碗里,天哪!光聞味道我就非常滿足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最大的,解開它纖細的粽繩,扒開它那一層層綠油油的粽葉,看到了白花花,香噴噴的粽肉,撒上那甜滋滋的白糖,一囗咬下去,天哪!真是妙不可言,我的'心都跟著陶醉了!
今天早晨,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漂亮的五彩繩,然后親手戴在我們手腕上,哈哈,真好看!雖然我和弟弟己經戴上了,但是,只戴一個怎么行呢?嘿嘿!我們趁媽媽不在,拿出剪刀,把五彩繩剪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手腕上,腳腕上都戴上了五彩繩,連家里的娃娃都給戴上了。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感謝屈原,沒有你就沒有我們的端午節!你放心,祖國安好,山河猶在。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過年的時候,人們都穿嶄新的衣服,不知你發現沒有,大門也穿著紅通通的衣服——對聯。說起對聯,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愛。我眼中的對聯是高雅、博才,富有很深的含義。說起貼對聯來,我更是喜愛至極,兩只小手被對聯染得紅紅的,心里卻偷偷樂著,別提多高興了。
今年三十,我和奶奶、爺爺一起貼對聯。今年貼對聯,我不僅見識到了一幅幅含義深刻的對聯,還知道了關于對聯的一些知識。今天,奶奶早早地把我叫起來,說:“小婷,今天,我們要來貼對聯!”一聽到要貼對聯,我的`睡意早就跑到九霄云外,趕緊從被窩里鉆出來。吃完早飯后,我們就開始貼對聯。!對聯好多呀,真令我目不暇接。不識字的奶奶要讓我選對聯,我信心十足地說了聲:“好!”
春聯找家開始了!吧咸煅院檬,下界保平安”肯定是灶王爺旁的;“一庭多樂事”是哪的?噢,是餐廳的;“喜慶福有魚”就是堂屋檐下的;“招財進寶”應貼在最顯眼的地方了……沒過多會兒,我就給春聯找到家了。奶奶開心地笑了笑,說:“唉,我們的小婷長大了,懂得怎么分類了!蔽蚁裥睦锬哿艘粯樱珠_心。我們又開始忙碌了,我把對聯拿好,奶奶來帖。這時,我看到奶奶把“!弊仲N倒了,便疑問地說:“奶奶,為什么“!币N倒呢?”奶奶笑著說:“你讀讀看,福到了,不就說明我們家財富滾滾來!”“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望著這雙被對聯染得紅紅的小手,我不知有多么高興!
今年貼對聯,真是快樂和知識一網打盡。我希望每個春節都充滿快樂的氣氛,每個人都懂得更多、更深的知識!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我們步履匆匆的走進了四月,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蒙蒙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為我們聽老師說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圣的地方,這里埋葬著許多英烈的靈柩。
一進大門一座高大約十四米的石碑映入眼簾,上面寫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舉行完莊嚴的掃墓儀式后老師讓我們自由參觀陵園,參觀完后在紀念碑前集合。同學們都把小白花交給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由我們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這些英烈,來到烈士墓前我們在每個烈士碑前都獻上一朵小白花,我們在心里對英烈們說安息吧!心里面感想萬千很矛盾,也很糾結,想想這些英烈,他們把愛獻給了安康兒女,把生命獻給了安康的建設發展,可又有誰記得他們的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的兒女都不要忘記,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加倍珍惜!
最后我們還發現有一些墳位上沒有墓碑,陵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原來這些長眠于此的無名烈士們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發洪災時參加抗洪搶險而遇難的蘭州的軍區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被埋葬在異地他鄉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一想到這里我們幾個男生都熱淚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的向這些無名英雄們三鞠躬,表達我們的敬仰和哀思。雖然這里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可覺得他們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人、最親近的人、最可敬的人,他們是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我要記住他,以后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祭拜他們,讓他們在天之靈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時,天空飄飛著細雨,我的眼里飽含著淚滴。這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在我耳邊響起,這可能是對清明節最好的詮釋吧!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我最喜歡春節。
每年過春節,大街上都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貼上了紅紅的春聯。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春節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呢?其實這里有一個很神奇的故事,現在讓我來說給大家聽聽。
從前,有一個村子,村子的.后山上有一只害人的動物叫“年”,每到除夕就會下山害人,有一年除夕前,人們都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這個村子到城里去避難,這時來了一個乞討的老人,老人家對大家說:“不要怕,‘年’最怕紅色與響聲。”人們聽后都在自家的院子里堆一些竹子,點燃后砰,砰,砰幾聲,“年”就被嚇跑了,從此人們過上幸福美滿的人活。就這樣這個故事就一傳十,十傳百,一直流傳到現在。
啊!中國傳統文化真是光輝燦爛,我們做為祖國的下一代應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問:一年里傳統佳節可不少,許多學生在歡度節日之后總會應教師、家長的要求把這期間最快樂、最難忘的事情寫下來。可是,多數學生總是寫得很平淡。傳統節日話題作文該怎樣指導,學生才能寫得更精彩呢?
答:要想讓學生把傳統節日話題作文寫精彩,指導時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了解節日,抓準特點
凡事凡物均有特點規律,傳統節日亦是如此。所以,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不同節日的特點,也就是每個節日的傳統習俗、文化。讓學生通過咨詢、上網、閱讀等方式進行了解,比如除夕――年夜飯、放鞭炮;元宵節――吃元宵、鬧花燈;清明節――掃墓、吃清明@;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學生對所要寫的節日了解得越深入,手頭掌握的資料越多,也就越容易寫出不同節日的特點,準確表達節日的相關內容、場景、氛圍。
二、觀察節日,感悟氛圍
在了解節日習俗的基礎上,還要指導學生細致觀察不同節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節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圍:春節――喜慶、吉祥;元宵節――熱鬧、團圓;清明節――緬懷、激勵;重陽節――敬老、感恩……有了氛圍,就有了濃濃的“情”,文章就能以“情”為線索串聯細膩而美好的節日畫面,就容易做到情景交融。
三、參與節日,寫出過程
寫節日話題作文,要特別注意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所以,必須讓學生從留心觀察的“旁觀者”轉換為熱心參與的“當局者”。比如親手包餃子、元宵、粽子;親自放鞭炮、做花燈;親身體驗看花燈、劃龍舟、當拉拉隊……寫作之前,讓學生問問自己:“我快樂嗎?我收獲了嗎?我成長了嗎?”進而思考:“我為什么感到快樂?我是怎樣得到收獲的?”再讓他們去追憶自己“參與”時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思一慮,提煉自己從節日中獲取的美好、獨特的感受,并把這些感受恰當地表達出來。一般來說,學生最有感受的就是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片段,可以讓學生在這個片段中對自己的語言、動作、內心想法、感受進行最詳盡、最細膩的描寫。
四、彰顯個性,力求創新
傳統節日的作文要寫得精彩,還要注意彰顯個性,寫出學生自己獨特之見,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一般性的材料中發現亮點,提煉中心。比如,針對“一些家長在春節或是清明節給逝去的長輩祭拜”這個素材,可以指導學生先采用“對比看”:以前總是燒些紙錢,現在還多了什么?(“車子”“房子”“電腦”“冰箱”等一應俱全;“鈔票”也不一樣了,有美元、英鎊、歐元、港幣、新臺幣等)接著“對比聽”:回憶一下,你的家人在燒這些東西時嘴里會念叨什么?
。棠虝钅钣性~:“保佑我們孫子好好學習,兒子發財!現在我們生活好了,也要讓你們住上別墅,開上轎車,出門旅行坐坐飛機用用美元!”)然后“思情趣”:這些話雖然不“靠譜”,可句句虔誠,滿含敬意,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經過這樣一番引導,學生對家人燒紙錢供拜時的“與時俱進”“不傳統”的情節進行了細致的描述,該文章就顯得富有個性,充滿情趣。
學生寫傳統節日話題作文,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摘抄傳統習俗而不知聯系實際。一旦將習俗與學生獨有的'個性情趣融合在一起,文章便會有“質的飛躍”。比如,傳說端午節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以驅趕妖魔,讓妖魔現身。曾有個學生寫有關端午節的作文時只是一味地摘抄傳統習俗――“雄黃酒”的故事,作文干巴生硬。通過課堂評講啟發談話,我發現這學生屬蛇,還得知了他曾有過偷喝酒“現蛇身”的經歷,就趕緊調整思路,組織全班學生一起討論如何把這篇習作寫好。
經過一番討論與修改,這學生的新作真是妙趣橫生:聽奶奶說,要是喝了雄黃酒就能驅走妖魔,我納悶了:我可是屬蛇的,要是喝了這酒像白娘子一樣現出蛇身怎么辦?要是不喝豈不是承認自己是妖魔?看著媽媽、奶奶在廚房忙碌,猶豫再三的我決定豁出去了。于是,我鼓起勇氣,拿起奶奶備在桌上的一杯雄黃酒“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下去,然后搬了張凳子坐在衛生間的大鏡子前靜觀“其”變。剛開始,我只覺得自己的肚子一陣灼熱,五臟六腑仿佛要燒了一般,我想:壞了壞了,莫非這酒真有魔力?
要起作用了?可沒等我多想,我又感覺自己面紅耳赤了,仿佛一下子燒到臉上,連眼睛都紅得發光了,我趕忙大喊:“媽媽,奶奶,我是不是要變成蛇啦……快來啊……”媽媽、奶奶聞聲趕來,都傻眼了:“我的天哪,你怎么渾身酒氣!”“我的小祖宗,那是全家人喝的量,你怎么全喝了!”沒等她們扶住我,“撲通”一聲,我已癱軟在地“不省人事”了……據說,頭重腳輕的我嘴里還直念叨著:“看到我的蛇尾巴沒……看到我的蛇尾巴沒……”
節日中的傳統雖然有許多約定俗成,但“個性”取決于過節的那個人,就是“我”――“我”過節,“我”寫作,“我”閱讀,“我”快樂!“我”很重要,做一個有個性、有主張的“我”更重要!強調寫出自我感覺,文章才能精彩!這就是教師在作文指導中應傳遞給學生的正確理念。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要、最盛大的節日,也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節日。
初一早上,我一吃完早飯,就拿了兩大包鞭炮急急忙忙地跑出了家門。路上只看見每戶人家的門上都倒貼著紅紅的大大的“!弊,以祈求福氣來到自己家。我來到了一個小廣場。這時,廣場上早已有很多人在那里玩鞭炮。大人放起了長長的鞭炮,放完后,我們這些小孩兒就一窩蜂地沖過去拾那些還沒有炸掉的小鞭炮。我也拿出一個鞭炮,點著了火就立即扔到空中去了。不等我捂住耳朵,小鞭炮就在半空中“啪”的一聲炸了。啊,真驚險!看,那邊又有人大膽地放起了小煙花,只聽見“嗖,啪!”的幾聲巨響之后,那片空地上也已撒滿了雜亂的'爆竹紙片,空氣中頓時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兒。
鄰居家的小男孩洋洋眼紅了,也想點一個。我把鞭炮放在蛋殼下,洋洋接過我手中的香,點了幾次也沒有點著。我在旁邊給他加油:“不要怕,點火。”
終于,他顫顫巍巍地點著了鞭炮,就急忙朝后躲。咦,鞭炮怎么沒有響啊?洋洋走了過去。突然,“啪”的一聲,鞭炮響了,那只蛋殼跳起來,正好落在了洋洋的頭上。我和小伙伴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到了晚上,廣場上的人就更多了。天空中不時綻放出色彩炫麗的禮花。我拿著一根長長的“夜明珠”放了起來,“砰,砰,砰......”一連響了十幾聲,這把小伙伴們都吸引過來了。我又放了一架“直升飛機”,只見它呼嘯著沖向了天空,引起了小伙伴們的一陣尖叫。我趁勝追擊,又點燃了一個“降落傘”,一聲巨響,“降落傘”噴射到了空中,然后再從天空中慢慢地飄落下來。
這時,煙花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天空中炫麗多彩,各式各樣的煙花爭相齊放。大人們、小孩們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都在祝愿新的一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很多,如:熱熱鬧鬧的春節,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我最愛吃粽子。
記得去年端午節,媽媽說:“今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吃吧!蔽衣牶蟾吲d得一蹦三尺高。爸爸先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他聽說自己的國家要滅亡,很傷心便跳河了。老百姓知道了,都紛紛來到河邊找屈原的尸體,可是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老百姓們怕小魚把屈原的尸體吃掉,就把家家戶戶做的粽子扔到了河里,讓小魚吃飽。這樣小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爸爸還給我講了端午節其他習俗:賽龍舟、插艾草、飲雄黃酒等。
爸爸講完故事,媽媽就把做粽子的材料準備好了。桌子上有一盆清水、一些芭蕉葉、紅豆、糯米和繩子。媽媽先把芭蕉葉放在水里,泡成翠綠翠綠的。再把芭蕉葉卷成尖尖的。然后媽媽在里面先放了一些糯米,再放了一些紅豆,接著再用糯米把剩下的部分填滿。最后媽媽用繩子緊緊的.系上,紅豆粽子就做好了。
我按照媽媽的做法也想做一個粽子,我先把芭蕉葉卷成尖尖的,再放入一些紅豆。可是糯米總是調皮地從芭蕉葉里跑出來,我弄了半天糯米終于不掉出來了,可是粽子又包不上了,急得我滿頭大汗。媽媽說:“你不要放太多的糯米,不然就包不上了!庇谑,我倒出了一些糯米,果然就包上了。一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做好了,我高興地大喊一聲:“我會包粽子了!
媽媽把粽子放在水里煮上20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一個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我感覺今天的粽子比以前好吃多了,因為這里面有我的一份汗水。
粽子和端午節是一對好朋友。我愛粽子!更愛端午節!
【傳統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節日的作文11-04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07-05
傳統節日作文(精選)07-05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8-24
傳統節日作文[精選]08-25
【經典】傳統節日作文08-27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8-30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9-01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07-04
傳統節日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