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四大鬼節是哪些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國的四大鬼節
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為大家帶來中國的四大鬼節,快來看看吧!
四大鬼節是什么
3月3日,清明節,7月14日(5),10月1日(都是農歷)
第一個鬼節:3月3日
傳說在古代,死人和墳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么嚴格。死者的靈魂可以在死者身上玩耍,生者的靈魂可以去掃墓,就像走親戚一樣方便。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陰陽界比較寬松。三月初三的晚上,街道到處都是裝飾,街道上擠滿了艷麗的幽靈。龍燈、舞獅、高蹺、花船隨處可見,它們的熱鬧和繁華是世界上無法與春節相比的。所以這一夜,人們的靈魂經不起冥界的誘惑,去鬼城游玩,有的流浪街頭巷尾看燈看戲;有的在餐廳、茶葉店喝酒聽音樂;有的趁機看看素未謀面的祖先。
當公雞破曉,鬼市場關閉時,大多數游魂心滿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身體。少數游魂忘歸,留在冥界。第二天,死人在哭。我們請了和尚道士為那些失去靈魂的親人念經。親人的哭喊,和尚道士的經書咒語,可以帶回一部分不貪玩的游魂,一部分貪玩的會在腐爛七天后離開人世。
于是,農歷三月初三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稱為“鬼節”。不管人們有多恐懼,每年三月三日的鬼節還是照常到來!肮砉潯鼻跋Γ藗兎鋼淼綇R里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世間的濃香沖向觀音菩薩的蓮座。
觀世音菩薩捏捏手指,知道人間焚香的道理。一天晚上,她給一位老婦人做了一個夢:“我是南海觀音菩薩,我知道人間有難,所以來救你。我給你加個仙草,用來做飯吃,三月初三保平安!蹦棠绦褋頃r,手里拿著一根綠草。她仔細一看,像是地里長的黃花蒿。她給村民們講了觀音菩薩贈草的夢,大家都很開心,就去地里摘黃花蒿,把面磨得很好吃。
奇怪的是,3月3日吃艾草的人都平安度過了“鬼節”。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每年三月三日前夕,女孩和女人們都會成群結隊地去山上采青蒿做粑粑。直到現在,人們還有三月三日吃艾草的習俗。
還有兩個傳說:第一個是“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生日,要吃桃子”。第二種是說“三月三日是顏生日,吃桃子就是‘逃’。
第二個鬼節:清明:
清明節不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節俗稱上墳,祭奠死者。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俗,掃墓時,人們要把糧食、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帶到墓地,給親人的墳獻上食物,燒盡紙錢,為墳培新土,折幾根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磕頭膜拜,最后吃了酒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中說:“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斷魂。問當地人哪里買酒省心?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清明節的特殊氛圍。
清明節,也叫徒步節,根據陽歷,它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這是春天陽光明媚,植被翠綠的時候,也是人們春游(古代稱為徒步)的好時機。因此,古人有清明遠足和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第三個鬼節:15年7月14日
相傳,每年七月一日起,閻王下令將地獄之門大開,讓那些常年受苦受難,被關在地獄里的鬼鬼們可以逃出地獄,得到短暫的流浪,享受人間血糧。所以人們把農歷七月叫做鬼月,人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月份,既不結婚也不搬家。除了祭祀祖先,人們還準備了一些菜肴、酒、米、金、銀、衣服和紙去十字路口祭祀鬼神。
7月14/15日的包容性節日和習俗比較復雜,不僅是民間鬼節,還有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苯教節,以及僧、道、俗的結合。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統稱三官。這三位官員都是玉皇大帝派駐天下的代表,每年都要視察天下善惡,向天報告。三位官員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慶祝生日,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節,是地方官校赦罪的日子。這一天,他會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按照神、凡人、動物的表現來畫圖,以赦免罪惡,避免懲罰。在中國的元旦節,民間會做一些祭祀活動來拯救那些孤獨的鬼魂,這應該與當地官員的贖罪有關。7月15日是佛教的苯教節。
在這里,推而廣之,佛教弟子被要求全心全意地盡孝。每年的7月15日,他們都會是玉蘭盆地,給佛給僧,報答父母的恩情。佛教苯教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不謀而合,這一天成為民間祭祀已故父母和祖先的鬼節。
所以陰歷的7月14/15日是冥界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國元旦節或苯教節,是中國冥界三大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關于死者元宵節和死者鬼節的傳說。據說,在那一天,閆希會也和穿著全套衣服的鬼魂一起度過節日,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祝福他們,祝愿另一個世界的人們實現他們所有的夢想,享受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時間享受的幸福。所以國內很多地方社區都會舉辦祭祀、拜佛、掃墓、賞花、釣魚等活動來慶祝。
7月14/15日,地獄之門大開的那一天。無論是燒紙錢送祝福,捧雛菊送哀思,網上祭祖,還是放河燈,都是人的自發靈性,是感情的延伸,是活在今天的人懷念過去的人,一起給祖先送祝福的最基本的信仰。同時,“活著的人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辜負社會和朋友,不要辜負永遠離開的親人!币驗榭傆幸惶煳覀儠龅剿麄,到時候你可以驕傲的說自己是天下英雄,冥界鬼英雄!”
第四個鬼節: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是什么日子?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十月一日是中國四大鬼節之一。我們稱之為“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也是傳統的鬼節,類似清明節,是祭奠死者的日子。
叫“十月朝”,也叫“祭祖節”。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先的習俗,以示孝順,不忘根。因此,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祭拜祖先。十月初一,有家族祭,有墓祭,南北皆有。今天,在長江以南的許多地區,有在十月初獻上新墳的習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從那以后越來越冷。人們害怕陰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食。所以,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品,還有一種不可或缺的供品——鬼衣。祭祀時,人們將死者的衣服焚燒給祖先,這叫“送寒衣”。所以十月初一也叫“燒衣節”。
后來,在一些地方,“燒寒衣”的習俗發生了一些變化。人們不是燒冷衣服,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鬼紙封在一個紙袋里,寫下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名字以及他們對應的標題。這叫“包袱”。它有寒衣之名,卻沒有寒衣之實。人們認為有很多東西可以用錢買到,就像在世界上一樣。
拓展:四大鬼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征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游,興盡方歸。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按照道教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為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
十月初一:中國中元節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祭祖、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鐘,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
然后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到了晚上,各家還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著五谷豐登,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活動,所謂水燈,就是在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說法,水燈是用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三月三: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里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中國的四大鬼節】相關文章:
中國四大鬼節是哪些08-19
中國三大鬼節分別是什么時候04-12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04-22
中國古代的“四大”文化【熱門】04-23
盤點鬼節禁忌大全04-12
三大鬼節介紹08-10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故事12-14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12-27
中元節(鬼節)詩詞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