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開學恐懼癥該如何應對
造成開學恐懼癥的原因
1、沒有完成作業
假期間,很多孩子往往特玩瘋玩,而把老師布置的作業拋到九霄云外。到了快開學的時候,由于沒有完成作業,往往怕老師和家長批評而心情緊張、坐立不安。如果學校有孩子很懼怕的老師,這種心理會更加沉重,嚴重者甚至會發熱、嘔吐。
2、生活習慣反差大
“開學綜合癥”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過于放松的假期生活與過度緊張的學習生活差別太大,造成一部分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難以適應和接受。
在長假里,很多中小學生的生活安排沒有規律,每天的時間幾乎全部用來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和娛樂,吃飯、休閑、睡眠隨心所欲,缺乏必要的學習和智力訓練,身心放松過度,行為過于懶散,意志消沉。
開學后,一部分中小學生還留戀這種自由自在的假期生活方式,對緊張的學習生活憂心忡忡,對學校生活產生焦慮和恐懼。
3、對開學的學習沒規劃
在有一些中小學生會出現矛盾心理,在學校學習時盼望著快點放假休息,在假期時覺得還是到學校上學好,假期結束了卻又不想去上學。
從表面上看, “開學綜合癥”是孩子在長假期間過多娛樂休閑、過于放縱自己而導致的,“玩心”一時還沒有收回來的表現,而從深層次分析,一些孩子在學習生活時間上缺少清晰合理的規劃,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自我意識還不夠成熟,不能及時調控自我,沒有順利實現從家庭生活向學校生活的過渡。
家長幫助學生克服開學恐懼要做什么
1、家長應抱樂觀的態度,多跟孩子談談學校和新學期,從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學期,給孩子以信心,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家長不要把老師描繪成嚴厲兇狠的人,也不要把學校描繪成痛苦難受的地方,應給孩子以幸福感,讓孩子對上學感興趣,期待上學。
2、放假時,許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亂了,常常是看電視或上網到很晚,而早上又貪睡不能按時起床。這種狀況如果不改變,孩子的心理就還在“放假”,對上學會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家長應及時地糾正孩子的生活習慣,為了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家長應該幫年紀較小的孩子訂好作息時間表,每天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保證孩子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
3、如果孩子有“教室焦慮癥”,最好不要先讓孩子吃抗焦慮藥,應先從調整心態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與同齡人的交往。
4、跟孩子多談談學校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從日常娛樂、游玩等話題轉向有關學習的話題如作業、同學關系等。
5、開學后的假日里,家長應該盡量少帶孩子上公園等游樂場所,多帶孩子去書店看看書,或者一起去購買學習用品,給孩子營造學習氛圍,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歡上讀書。
孩子開學恐懼癥應對方法
1、回顧假期生活
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談談收獲和感受。
家長和孩子一起可以把假期生活“倒電影”式地回放一遍,對照假期計劃,看哪些已經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可以一起分享下收獲和遺憾(讀書、旅行、休息、娛樂、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時總結經驗或分析原因,相信家長和孩子通過這種“復盤”形式,會有更多收獲。畢竟,“及時總結”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2、幫助孩子收心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收心,讓孩子的生活循序漸進回歸日常狀態。
假期中的孩子,心態通常較為松弛,而開學后則相對緊張,兩種狀態的轉換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對此問題,提醒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否則會給孩子太大的心理負擔。
在此階段,建議家長盡量少安排大型活動,讓孩子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3、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和孩子一起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
提醒孩子檢查回顧作業的完成情況,還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時間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經常將作業拖延至正式開學前一晚,挑燈夜戰,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草草應付。
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合理規劃和安排開學前期的這段時間,及時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作業。
4、調整作息規律
引導孩子調整生物鐘,作息規律。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果不提前調節,開學之初通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的狀態,影響孩子的學習適應。
家長們不妨和孩子一起在這段時間制訂一個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按照平日上學的時間起床、睡覺、學習、運動,有規律地作息,從而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緊張的學習生活。
新生入學注意事項有哪些
開學不等于搬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開學不等于搬家。開學是需要攜帶一些生活物品,比如衣物架、鏡子、牙膏牙刷等。但是絕不是讓你攜帶大型貴重物品,再比如儲物柜、電磁爐、煤氣灶、洗衣機等,這些貴重大型物品學長勸你是帶都不要帶。首先大學是明確規定禁止學生在宿舍內使用大型電器,以及超過一定功率的電器設備的,一經發現就是沒收。
要自律。大學新生難免會被大學的花花世界迷住,但是我們要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大學沒有班主任來管你,更多的事情還是需要自己去完成,這樣就會有很大的難度,所以自律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