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培訓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業培訓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創業培訓工作總結1
驀然回首,一個學期的工作已經迫近尾聲。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創業創新部在院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在學生會主席團的指導下,立足本職,緊緊圍繞激發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工作重心,同時也積極配合其他部門,共同協作,順利的完成了本學期各項工作,但同時我部在許多工作中也暴露出不足和缺點,急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彌補和改正。
為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為廣大老師同學服務,特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我部順利完成納取新干事工作
九月伊始,隨著20xx級新生的到來,一年一度的學生會招賢納新工作也隨之展開,在納新過程中,根據我部在今后一年中開展活動的具體需要,并綜合考慮了新成員在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立足于人才的多樣化,以滿足我部工作的不同需要。而在部門工作期間,我們對于每個成員的工作情況,比如:簽到考勤,予以一定的記錄,并以此為審核依據,以便在以后的評比中作參考。另外我們也讓所有成員共同參與活動,有利于找到對于部門的歸屬感。同時,能夠讓大家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增進認識和了解,加深友誼和凝聚力。
二、職場大咖秀的'順利舉辦
為了增強同學們的就業意識,培養自我展現能力的精神,我部于11月x日成功舉辦了職場大咖秀。此次比賽過程中要求每位參賽選手都身著正裝,這樣可以讓他們更多的了解職場禮儀的重要性與簡歷設計的作用,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由于參賽選手多是大一,所以對職場的一些都還不太了解,作品內容不免有些空洞,這是這次比賽的不足之處。最后由學生會主席陳浩進行點評,并注重講解了簡歷中所應該注意的問題,增加了同學們對職場禮儀知識的了解,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的成功舉辦
為了進一步濃厚校園氛圍,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促進科學知識的傳播與普及,11月初,我部根據院團委指示,組織并開展了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科普作品創作大賽。11月x日,我部在學術報告廳舉辦了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的決賽,這次比賽圍繞“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創新創造”的主題不僅讓同學們了解到了廣泛的科技知識,也使同學們感受到了濃厚的科學氛圍,整個活動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但是我們也有很多缺點和不足,因為是第一屆科普比賽,所以經驗不足,不過這也為明年舉辦此次比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PPT設計大賽的成功舉行
為了提升校園科學文化氛圍,提高我院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我院學生良好的的綜合素質,我部于11月x日在學術報告廳舉行了我院第四屆PPT設計大賽。此次比賽是在同學們的期待中開始的,整場比賽由學生會各部部長進行點評,最后由主席進行總結點評。這次比賽總體上是成功的,但是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作品鏈接沒有做好,導致中間有一些停頓,有了這次的經驗教訓,相信我們會越辦越好,爭取下次辦的更加圓滿。
以上所述就是我們創業創新部一學期以來的主要工作,工作基本都已經完成收尾,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如:
(1)各項比賽和活動過程中人員安排的合理性和組織協調性仍須進一步完善;
(2)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如電腦故障等,應該要有兩手準備,以防萬一。
在下學期中,我們將彌補不足,不斷完善自身建設。探索工作新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強我部與學生會主席團和其他部門的聯系。不斷的自我總結,學習和借鑒兄弟組織的優秀管理體制和工作方法,不斷完善自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創業培訓工作總結2
在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區農廣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通知》精神,按照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圍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心任務,以培養新農民、服務新農村為己任,緊緊圍繞“三農”工作,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培養新農民、服務新農村”為宗旨,以“勤奮、自強、協作、創新”為班訓,加大力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能,圍繞全鄉的主導產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的各項工作,現已全面結束,共完成8個班,400人,涉及5個村委會,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積累了一定的新型農民培訓的工作經驗,為今后的培訓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將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沿江鄉位于麒麟城區以東5公里,交通方便,文化發達,經濟繁榮,農業基礎設施較好,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是多種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全鄉下轄10個村委會,農業人口41775人,農村勞動力21728人,現有耕地24633畝,其中水田22267畝,旱地2366畝,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農業主導產業有:花卉栽培、旱地蔬菜、蠶桑、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林果休閑經濟等。
我鄉農村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高,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勞動力總數的75.8%,小學文化的占24.2%。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高度重視,以實用技術為主的各類培訓已達1萬人次。
二、培訓工作開展情況
20xx年,我們把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作為全面提升農民科技素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性措施來抓。在培訓中,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搞好組織協調、按上級要求和年初計劃,使全鄉的培訓工程(來自)順利開展。
我們組織專家、技術指導員入村調查,根據本地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實際,以種植、養殖為重點,以積極發展“一村一品”主導產業為培訓方向。培訓內容以蔬菜、水果、蠶桑、花卉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的農業實用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以及農村的法律、法規、政策等,并聯系實際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種植新模式,作物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化學促控技術、生物有機肥、標準化生產等技術。
在培訓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組織措施,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教學及管理制度、教學計劃、教學日程、學員管理系統。以班為單位,總學時90學時,其中理論課輔導15天,實踐指導不少于15次。每名學員都建立了二卡二表的學員檔案。即:
《麒麟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學員登記卡》、《麒麟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學員學籍卡》、《麒麟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輔導培訓登記表》、《麒麟區新型農民科技指導情況登記表》。
一年來共舉辦專業培訓班8個,培訓學員400人,入戶咨詢1000人次,重點培訓了400個科技示范農戶,示范帶動了700個農戶。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在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把這項工程與“綠色證書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項目相結合,廣泛組織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大力實施了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春季行動”、“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動”。
上下聯動,協調配合沿江鄉成立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領導小組,以文件形式印發了《沿江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實施方案》和《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對培訓目標、內容、對象、時間、方法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由農科站具體負責,經作站、畜牧獸醫站協助完成。
(二)抓住重點,整村推進。因地制宜,以基礎條件較好的村為單位,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舉辦多種形式的教學培訓班,重點培養新農村帶頭人、農民技術員和骨干農民。圍繞主導產業和資源優勢,在村里舉辦各種實用技術培訓班,積極開展培訓、咨詢、示范和推廣服務,大力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和新方法。
(三)注重實效,方便農民。培訓教師進村,及時將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等傳送給農民,同時要講解和傳授文化知識、新觀念、新風尚以及健康生活、生態環境、經營管理、民主法制等方面的知識,滿足農民的多樣化需求。共發放農民培訓材料400多套1200多份,從而使學員能夠在聽取理論課的同時,有較系統完整的學習材料,為復習、自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提高教學質量,鞏固了教學成果。
建立培訓教師下鄉進村責任制。每個培訓教師至少負責1個村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的組織協調工作,負責制定培訓方案,并在村里建立3—5個聯系戶,向農民發放技術明白紙和有關資料。
(四)點面結合,輻射帶動。要抓好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典型引路,又要總結經驗,積極引導、支持他們參加各種專業協會和技術協會,促進農民培訓工作的全面開展。
(五)加強宣傳動員,形成良好氛圍。加強技術人員自身建設培訓是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針對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新階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計壯大培訓服務功能,強化技術人員自身建設,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提高培訓水平。
四、培訓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提高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農民在培訓中得到實惠,主動求教、主動咨詢人次越來越多,要求參加培訓的人數越來越多,熱情高漲。培訓培養了新一代農民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意識,營造了學科學、用科學,依靠科技發展生產、發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圍。
二是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大新品種、新技術、配方施肥的培訓力度,使農民的生產經營思維有了轉變,應用新品種、新技術的人越來越多。
三是促進了特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培訓思路,推動了主導產業水平的快速提高,擴大了新優技術的幅射面,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養了農業技術員隊伍和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我們聘請了11名專業教師進村搞好技術指導,在開展培訓的同時進行廣泛的技術交流,尤其是鄉村兩級技術員在培訓農民的同時也汲取新的知識,增強了為“三農”服務的意識和本領。同時,也培訓培養了新一代農民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學員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實踐中成為新一代的主力軍,成為留得住、用得上的鄉土人才。
通過20xx年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參訓學員的整體科技素質進一步增強,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帶動周邊農戶擴大種養殖規模。如:莊家圩蔬菜專業的丁貴仙學員,通過培訓學習,蔬菜種植面積由2.5畝擴大至5畝,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種植時鮮蔬菜,今年收入28000元,在丁貴仙的.帶動下,有25戶農戶參與種植甜玉米、小型甘藍等時鮮蔬菜65畝,收到了每畝近6000元的經濟效益;新圩蔬菜專業的孫艷梅學員,以前在城市打工,收入較低又無法照顧小孩,通過培訓學習,在本村承包了3畝地,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今年收入比打工時增加了4000多元,而且還照顧到家里了;小壩圩蔬菜專業的楊小柒學員,通過培訓學習,采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在半年的時間內種植一茬小胡蔥收入5000元;新發蔬菜專業的顧春妹學員,是遠近聞名的種菜“專業戶”,通過培訓學習,以前她一年種兩茬或三茬,今年她采用科學的茬口安排,種了四茬蔬菜,增加了5000多元的收入;余家屯優質稻種植專業的王寶開學員,通過這次培訓,使原來比較零散的種植技術進一步系統化,并得到了提升,并進行水稻良種繁育,培訓前畝單產622公斤,培訓后畝單產672公斤,培訓后比培訓前畝增50公斤,畝增效益100元,輻射帶動了周邊20戶水稻種植戶參與水稻良種繁育,面積近80畝;雞街蠶桑專業的陳小四學員,栽桑4畝,通過培訓學習,掌握了各種蠶病的防治技術,以前消毒不當,蠶病發生比較嚴重,損失較大,現在用科學的消毒方法進行飼養管理,蠶病少了,產量增加了30%,比去年增加了2000元;莊家圩生豬養殖專業的唐家富學員,通過培訓,養殖技術得到了提高,在養殖過程中,把培訓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豬病預防技術和科學的飼料混配技術,病豬少了,成本降低了,生豬養殖由原來的11頭增加到了33頭,收入增加了3.3萬多元。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村意識不強,組織管理水平不高,經驗缺乏,使教學實施困難,培訓效果受到影響,需要今后認真總結、完善。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方法簡單,不能完全準確的表達和傳授知識,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資金不足,培訓要求高,時間長,工作量大,教材及輔導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
【創業培訓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創業培訓工作總結06-25
創業培訓工作總結(精選14篇)05-26
創業培訓簡報04-13
創業培訓總結11-22
創業培訓工作總結(通用12篇)05-28
SYB創業培訓心得07-04
農民創業培訓總結04-13
syb創業培訓心得05-26
創業培訓學員心得02-17
SYB創業培訓總結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