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朗讀的基本技巧
朗讀的基本技巧1
朗讀的8個基本小技巧
1,輕:大致適合表現小心謹慎、渴望希冀、安慰勸阻、提醒暗示、孤獨無助、虛弱衰微等心理狀態和輕微靜謐、零星細碎、稚嫩小巧等事物情狀。
2,重:大致適合表現肯定無疑、莊重沉著、強調堅持、鼓動激勵、命令禁止、凜然難犯、英勇頑強、批評責備、冷酷兇惡等心態和宏大遼闊、雄偉壯麗、強盛發展、洶涌澎湃、磅礴震撼等情狀。重讀有強調突出的作用,在朗讀中運用極多。
3,緩:大致適合表現惆悵猶豫、悲傷慚愧、平靜凄涼、沉默慈祥、回憶追思、欣慰向往、疲憊懶惰、愚昧保守、遲鈍木訥等心態和悠遠綿長、歷久深邃、延續伸展等情狀。
4,疾:大致適合表現焦急迫切、興奮喜悅、緊張熱切、豪爽奔放、開朗快樂、活潑激動、喜愛欣賞、意外驚詫、連貫急促等心態和奔騰流淌、翻滾驅馳、飛翔跳躍等情狀。
5,虛:大致適合表現害怕膽怯、懷疑迷惑、猜測試探、躲避閃爍、虛偽矯飾、投機欺瞞、狡猾奸詐等心態和安寧寂靜、夢幻離奇、玄虛奧妙、神秘怪誕等情狀。虛聲往往須配合氣聲來讀。
6,實:大致適合表現忠厚老實、夸贊表揚、感動敬佩、真摯誠懇等心態和清晰切近、固定實在等情狀。
7,濃:大致適合表現深沉多慮、周到細密、感慨嘆服、關心注重、老氣橫秋等心態和密集濃烈、朦朧厚重等情狀。讀時往往配合鼻腔共鳴。
8,淡:大致適合表現輕蔑忽視、冷淡恬然、寂寞無聊、灰心失望等心態和模糊虛無、微薄淺淡等情狀。
朗讀的最基本技巧
(一)停頓
朗讀時,有些句子較短,按書面標點停頓就可以。有些句子較長,結構也較復雜,句中雖沒有標點符號,但為了表達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暫的停頓。但如果停頓不當就會破壞句子的結構,這就叫讀破句。朗讀測試中忌讀破句,應試者要格外注意。正確的停頓有以下幾種類型:
1.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于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于逗號、冒號;逗號、冒號的停頓時間又長于頓號、間隔號。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間,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時間長些。以上停頓,也不是絕對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
2.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于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3.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詞或短語在朗讀時要加以強調的技巧。重音是通過聲音的強調來突出意義的,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幾種情況:
1.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按語言習慣自然重讀的音節。這些重讀的音節大都是按照平時的語言規律確定的。一般說,語法重音不帶特別強調的色彩。
2.強調重音。強調重音不受語法制約,它是根據語句所要表達的重點決定的,它受應試者的意愿制約,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強調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語言的內在涵意。由于表達目的不同,強調重音就會落在不同的詞語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讀的作品色彩豐富,充滿生氣,有較強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現在表現內心節奏強烈,情緒激動的情況。
(三)語速
應試者在朗讀時,適當掌握朗讀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朗讀的速度決定于作品的內容和體裁,其中內容是主要的。
1.根據內容掌握語速。朗讀時的語速須與作品的情境相適應,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個性、環境背景、感情語氣、語言特色來處理。當然,語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有所變化。
2.根據體裁掌握語速。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在選編朗讀測試材料時,為了保證作品難易程度和評分標準的一致性,所選的50篇作品,幾乎都是記敘文。記敘文有記事、記言。一般說,記事要讀得快些,記言要讀得慢些。
(四) 語調
語調指語句里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其中以結尾的升降變化最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語氣緊密結合的。應試者在朗讀時,如能注意語調的升降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起來便具有音樂美,也就能夠更細致地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語調變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幾種:
1.高升調。高升調多在疑問句、反詰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憤怒、緊張、警告、號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讀時,注意前低后高、語氣上揚。
2.降抑調。降抑調一般用在感嘆句、祈使句或表示堅決、自信、贊揚、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達沉痛、悲憤的感情,一般也用這種語調。朗讀時,注意調子逐漸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調。平直調一般多用在敘述、說明或表示遲疑、思索、冷淡、追憶、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讀時始終平直舒緩,沒有顯著的高低變化。
4.曲折調。曲折調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諷刺、譏笑、夸張、強調、雙關、特別驚異等句子里。朗讀時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節特別加重加高或拖長,形成一種升降曲折的變化。
朗讀心理的真切感受訓練
1.邏輯感受的運用
作品的邏輯關系主要指文章結構的安排和構思。把握文章邏輯關系,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段落之間的層遞關系,看看文章是如何開展的。
(2)句群之間的關系,如并列、遞進、因果轉折等,主要從虛詞上入手。
(3)實詞的運用,尤其是主要動詞。
(4)修辭方法的運用。
2.形象感受的運用
作品中的形象指任務、事件、景物等。這些鮮活的形象不斷地刺激著我們的感觀。朗讀時,就需要調動起這些形象客體去感染聽眾,達到朗讀的目的。
3.情感感受的作用
朗讀時要抓住作品的感情線索,確定朗讀時的感情基調,還要引起聽眾的感情共鳴,這“三情”統一一致,就是成功的朗讀。
怎么學習朗誦
一、發音技巧
在朗誦的時候,要利用好自己的發聲器官,聲帶是我們發聲的位置,然后需要運用到我們的共鳴腔體,從而來進行發聲,另外朗誦也會很需要具備有一定的肺活量,讓自己可以擁有更多的節奏感。
二、語言技巧
作為朗誦者,需要能夠對于輕重音來進行區分,然后可以使用好連續的停頓語調,另外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語言氣場,將對應的內容來進行抑揚頓挫的發出,打造好的氣氛。
同時要很好的使用好自己的情感,多利用內容來抒發自己的情緒,從而可以在朗誦的過程中來進行表達,可以將問題所涉及到的內容來進行處理。
三、聲帶的保護
對于朗誦者來說,不要過度的進行用嗓,可以多對自己的聲帶來進行均衡的使用,在發聲的時候先讓自己的聲帶處于放松的狀態,然后再來進行發聲,如果長期從事聲音工作的朋友,要減少對于辛辣食物的攝取。
四、呼吸節奏
朗誦是要根據整體的內容來進行發聲的,保持好自己的呼吸節奏,不要一下緩一下急,這樣的情況會讓自己的身體處于不和諧的狀態,可以在停頓的時候多利用吸氣來進行發聲。
朗誦技巧與訓練方法
反復詠讀法——體悟增語感
文章是語言的書面形式,其本質仍是一種表達方式,但是書面頁面有限,不能像平時說話那樣隨意蔓延,它有精煉的語言的需要,而精煉后的文字則需要品位磨讀。“三分文章七分讀。”明確指出了朗讀數量上的要求,面對一片包含新知的文章,反復詠讀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課文中的重要語段,或詞語很準確,或句子含義很深刻,有利于中心思想的準確表達。指導學生讀好它們,能夠讓學生走進文章,深入體會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自由默讀——深入感知課文,留有理解空間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相對于出聲的閱讀,無聲的朗讀既可以讓學生的嗓子稍作休息,于此同時,少了聲音的干擾,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與課文的文字,從而多了幾分自我思考的時間,這對于深入理解課文的教學是相當有效的。
1)正確示范:小學生善于模仿,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因此,教師自己要經常練習朗讀,以求語音準確、富有情感,范讀可以是全文,也可以結合課文講讀,范讀那些與中心關系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
(2)體會情感:準確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朗讀好課文的基礎要啟發學生想象、聯想、重視和重建表象,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提示難點:容易讀錯的字,事先正音,容易讀破句的地方,先幫助學生把握意圖理解清楚長句子,講清如何斷句等。
(4)讀后評議:朗讀指導要讀前有明確、具體的要求,讀后要評議。評議可教師評也可引導學生自評或互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朗讀水平,評議既要充分肯定優點,也要指出不足,還應提議改進的辦法,實現有意識地練好朗讀,培養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朗讀是一種技能技巧,是一種技術再創活動。朗讀技巧的習得、掌握和運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必須通過長期的實踐、不斷反復的訓練才能熟中生巧。 為了避免單調、枯燥,朗讀形式應盡量多變,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強化讀的環節,可以把學生帶入到文本的情境,加強對本文的理解和把
2、組織學聽朗讀,包括聽教師的范讀和錄音帶。組織學生規范的朗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可創設學生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通過模仿提高朗讀能力;可組織學生集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情朗讀等多種朗讀方法。
3、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活動多看一些少兒節目,濃厚的感情色彩感染他們,引起情感的共鳴,從而激發強烈的朗讀欲望。
重視范讀的作用。 要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范法。所謂“示范法”,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朗讀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以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為鮮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孩子們受到的教育才會是深刻的,終生難忘的。
朗讀的基本技巧2
一、歸納層次、理清思路、明確主題
選好要朗讀的散文之后,就要開始備稿工作了。首先,通讀一遍,歸納大層次,劃分小層次。朗讀多要求層次的歸納和劃分,與語文課上分析作品的分層次稍有不同。朗讀分層次的目的,是把作品清晰地輪廓輸送到聽眾的頭腦中,便于他們整體感知作品的特殊感染力。分層次的過程就是理清作者文思發展脈絡的過程,以便朗讀者把握"不散的神",擷取其中的閃光點。對稿件熟悉以后,要冷靜地思考它的主題是什么,從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形"和"神"是聽眾直觀接觸的兩個方面,我們把"形"理清之后,必須把"神"聚合起來,否則文章就容易變得面目模糊,混雜散漫。"神"就是主題,主題提煉出來了,朗讀就有了靈魂,作品的厚度和內含就便于體現。這樣的朗讀才是有意義的。
二、抒發感情、營造畫面
作者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直接抒發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創作的基礎,也往往成為貫穿作品的或顯露、或隱藏的脈絡。閱讀散文時,扣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披文人情、析情,就能深入理解作品,并且提高閱讀文章的能力。《荷塘月色》寫于1920年7月,作者朱自清參加過"五四"運動,是新文學運動的一個主要人物,但在"四一二"政變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不滿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卻尚未找到出路;幻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超脫。這種復雜矛盾、苦悶彷徨的思想感情,既是創作《荷塘月色》的思想基礎,又成為貫穿全篇的脈絡。他在文中刻意描寫景物,創造意境,正是為了寄寓這種感情,表達這種心境。《荷塘月色》正是借抒發這種感情,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反映了當時一部分要求進步而尚未找到出路的知識分子苦悶彷徨的情緒和前進步履的艱難。
三、理解深透,感受具體
散文和詩歌相比,偏向平淡樸實、自然通暢;和寓言故事相比,顯得文質彬彬、清新脫俗;和小說相比,似乎少了些趣味。這樣的特質,表面上看易于把握,實際上要使播音主持藝考考生自己和作者的意趣、感悟構成情感共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深層意義的探究。對散文的`理解和感受通常是一張紙的兩面,是分不開的。所以,考生要靜下心來,沉浸到稿件中仔細地揣摩、感受、聯想和想象,直到自己心有同感、心悅誠服。
四、抓住"文眼"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散文的"眼"就是全篇的"泉眼",是作者著力表現的中心點,是文章結構的樞紐點,也就是所謂"神聚"之處。抓住了散文的"文眼",就猶如拿到了進入散文這座藝術宮殿的鑰匙,它的思想、感情、結構等就不難理解和掌握了。怎樣識文眼呢?文眼并無固定位置,不易分辨,但只要精于閱讀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指出:"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必顧之,在篇末則前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者也。"這段話告訴我們文眼主要出現在那些最富表現力、最有助于把握全篇思想脈絡的關鍵性的詞句上。如《荷塘月色》的文眼在篇首,《瑞雪圖》的文眼在篇末,《綠》的文眼在標題上,《荔枝蜜》的文眼是最后一段話。只要多讀幾遍,用心揣摩,文眼是不難找到的。再如散文《路》的文眼就在"路"字上,從人們日常見到的山路、水路、沙路、石路延伸到人生的前進之路,激勵人們不畏險阻、不怕困難,開拓進取、勇往直前。這些都需要朗讀者細心感受、體悟。
【朗讀的基本技巧】相關文章:
朗讀的技巧12-17
朗誦朗讀的技巧11-24
課文朗讀技巧12-21
朗讀的技巧15篇12-18
朗讀的技巧(15篇)12-18
關于朗讀的技巧與方法09-23
朗讀的技巧有哪些12-16
不可錯過的英語朗讀技巧02-23
關于朗讀的技巧有哪些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