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匯編9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獨寫菖蒲竹葉杯,蓮城芳草踏初回!泵磕贽r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小時候常聽爺爺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一名楚國的詩人屈原,也是為了紀念人們崇拜龍騰的部族舉行的祭祀的節目。
每每迎接端午,家家戶戶就熱鬧了起來。一大早,人們就往自家門口插芹菜,然后往集市采購做粽子的材料。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呢?這是因為在屈原投江后人們擔心屈原的靈魂在河中餓著,便采用了包粽子的方式,在端午節里紀念屈原。媽媽帶著我,上集市買了粽葉,糯米,臘肉。一個也不少,媽媽說粽子又稱“角黍”,是一種古代祭祖拜神的貢品。
回到家我們就開工了,首先我們把粽葉清洗干凈,鋪平,其次用糯和肉做餡,放在葉片上裹成三角形,再用線包好,再放在水中煮,煮出來的水要是黃綠色的.。
用高壓鍋壓兩個小時,我輕輕揭開鍋蓋,粽葉的香氣從粽子中綻放出來,大家聚在一起,才有了團圓的樣子。把粽子包打開,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呈現在我眼前,輕輕咬,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中午,大家來到橋頭看龍舟比賽。龍舟,顧名思義,就是像龍一樣的船,船頭與船梢微微向上翹,鱗片一層疊一層,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中間是一排長椅。兩只龍洲漂浮在水面上,栩栩如生。不一會兒來了兩隊隊伍,隨著“砰”一聲槍響,水花四溢,“加油”的吶喊聲一聲比一聲響,兩支隊伍你追我趕,各不相讓,端午龍舟也,是為了紀念漁民們拼命劃船救屈原的場面。
五月的端午節,蘊含了中國古代的文化與故事。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已經到來了,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過了一個端午節。
我非常期盼端午節的到來,因為我想學著包粽子。我拿來了糯米,砌成了三角形。又拿來剛剛煮好的大紅棗插到了糯米上。然后再用竹葉把餡兒包好,還用線來回的纏繞,覺得做得非常結實。接下來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了十分鐘,拿出來一嘗,糯米硬硬的,我趕緊吐了出來。媽媽說糯米不泡是煮不熟的。哎呀,我怎么忘了這一環節了呢?磥眙兆游易约菏前怀闪,只有等著吃現成的了。
一會兒,媽媽叫著我一起去趕集,我第一次趕集覺得非常新鮮。來到集上賣菜、賣水果的`應有盡有。我看到了一個大西瓜,看樣子已經熟透了,媽媽買下了這個大西瓜,我開開心心的把它抱回了家。媽媽還買了許多東西,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大粽子。
回到家,我拿起粽子就吃,吃的滿嘴都是米香,特別是那大紅棗,吃到嘴里又香又甜。
我們過了一個歡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熱鬧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和賽龍舟,而在我的故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面………都會被裹在麥餅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說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快樂的端午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臨了,又到了吃粽子的節日了,每到這個節日,大街小巷都會傳來一陣陣的粽子的清香味。我做了一晚上的美夢,大清早媽媽拍著我的小屁股說:“小懶蟲,快點起來,你看你嘴邊全是口水,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我想了想說:“媽媽今天是端午節吧,我夢見我吃了一晚上的粽子”,媽媽笑著說,看把你饞的,我一下子坐了起來,一會就洗漱完畢了,緊接著我就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味,順著香味我就來到客廳,看到桌子上擺的各種各樣的粽子,有紅棗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香腸餡的……
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后回味無窮。到了下午的太陽是最熱的時候了,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幾個好朋友約在一起玩,有時候還在得意洋洋的說自己家的粽子有什么餡的,有多好吃呢!好朋友們個個都玩到滿頭大汗,太陽都快下山的時候才肯回家。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一家人其樂融融坐在一起,看著電視,吃著粽子,一起說一些有趣的家常事,那感覺真好!快樂的端午節,我愛你!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劃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后,爸爸帶我去看劃龍舟比賽,這里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里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劃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后,落后的一號終于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沖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呀!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象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作為中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節毫無疑問這樣其中最有“熱”感的節日。
作為進入盛夏前的一個節氣,端午節顯然這樣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節的三天假日,可能會讓很多人思考出去找個陰涼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農村,端午節確這樣一個忙碌的節日,因為在中國蘊含豐富的農耕文化之中,端午節代表著夏收秋種。
在過去的北方,每年過端午正這樣新麥下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期盼這個日子的到來,因為能夠吃到新麥做的各種食品。而在過去的南方,端午節卻這樣另外一種糧食水稻收獲的季節,新打下來的水稻碾成了大米,過節的前一天正好能夠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頓。
此刻,南北差異已經沒有那么大,端午節吃粽子,這這樣全中國人民的一大傳統習俗。
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的歷史由來已久,傳說這樣為祭投江的屈原而開始流傳的,那一天人們互相送粽子作為對屈原的紀念。
粽子還這樣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據說,早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蛇@樣在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晉朝人周處《岳陽風土記》之中就記載道:“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之后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向到這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中國的南北差異也還這樣存在的。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今年,你準備吃啥粽子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凹佑,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端午節到了,家家都飄出粽子的香味。節日的味道隨著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試想,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粽子,還真的很難找到其他屬于這個古老傳統節日的特征。沈從文的《端午日》里那樣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一點點消失在時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懷念。我也總會在這個傳統佳節之際不由的夢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兒時過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蘇北一個偏僻的鄉村。每年端午,都已是農村的“大忙”季節。家里人多勞少,農忙的時候,我都是算是主勞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專門在家里忙家務。記得那時爸爸會一大清早就到鎮上稱點肉,買點魚放在家里。平時吃不上這些,也只有過節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則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務,就提著籃子,去田間地頭采集各種野草回來留著下午燒水洗澡,說用端午這天百草燒水洗澡可以保整個夏天身體健康,不生皮膚病。
那時在農村老家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百草當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當然還有河邊的金銀花,田頭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種野草采回來,放在我家那口八張鍋里,把鍋里放滿了水,再在鍋里放些雞蛋和蒜頭(有時蒜頭是放在灶膛里烤的),這些都是必須得有的,也是端午習俗之一,然后就開始燒,一直把水燒開。燒開的水,是青綠色的,水燒開了,雞蛋也煮熟了,蒜頭也煮爛了。蒜頭我們不稀罕,我們稀罕的是煮雞蛋。我們姐弟幾個最起碼可以一個人分到一個雞蛋,因為平時雞蛋都要省下來賣錢補貼家用的,只有端午這天才能吃到煮雞蛋。
那時我們總是把圓滾滾熱乎乎的雞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雞蛋殼也沾染上了青綠色,看起來更加誘人,聞起來除了蛋香還有清香。那時的我們經常是把雞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開雞蛋殼,慢慢的把雞蛋吃掉。水燒開以后,撈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里,待溫了后洗澡。把弟妹們洗好澡以后,還得給他們系上絲絨線。那時端午的'時候,鎮上到處都是賣絲絨線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因為在老家的端午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要系上這些絨線,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讓喜鵲銜去為牛郎織女晚上的相會搭建七彩橋。
說實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這些習俗是怎么由來的,也沒有聽村上的老人講過。只知道那時家家都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時每年端午我們村上竟沒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卻都熱熱鬧鬧的。即使是農村最忙的時候,也沖淡不了節日的氣氛。下傍晚總是看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干干凈凈的,手里都拿著煮雞蛋,脖頸上系著五顏六色的絲絨線,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以前我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完全是空白。因為家鄉河流少,所以所謂的賽龍船等這些與水有關的傳統習俗我們那里都是沒有的。
時隔十幾年,那些兒時的節日習俗,也在老家逐漸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過節,節日的氣氛也淡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經用來燒水的野草的蹤跡了。只是不知道,孩子們現在不系絲線,牛郎織女沒有喜鵲搭建的七彩橋,他們怎么相會呢?哦,忘了,現在的老家,連喜鵲也很難見到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在中國人的印象里,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形成的,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這樣說:“節分端午自誰言,千古傳聞為屈原!睂Υ耍灿專家持不同看法:“其實端午節的起源要比屈原早,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時代。民間和典籍中有各種說法,如紀念屈原說、仿效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吳越民族祭祀龍圖騰說、古代越人新年說等,但從學術考究上來說,端午節應該起源于遠古人們的辟邪觀念!
端午節在兩千多年的傳承過程中,從名稱、內容到象征意義都發生過很大變化。在不同的時代端午有過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端五、重午、重五、端陽、天中節、浴蘭節、蒲節、女兒節、娃娃節、五月節等。到了漢晉之際,人們才把憑吊屈原與端午節結合起來,賦予了這個節日更多的文化意義和愛國意義,并給予了競渡和吃粽子等文化習俗豐富的.內涵和想象力。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3篇02-27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三篇08-01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3篇08-01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六篇02-17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4篇08-12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六篇08-11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四篇08-09
作文 端午節07-01
端午節日作文07-01
★端午節的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