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實用的設計方案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計方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詩的內容,通過幻想和想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學會本課九個生字和新詞,認識八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難點: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看美麗景色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教師說:當同學們看到鳥語花香、綠樹成蔭、藍天白云這些美麗的景色時,想到了什么?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把生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來。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糾正讀音,你認為哪些字的讀音應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讀wa,輕聲。 汲取中的汲讀ji
4、老師簡要介紹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出版有兒童詩集《大象法官》《我喜歡你,狐貍》等。兒童詩《我像》獲全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5、指名讀課文第一至四節。
三、理解內容。
1、從第一至第四節中選擇你喜歡的一節分組學習。
自學提示:
(1)我想變成什么?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小組討論。
(3)用讀或演的形式匯報。
2、交流匯報。
(1)交流第一、二節內容。
(2)學習第三節。 指名讀第三節。啟發學生想象:我把眼睛裝在風箏上,飛上高高的藍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勵學生充分說。 解決疑難: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3)、學習第四節。 齊讀第四節。請學生說說對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啟發學生想象: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作者飛到那里干什么?
3、學習第五節。
(1)指名讀第五節。分組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2)交流匯報。
四、鞏固練習。
1、配樂,同桌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互相評議。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大家匯報。
3、配樂齊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1、讀完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充分說。 教師總結。 大自然是這樣美好!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美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背誦這首詩。
2、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3、學會九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
2、配樂齊讀課文。
3、指名讀第三節。要求:仿照這一節,再編一段。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 (2)同桌相互說,相互評價。 (3)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向大家匯報。
二、背誦指導。
1、依據板書內容自己獨立試背。
2、指名分小節背。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2、小組內相互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
3、小組代表匯報。 悠 谷 腳 丫 軟 營 柔 堂 遙
4、指導書寫。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擴詞練習。 悠:悠久 悠揚 悠閑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腳:腳印 腳步 腳趾 軟:松軟 柔軟 軟弱 營:軍營 營地 營房 堂:食堂 紀念堂 禮堂 柔:溫柔 柔弱 柔美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在文中抒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積累詞語。
3、認識16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品讀、鑒賞文章中優美的詞句和段,并積累下來。
2、從文章中真情的故事中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眷戀、熱愛之情。
談話:同學們好---同學們辛苦了---同學們要上課了-----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在這里共同上一節語文課,你們愿意嗎?那就用你宏亮的聲音來告訴我,你們愿意嗎?(出示多媒體1)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2分
1、(出示多媒體2)思鄉是一個恒久的話題,也是一種難解的情懷,從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不抒發著濃濃的思鄉之情,對于離開故鄉多年的游子來說,故鄉更是永遠難忘的。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難忘的故鄉》(板書課題)和老師一起書空,齊讀課題。
3、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劉亞舟的故鄉,去聆聽他童年的故事。
二、初讀感知,理清層次 10分
1、請同學們輕輕把書翻到87頁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后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想好后就坐好。開始吧!(學生自由讀文)
2、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想用一句話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指名回答)
3、本文內容是以回憶童年往事為主,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主要敘述了哪幾件事?
4、指導學生對每件事進行概括。(板書)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在書上做標注,哪些寫得詳細些,哪些寫得簡略些?(板書)
(1)江邊洗澡 2 (2)喂小雞 4 (3)打跐溜滑 5~7 (4)爭鴨蛋 9~14
三、自主選學,精讀感悟。
作者在故鄉的童年生活絢麗多彩,令人向往。你又喜歡這一件件趣事中的哪一件呢?能說出你的理由嗎?
(一)品讀夏天江邊洗澡 3分
讓我們先跟隨作者來到夏日的江邊,感受一份清涼和快樂。
1.(出示多媒體3)指名讀第2段。
2.思考:為什么“我”還記得這件事? 3.匯報
(二)品讀冬天雪地里喂雞 3分
認真細致的讀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
1.同桌互讀3.4自然段,冬天雪地里喂雞那件難忘的往事。同桌讀得好,你夸
夸他,同桌讀錯了,你幫幫他。(出示多媒體4)左邊的同學先讀,開始。
2.思考:為什么“我”還記得這件事? 3.匯報
(三)品讀好心叔叔抱我回家11分
是啊,冬日是孩子們的樂園,孩子們的心中沒有寒冷,只有快樂,在冬日,作者濃墨重彩寫的是哪件事?
1.默讀5至7自然段,思考:為什么“我”還記得這件事?
2.那是一個滴水成冰的冬日,我穿著一雙露大腳趾頭的夾鞋,在井沿兒跟一群半大孩子打跐溜滑。(出示多媒體5)帶著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讀一讀。 ----- 好一個()的孩子。就在這時,一位叔叔走進了“我”的記憶。
3.為了便于同學們更好的理解,老師將叔叔抱我回家的`事稱之為我和叔叔的5次交鋒。(出示多媒體6)
第一次 叔叔出現:帶著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讀一讀。(理解聲色俱厲,演示;你吆喝一次)男女讀
第二次 “我”主動出擊:帶著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讀一讀。(做動作:蹲抱轉走)分組讀
第三次 “我” 使出全身招數。(試著讀出文字背后的情感。)隨意讀
第四次 最后掙扎,叔叔發現“我”家里沒人后是怎么做的?(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叔叔?)我又是怎樣做最后的掙扎?(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第五次 結局已定。叔叔慢騰騰地走開,“我”呢?兩人串讀
4. 從這段文字的描寫中我們會發現,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如神態、動作等,能更為鮮活地刻畫人物形象。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習這一點。
5. 叔叔就這樣走進了他的記憶,假設叔叔當年沒有把我抱回家,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6.看來這件事的難忘不只來自于冰天雪地里游戲的快樂,更主要的原因是父老鄉親之間真摯、淳樸的感情。在朗讀中我們就要注意讀出這份濃厚的鄉情,讀出那份心中的感動。引讀“三十??”先敘述事件再談感受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7.讀寫結合,拓展練習。假如你是文章的作者,闊別故鄉多年后再見到這位好心的叔叔,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出示多媒體7)( )的叔叔,我想對你說( )
(四)品讀和鐵柱爭野鴨蛋4分
無論春、夏、秋、冬,作者在故鄉的懷抱盡情享受著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
1.(指名讀8—14自然段)為什么“我”還記得這件事?
2. 和你的同桌爭執一下,可加上適當的動作、表情。
他和小伙伴鐵柱爭鴨蛋事,成了他們友誼的調味劑,這點小摩擦讓童年的友誼更加難忘。
3.(多媒體出示8)這四件事讓劉亞舟的童年回憶,有快樂,有感激,有內疚,有悔恨。所以童年是難忘的,記載這樣童年故事的故鄉更是難忘的。
四、體會情感,學習寫法 6分
(一)回歸整體。
1、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把這四件事比作了什么?(出示多媒體9)飽滿而閃光的珍珠。板書畫珍珠??(指名讀)
2、(出示多媒體10)美好的童年生活就像珍珠, 飽滿而閃光。
美好的童年生活就像 , 永恒而珍貴。
(二)文尾拓展。
1、(多媒體出示11)童年生活過的故鄉,在作者的心中有如珍珠般熠熠閃光,無比珍貴。所以15自然段兩個短句末尾都用了感嘆號,讓我們感受對思鄉之情的強烈,而全文的結尾卻用了省略號為什么?(讓我們感受到了言未盡,意未歇,正如思鄉之情綿綿不絕。)板書思鄉
2、能根據你們對文章的理解和獨特的想象來完成填空嗎?(機動)
(多媒體出示12) 我多想回到故鄉,回到我童年生活過的地方;
我多想回到故鄉,回到我________________.
我多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就讓我們帶著濃濃的思鄉之情來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吧!
男女生分別齊讀這一部分。(出示多媒體13)(放音樂)
(三)體會過渡段(機動)
同學們看看3、8自然段,討論去掉好不好?畫波浪線。
五、小結(出示多媒體15)1分
月是故鄉明,景是故鄉美,人是故鄉親??讓我們在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情感的同時,也學會珍惜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將來這些美好回憶也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閃光的珍珠。
板書:
12 難忘的故鄉
洗澡 喂雞 打滑 爭蛋??
(略) (略) (詳) (詳)
思念故鄉
設計方案 篇3
【教材簡析】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為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系。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設計理念】
重視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自讀自悟與教師的點撥引導、領悟方法與感知特點、獲取知識與啟迪思維有機地融在一起,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文,習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詩句: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讀一讀,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二、默讀課文,印證設想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2、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模樣(mú) 朝(zhāo)暉 直徑(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較(jiào)短 可惡(wù) 干涸(hé)
單調(diào) 削(xuē)弱 塵埃(āi) 調(tiáo)節氣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將生活與課文對比聯系,將自己的大膽設想與課文內容之間進行比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鋪墊。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么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么作用?用“~~”畫出來。
2、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⑴ 灰塵的特點:
① 小,從哪兒感受到?
課件出示: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著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朗讀體會。
② 來源于土壤和巖石。
③ 在空中飄浮。
⑵ 灰塵的作用:
① 反射光線。
② 反射光波較短的光線,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③ 灰塵具有吸濕性能。
⑶ 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_________。
① 填寫課文內容。
② 讀一讀,說一說從這幾句話中發現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強調了灰塵的作用大,但強調的角度不同。這三個句子都采用“假設”的說明方法寫的。)
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來。通過自主閱讀,發現特點和作用,并通過句式訓練引領學生發現語言規律和寫作特點。達到自讀自悟的目的。
③ 補充課外資料:除了書上寫的'這些作用外,你還知道灰塵有哪些作用?
四、再讀課文,習得方法
1、從第4~6自然段中任選一段,細細品讀,用“因為大氣中有了灰塵,所以___________。”這個句式來說說灰塵的作用大。
2、交流匯報:
第四自然段通過“削弱、變得柔和”等詞語的理解來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氣”“喜歡”這兩個詞語,明白作者將灰塵賦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塵的特點寫得非常生動傳神。
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明白作者采用層層推進的寫作方法,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3、讀了這篇課文,你學會了哪些說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維
1、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如鳥糞、電視、網絡……)
3、小練筆:
根據課文和自己搜集的資料,以《我是灰塵》為題,寫一篇短文。
4、推薦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大小及來源 列數字
使陽光變柔和
作用 使天空呈蔚藍 對 比
形成氣象萬千的景色 假 設
保持良性循環 (說明方法)
【練習設計】
1、抄寫下面詞語:
惡劣 狼狽 擦拭 塵埃 削弱 朝暉 裂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 如果沒有灰塵,陽光將____,天空將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將_____。因此,_______。
⑵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被人們稱為“廢物”的東西,往往有_____。灰塵雖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_____,則又令_____。這對當今世界來說,是個_____。
3、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如鳥糞、網絡、電視……請選擇其中的一項仿照《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寫。
設計方案 篇4
目標
1、體驗參與集體活動的快樂。
2、能在教師的啟發下嘗試觀察一些有趣的現象。
準備
1、準備兩面哈哈鏡,事先用布遮蓋。
2、請每個幼兒準備一張他特別喜歡的照片。
3、教師準備幾張自己的照片。
過程
1、看看教師的好笑樣兒。
(1)教師拿出自己的照片,請幼兒猜猜這是誰的照片。
(1)你們看了以后為什么都哈哈大笑?
2、想想自己的好笑事兒。
(1)你有過什么好笑的事嗎?
(2)請把自己的照片給旁邊的好朋友看看,互相說說自己在干什么。
(3)請幼兒自由學一學照片上的樣子,教師以拍照的形式(把兩手的食指和拇指交叉相搭,成照相機狀)關注幼兒的表現和參與情況,并與幼兒分享快樂。
3、照照自己的好笑樣兒。
(1)你們剛才都看到了別人的好笑樣兒,現在想看看自己的.嗎?
(2)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哈哈鏡前,看看變形的自己,獲得驚喜的體驗。
(3)請幼兒自由說說自己變成什么樣了,其他小朋友變成什么樣了。(變胖了,變瘦了,變成波浪人了,變成外星人了,等等)
(4)教師在鏡前夸張地模仿怪獸,使活動達到高潮。
(5)建議幼兒伴隨著“咔嚓咔嚓”的聲音,互相“拍”下好笑的樣子,讓爸爸媽媽看看自己在幼兒園有多快樂!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數學設計方案07-02
裝修設計方案09-15
學習設計方案06-22
教學設計方案04-25
網絡設計方案07-24
教室設計方案07-25
設計方案模板07-27
音樂設計方案08-02
銷售薪酬設計方案07-02
薪酬體系設計方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