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集錦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粽子的叫賣聲,讀過網絡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明天的端午節,只是城里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節,而在家鄉,端午節卻是五月十五。因為五月初五農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里的雜草還未除凈,正是農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里會有閑心坐下來過節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于是我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也要過,農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作出讓步,等農活做完后,就把端午節作為慶祝播種的節日吧。這樣的'端午節,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是家鄉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日之一。根據農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人又把端午節分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起初是沒有的,后來因為農村與城市親友網絡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于是有親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了,后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戶人家以此作為端午節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說了。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戶,家里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為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于是,即使家鄉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因為到這一天為止,家鄉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農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為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為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的節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為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著子女回娘家過節,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么規定,只是大家都這樣,于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后來在家鄉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說法,端午節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家鄉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稱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說到這一天為止,家鄉的端午節才算過完了。據說之所以有這個末端午之說,一是為了與早端午相呼應,二是照顧那些田多勞少又無力請工的人家,他們往往在正端午這一天還在地里勞作,等到他們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過完了,于是他們便在五月廿五這天過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車吧,只是節日的氣氛淡了許多,但親情依舊,慶祝的心情依舊,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們為端午節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只是,這樣的端午節,依舊與屈原無關。
從早端午到晚端午,家鄉的端午節足足要過二十一天,而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廿四過小年開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燈送年為止,滿打滿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鄉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者便大聲呼吁,鄉親們啊,端午節的戰線再不能拉長了,否則就要超過春節了,那還成什么體統呢,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啊!到這時,才遏制住了端午節繼續發展的勢頭,否則,家鄉人一定會把端午節弄得比春節還要隆重。由此可見,端午節在家鄉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鄉的端午節象征著播種,象征著希望,所以仍然與屈原無關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早晨,我一起床就聞到一股清香,我就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棕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粽子便問;“媽媽,粽子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我不禁的敬佩起屈原來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了那天,人們一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中。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包粽子吃,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因郁郁不得志,抱石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知道后怕江里的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里,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要把綠油油的粽葉洗得干干凈凈,然后用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地舀起糯米,并加上蜜棗,冰糖等,包起來后用馬蓮帶捆緊,最后把美味的粽子在鍋里煮上四個小時后,等到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這時你咬上一口嘗嘗,保證讓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使你垂涎欲滴。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后,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的來到應縣木塔,來游玩著美麗的風景——千年古榙,有的人手里捧著幾柱香,給佛像面前栽上,嘴里一邊念叨幾句:"阿彌陀佛。"心里一邊許下自己美好的愿望,有的人圍著木塔轉了三圈,這樣他們說能消災減難,有的人在觀賞著四處美麗的景色,還有的親朋好友拍上幾張紀念照!這樣的活動一直會持續到晚上八點,人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應縣木塔。
回到家里該洗個舒服澡了。按照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等放進鍋里,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它的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后,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到時你一定會一飽眼福和口福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說到夏天的節日,愛吃的朋友肯定會想到端午節啦,這里我就給大家講講,我是如何過這個“粽子”節的。
“粽子”節嘛顧名思義離不開包粽子。我的阿婆可是包粽子的“高手”哦,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坐在阿婆旁邊做小幫手啦。阿婆首先要準備一盆熱水,把墨綠色的粽葉放進去,用刷子輕刷粽葉,等刷干凈了,再將粽葉泡在一盆干凈的清水里。接著阿婆開始淘糯米,淘完的糯米放一邊瀝干水分。接下來就要調制餡料啦,阿婆精心準備了一碗純瘦肉,一碗不帶皮的白花花的肥肉,然后用醬油、黃酒、紅糖及少許鹽把這些肉拌勻,靜待幾個小時候,這些浸泡了肉的湯汁又會被阿婆倒進糯米中拌勻,雪白的米粒瞬時變成了顆顆明潤的黑珍珠。
萬事俱備,要正式包粽子咯。
阿婆左手拿兩片粽葉,熟練地卷成冰淇淋脆皮的樣子,上面留出一段粽葉,右手拿著勺子,舀一勺“黑珍珠”進去,然后夾一塊瘦肉,一塊肥肉,接著又神秘的塞進去一塊黃黃的東西,又舀一勺了糯米蓋上,壓實,將之前留出的一段粽葉掀下來,包好。“阿婆,你剛剛放進去的黃色的是什么?”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哈哈,不告訴你,等你吃的時候就知道啦!”阿婆故作神秘。“好吧阿婆,那你快點包哦。”我無奈又有點心急。阿婆讓我幫忙拿了一卷她夠不著的白棉線,我好奇了“阿婆,這是干嘛用的?”阿婆笑瞇瞇說“這是棉線,捆粽子的,防止粽子煮的時候散掉呀。”然后阿婆嘴巴咬著那根白棉線,沿著粽子一圈一圈的捆緊,打結,剪斷。放在事先準備好的高壓鍋內。“阿婆,好簡單!我也要報包粽子!“等不及阿婆答復,我的粽葉就在小手里做準備工作啦,可是粽葉在我手里怎么都不聽話,糯米放進去總是亂跑,要么粽葉散了,要么糯米灑了一地,要么捆的時候連粽葉都破了,阿婆看見我的囧樣笑的前傾后仰,哎......我沒耐心了,還是端坐在小板凳上幫阿婆做小幫手吧。
不一會兒的時間,煤氣灶上的高壓鍋就開始“嗤嗤嗤......”的工作啦,滿屋子的香味讓人忍不住的咽口水,可憐的.粽子就這樣被煮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粽葉,吹一吹,一口咬下去,瘦肉鮮香,肥肉潤潤,咸咸糯糯,好好吃,再一口,咬到了那個神秘的黃色的東西,咸咸沙沙的口感像極了大閘蟹的蟹黃,居然是咸鴨蛋的黃哎,真是美味。
就這樣我過了一個神秘而又美味的”粽子”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粽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粽葉,大口大口地吃著,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里。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節日里作文500字左右【三】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龍節。
說起端午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那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抱著石頭,投進了汨羅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把準備的飯團和雞蛋等食物:“噗通、噗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風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彩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文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馬上要端午節了,今年我要學會用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午或端陽,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那一天,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關于艾草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太上老君有一次下凡,他變成一個乞丐的樣子到一個男人家請求住一晚,可男人卻不客氣地將他趕走了。太上老君回到天宮后,將此事告訴了天帝,天帝大怒,命火龍在五月五日火燒村子。人們耳聞后,紛紛躲進山里避難,一個小孩子走得很慢,人們都很為他著急。太上老君見了,就告訴小孩插艾葉能保家。小孩聽了,就割了一些艾草,在每家每戶門前都掛了一株,一場大火下來,沒有一個房子被燒毀。從此家家戶戶到了這天都在家里插艾草來保佑自己的家。
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是主要的活動。說起粽子,它的形狀跟口味各不相同:有三角的、四角的、六角的;有咸肉味的、香腸味的`、紅豆味的……
在我國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咸鴨蛋黃、黃瓜、黃豆瓣包的粽子及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在這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并佩帶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粽葉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五月端午,我家的廚房也飄滿了粽葉的芳香。
突然,一片兩頭尖尖,翠綠芬芳的粽葉變成了一艘綠色的龍舟,飄到我的面前。我又驚喜又興奮,不知不覺踏上了龍舟。龍舟飛快地向前劃去,轉眼間就來到了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地方。
啊!這里的景色真美啊!只見平靜寬闊的江面上沒有船只往來,一群群水鳥從天邊掠過。一輪鮮紅透亮的朝陽正緩緩從江邊升起,把這里照射得像仙境一樣,我不禁看呆了。
這時,我發現在寂靜的江邊,站著一個人。只見他穿著青色長袍,頭上梳著高高的發髻,微風吹過,他的長袍和長長的胡須隨風飄揚。突然,他的臉上露出堅毅激憤的神情,縱身向江水中跳去。
我的龍舟像被誰推了一把,“嗖”地向前飛去,正好穩穩當當地接住了那個人。我驚魂未定,吁了一口長氣,又急切又關心地問:“請問先生,您為什么要跳到又冰又冷的江水里呀?”
緊接著我恍然大悟:“難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屈原先生?這里就是有名的汨羅江?”
只見那人緩緩地點點頭,表情十分沉重,似乎并不在意我是誰,而是深深地嘆了口氣:“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我是不愿與那些自私的王公貴族同流合污啊!”
我輕輕地點點頭,靜靜地傾聽著屈原的傾訴:“我出生于楚國貴族,寅年寅月寅日生,是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名叫做‘原’,字叫做‘平’。‘平’是公正的意思,象征天,‘原’是地形寬闊的意思,象征地。父親希望我能做立足天地、報效國家的人。可誰知我遭到陷害,被驅逐流放。我哀嘆我那多災多難的國家和人民啊。”
我靈機一動,想到了課本里學到的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先生,您執著的精神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給子孫后代留下了很多鼓勵和啟示。所以您不應該放棄,要繼續執著地求索才對啊!”
屈原聽了這些話,似乎若有所思,眼睛里閃爍出一絲光芒。他放聲誦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龍舟漸漸靠岸,屈原大踏步邁上岸邊,飄然遠去。我的粽葉龍舟也載著我欣然返航。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節是我國紀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懷王很喜歡他,還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陰謀來害他,是楚懷王漸漸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國要跟楚國和好,屈原仔細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陰謀,便冒著生命危險去告訴楚王,楚王不但不聽,還把他釋放到遠離他鄉的地方。當楚王剛到秦國就被擒住,他后悔當時不聽屈原的話,,因氣大而死,屈原當得知國家快滅亡時,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寫了最后一首愛國詩,便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當地人知道后,趕緊劃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有些人向江中扔雞蛋、粽子,倒雄黃酒,都是為了不讓魚蝦不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就是因為當時打撈屈原遺體的原因。不僅,端午節有它的.歷史還有一些食俗和風俗。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端午節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水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囊。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忠良。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賞月吃月餅的中秋節,還喜歡吃甜湯圓的元宵節,但是我最喜歡賽龍舟,吃粽子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源是這樣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是一位愛國詩人,當他聽到自己的國家滅亡時,悲痛欲絕,就抱著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啃屈原的尸體,就把米團丟進河里,又把竹筏裝上龍頭,嚇跑魚蝦。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為了紀念屈原,大家每年都要過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奶奶用五彩的線帶在我手上,說:這可以辟邪,必須到七月初七才能解開,還要把它扔到河里,就可以帶走疾病,接著又給我身上掛了一個心形的香囊,聽奶奶說里面裝的是香藥,艾草,有驅蟲辟邪功能。
這時我來到廚房看到媽媽在包粽子,首先把糯米揉成一個團,然后加上餡,有棗、花生和肉,最后用蘆葦葉包住,放入鍋里蒸一蒸就可以了。媽媽給我一個粽子說:這是你最喜歡吃的紅棗餡兒。我高興的接過粽子。一邊兒吃,一邊兒看著電視上的劃龍舟比賽,選手都用力的劃槳,咬緊牙關,齊心協力的劃船,還有一名擊鼓的指揮他們,他們個個大汗直流,但一直在堅持,突然他們超過了終點線,在場觀眾歡呼起來。我也高興的叫了起來。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祝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也讓屈原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端午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3篇08-01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三篇08-01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六篇02-17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4篇08-12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六篇08-11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四篇08-09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3篇02-27
作文 端午節07-01
端午節日作文07-01
端午節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