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和冬至什么區別
立冬和冬至什么區別1
一、時間不同
立冬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1月7日—8日;冬至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23日。
二、寓意不同
立冬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晝時間變長,黑夜時間變短,同時也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三、氣候特征不同
立冬時,氣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陰雨寒凍轉變,并不是特別冷;冬至時氣溫下降明顯,天氣寒冷、干燥。
四、風俗習慣不同
立冬時,我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廣東潮汕地區要吃甘蔗、炒香飯,北方地區要吃餃子;冬至時,南方沿海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廣東地區吃燒臘與麥飯,杭州地區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區還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北方地區則有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和冬至什么區別2
一、時間不同
立冬
立冬在每年公歷的11月8日左右到來,立冬是“交子之時”位于秋冬之交,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太陽公轉到到達黃經225°,標志著冬季氣候的開始。
冬至
冬至在每年公歷的12月22日前后到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之一,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此時太陽公轉到到達黃經270°,開始全年中最為寒冷的數九時期。
二、含義不同
立冬
“立”,始建也。有開始的意思,民諺說“秋收冬藏”,立冬節氣后,要開始準備過冬食物,秋天收獲的農作物都要曬干了收藏起來。
冬至
“至”到也。有到來的意思,冬至節氣是數九寒天的開始,這一天開始降雪增多、冰凍情況加劇,開始晝短夜長的冬季氣象。
三、太陽位置不同
立冬
立冬節氣時,太陽公轉到黃經225°位置,立冬后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從季節上講,這天開始正式進入冬季,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不盡相同,北方已經是霜露天氣,而南方還是小陽春氣象。
冬至
冬至節氣時,太陽公轉到黃經270°位置,冬至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冬至后就會向北移動,從季節上來說,隨著太陽的運動會慢慢將氣候轉向春季氣候,再寒冷2各有就會開始重新變得溫暖起來。
冬至和立冬哪個是過冬
立冬節氣到來,依中國傳統來講,從這一天開始一年已經正式進入冬天了。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剛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階段,此時的冷空氣帶給我們的天氣感受,在正常年份,已不再是秋風送爽,而是帶有冬天意義上的大風降溫了。但如果氣候偏暖,這種季節的轉換,冷空氣的強勁程度,也有可能來得不是那么明顯,那么劇烈。
冬至的寓意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而冬至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同時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1、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意味著風雨、干濕、光照、氣溫等,處于轉折點上,開始從秋季向冬季氣候過渡。
2、“秋收冬藏”,萬物在冬季閉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立冬,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我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
立冬和冬至什么區別3
【時間不同】立冬和冬至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時間的不同。
立冬的時間多在農歷的9月和10月,對應公歷的11月7日或8日;而冬至的時間多在農歷的11月,對應公歷的12月21日至23日。
【氣候不同】立冬和冬至的寒冷天氣呈現遞進的趨勢。
因為立冬的時間早于冬至,恰逢秋冬之交,是冬季的開始,所以立冬過后的氣溫并不會非常寒冷。
但是到了冬至過后,氣溫便進入一年之中的最低點。冬至的“至”除了表示太陽光直射點到達最南端,也可以表示氣溫最寒冷。不過冬至過后再有月余,氣溫就會逐漸回升。
【習俗不同】再者,立冬和冬至的傳統習俗大致相似,但是略有差別。
上面已經說過,立冬是收獲的開始,所以人們往往在這一天設宴“補冬”,犒勞一家老小忙碌的一年。宴席之上最不能少的就是餃子,這也是立冬最主要的習俗。立冬吃餃子寓意“秋冬交子”。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地區釀黃酒、吃“交冬糍”或生蔥的習俗,大多帶有祈求冬季氣候溫暖的寓意。
冬至的主要習俗中雖然也有吃餃子,但是其寓意卻與立冬不同。中國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這一天萬象更新、與春節類似,吃餃子不會“凍掉耳朵”。南方也有地區釀米酒、吃湯圓或燒臘,這些習俗零散分布、因地而異,不是主要習俗。
立冬和冬至各代表什么意思
立冬和冬至所代表的意思含義也有很大不同。
立冬的含義
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于黃經225°。此時,地球位于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冬至的含義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23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在南半球的時間比在北半球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立冬養生時令食材推薦
1、白果(銀杏)
銀杏素有“公孫樹”之稱,因其生長周期長,樹齡超過四十年才能大量結果。白果就是銀杏果實中的內核部分,古時因其外殼色白又稱“銀果”,形狀亦與杏仁類似。因為稀罕,白果在宋代即是皇家貢品,如今日本、歐洲也有普遍的食用習慣。雖然營養豐富,但其代謝產物也含有微量的氫氰酸,每日需控制攝入量,且最好熟食。加在粥湯中同煮,是極好的補品,最簡單的也可以用微波爐加熱,味道便已足夠香美。
白果的吃法:
白果的食法主要有烤食、煮食、炒食和配菜等,與肉煮稱“長生肉”,與棗燒稱“長生飯”。白果食用前可先放至鍋中干炒五分鐘,剝去外殼后用布包裹里仁輕輕揉搓去除內種皮。也可以將去殼后的銀杏用水煮十分鐘左右,用抓籬在沸水中輕輕碾動以脫去種皮。去皮后的銀杏仁可與豬腳、雞、鴨、牛肉等配合燉食,也可將白果煮十分鐘后與鮮豬肉、雞肉、萵筍、白菜等炒食。白果以其外觀晶瑩剔透、口感香脆回甜、保健功能明顯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親睞。
白果湯:每天早晨用7粒白果,敲開后用來搗碎,放點白冰糖或少許香油,用開水沖服。(治感冒和咳嗽)。
白果粥:白米粥做好后,把白果搗碎后放入鍋中,喝時放點白糖。(注意:以上兩種吃法都是粘在白果上薄薄的皮不要剝掉,要一起搗碎放入。)(最外面的硬皮,可以洗凈,用水煮著喝,可治高血壓。)
溫火炒著吃,會自然爆開。口感是香、甜。略帶點苦。
注意事項:千萬不可以將銀杏與阿斯匹林或抗凝血狀物同時服用。如果將銀杏與阿斯匹林合用,會延長凝血時間,容易造成出血不止。并且手術后的病人、孕婦、生理期的婦女也應避免服用銀杏葉,以免造成流血不止的意外事件。另:身體虛寒者亦不適用。
2、白菜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但卻是大白菜收貨的季節。北方農諺,立冬砍白菜。大白菜生長期大約一百天左右。過早長不實,達不到豐收目的;過晚收獲稍不及時極易凍在地里。“立冬不起菜,別把老天怪”說的是立冬天氣容易突變,隨時都有大雪封地的可能。所以,每年立冬前后大白菜開始上市,冬儲大白菜也就正當時。
在我國,北方特產的是膠州大白菜,汁白味甜,纖維細少;此外天津青白、東北大矮白菜等也都是個中翹楚。作為古來最為常見的蔬菜之一,白菜的吃法自然十分多樣,白菜食譜數十種,各有妙處。最高大上的吃法是落到火腿片與雞湯同煨,葷食的鮮美盡數被白菜所吸收,入口滋味絕然不同于素炒。從前冬日蕭索而匱乏菜蔬之時,白菜也更多用來制作腌菜、泡菜及醬菜一類,各地所產,口味各自不同。
白菜火腿燉雞湯:
煲湯材料:土雞、火腿、大白菜
調料:姜、精鹽
做法:土雞洗凈斬成大塊待用;大白菜洗凈切成大片待用;火腿洗凈切成小塊待用;砂鍋里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放入雞塊、火腿塊、姜片,煮開后轉小火燉90分鐘,再加入大白菜大火滾熟后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可增加抵抗力、滋補強身
【立冬和冬至什么區別】相關文章:
立冬和冬至什么區別10-12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區別10-13
關于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區別07-06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區別【推薦】07-09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07-04
冬至和立冬的區別08-01
立冬和冬至區別07-06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04-04
教你區別立冬和冬至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