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傳統文化作文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新年可以收到象征著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可以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佳節可以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佳節。
端午佳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傷心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尸體打撈回來,可怎么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佳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傳統文化不再哭泣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只是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節似乎只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春節似乎只是一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已蕩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注曾經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黃酒;中秋時節有有誰去關注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征的"壓歲錢"卻被有濃厚金錢味"紅包"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它們現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
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時,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怎么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我們于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搶走,我們正在失去的時候,我們還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夠呢!
面對這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消失的現象,我們想到了保護,正如最近才頒發的新的節假日條例,將清明,端午貨物中秋等傳統節日列入其中,以后,在這些節日里就會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護能起到效果,而不是傳統節日變成了純粹的假期。
在我看來,保護不是挽救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本辦法,而更在于發展。在于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只有發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發展了才能長久不衰。但是發展是合理的發展,如果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想著只能加速他的滅亡!傳統文化不會因為個人的保護和發展而繁榮,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會的力量,眾人的保護和發展才能給傳統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么希望傳統文化不會再哭泣,而是在于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進!
真的希望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能再一次聆聽屈原的心聲,感受精神的力量,傳承美好古老的又在發展的習俗!真的希望中秋時分,家人團聚,天下共賞一輪圓月,體味濃濃的親情!真的希望過年的時候,鑼鼓敲起來,人們動起來真正感受除舊迎新的喜悅……我還希望著。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秋節是我最期待的節日,因為每年的這一天到處都充滿歡慶和團圓的氣氛,街上張燈結彩,人來人往,處處都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
在每年的這天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到外面吃團圓飯。爺爺會給我挾美味可口的.菜肴,奶奶會給我一個帶有祝福的紅包,爸爸會送我一只造型獨特的小燈籠,享受完一頓充滿歡笑聲的團圓飯之后,媽媽會拿出精心準備的月餅,有蓮蓉月餅、巧克力月餅、水果月餅,還有我最喜歡的冰皮月餅。看著那些香噴噴的月餅,我早已垂涎三尺了!
我給爺爺挾了一塊他最喜歡的蘋果味月餅。爺爺一邊吃一邊樂呵呵地說:“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聽到爺爺這么說,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吃完飯回到家后,我和同學三五成群在樓下花園玩起了小燈籠,還做各種各樣有趣的游戲,像老鷹捉小雞、貓捉老鼠、傳足球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節啊!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是世界上節日最多的國家之一,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明,造就了精彩紛呈的節日文化。說到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都能聯想到“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等,但是,和西方節日相比,你有否重視呢?
每每看到國人過西方節日的一景一物不由的想到了我的父母曾經提到過,他們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過節,從前的日子清貧而且單調,只有在過節的那一天里有許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尤其是過春節,每人都會有新衣服穿,還可以放鞭炮、放煙花,可以收壓歲錢等等,可惜現在的人們覺得過節這件事毫無意義,這個觀點看起來麻木不仁,其實也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中秋節,商店里購買月餅的人群熙熙攘攘。有人感嘆說中秋節已成了月餅節,只留得一個“吃”文化,商家在月餅的包裝、做法上大肆講究,倒也符合商品經濟的思想,而真正的中秋之夜很難看到祭月拜月、耍滿天星、演皮影戲之類的傳統節目,甚至全家一起賞月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春節作為希望的象征,是整頓一年情緒,向美好未來重新出發的最佳時機,體現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對家庭的熱愛、對友情的珍視。
這個節日看起來是國人最重視的,每年的這個時候,或家人團聚,或走親訪友,大街上熱鬧非凡,到處是喜慶的紅色,門窗上掛滿吉祥的.話語。但在很多的發達城市,這已成為了一種應酬,一種形式主義,走過場而已……
改革開放后,外來文化不斷沖擊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在現代人中逐漸淡漠,甚至延續千年的春節,人們也仿佛日漸難尋那種曾經的感覺,好像傳統節日已成為應酬的借口……
中國正在逐漸得向發達國家靠攏,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漸的貼和西方,當然還包括文化,西方的節日,相比較中國傳統節日的繁瑣,更加適應人們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簡潔、浪漫、且在國人眼中,過西方節日早已成為了習慣,那也算是一種時尚。
重視西方節日而淡漠中國傳統節日有錯嗎?我覺得沒有。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過快,而政府在傳統文化流失之前,并沒有想過如何去保護它,但我認為,至少我們不能忘記它,畢竟,這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如今,外國人喜歡過春節,中國人喜歡圣誕節,可以把它理解為世界文化的“大同”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七夕節。……。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又稱為“過年”和“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拿利是,小朋友還能夠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個個喜氣洋洋。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齊放,我們玩得十分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齊開開心心的吃水果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有一首重陽節的古詩是李白創作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寫得十分好。又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稱為“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愉。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十分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湯圓。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節日。
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完美的節日,并永遠繼承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每一個粽子、每一個餃子、每一張剪紙,這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不論甘甜還是苦澀,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累累碩果,它們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不離不棄,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而當今的社會,卻不是這樣的了……
以前,當端午節來臨時,學校都陸陸續續發著放假通知單,當孩子們用雙手捏緊那一張薄薄的通知單時,霎那間,孩子們就像升空的火箭都露出了甜蜜而又單純的笑,在單位為了蒙于生機而努力拼搏的大人們都停下來用他們蒼老的耳朵聆聽著廣播的時候,他們仔細聆聽后,都露出了復雜的笑容,這種笑容應該是可以好好的陪伴著家人與家人共享幸福的笑容吧?但我也不確定。頓時,甜蜜的微笑就充滿了整個中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第二天,端午節來到了中國,當每一位中國人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后,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吃著香味四溢的粽子時,都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節日的濃厚、快樂、熱鬧都感染了中國人,而這些記憶使我們刻骨銘心。美,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概括。如今,每當讓人們流連忘返的端午節又降臨人世時,人們是多么的高興、多么的欣喜若狂、多么的心花怒放,而他們的快樂卻是在浩瀚而廣大的網海中遨游、卻是在西餐廳里吃著回味無窮的牛肉、卻是在麥當勞里與家人共進晚餐……他們做的每一步祖國媽媽都在痛苦的流淚,難道他們已經忘了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啊!我們的祖祖輩輩都堅持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難道這些經歷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就會在我們這:一輩消失了嗎?這很有可能。俗話說的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沒發現美的眼睛。”
剪紙包括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花樣、喜花、春花、喪花等等。剪紙也是一種民俗藝術,它的產生和流傳同農村的節令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窗花、門箋、燈花,便是在春節或元宵節時貼掛的。在北方的農村,過年時,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紙,上面貼上紅紅綠綠的窗花,門頂、窗前,貼上門箋,元宵節夜晚的燈籠上貼上燈花,把新年的氣氛造得濃濃的。喜花是結婚時作為對新房的布置,張貼在室內,家具和器物上。同樣,壽花和喪花也是在過生日和辦喪事時張貼的。墻花和頂棚花是布置房間時分別貼在墻上和屋頂上的。總之,它們大都是用作布置環境,增強節慶氣氛,貼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我們的剪紙藝術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能會剪紙的人越來越少,如果在這樣下去的話,我們的剪紙藝術就會消失的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同學們,中華民族撫養了我們,哺育了我們,為我們遮風擋雨而破壞中華民族就是我們的回報嗎?我們應該捫心自問……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剪紙。媽媽是一名幼兒教師,她很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今天在家無聊,我就纏著媽媽讓她教我剪紙。剛好美術老師布置了一個美術作業剪“福”字,我還不怎么會剪呢。
媽媽說你想剪紙首先要了解剪紙的來歷。于是媽媽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剪紙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的藝術形式。所謂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墻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從技法上講,剪紙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于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著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媽媽拿來了很多彩色紙、兩把剪刀和鉛筆,她先教我把紙對折再對折然后展開,紙上浮現三條折痕,然后讓我將兩邊的紙向中間對折,接下來在一邊畫上半個示,在另一邊畫上半個畐字,最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來。剛開始我感覺我剪的“福”字不是很好看,筆畫有粗有細。媽媽告訴我,畫的時候很重要,畫的.好,剪的仔細才會好看。我自己又試了兩次,終于剪出了一個漂亮的“福”字。媽媽還告訴我,剪紙不但可以剪福字和窗花,還可以通過剪紙進行拼貼畫呢!媽媽拿來了黑白灰三種顏色的紙,說要教我剪貼一個花瓶,這下我可來興趣了。媽媽讓我把一張白紙對折畫出花瓶的半個形狀圖,然后拿剪刀剪出來。我打開一看,一個好看的花瓶出來了。接下來我們要裝飾花瓶。我們剪出來許多三角形、半圓形和菱形的碎片,然后把它們貼在花瓶上,頓時花瓶變得漂亮多了。最后,我們剪了一條條的枝條和花瓣裝飾在花瓶上。就這樣,一個插著梅花的精美花瓶就做出來了。后來,我們還一起剪了雪花和孔雀貼畫,每一張都栩栩如生,讓我愛不釋手。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還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了解了傳統文化的剪紙,你現在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上剪紙了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有許多活動:貼春聯、放鞭炮、大掃除、包餃子……其中我覺得最有好處的是貼春聯和放鞭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風俗習慣呢?因為很久以前,傳說“年”獸住在海底,它兇猛無比,頭上長著一對觸角。每到除夕晚上,“年”獸就上岸來吃牲畜,傷害人類,所以,大家不得不逃上山去避難。
有一年除夕,“年”獸又闖進村子里,它發現村東北頭的老奶奶家門前貼著大紅紙,它頓時渾身發冷,以為門前放了一把火,怪叫一聲,村子里立刻響起了炸響聲,“年”獸大驚失色,立刻逃跑了。從此再也不敢上岸。原先,“年”獸最怕的是紅色、火光和爆炸聲。
從此,每到除夕,家家都貼春聯,放鞭炮和掛燈籠驅趕“年”獸。驅趕邪惡和穢氣,也期望來年有個好兆頭。這些風俗習慣逐漸構成了最隆重的中華傳統節日-------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弘揚傳統文化的作文04-20
傳統文化話題作文07-01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4-11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