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農歷正月十五日的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在這個團團圓圓的日子里。我和家人一起吃湯圓、一起逐鼠、一起做紫姑、一起猜燈謎。
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湯圓,臉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嘴里不停地吃著湯圓,非常高興!
在吃飽喝足以后,我們一大家子人開著車邊走邊看,夜空中美麗的煙花,心里樂呵呵的。不光是我們樂呵呵的,就連馬路旁邊的`陌生人也笑嘻嘻的。
在吃完了也看完了之后呢,我們就開始猜燈謎了。我首先考的是我的妹妹,我說:“頭頂兩只角,身背一只鑊。只怕曬太陽,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說:“是不是打一動物名?”我點頭說是。她脫口而出:“蝸牛。”我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他竟然這么聰明。就這樣以此類推,我考完了每一個我的家人。只有一兩個人答不上來,早知如此,我就給他們出最難的了。
該做的都做了,可是,就是覺得還有什么沒做。我想起來了,是放飛孔明燈,我們一大家子人一家買了一個孔明燈。我們把火點燃,心里許了一個愿望,然后讓孔明燈帶著我們的愿望飛翔遼闊天空。我許的愿望是:希望全國人民元宵節快樂!
這真是一個又快樂又難忘的元宵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跟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等。我最喜愛過的節日是重陽節,因為這天我們要出門拜祭祖先。
重陽節這天,我們先去和爺爺、奶奶吃中午飯,然后帶上燒豬、米飯、紙錢、鮮花、水果等等祭品,去拜祖先。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用火盆燒紙錢,我可以拿出紙錢一邊燒,一邊祈禱祖先保佑我身體健康,學業進步。但是,今年的'重陽節我感冒了,只好先不去燒紙錢,讓爸爸和爺爺先上去燒,燒完了再叫我去拜祖先。出乎我意料的是,爸爸竟然還留給我不少紙錢,我心里一直說:“爸爸你真好。”拜完祖先后,我也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每次重陽節我都可以登高遠眺,欣賞菊花,所以我最喜愛重陽節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中國傳統節日介紹——元旦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農歷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粽子,我聽媽媽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今年我們全家人來到陶然亭公園的.獨醒亭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政治才能的人,后來由于楚懷王不聽忠良之言,而輕信小人,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看到楚國很快就要滅亡,人民流離失所,無比悲憤。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大石頭,縱身跳進汨羅江中。以表白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抗秦到底的決心。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包粽子的來歷。
除了包粽子,人們還會通過劃龍船,賽龍舟等活動來慶賀節日,使節日變得更加喜氣、祥和。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端午節,既簡單又平凡的節日,成了我最珍貴的回憶。
小時候,我不會看農歷,不知道什么叫五月五,什么是八月十五。只知道只要奶奶家門前掛上用來驅趕蚊蟲的艾草,端午節到了。
哼著小曲,我蹦蹦跳跳地爬上了樓梯。突然,我停住了,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著幾根長長的、綠綠的、充滿生機的艾草。我看著那幾根搖擺的艾草,心“怦怦”跳個不停:端午節,要到了嗎?
懷著一顆興奮的心,我急忙地沖進家門。深吸一口氣,空氣中果然有糯米的香味和粽葉特有的清香。
跑進廚房,只見廚房里的一切都忙碌著:高壓鍋“滋滋”地唱著歌,肚子里裝著又香又甜的糯米;粽葉和白線搭配著工作,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三角形的粽子。
這個時候,姐姐跑了過來,她興奮地叫道:“走,我帶你去看看哥哥的好東西!”說完,她便拉著我向房間跑去。
到了房間,只見哥哥得意洋洋地拿著一個有五彩繩系著的粽子形香包。我和姐姐眼睛都看直了,十分羨慕。
“哥哥,你這個是哪兒來的呀?”我好奇地問哥哥。哥哥笑了笑:“香包嗎?是你的啦,我玩玩。”“真的嗎?”“當然是真的啦,可是我就不給你。”我嘟著嘴,看著明顯比我高半個身子的'哥哥,有點不高興。
“吃粽子啦!”媽媽走到房間門前,看著吵來吵去的我們,笑著說到。粽子?太棒啦!我趁哥哥不注意,搶回香包,跑向了餐廳。
圓圓的盤子里放著三角形的粽子,粽子散發出迷人的香氣。我爬上椅子,迫不及待地喊到:“我要吃肉粽!”不一會,一個白白的粽子出現在我碗里。不一會,它便跑到我肚子里去了。
就這樣,我們開開心心地過完了端午節。
晚上,躺著床上,我在睡夢之中又過了一次端午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三年級中國傳統文化作文(春節、元旦、中秋節日)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滿臉皺紋,雙手粗繭,歲月記載著您的辛勞,人們想念著您的善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健康與快樂永遠伴隨著您!”“呵呵,乖孫女呵呵···”“來,爺爺給你100元,當作壓歲錢!”“謝謝爺爺”說完在爺爺臉上烙上了深深的'烙印!
各位長輩也都紛紛給我壓歲錢!有100的、50的······壓歲錢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位長輩們對我的期待與我對各位長輩的尊敬!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拿著十幾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來到大門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信號彈飛射,忽明忽暗,把夜幕點綴成鮮花的世界。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后找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準備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數魔術彈。你看,我點燃魔術彈的引線后,冒出的火花五顏六色,有紅色、黃色、綠色……一顆顆飛上天空,仿佛一顆顆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鄰居家的小朋友也出來放煙花了,他們的煙花同樣是絢麗多彩,不一會兒,整個天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馬上就要12點了!快把鞭炮準備好!”爸爸大聲地說。我點燃了鞭炮,接著趕忙捂住耳朵,但仍然無濟于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千家萬戶的煙花交錯升起,整個城市沸騰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他們沖上云霄。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的讓人不及顧瑕!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除夕節,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中國有個傳統,在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坐在一起吃團圓飯。
將近下午五點時,我、奶奶、嬸嬸開始做飯,我做面皮,奶奶和嬸嬸包鉸子,我們一共做了有大半個鐘頭吧,終于做完了,奶奶煮鉸子,我和弟弟在外邊玩。
等奶奶煮好了鉸子我們就開飯了,今天我特別高興,一口氣吃了二十多個鉸子,連平常只吃七個的小弟弟也吃了十三個呢。我們一邊吃鉸子,一邊說著話,一家人不時開心地笑起來。那天晚上,奶奶還提議讓我和弟弟表演節目。弟弟只有三歲多,可是也會唱一些小兒歌,他表演的是歌曲《哈巴狗》。他表演完就該我了,我唱了一首歌,而且還彈著琴,名字叫做《搖籃》。最后,我們全家唱了一首大家最熟悉的歌《新年好》,伴著我們的歌聲,新年的鐘聲也敲響了。
在歌聲中,我忽然想到,在除夕夜我們雖然只吃了一頓鉸子,畢竟一家人能在一起快快樂樂地,但是還有很多人,由于種種原因,只能留在遙遠的外地,他們多想和家人一起吃到一碗熱騰騰的.鉸子啊。我想,我應該珍惜今天的團圓飯,珍惜家的溫暖和美好。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
“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然而,在清明掃墓的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是你該避免的。
春分末期,清明之初,這時陽氣生發過半,降水增加,風力也逐漸增多。但此時“倒春寒”會頻繁光顧,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清明養生對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清明時節的雨,總是細細的,紛紛然,是告知春的氣息,又似輕輕的訴說。四月因清明而特別,飄飄渺渺打濕空山鳥語的雨,深深淺淺張望曠野足跡的草,濃濃淡淡遮不住歲月記憶的思念,陪伴我們走過這樣一個懷念的季節。
每一年的清明,總是有雨。在這雨中漫步,總是能想起那古詩中欲斷腸的意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山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吟詠清明的`小詩今天讀起來仍然感覺那么哀怨那么親切,讓人想起逝去的親友。可見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古今相通,四海相通。
在這天我們盡情道出對親人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不再讓回憶成為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常常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只要我們曾經真正愛過,生命就不再有遺憾,只要心中有愛,相信我們的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
清明,品讀著那些曾經震撼和慰籍過我們心靈的文字,寄托哀思的心會泛起幽幽漣漪,想象著已經逝去的人用心靜聽這細雨,靜觀行人,靜想靈魂的畫面,心被觸動,這靜幽的意境,悄然間讓那逝去的人在心房再現……
傳統節日作文 篇9
伴著新年的鐘聲,春姑娘邁著它輕盈的步伐向我們走來。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了。時光似剪,歲月如梭,一轉眼就到了春節的晚上。廚房里熱火朝天,不一會兒,一盤盤香噴噴的飯菜被端上了飯桌,這可使我們饞嘴的孩子們垂涎欲滴。
可是,這么多菜里怎么沒有我最喜歡吃的餃子呢?奶奶說:“過春節怎么能沒餃子呢,今天我們就現場包。”爺爺自豪地說:“我會搟面。”媽媽興高采烈地說:“我會揉面團。”所有的.工作都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包餃子了。
奶奶拿起一張正方形的皮,接著把肉包進去,然后用手沾水,把水沾到餃子皮的邊上,熟練地把面皮捏攏,最后放到鍋里。不知不覺,我們家開始了一場包餃子比賽,看誰包得最好,一個個可愛的小水餃像一個個優雅的舞蹈演員。
我左盼右盼的餃子終于熟了。我拿起筷子就準備“大開殺戒”,把這些飯菜全部消滅。不久,很多飯菜都被我吃到肚子里了。
快樂的一天馬上就要結束了,我期待以后春節的到來。同學們,你們喜歡什么節日呢?
傳統節日作文 篇10
有一句話叫:“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今天就是農歷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吃粽子,看龍舟。一片歡聲笑語匯成了一支歌曲。
有些地方會往汨羅江里投粽子,這就是來源于屈原。屈原是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詩人,有一次接到一個消息:有一位在楚國的很出名人去世了。屈原知道了,都劃船過來打撈他的尸體,可是沒有撈到。于是,他們就往汨羅江(汨羅江在湖南省,全長不過253公里,若不是因為屈原,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這條江。)丟入米飯、蛋黃等剩菜,好讓那些貪吃的魚蝦吃飽后就不用碰屈原了。老百姓還在木船上“咚咚咚,咚咚咚”地打鼓,嚇走那些蛟龍。端午節的叫法特別多,有二十多種,如有端午節,端五節、重五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蔳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等等。為了紀念屈原,一定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即使不喜歡吃,也不免吃一個吧!
粽子在春秋時期有兩種。一種用菰葉(茭白葉)包黍成牛角的'形狀,叫“角黍”;另一種用竹筒米裝米封閉好后烤熟它。這種就叫“筒粽”。我們今天最流行的“火腿粽子”,卻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
說了這么多,下面該說到我了!我很喜歡吃粽子,特別是爸爸從酒家帶回來的。我吃了一個又一個,吃得津津有味,滿手都mì
【傳統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節日作文07-03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8-24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07-04
傳統節日作文10-15
傳統節日作文10-15
傳統節日作文10-15
傳統節日作文10-15
傳統節日作文10-15
傳統節日作文10-15
傳統節日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