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10篇(合集)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就是春節過后第一個節日,這一天,人們要觀花燈,吃湯圓,當然還有猜燈謎了。
猜燈謎不僅考驗人的應變能力,還考驗人反應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乏就是一種斗智斗勇的游戲。今年元宵節全家出動,賞花燈,猜燈謎,得“大獎”,玩得不亦樂乎。
猜燈謎活動開始了,我回頭看時,人可真多,把個主席臺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心中竊喜——我比你們先到。主持人聲音宏亮地說出謎面:說著就是一,用著用二,打一字。人們便認真思考著,我和哥哥小聲嘀咕起來,不料旁邊人脫口而出,“雙”,可惜沒答對。你方唱罷,我登場,答案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我急了,不確切地說,就是不就是甲乙丙丁的乙呢?不料主持人聽了,立馬大聲宣布,完全正確,還送給我一個紅包。周圍的人紛紛向我請教,我一五一十地講給他們聽,他們不得不心悅誠服地點點頭,還給我豎起了大拇指。這增加了我的信心,接下來的猜謎中,我捷報頻傳,過五關,斬六將,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紅包,博得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我喜形于色,看看手中的紅包,得意地笑了。
其實,猜謎就是有法可循的,不僅從字音,字形,字義上想,還要從謎面的意義上想,要靈活機動,思維活躍,總而言之,既要看到謎面的'表,又要想到時它的質。呵呵,說實在的,這次我就是有準備的。
有備而來,不打無準備之戰,就會有所收獲。這也應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天道酬勤的道理,在學習中,何嘗不就是如此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有關于中國傳統,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因為 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 也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
每逢過年,商場里人山人海,人們都忙著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小朋友們也穿上了新衣服,外面發出了“砰砰”的鞭炮聲。媽媽買了許許多多的禮花和鞭炮,在晚上8、9點的時候,美麗的禮花映在我的心底,使我心花怒放。
春節有許多習俗,而拜年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貼春聯也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中。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并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我要和大家介紹的節日是“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節。遠在他鄉的人們,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年中秋節吃完豐盛的晚餐后,我把月餅切成幾小份,然后放盤子里,讓爸爸和媽媽任意來摸一塊月餅,月餅是圓圓的,象征著團圓的意思。我摸到了一個抹茶葉的月餅,那抹茶月餅松軟而美味。爸爸、媽媽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現。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慢慢地,越來越大,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似乎給我們大家披上了銀紗,漂亮極了。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的家庭是溫磬幸福的,月亮也在這個夜晚,展現出她的美。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喜氣洋洋的節日,那個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春節,家家張燈結彩,個個歡天喜地,尤其是我們孩子,更是歡呼雀躍,興高采烈,心里想,還能有什么節比過春節更快樂的呢?
春節期間,只見每家每戶門兩旁貼著紅艷艷的對聯,門正中間倒貼著一個大大的“福”字,一開始我不明白,好好一個福字,干嘛要倒貼呢,后來聽媽媽的解釋和指教,才大概明白這層含義,意思“福到福到”暗示福已到達你家,來年會更吉祥,更平安。除了對聯和福字外,各家陽臺上還掛起大紅燈籠,左一盞,右一盞,剛好拼成一對,有的還在燈籠里插上一根蠟燭,閃出一陣陣光芒。
我家也不例外,在春節前,爸爸媽媽還有我都在迎接春節的到來,媽媽去買了許多年糕、湯圓、零食,水果等食物,爸爸則去買了許多的煙花爆竹,準備去家門口放煙花,我的'任務最輕,只要去附近的小店里,買幾張對聯,再買幾張“福”字和中國結,就大功告成了,那幾天,我們都在等待著期盼著春節的來臨。
在過春節這幾天里,到處有著新年的氣氛和熱鬧的景象,打鞭炮,走親訪友,聚餐,大家有說有笑,談天說地,熱鬧非凡。我們孩子穿著新衣服,蹦蹦跳跳,串來串去,口袋里還有長輩們給的一包包壓歲錢,可開心啦!
總之,春節是我國非常古老的傳統節日,值得我們去慶祝,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今天,我從“嘉一”學習回家,就馬上打開電腦,找起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我一打開傳統文化的資料,就出來了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筷子。中國象棋。風箏。十二生肖剪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劇臉譜,中國結。所以我花了一個京劇臉譜,中國結太難畫了,就叫媽媽買了一個。
媽媽買的中國結非常特別,很好看。中國結是用兩條線編成的,外面一圈是紅色的。里面一圈是黃色的。而且,中國結下面還有一個接一個的京劇臉譜。第一個是紅臉的,第二個是藍臉的',第三個是白臉的??其中最有趣的是那個黑臉的。我問:“小姨他叫什么”小姨說:“你看他的臉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問:“小姨,為什么他是包公”。小姨說:“你看,他額頭上有個月亮,這就是包公。”我聽了小姨話想:這些臉譜可真有趣啊!
以后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劇,了解更多的京劇臉譜。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樓間流年
同吹過古銅色的窗欞,瀟瀟灑灑地落在我的桌上,掀動著日歷上那日趨改變的數字,掀開了人生歲月里,我對樓間流年的思考。
憑窗四顧,偌大的城市中,螺紋、穹頂、哥特、馬賽克……映入眼簾皆為歐式風格。放眼遙望,剛硬的線條是亞里士多德嚴謹的論述;明亮的大窗蕩漾著是中世紀教堂的鎮魂曲;卷曲的垂簾是莎士比亞仲夏之夜的浪漫幻想……我們在這片五千年積層的土地上,以西方的姿態駐足。而眼前,面對殘存的廢墟,你忍心看著那段歷史的微笑像風中的日歷一樣,被風撕扯,被風消逝嗎?
我掀動著日歷,一頁頁的字跡承載了中華文化沉深的記憶。
日歷停在了這一天。眼前,儼然一座繁華。那座三院九廳的大宅,紅漆剝蝕,朱檐掛網,那一生榮華之心無法挽回這大宅深秀的滄桑。這散星似的`樓宇無言,但留下的總是一段段生離死別的悲哀詩句。但是,樓宇仍在風中挺直腰身,用蒼顏去印證流年。那是一座宮殿,鳥鳴柳翠之間是六代帝王的夢想。頤和園,你這朵奇葩卻在日歷的翻折中,在中西文化的對抗與交流中,凋零了……
就是這樣一種建筑方式,維系了我們民族五千年的怨、恨、悲、愁;但它卻像日歷一樣,無言地翻動,用生命見證歷史,保存昨天藏于心底的故事。
但是,在如今西方思想文化沖去的洪流之下,它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那中國的古建筑不再光彩照人,在人們大呼洋文化時,它卻在墻角垂淚!
亭臺、樓閣、軒榭、小池塘……這些中國元素告訴我,中華文化魅力常在!作為當代的青年,我想,我們不能讓日歷白白翻過,讓樓間流年在荒涼與悲哀中前行,讓中華文化在消逝中蹣跚!
哦,讓我們翻過那日歷的昨天,珍藏屬地我們的生命史、文化史;在今日嶄新的一頁中,大展鴻圖,用自己的視野和思考為源遠流長的那段文化繪制藍圖;在明日未知的世界里,仰望那片蔚藍的、屬于中國的天空,但愿這中華文化能像千年胡楊一般,永垂不朽!
梵志獻花問佛,佛曰:“放下!”
讓我們放下對西方文化的狂熱,放下對自身家園的冷落——行動起來,讓樓間流年不再空白,讓日歷的翻動不再悲哀,用中國人的心靈讓中華文化絢麗多彩,用人生歲月去譜寫壯麗的樂章!雄壯而又激昂!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得以記錄下來的大功臣就是漢字,漢字的作用不僅僅是記錄,更是文化的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根基。她穿越了五千余年,經過歲月的洗仍然熠熠生輝。漢字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輝煌的歷史和長久積累的.知識積累,是民族的文化,銘刻了一個民族的記憶。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 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它由4300年前黃帝的史官倉頡所發明,在古文獻中被稱為“書”、“書契”,到了漢代才有了“漢字”一詞,用于指稱中國漢族文字。漢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我的外婆家在江蘇,屬于江淮一帶,爺爺奶奶家在安徽阜陽,兩地的傳統習俗有些不同。
昨天周六,一大早,外公外婆就買回來大包小包許多食材,“今天什么節日?”我有點好奇,“明天冬至,就是大冬,俗話說‘大冬大似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北方過年大年三十包餃子,我們江淮是包湯圓,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明天早上吃湯圓!”“哦,耶!”我開心地歡呼起來,“我們家真好,南方北方的習俗都有呢!外婆,我來幫忙,我們早點包餃子與湯圓啊!”“呵呵,看你這個小饞貓急的!”媽媽笑道。“餃子皮我揉,這個我拿手”,爸爸自告奮勇道,“湯圓的豆沙餡兒還是我來!”外公‘得意’地自夸道,“這自制的豆沙餡兒,可是買不到的好吃哦!”“呵呵……”
下午,寫完作業,我突然聞到了很香甜的味道,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是外公把豆沙熬好了,好香啊!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一旁在與餃子餡的爸爸樂了,“餃子餡你也來一口吧!”“那是生的,我才不上當呢!我也來包!”
一切準備就緒,外公外婆包湯圓,爸爸媽媽包餃子,我兩邊忙著,“外婆,其實,這南方北方的餃子與湯圓其實根本是一樣的,你看,都是把餡兒包到皮兒里,只是南方用米粉,北方用面粉!”“嗯,總結的準確”,外公贊揚道,“寓意也都是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把幸福與祝福隨著餡兒包進去”,外婆跟著總結道。“嗨,你怎么把餃子餡兒包到湯圓里去了!”媽媽驚呼道,我低頭一看,包錯了,“這樣也好,你們看電視上,菜湯圓的做法也很多,今天這是我為大家做的菜湯圓哦”,“哈哈哈,不錯,再包幾個菜的吧!”外公高興地笑道。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暖暖的親情,洋溢在溫暖的`屋子里,洋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我覺得很幸運,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南北方兩種傳統文化。雖然南北方傳統文化有些不同的地方,但對家的愛,對家人的愛,都是一樣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家更加與諧歡樂!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中有雙鯉魚, 相戲碧波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南。
蓮葉深處誰家女, 隔水笑拋一只蓮。
這首詩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江南女子,穿著格格服,荷間戲魚。她的裙擺上點綴著媽媽手繡的荷花,寬大的水袖反襯出她婀娜的`身姿。華麗的頭飾,翩翩的蝴蝶,映著小格格美麗的臉龐。那可愛的花盆鞋,走起來那么曼妙,像小天鵝在荷花間舞蹈,潔白的龍華,隨風飄動,傳統的盤扣,藏著女孩家心里的小秘密。那光滑的絲綢啊,撫摸著小格格粉嫩的小手,像綠葉襯托著荷花。
大家請看圖片,這就是格格服——歷經400年歷史的清朝皇家服飾,中國傳統服裝的代表。它充分體現了中華女子清雅秀麗、聰慧端莊的溫婉形象,也是多種民間手工藝世代傳承的瑰寶。她不但是美麗的衣裳,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符號、歷史的樂章!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只是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節似乎只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春節似乎只是一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已蕩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注曾經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黃酒;中秋時節有有誰去關注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征的 壓歲錢 卻被有濃厚金錢味 紅包 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它們現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
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時,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怎么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我們于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搶走,我們正在失去 本文來自高考資源網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國 的調查結果已經揭曉。中國以擁有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位居第二名,這個好消息令大家歡欣不已。但當我們靜下心來與擁有眾多備受歡迎的現代文化的美國作比較時,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很多外國朋友欣賞的時候,我們自身是否足夠重視它呢?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這難道不是我們民族的悲哀嗎?
現實情況值得社會擔憂。如今很多國人特別是青少年朋友,他們對外來文化有高度的認同。于是我們不再對 哈韓 、 哈日 感到大驚小怪,不再對好萊塢影片感到陌生。其實,感受、學習外國文化的精華并沒有錯。但過分的關注與模仿必將導致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可以說,外來文化已經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沖擊。這種現狀值得我們關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馮驥才實地考察并用所寫文章表達了呼吁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迫切心聲。他說: 民間藝術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之一,普查與記錄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 是啊。倘若我們失去了珍貴的傳統文化,我們的內心會不會時常感受到一種不能訴說的苦衷呢?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綢繆。為了引導人們重視傳統文化,國家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守護傳統文化的決心不言而喻。是的,我們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傳統節日被別的國家搶先申請注冊的事情重演。為此,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它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耀眼的光彩。
隨著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我們理應滿懷信心并且堅信: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民族會永遠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擁有勃勃生機。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里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里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里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姹紫嫣紅,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沖云宵,還有像一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里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于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后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 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中華傳統文化的作文07-03
傳統文化勵志作文06-30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7-02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學生作文07-02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