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節日中秋節作文400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傳統節日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到春節,人們就喜氣洋洋。有的放著煙花爆竹,有的在貼對聯,還有的在掛燈籠。你們知道春節是怎么來的嗎?就讓我來講講這個神話故事吧!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獸。每到除夕夜都會到村莊里面去禍害百姓,搞的民不聊生。后來有一個老人來到這個小村莊,老人問農民:?聽說每到除夕夜,你們這里就會有一只叫'年'的怪獸來搗亂,我是特地趕來處理這件事的。?人們不相信這位老人可以趕走年獸,所以沒人理他。到了除夕夜,人們又像往年一樣躲了起來,只有那位老人留在村莊里。年獸出來了,姥爺拿出一副對聯貼在村口,又點燃了一掛爆竹,年獸一看,嚇得趕忙逃跑。原來,那位姥爺是神仙,特地來趕跑年獸,保護百姓。另外,姥爺臨走前,還留下三件東西來對付年獸,分別是燈籠、爆竹、對聯。從此這件事就被傳開了,以后每到除夕夜,人們就在家門口貼上對聯,燃放爆竹,從此以后年獸就再也不敢來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過年還可以吃年糕,吃餃子,放煙花,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
過年真是非常的.有趣,家家戶戶都是喜氣洋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我很喜歡過年,因為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還有新衣服穿。希望每個人都過一個開開心心的年。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每年這個時候一家人就要團聚在一起,其間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然后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
中國的春節,是要吃年夜飯的。說到年夜飯,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有的是一對鴛鴦火鍋;有的吃吃外面的西餐;有的是到樓下吃外國料理;還有的是去旅游,帶著家人們一起到另外一個城市去吃各種各樣的美食。大家知道我們家是哪種過法嗎?
哈哈!無論你們怎么猜都猜不到!我們家吃法是上面沒有舉例說明出來的哦!
讓我告訴你們吧!我們一共做了六道菜,分別是兩條外焦里嫩的香煎黃花魚、爆炒小黃牛肉、肉炒榛蘑、涼拌銀耳、醋溜土豆絲、蒜蓉炒菜心,最重要的還有我們老家的傳統——年夜餃子,而且還是薺菜豬肉餃哦,你們肯定沒吃過吧,據說,薺菜可是我們老家的特產,哈哈,好吃著呢!
“開飯了,開飯了,”隨著媽媽的叫喊聲,一道道美味的菜肴端上來餐桌,我蹦蹦跳跳地來到餐桌,爸爸也走過來,全家都走過來坐下:然后爸爸說:“過完今晚,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悠悠,你有沒有新年的愿望啊?”
我回答道:“恩,是的。我的新年愿望就是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學業進步,每天開開心心的。”全家人都笑了。
我家的年夜飯在20xx年春節晚會的動人節目中進行著,這個美好的新年愿望將帶著我們全家的祝福度過20xx的牛年!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一到農歷八元十五日,大街上,許多人拿起面團,做起月餅;我正在車上,前往爺爺家過一個最棒的節日——中秋節!
中秋節有月餅吃,月餅有各種口味如:紅豆那么香甜的口味;綠豆那么高雅的口味;咸蛋黃那么土風的口味;豆沙那么綿軟的口味。其中,我喜歡咸蛋黃味,一大口咬下去,舌頭完全浸在甜而咸的味道中。當然,我也喜歡豆沙味兒,豆沙味十分細膩,放在口中甜甜的,很好吃。
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圓,象征團團圓圓,一家人團圓在一起,賞著月,吃著餅。一個中秋節代替了大家的孤獨!
晚上,月亮正圓,我和親人在陽臺上坐著賞月,月亮很白,透著一些亮黃,像玉盤一樣光潔美麗。柔和的月光灑在大家的臉上,猶如臉上披上一層輕紗。月亮的邊緣沒有一點兒裂縫,十分圓潤,顯得無比完美,讓人賞月時心情舒暢。
這樣柔美的月亮掛在青云端上,像白玉盤配著一根純青的羽毛,如此古風!簡直是天作之合!
接著我開始想象嫦娥在月亮上擺著裙子,揮著袖子一樣的舞蹈著;想著吳剛舉著大斧頭埋頭大汗砍桂樹的樣子;想象著玉兔賣力而又使勁兒搗藥的樣子……之后,我依偎在爸爸懷里睡著了:月色拌入我的夢;嫦娥飛進我的夢;玉兔跳進我的夢……
中秋節太令人難忘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征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歷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星期六,我參加了我們班王一眾組織的植樹活動。
來到章丘植物園門口,這里人山人海,游人如織。從遠處看,人就像無數只黑螞蟻一樣。進入植物園我們兵分兩路,一路種紫葉李,一路種玉蘭樹。我是玉蘭樹這一對的。
不一會兒就到了玉蘭樹的種植區,我和李芃林合種一棵樹,我們開始挖坑了,這可比我想的要困難得多,我把鐵鍬用力地插到土里,然后再踩上那么幾腳,土才只沒過鐵鍬的一半,我們挖了半天才只挖了一個頂多能容下一個長50厘米,高30厘米的盒子,看看旁邊的王伯瑜,都差不多已經挖好了。我們一看變更加賣力。過了大約十分鐘,終于挖好了,可是抬頭看看別人挖的坑,都是圓的`,而我們卻是一個正方形。
我們也管不了什么三七二十一了,李芃林便把樹放了進去了,我便開始埋土,可李芃林卻一直在喊李凡扶住樹苗,我當做沒聽見繼續埋土。李芃林急把樹苗一扔便不管了。就接下來的下場我不用說就知道了----肯定是被叔叔好好管教了一番。最后該澆水了,李芃林首當其沖,去借水桶接水了,當我走到接水處時,我倒進了陷阱---好多的泥,還好我眼疾手快,把腳拔了出來。要不然我就有了一雙“泥鞋”.當我提到水桶時,第一感覺就是好重啊!就好像提著一個石頭做的千斤水桶一樣。澆上水我們便把一棵小樹苗種好了!這讓我感受到環境是要靠大家來保護的。
我喜歡植樹,因為這樣可以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今天是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年節”。可是,你可知道它的來歷?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做重陽,也叫重九。據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始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并沿襲至今。歷來過重陽,都是以登高望遠笑傲人生為主題,民間多開展一些登高、爬山、郊游、品酒、賞菊、書法、作賦等活動。自從1988年我國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使農歷“九月九”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后,每逢重陽,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都通過組織的形式組織老人過節,形式雖然不一,內容卻基本相同,大體都是組織老年人座談會,對老年人進行慰問活動,自此很少看到有開展傳統的重陽文化活動的了。
重陽節和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個節日都有很重的文化份量,都有她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淵源,每一個節日都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元素。重陽節的文化背景和淵源深刻而悠長,登高望遠,品酒賞菊,吃重陽糕,這些都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僅以一個敬老顯然不是重陽節的本質和內涵!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豐富,節日的文化氛圍卻在逐漸淡化,除一些特殊的階層或群體還能想到這些傳統文化的名片,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節日的文化元素已開始漸漸被遺忘,以至出現有韓國人把端午節拿去申請為該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荒誕,而笑話的背后難道不是我們背棄了傳統文化后的一個痛心疾首的教訓么?如果繼端午節被端之后,中秋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這些文化名片再被人家拿去申請為他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那我們中華文化說不定什么時候會要被人一鍋端掉,真要那樣,我們怎么去對我們的子孫進行五千年文化的教育與傳承,拿什么讓我們的子孫信服我們有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誠然,敬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相比整個中華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比敬老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重陽節不等于敬老節,敬老只是重陽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年來,外來文化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爭奪較量不止,并且外來的文化因素越來越多的取勝于我,在向我們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他們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我們傳統文化這最后的堡壘如果也被攻破,那時,我們就失去了支撐民族意志的精髓和脊梁,就失去了民族的滄桑與尊嚴。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非要有她的一種精神,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統文化就是一種內涵深刻、底蘊深厚的精神,是能夠扛得起千年文化和億萬人民的精神。因此,重陽節,我們不再應該僅僅把她當做敬老節,而要將她的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到現代人豐富的文化生活中,過出她的現代意義,過出她的本質內涵,讓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扛起千年文化和現代文明。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鵲橋……”。相傳每年的7月初7是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各地相傳的習俗都不同,聽說,七月剛好是葡萄成熟的季節,你可以拿一個酒盅蹲在葡萄樹下,就可以聽到牛郎和織女悄悄說話的聲音,還會接到他們傷心時滴下淚水;有的地方要吃七巧飯,對月穿針;還有的傳說……
有些鄰居家的'老人,拿出糕點和水果放在葡萄樹下奉祭,這也算是過七夕節吧;年青一代的這可要講究浪漫情調了,平時街上賣的鮮花很便宜的,不到幾毛錢的,到了七夕節,竟賣到幾百元錢,甚至賣到幾千元錢;買花的大多是男孩,送給女朋友,這就是所謂的七夕節吧;街頭街尾車水馬龍,像趕集似的;令人不可思議。
到了晚上,我坐在陽臺上仰望天空,一條銀河橫貫天空,對岸有兩顆明亮的星,這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他們遙遙相望,等著喜鵲來搭橋。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傳說,也是中國最傳統的浪漫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