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早臨床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早臨床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早臨床心得體會1
臨床醫學實習已經結束好長時間了,但是直到今天,實習留給我的記憶仍是歷歷在目。我不知道那些感覺、那些思路要在我心里停留多長時間。自打有了那樣一些經歷之后,整個人都有所變化,現在仿佛還在變化著。
通過實習,我感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要注意個人形象。
這個問題似乎從來都沒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過,不過,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醫學生印象中的醫生都應該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樹臨風的——雖然,實際情況可能讓你大跌眼鏡。跨進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個準醫生了。盡管醫生在的地位并不高,盡管整個病房誰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給看扁了,更何況,沒有病人會一開始就充分信任一個胡子拉碴、白大衣皺巴巴的醫生。所以,請注意你的形象,從頭到腳,從外到里,干凈整齊,清爽精神。
第二,請不要遲到。
這是個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著點沖進病房的,不論是實習的,本院的,還是進修的。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盧老師曾經要求實習同學7點進病房量血壓,住院醫生7點半到,主治主任8點到。提倡向外科醫生學習,養成早起的好習慣,向床位上的病人都問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嗎?早飯吃的什么?”,病人也都會把你當成床位醫生而把你的帶教晾在一邊(這種喧賓奪主的現象在實習中發生的概率是很大的)。
第三,口袋里的東西。
白大衣口袋里首先要放個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東西,有希奇古怪的醫囑、綜合癥、藥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請的會診要開的化驗單要寫的階段,還有各種各樣的電話,各個科室的、各科住院總的、老師的。這是你實習的見證,那上面寫滿了你的、傷心、欽佩和懷疑。(我至今都舍不得扔)記得不要拿醫院里的紙張記東西,不好看,容易丟。其次有聽診器、手電筒、壓舌板。再次多半有手機,建議查房的時候放到震動或者關機。否則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勁的時候被你的鈴聲打斷了思路,影響實習成績。其次可以裝些不容易找到的化驗單什么的,這樣可以省下很多尋找的時間。
第四,如果可能的話(我強調的是如果可能,因為這屬于小概率事件),在進一個科前先把相關的書本復習一下。
事實證明要這么做是相當相當困難的!但是,還是要盡量做到。做不到就邊實習邊看,這樣的記憶是很深刻的,有些甚至終生難忘。
第五,要有自信。
當然,自信的前提是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這樣做事才能得心應手。要敢于主動爭取承擔某項任務,才能爭取到提高鍛煉的機會。在現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里,不善于推銷自己的人常常會失掉許多很好的機會,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實習階段,有許多動手的機會都要靠自己爭取,你的自信也會讓患者更加相信你的醫囑。
臨床實習的幾個月來,我接觸了許多,他們之中有教授、有住院醫生、有護士,他們職務雖不一樣,但對工作的執著和熱誠,對病人負責的態度卻是一樣的且持之以恒的。與他們相比,我們相差甚遠。我們對工作遠沒他們那么執著和熱誠,那么精益求精。我們剛去實習的兩個月興致高昂,什么事都搶著干,每天去得早走得晚,漸漸地,有些同學就堅持不住,開始遲到了。而我,雖然從不遲到,但也不像以前去那么早,工作熱情也沒以前高了。想著剛去實習那會兒,只要聽說哪個病人有異常體征,不管那病人是不是我管床或是不是我病區的,我都會去看,去摸,去聽。可現在,除了我管床的病人外,其他的病人我都不怎么關心了。是自己都知道,不用看了嗎?應該不是。往往是自己以為知道了,其實還不知道。醫學博大精深,千變萬化,同樣一種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的表現往往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我們多接觸病人,多思考,多總結。在與病人的接觸中我們往往可以獲得對疾病診斷極有幫助的臨床資料。在這方面,我還做得不夠,因為有很多病例其實這可能也只見過一次,畢竟將來不是全科醫生,但是僅僅是一次卻是畢生難忘。
實習過程中,我還學會了處理各種的人際關系。科室里面,醫生和護士的關系,醫生和醫生之間的關系,醫生和病人及家屬的關系,下級醫生和上級醫生的關系。最大的體會就是低調——別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三人行,必有我師’,上級醫生當然不用說,護士老師也相當棒。有一個閉式引流,我去給水封瓶裝生理鹽水。鉗子很不好使,那個金屬的蓋子怎么也打不開,護士老師上來幾下就開了;病人也非常值得尊敬,需要我們的關心,大家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戰勝我們共同的敵人——疾病。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醫學研究生了,在醫學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要走,但實習的學習生活會一直影響著我。
早臨床心得體會2
不知不覺已經在全國百姓放心醫院-湘鄉市人民醫院內外科(心內,骨科,腫瘤血液科)實習兩個多月了,這也是我在離校以來,第一次真正的上臨床,對于我來說,一切都是那么新鮮,離開了枯糙的書本,面對著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面臨著學生跟實習醫生的角色轉換。
在我們下科之前經過簡單的,可是這些培訓對于我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臨床工作的我們,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適應和學習很多東西。我把在各個科室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1、訂個
2、迅速適應醫院的學習和課堂學習不同,剛剛實習的同學可能很深有體會,沒有課室,沒有教材,沒有作業,沒有。我剛開始也暈了,感覺自己太多東西不會了,又有太多的活兒等著我們去做了,寫病例、病程、貼化驗單等瑣細的活兒。我認為:邊干邊學,干就是學。既然在臨床學習就是應該是“實踐第一”,它意味著你要去干診斷、搶救、觀察、治療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書,這就需要我們去適應在臨床上的學習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學說的一樣,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學不到,其實這是方法不得當。我的適應方法是,看書結合臨床,上班看病,下班看書;比如來了一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我會先把類風濕關節炎這章看一遍,掌握其診療規范標準,然后再觀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情況,對照書本,書本-實踐-書本-再實踐。事先看書可以指導你的臨床實踐,事后看書可以對你的臨床實踐予以校正、補充和深化。對于我們這些初出校門的`實習生,在學校里看書是為了學習,而在臨床工作中看書則是為了實踐。
3、注重細節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記住病人的主要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而且要記住治療的具體方法和全部細節:藥名、劑型、劑量、給藥途徑和給藥方法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注重細節。我們得經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藥物過敏史等等。實習前,我買了本小本子,現在終于派上用場了,我把患者每天的情況、用藥后的反應、檢查結果都記錄在案,有時間的時候就翻翻小本子,有時候真的會對你有所幫助。我科就收過這樣一個病人,該患者是以重疊癥(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收入我科的,入院之后有日查房問病史,患者有眼干、口干、吞咽干性食物困難的病史,馬上想到是不是合并“干燥綜合征”,追查腮腺活檢和上消化道鋇餐,很快就證實該患者確實合并“干燥綜合征”,這就要求我們實習生重視細節觀察和病史追蹤,從小的事情做起,給血壓高的患者量血壓,給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給有損傷的患者包扎換藥等等。
4、培養思維在臨床工作,我覺得要培養嚴謹的臨床思維,這點也是我有所欠缺的,臨床思維是臨床醫生接觸病人后形成初步臨床診斷和制定合理治療方案的基本思維形式,是臨床醫生的基本功。要培養嚴謹的臨床思維,就要求實習醫生詳細正確的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盡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關信息是進行正確臨床思維的關鍵,盡管現在先進檢查設備很多,但是輔助檢查只能取到輔助診斷,印證結果的作用,只有詳細的病史和可靠的體征才是對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觀依據。此外,還要建立嚴密的邏輯思考,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實習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不嚴謹的“聯想”,應對病人信息進行選擇性編碼,結合病人主要表現及其相關的背景因素,將各個方面的“癥狀”整合起來思考,抓住問題的實質,有限度地尋找相關理論來解釋,而最終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其實在三個科室實習的體會遠遠不止上述幾點,由于時間倉促,沒有時間整理,故將自己印象深刻的幾點寫出來,感覺自己詞句混亂,改了又改,仍是覺得言不達意,希望對正在實習或以后實習的同學有些幫助吧.
早臨床心得體會3
為期八個月的實習生活轉眼已經結束,時間過得真快。實習是我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臨床,邁向臨床的第一步;在實習所學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并將受用終生.下面實習期間的表現進行:
按學校和醫院的要求和規定,我分別到了內兒、婦產、骨外、手外、急診、五官、皮膚性病、中醫等科室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嚴格遵守醫院及醫院各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遵紀守法,尊敬師長,團結同事,嚴格律己,提旱到科室、不早退、不曠工及擅離工作崗位。對病人細心照顧,和藹可親,經常受到科室同事的認可和病人表揚。努力將理論知識結合實踐經驗,在實習過程中我還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努力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實習生活也培養我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崇高思想和醫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經過實習實踐我熟練掌握了病程記錄、病史書寫、會診記錄、出院記錄等所有醫療文件書寫;掌握了臨床各科室的特點及各科室常見、多發病人的診治;掌握了常見化驗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及和對各類危、重、急病人的緊急處理。很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學習任務,未發生過醫療差錯和事故。
實習結束了,我對自己在實習期間的表現滿意,將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很好的結合臨床實踐,使我自己對未來的醫學工作充滿了信心,我定能成為一位合格的臨床醫生,將來更好地為患者解除病魔的困擾。
早臨床心得體會4
在內科的臨床實習過程中,我遇見過的一些臨床常見疾病總結有:腦出血,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小腦出血,頭痛,急性脊髓炎,麻醉意外性腦癱,周圍性面癱,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病,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尿毒癥,腎盂腎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部感染,咯血查因,上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硬化,脾腫大,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貧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毒蛇咬傷,急性農藥中毒,食物中毒等。
從上述臨床常見疾病觀察,我們可以得知當前疾病存在以下特點。一、老年性疾病常見,隨著人口逐漸老年化的趨勢,老年人臟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種內科疾病。二、多與個活密切相關,人們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偏于肥甘厚膩,生活習慣與起居規律異常,“富貴病”,“三高征”常見,并有年輕化趨勢。三、病因多為外感,飲食,情志與體虛。四、條件相對落后,診療費用偏昂貴,因此病情多遷延加重。
由此觀之,關注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是一項重大的任務,合理飲食,提倡低鹽低脂飲食,改變不良生活衛生習慣,提倡運動,增強人體免疫力,能減少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農村生活水平,能促進疾病早期診斷,早日康復,延緩病情的發展。
在內科的這段臨床實習過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常規病歷書寫,熟悉并了解這些常見疾病的癥狀體征,一般體格檢查,輔助檢查,診斷治療,常規護理及預后轉歸。比如:神經內科應注意監測血壓,注意病人意識、瞳孔變化,區分腦出血與腦梗死,從ct或mri可以加以鑒別;心內科應注意病人體位,心電圖、心肌酶學檢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悶氣促。腎內科應注意病人水腫程度,復查電解質及腎功能變化;貧血患者應詢問病人有無長期飲茶史;毒蛇咬傷患者應區分神經毒與臟腑毒,及時給予抗毒血清,目前常用“季德勝蛇藥膏”敷用,但必須注意傷口部位不能敷藥;2型糖尿病常見,胰島素的使用應控制用量,避免過度使用導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現上腹部疼痛。
這些疾病西醫臨床常用的診療措施是在入院詢問病史與一般體格檢查之后,查三大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心電圖,胸片等輔助診斷,經抗感染,護心,護胃,擴血管,降糖,降壓,利尿,增加腎血流等,對證支持治療后,病情好轉出院。出院醫囑是注意飲食,注意休息,避免受涼,回當地醫院繼續治療,不適隨診。可病人稍稍不注意疾病又容易再發。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預防很重要,中醫內經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體會到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性,我們臨床過程中應積極地真正地做到中西醫結合。
在臨床的學習過程中,我體會了西醫治病的迅速,降壓藥,降糖藥等對證后有立竿見影之效果;但同時也感受到了單純運用西藥的局限性與對身體的有害性,比如卡托普利可以引起咳嗽,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我基本能夠診斷一些常見疾病,也了解一些治療措施,但對西醫用藥的.規格劑量不熟悉,需要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加以熟悉與掌握;還有臨床技能操作方面欠缺一些,胸穿、骨穿、腰穿也只單純地看著老師操作,充當一下助手,缺乏親自操作,也需要在以后臨床上加以鍛煉與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醫生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做一名好的醫生必須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對病人負責,對疾病負責,是我們每一個臨床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在臨床學習中要學會做聰明的醫生,有自我意識,避免醫療糾紛,膽大心要細,耐心地為病人家屬講解病情的危重程度,這樣一來也能改善醫患關系,能更好地促進醫生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的交流。醫患關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轉歸,彼此應當“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體驗,疾病的難度,患者的焦急,醫生的盡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與溝通。我們醫生應當把病人與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為目的,以減輕病人痛苦為原則,認真耐心地對待每一個病人及每一個疾病。
我是中西醫結合專業,在西醫院實習能夠直觀的了解病種,能夠掌握視觸叩聽,能夠了解一些臨床常用,但是對于中醫方面的望聞問切,辯證論治,
【早臨床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早教實習心得體會11-25
早教培訓心得體會04-16
臨床心得體會05-24
早教學習心得體會07-03
臨床實習的心得體會02-12
臨床藥師心得體會05-23
臨床培訓心得體會01-13
臨床實習心得體會02-07
早立秋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