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的教育》有感[精]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愛的教育》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愛的教育》有感1
這個假期讀了幾本書,我非常喜歡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小學生的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愛戴。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書里講了有許多作者的小伙伴,他們是可愛、講道理的孩子,雖然有的貧窮,有的富有,有的殘疾,有的學習落后,但作者他從不計較,與他們玩得開心,學得快樂,并從開心 和快樂中得到了教育,《愛的教育》這本書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卻并不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小鐵匠,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許多感人事件,令我非常感動。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讀《愛的教育》有感2
今年暑假,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口氣把意大利作家寫的《愛的教育》讀完了。作者小寫的是一個男孩的一個學期里的事,其中當然有甜,有苦;有悲,也有歡。讀了《愛的教育》我知道學習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愛的教育》中有一個故事特別讓我感動;一個貧苦的家,老個很老,小的很小。丈夫又去世了媽媽只好外出打工。她每個月都寄錢回家,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有一個月,媽媽沒有寄錢回家,家里人以為這個月她干得不好,沒有理會。三個眼月過去了,媽媽還是沒有寄錢回家,孩子們已經知道媽媽去世了或生病了。
孩子們不理家里人反對,經過好心人的幫助,找到了媽媽的家,經過貴人的`幫助,媽媽做了手術得救了。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孩子,媽媽會得救嗎?是呀!如果沒有孩子,媽媽會得救嗎?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我也會不假思索地去救媽媽,因為:“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記得我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突然肚子痛,而且痛得很厲害,我立刻讓媽媽吃了一些藥,可痛還是沒能止住,反到越來越痛了。我連忙叫鄰居張叔叔幫我把媽媽送到醫院里。醫生一檢查才知道媽媽有結石。那一天,我陪在媽媽身邊,沒有去上學,在病房里,我和媽媽又聽到那一首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多少年以來,我一直記得這件事。《愛的教育》真不愧是世界經典呀!
讀《愛的教育》有感3
自從讀了《愛的教育》之后,我理解了生命的另外一種意義,就是愛!《愛的教育》中的《同情窮人,母親的信》,令我深受啟發!一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上學時看見一個窮母親帶著一個小男孩在街邊乞討,安利柯卻視而不見,但他并不是沒有錢,而是他還沒有領悟到什么是仁愛!后來母親寫了一封信給安利柯,他非常慚愧,并且以后改正過來!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人都不是很懂得什么是愛!所以他們有時很冷漠,愛是一種高尚的美德,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這點,不過我相信他們會改正過來的!
就像故事中的母親一樣,她有著高尚的品質,因為她懂得愛!很多人會認為:這些乞丐根本就不認識,憑什么我要把錢給他呢?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出來當乞丐的都是非常貧窮的人們,可能當你覺得一、二塊錢很不起眼時,他們會覺得無比珍貴。如果自己是有能力的,為什么不給可憐的乞丐們一些錢呢?給一、兩塊錢,雖然對他們的幫助不大,但你卻在他們眼里變成了一位善良、樸實的人。每當我幫助了人的時候,我會覺得很開心,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
當我讀了這個故事時,我想到了一件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一位老奶奶上來了。她白發蒼蒼,拿著拐杖,但我留意了一下,沒有一個人讓座給老奶奶,在車上的全部都是年輕人,有睡覺的.、打游戲的、也有聊天的。就是沒有給老奶奶讓座的,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立刻給老奶奶讓座,老奶奶還夸我是好孩子呢!雖然只是簡單的事情,但讓我看到了大道理,現在的人們缺少仁愛,只向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是不對的!希望他們可以知道什么是愛。
愛是一份關心,是一份慰問,愛可以帶給我們開心與快樂,愛可以把傷悲抹去,特別是爸爸媽媽的愛,如果沒有了愛,世界將會變得很可拍,只有黑色和白色。愛是大家溝通的橋梁,要想世界充滿愛,就要從自己做起!但愿愛的種子灑遍每一個角落,傳染每一個人,讓世界變成一顆璀璨的明珠!作文
讀《愛的教育》有感4
在爭創“四有”好教師活動的日子里,我有幸拜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愛的教育》真不愧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它所寫的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平凡事例, 正是這些真實可信的實例,把我帶入了一個愛的世界,讓我感受到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愛國之情……讓我在愛中感受到了莫大的教育。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覺得要向那些默默奉獻的優秀教師們學習。
什么是愛,如何去愛?很多人只會說不會做。而在“愛的教育”這本書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書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讓我們感受到愛無處不在,而且沒有限制,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對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獻血,捐獻骨髓,幫助希望工程……愛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夏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 基礎; 教育需要愛,愛要體現在教育中,有愛的教育,才能留下更美好的回憶! 什么教育才可以稱得上是“愛的教育”?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書中則認為:教育首先是一種服務,教師是一種帶有濃厚服務性質的職業。一種為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的服務,一種為社會培養健康健全的人類的服務。也惟有如此,作為教師心懷一種服務思想,才可能從過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誤區中走出來,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也只有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最切合實際的東西,才能為他們鋪設好
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他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他們張揚個性,茁壯成長。其次,當代的教師還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一名好教師,一名愛學生的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他們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再次,作為當代的教師還應該“善思”。教師應該是個思想者。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個有心人,去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不管怎么樣,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當我面對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些孩子!
讀了這本書,更堅定了我決心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決心要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學生,這也是我一生無悔的追求。我追求的是“我只是憑良心去做了點極其平常的事,我要用我真情的付出、辛勤的勞動,去努力實現人生的價值。”
讀《愛的教育》有感5
這個寒假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關教育中的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里,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讀《愛的教育》有感6
《愛的教育》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非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一般而細膩的筆觸中表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愛的教育》在訴說高貴純真的人性之愛確實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盡管,每一個人的人一輩子閱歷不同,可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咱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關于愛的一些思索。
讀《愛的教育》有感7
暑假,我最近讀了一部經典名著——《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
《愛的教育》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們只在乎是否對自己有利,什么事也不放棄討價還價。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給予人方便,等于給予自己方便;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
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讀《愛的教育》有感8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覺得卡隆是一個善良、正直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樂于助人,愛打抱不平。學習的時候總是很認真,這一點我要向他學習。
卡隆樂于助人的事讓我很難忘。有一次,在雪地上發生了一件意外。卡洛斐無意中把一個雪球扔到了一位過路老人的眼睛上,砸傷了老人的眼睛。卡洛斐心里很害怕,不敢承認錯誤,卡隆走來對他說:“承認是你的'義務。”卡隆陪卡洛斐一起去承認了錯誤,老人也愿意原諒卡洛斐。
還有一次,卡隆看見一個二年級的小同學丟了買筆記本的錢,卡隆就用自己的錢給他買了一本。
我想起了我們班張宣昊的媽媽給我們一人一本口算,因為叢老師讓我們一人買一本口算用,所以就幫我們把口算全部都買出來了。
正是因為我們身邊有愛,我們才能過得更加美好。
這本書里,有很多值得我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其中我最佩服的是斯帶蒂。
斯帶蒂以前算數一竅不通,寫作文寫幾句就文不對題,上課時老師說的他也聽不進去。現在他算數可以算的又快又好了,還可以寫出有意義的作文,而且還得了二等獎,他為什么可以拿到二等獎呢?原來,他只要有一點錢就去買書,不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就是在街道上他總是在學習。據說他家有一間小小的屬于他的圖書室,他很長時間都在書中遨游,他平時從不和家人游戲,今年他得了二等獎,真是不容易,放學了,他拉著他爸爸的手,急忙回去復習功課了。
斯帶蒂一有錢就去買書,而我一有錢就去買玩具;他一有時間就去學習,而我一有時間就去玩。我以后上課要認真聽講,還要管住自己的小手。下課我要多看書,好好復習,爭取把成績搞好!
讀《愛的教育》有感9
《愛的教育》是經典名著之一。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人。他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有,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聽老師講,該書一百多年來,暢銷不衰,影響深遠。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其中的《犧牲》一課。
《犧牲》一課,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課文起因是主人公安利柯的爸爸因事事不順心,難以掙到更多的錢維持全家生計,一家人生活很拮據。家庭成員們不得不做出“犧牲”:早飯只吃面包,不再吃水果和其他東西;不再買新衣服;不再雇人,自己做家務事……總之,一家人只能團結一心節衣縮食來戰勝困難。
這篇課讓我第一次理解到,犧牲并不只是形容那些死在戰場上的英雄,現實生活中,犧牲其實就等于奉獻。比如:教師在午飯后抽出休息時間給我們輔導作業叫“犧牲”;爸爸、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工作,忙里偷“閑”檢查我的功課叫“犧牲”。而我呢,無形中也在做出一些“犧牲”。如今的我,不再請家教,學習更加自覺,還存下了不少壓歲錢,也慢慢學會如何自己照顧自己。
特別是“熄燈一小時,關愛生活每一天”活動后,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個個都作環保小公民,“20xx年世界末日”說僅僅是不可能實現的預言。
讀《愛的教育》一書讓我懂得了許多可貴的人生哲理。同學們,一起來讀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10
《愛的教育》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一個三年級小學生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并用自己的眼光去思考與評論是與非,好與壞的故事。
在《愛的教育》中,每一個故事雖然不是驚天動地,但它卻真實地反映出了對這些小事的看法,并把日記中的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故事還充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與環境描寫,可以讓你在讀故事時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飛翔。
在這本充滿趣味和讓人感動的愛的教育之中,我最念念不忘的便是《災難》這個故事,它所述說的是三年級的羅貝蒂在一天早晨發現一個一年級的小男孩跑到馬路中間玩耍,正當這時,一輛馬車疾速駛來,千鈞一發之際,羅貝蒂挺身而出,一把抱住小男孩向路邊沖去,雖然小男孩脫險了,但羅貝蒂的一條腿卻不幸被壓斷了。在日記之中還曾寫到全校同學都向羅貝蒂投去崇敬的目光,羅貝蒂的母親還因此大哭一場。羅貝蒂那舍己為人、奮不顧身的精神也十分讓我敬佩。不僅如此,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母親與五個月大的.女兒被掩埋在廢墟之中,為此,母親為了讓女兒活下去,她便把手指咬破給女兒喂血奶,最終母親也死了。
其實,在愛的教育里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我從故事中感受到人物“舍己為人、互相幫助、友好善良、自尊自愛”的美好品德。這個深刻而有意義的知識寶典,我愛不釋手。
讀《愛的教育》有感11
今年暑假我再讀《愛的教育》。這本書名使我思考,這個世界上的愛有很多種,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尋找一個未知的答案。
小說記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年中經歷、觀察、感受到的一切,其中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寫給他的話以及老師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這些故事很感人,其中我對《一場交通事故》這個故事印象最深,文中的一個孩子為了救另一個孩子自己的`腿被汽車碾傷了。這種愛非常偉大,是怎樣的力量讓他在這么危急的時候救助別人,剛開始我不理解,后來漸漸懂得了,知道只有在愛的環境下、愛的教育下才會有一顆純潔、善良、高尚的心。這種愛是平時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是伴隨一生成長的。
我看了這本書,不僅僅受到了教育,心靈更是受到了凈化和洗滌。父母的愛是每天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呵護我,老師對我的愛是當我遇到難題是,她們細心教誨我,朋友對我的愛是把最好的東西拿給我分享。我們要學會接受他人的愛,更要學會把自己的愛分享給他人,這樣才會讓明天更美好!
讀《愛的教育》有感12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寫的,本書通過一個小學生記日記的形式,講述這個學生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感受。
從書中我認識了臉上總掛著微笑的`卡隆;愛說笑話的科列帝;臉色蒼白的納利;臉蛋圓嘟嘟的小石匠…… 在這個故事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朋友卡隆》,在假期里我思念我的朋友卡隆,卡隆是個非常有禮貌、善良而正直的人。他為人厚道,不管同學們遇到什么問題找他,他都會竭盡所能的幫助別人。有一次一位同學不小心丟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傷心地哭著的時候,卡隆看見了就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零花錢給了他。讀了這篇文章,大家一定都喜歡上卡隆了吧!
是呀,我也有同樣的感受。他有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處處為他人著想,體諒他人,關心他人。這種高貴的品質不正值得我們學習嗎?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感覺到人們相互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我認為: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給別人快樂,就是給自己快樂。今后,我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就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助。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滿愛心。讓你我伸出友愛之手,讓世界充滿愛,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讀《愛的教育》有感13
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本很好的書,里面有很多小故事讓我感動,讓我感受到愛,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
意大利作家亞米切夫以日記體小說寫了《愛的教育》小主人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很善良,他天真、好動在他的生活中有愛他的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經常鼓勵他安慰她們所以他才順利成長也從中獲取經驗。
我也是一個四年級學生,我也有愛我的爸爸媽媽、愛我的夏老師和我愛的同學們。但我也有缺點,我的脾氣太急躁經常和同學們發生沖突。爸爸因為我的急躁,打過我也耐心的`教育過我。要我從小和同學們搞好關系,互相幫助、關心同學,要我像書中的羅貝蒂學習,要像小主人翁那樣去體會同學之間的友誼,去體會老師給我的關懷,去體會父母無微不至的愛。
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以安利柯為榜樣,我一定做一個品學謙優的好學生,請老師爸爸媽媽同學們相信我,我一定做得到。
讀《愛的教育》有感1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的就是書,書能讓人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使人終生受益。世上有許多的好書如:《愛的教育》,《童年》……,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一共有一百篇日記,亞米契斯在序書中說:這本書也可以叫做“一個小學生一學年的故事。”我向大家介紹一篇讓我受益匪淺的日記,名叫:三十的.銅板。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十一月的一天下午,放學后,安利柯(這本日記的主人公)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辦點兒事情,當走到女子小學門前時,看見一個年紀很小的少年,一直站在那兒,流著眼淚。
安利柯正準備去問問他,忽然跑去幾個女生,圍了過來,問:“怎么了?”少年抬起頭說:“我的錢丟了,三十個銅板是我掃了好幾處煙囪,才賺來的,誰知從口袋漏掉了,怎么辦,師傅會打我的!”少年滿心的委屈。這時有來了幾個女生問明了原委后,從口袋里拿出兩個銅板說:“我只有兩個,大家可不可以湊一湊?”“好
”。“還有哪位有,做做好事吧。!”又有五六個人把買東西的錢拿了出來,“八個,……十個……,十五個,還不夠啊!”這時候,一個大女孩,掏出了十個銅板的銀幣放在少年的手里。大家高興極了,可還差五個,這時,五年級來了,紛紛解囊相助,不僅湊足了三十個銅板,而且還多出來了!少年高興得流出了眼淚。
就是這小小的一篇日記,不僅讓作者安利柯受到了啟示,更讓我的道德受到了非一般的啟事。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品德好壞之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行動是榜樣的最好的語言,文中,后來的幾位女生就是榜樣,她們就是用榜樣的力量才使后面的人向她們學習。當教育者在教育他人的時候,別人還是在毫無顧忌的違背,那么教育者就會枉費心機。《愛的教育》用優美的語言和淵博的知識,把我帶到了有愛,有品德的社會中去,它講訴的許多感人故事,哲理深刻。最后,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駐。
讀《愛的教育》有感15
“愛”一個明亮的字眼,也是一種本能。生活中,“愛”總是無處不在。“愛”能把人們凍住的好處融化。沉香救母、雪中送炭從各方面體現出愛。而在這本《愛的教育》中,愛也自然存在。
本書是一位小男孩恩里柯跟朋友一起度過的一學期,每月每月的寫出了小作者對學校的觀點、喜愛。在本書中:弗蘭蒂因為調皮被趕出了校門;加羅內的母親去世了;還有一個小孩夭折了!學期結束時,一位老師又病逝了……這些組成了本書感人的特點。感人的不僅只有這些,還有更感人的每月故事:喬布魯用自己的生命換了奶奶的生命;少年為了讓軍官知道敵人的地點,也獻出了生命。總之個個都讓人淚流滿面,也有不感人的,但非常的少。除了這些,還有些爸爸媽媽寫的話,使內容更豐富、生動!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種種英雄人物的死,都關于犧牲!工人因為養家而從五樓摔了下來!老師是因為工作才累的病逝!喬布魯是為了奶奶的性命!這一切,都是犧牲的人啊!這些偉大的英雄,我向你們致敬!你們是我的`榜樣!加油,我仿佛感受到了愛的力量!
長大后,我們的記憶當中,最忘不了的是童年,作者德·亞米鍥斯把童年的時光加以改寫,才寫出了一篇完美的《愛的教育》。
世界上處處有愛。世上要是沒愛,必將變得冷淡、安靜,不會再研發下一代!所以,讓我們用愛去報答世界吧!
【讀《愛的教育》有感】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有感03-05
《愛的教育》有感10-05
讓世界充滿愛——讀《愛的教育》有感03-30
讀《愛的教育》體會07-05
讀《愛的教育》心得03-27
讀愛的教育感想07-04
讀《愛的教育》感07-28
讀《愛的教育》作文08-02
關于愛的教育有感08-17
關于《愛的教育》有感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