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讀《萬物簡史》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重讀《萬物簡史》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讀《萬物簡史》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我第二次翻開了《萬物簡史》。這次我又從中收獲了許多想法。
從原子到宇宙,這本書都作了介紹。當我讀到有關人和生物的篇章時,書中提到:“盡管生物盡九牛二虎之力保護自己,它們總是會崩潰、滅絕。”——這便是生命。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史上出現過無窮無盡個物種,它們無不經歷了各種折磨:被曝曬、被浸泡、被腐蝕……有的輝煌,有的衰敗。
恐龍,曾經多么智慧,多么強大,它們的足跡曾遍布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可當末日來臨之時,誰也無法阻止它們的滅亡。一個燦爛的世界瞬間被抹掉。而地衣,這種僅僅是真菌和藻類結合起來成的生物工程卻能堅強的生活數萬年。這無疑是最堅強不屈的可見生物。從生命的發展史中,我們極不情愿地發現,越是復雜的生物就越是脆弱的。反之,越簡單就越堅強。
當人類出現,我們改變了世界,我們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造出各種足以讓其它物種目瞪口呆的事物。然而,我們也破壞了世界。我們試圖挽回。與其說環保,還不如說是維持人類等一部分較脆弱生物的存在。當我們因環境惡化手忙腳亂的時候,那些單細胞生物一直高枕無憂。它們甚至可以在濃酸或極寒的、極高溫的環境下生存。這無疑是告訴我們,生命的真正范疇比已知的要多得多。總之,我們只能算是改變了世界,這或許能促進新生物的誕生。數千萬年前若沒有恐龍等爬行動物瀕危,怎會有哺乳動物的繁盛;更早以前,若沒有光合作用誤造出有“毒”的氧氣,它也不會成為如今生物賴以生存的氣體。生物總是能適應新的環境。
無論大自然如何為難生物,都只會無功而返。生命,在繼續。
【重讀《萬物簡史》有感】相關文章:
重讀《萬物簡史》有感10-20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02-10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07-06
《萬物簡史》心得體會04-26
《萬物簡史》讀書筆記1500字07-01
讀《萬物簡史》有感03-19
讀《萬物簡史》有感11篇04-05
《萬物簡史》讀書心得02-14
萬物簡史讀書心得03-31
《萬物簡史》讀后感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