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我就趕忙去菜市場買了幾束艾葉。插在了門上,放在了屋里。
頓時一股中藥的清香在屋內彌漫開來,讓人沁人心脾。這是艾葉的清香,更是傳統文化的味道。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端午節插艾,也演變成我國端午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為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我國特意把端午節、中秋節、春節規定為法定假日,目的是引起國人的重視,尤其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傳統節日文化熏陶,讓青少年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但因許多籌劃和創意不到位,導致現在即使放假了,卻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比如很多人竟不知道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的`來由、風俗,以及應賦予的時代意義。
另外我在一本書上看到,早在一千多年前,從中國起源的端午節就傳到了韓國。從1967年開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韓國定為“重要無形文化遺產”,受到國家的保護和扶植。后又經過二十多年的精心準備,韓國的“江陵端午祭”于20xx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及無形遺產”。我認為,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光榮,同時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尷尬。
弘揚傳統文化刻不容緩,需要國人的共同努力。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今天,我們四年級一班一共28組同學和家長來到章丘植物園植樹,從昨天晚上我就興奮地無法入睡,心里一直在想明天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一大早,我不到7:00就起床了,催媽媽準備活動所需的物品,并不停地問,“什么時候走?”媽媽幾度被我逗樂,反問我“上學時怎么不這么著急呢?”我真是不好意思,一直控制自己激動的情緒。
到8:20了,媽媽把我和奶奶送到秦悅乘車上。一路上,我和秦悅乘不停地討論怎樣植樹?各有各的看法,爭論不休,最后我們統一了意見。時間過去很久了,怎么還不到植物園?我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終于來到了我們期待已久的`植物園,來到大門口,已經過了10:00——我們集合的時間。老師同學們的大部隊都已經進了植物園內植樹了。不能和同學們一起入園,心中不禁有一絲絲的失望。
事不宜遲,我們背上行李,飛奔入園,尋找我們的隊伍。結果,我們分不清方向,繞了一大圈才找到我們的大部隊。班里的同學看見我們,親切地問道:怎么才來,迷路了?
開始植樹吧,我拿起鐵鍬準備鋤地,使勁鏟了幾下,土才挖了一點點,我都累得出汗了;換奶奶出場了,只見她用鐵鍬向下挖了幾下,雖然挖的很快,但奶奶畢竟年紀大了,幾下就累得氣喘吁吁。這時,陳泳霖一家人和其他同學一起來幫我們植樹,經過十幾分鐘,坑就挖好了。我急忙把樹苗放入坑中,擺好位置,保持樹苗垂直于地面,同學們急忙向坑里填滿土;該澆水了,于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桶水提到樹邊;給樹苗澆好水后,我又給樹苗培好土;為了使我心愛的小樹苗長得更加挺拔,我用力的在樹苗根部踩了踩,后來,我在樹苗上綁上帶有“聶一帆”標志植樹牌,最后我還與我的“幸福樹”合影留念。
在回來的路上,我在想:小樹苗,快快長大,明年我一定會來看你的。到時我也會長高的,我們比賽吧!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目的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相傳從前,楚國有位大臣,名叫屈原,當楚國危機重重,因為屈原一向受楚國的信任,所以他每天晚上都為楚王出謀劃策。有一天,一群小人在楚王面前告了屈原一狀,楚王信以為真,把屈原趕出楚國。后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跳汨羅江自盡。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后,紛紛捕撈屈原的尸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往河里扔粽子,從此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每年端午節,大街上都飄著粽子的清香,那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菱形的,粽子的形狀不同,品種也不同,有蜜棗餡的,有肉餡的……我最愛吃的是蜜棗餡的,撥開粽葉,雪白的糯米中夾著一個蜜棗咬一口,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如今我們生活在這么幸福的社會主義更應該弘揚端午節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澎湃愛國心。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天上共有十個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9個太陽,后娶嫦娥為妻。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嫦娥思念丈夫便向丈夫說:“明天是月圓的時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院子里,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第二天,后羿照嫦娥的吩咐做,果然夫妻團圓。因此中秋節用月餅祭祀嫦娥的習俗便傳了下來。今年的中秋節我與家人共同坐在陽臺上吃月餅的事情還讓我記憶猶新。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從外面買了整整一籃子的月餅。有豆沙餡的、蓮蓉餡的、五仁餡的`、雙黃餡的、鮮肉餡的……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垂涎三尺。開始吃月餅了,大家都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塑料刀開始小心翼翼的切起來了,我看著大家那熟練的動作,不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輪到我切了,我先把左手按在離刀一厘米的地方,右手拿著刀小心翼翼的切著。然而,由于緊張,我的手一直在發抖,那刀仿佛偏要與我作對,我要它往前,它卻老往旁邊傾斜。呼!總算切好了,可是一抬頭,我便又傻眼了,我切的月餅歪歪斜斜,參差不齊,只是勉強能吃,而別人切得整整齊齊,十分好看。于是,第二次我切時,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緊張,使手不再發抖,果然這回我切得整齊多了。我們都高興地吃著自己切的月餅,邊吃還邊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隨著春天的蒙蒙細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
清明節一般在四月五日左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日。據說它始于周朝,距今約有2500年了。
就在這一天,奶奶說要做青團上墳,我也去湊熱鬧,便看著奶奶做了起來。奶奶采了一種叫青葉的'草,把那草搗碎,然后把草的汁給擠出來,再把草汁揉到一糯米團里,融合起來,那個糯米團竟然變成綠色的了。奶奶又把肉啊,蘿卜啊,豆腐干啊等等一些東西在鍋里燒炒,過了好一會兒,那些餡都炒好了。最后奶奶把餡包入糯米團中,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鐘后,帶著清香的青團就出鍋了,咬上一口,軟軟的,可香可好吃了。
就在這一天,我們全家人去祭掃了祖上的墳墓。奶奶點燃了香和蠟燭,爸你媽媽獻上了菊花。接著他們神情凝重地磕頭禮拜,口中還念念有詞,我聽到了一句,好像是“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祭祀完畢,我們一家人就野餐、賞花。迎春花、桃花、櫻花都開了,如天邊的云霞。春天的野外真美啊!
清明節既祭祖,緬懷祖上的功德,也是踏青游玩的好日子,我喜歡傳統節日——清明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粽子嗎?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嗎?這得從端午節的來歷說起。
說起這來歷,這里面還有一段小故事呢!屈原原是楚國的大夫,因為楚懷王被其它國家的國王騙去害死了。楚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繼承了王位,屈原一心想替楚懷王報仇。但是,大臣們總是在楚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使楚王疏遠了屈原,于是屈原被趕出了楚國。屈原流浪到了一個小村莊里,村子里的人們都很同情屈原,但是有一天,屈原覺得愿望難以實現,自己不被新的楚王理解,于是就跳江死了,村子里的'人聽說了,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大伙撈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撈上來。于是,他們就往竹筒里灌滿大米扔到江里面,以免魚兒吃掉屈原。
后來人們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往竹筒里灌米改成包粽子,人們還把屈原投江那天立為端午節,用以紀念屈原,端午節就這樣一代代的流傳下來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老、敬老、愛老。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非常揮霍的買很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夠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說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蓯嵌V鲆瘓洌骸奧飛閑⌒目闖擔鴯饌娑!”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么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后,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春節就是農歷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征著一年的開始;標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但是中國人為什么要過春節呢?春節的來源是什么呢?如果寶寶問起這樣的問題,作為父母的你,可能也不一定回答的上來。其實,關于中國的春節,以及春節的'各種習俗,都有很多奇妙動人的神話故事,快要過年了,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講講這些關于過年的傳說。
春節的起源:
關于“春節”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上長著角,非常兇猛恐怖。“年”長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每個村里的人們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里一片匆忙恐慌,沒有人理會他,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得渾身發抖,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打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這風俗廣泛流傳,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9
我多希望“清明節”踏青能夠萬里無云,陽光明媚,而春雨不期而至,給這次踏青之旅增添了別樣的風情。
在我們下榻的農莊周圍,拱橋石階,白墻黑瓦,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畫。細雨蒙蒙,如煙、如霧、如塵。風拂過臉頰還略帶著一絲早春的涼意。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而此處的河水是別樣清,卻依然可見魚兒在歡快地游著。
最迷人的是那片油菜花田——綠色的葉上一簇簇黃花,那黃和綠緊密地連為一體,春意盎然!細雨飄撒在天空中、湖面上、花叢里。應了那“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
我和家人坐在亭中,聽著古曲,沏一杯明前茶,聊著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農莊贈予的幾個青里透紅的豆沙青團,甚是讓人喜歡。
離開鋼筋水泥的喧囂城市,聽琴、看雨、賞花、品茗。與家人享受著這份從未有過的恬靜,無比愜意……
這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清明節,一個與家人團聚與大自然親密邂逅的踏青之旅。
【傳統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節日作文07-03
傳統節日作文05-30
傳統節日作文[精選]08-25
傳統節日作文【精選】09-04
(經典)傳統節日作文09-03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9-01
(經典)傳統節日作文08-30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8-30
【經典】傳統節日作文08-27
傳統節日作文(經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