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看到過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精品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1
[釋義]負:背著;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語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正音]荊;不能讀作“jīn”。
[辨形]負;不能寫作“赴”;荊;不能寫作“京”。
[近義]引咎自責
[反義]興師問罪
負荊請罪的典故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卻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負荊請罪的造句
1)人家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請得諸葛亮出山,邱若影堅信她不辭勞累,每日來醫院負荊請罪,就算他是鐵石心腸也有繞指柔的一天。
2)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心悅誠服;藺相如忍讓寬容,廉頗負荊請罪……海納百川容量大,壁立千仞氣節高。
3)張氏愛子深切,明白朱友裕是無辜的,便命人四處找尋朱友裕,要他回來負荊請罪,朱友裕聽從庶母所言,歸來向父親請罪求死。
4)顯然玩心大起的師師一下子被驚著了,看著舒野眼中那種似要同歸于盡的表情一陣慌亂,不是應該羞愧難當,負荊請罪神馬的。
5)只怪我們用錯了人,應當負荊請罪。
6)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以求對方諒解。
7)廉頗深明大義,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將相和,國家興。
8)廉頗翻然悔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9)這件事我做的很過分,心中感到過意不去,定要如負荊請罪一樣真誠,才可得到原諒吧!
10)按說我是得為自己的莽撞負荊請罪的,因為即使是瘸著腿上臺,也不免要影響市容的。
11)上次是我做的不對,今天我負荊請罪來了,還請你能海涵。
12)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譜寫了將相和的美談。
13)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造。
14)考試沒考好,又故意隱瞞,事發,我只好負荊請罪。
15)魯智深上梁山向宋江負荊請罪這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6)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17)你最好是負荊請罪,我相信他會原諒你。
18)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19)他知道別人對自己的好意后,負荊請罪。
20)我惹媽媽生氣了,我決定負荊請罪向她道歉。
21)棄卒保車、靜觀其變、負荊請罪、安如泰山!
22)中芯國際前任CEO張汝京在辭職當日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表示,他辭職實為"負荊請罪",希望辭職讓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真心和解,不至于影響中芯國際的運營。
23)由于我的誤會讓你招受了很大的`委屈,現在事情都水落石出了,我特地負荊請罪來了。
24)當他意識到自己錯怪好人的作為后,下定決心,登門造訪,負荊請罪。
25)上一場比賽前,丁偉和總經理趙兵說,等比賽結束后,要自己親自去找老板談一談,負荊請罪。
26)在夏女士的指導下,張鶴林終于放下心理包袱,前往親生父母家中向二老"負荊請罪",經過半小時長談,最終贏得母親的原諒。
27)小澤老師要我出來看畫并說出一個故事,后來我才知道這是負荊請罪,可那時我怎么知道啊。
28)小明和小剛由于第一個字吵了起來,事后小明發現自己錯了,便主動向小剛負荊請罪。
29)如今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實亡,古風盡失,但是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30)考試沒考好,我又故意隱瞞媽媽,媽媽知道后生氣了,我只好負荊請罪向她道歉。
31)我老爸可是寬容大度、深明大義的人吶!我今天干了個壞事我負荊請罪,老爸都沒罵!
32)小明欺負了小紅,小紅哭了,最后小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去找小紅負荊請罪。
33)此次,他得知"妻子"在深圳的下落后,他決定用跪立街頭負荊請罪的方式向妻子表達歉意,希望她能回心轉意原諒自己。
精品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2
釋義負:背著;荊: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做杖。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認錯道歉,自請責罰。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文一武兩個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頗,他英勇善戰,多次領兵戰勝齊、魏等國,以英勇善戰聞名于諸侯。文的叫藺相如,他有勇有謀,面對強悍的秦王臨危不懼。他兩次出使秦國,第一次使國寶和氏璧得以完璧歸趙,第二次是陪同趙王去赴秦王的“澠池之會”,兩次都給趙國爭回了不少面子,秦王也因此而不敢再小看趙國了。于是,趙王先封他為大夫,后封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對藺相如很不服氣。他想:藺相如有什么能耐,無非是會耍幾下嘴皮子,我廉頗才是真正的功臣呢!他對手下的人說:“我要是見到了藺相如,一定要讓他嘗嘗我的厲害,看他能把我怎么樣!”
這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里,他干脆裝病不去上朝,避免與廉頗發生沖突。他還吩咐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后碰著廉頗的手下,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可是冤家路窄,一次,藺相如出門辦事,正碰見廉頗遠遠地從對面過來,藺相如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藺相如的手下氣壞了,紛紛責怪藺相如膽小,害怕廉頗。藺相如笑了笑,說:“廉頗和秦王哪個厲害呢?”手下說:“當然是秦王厲害了。”藺相如接著說:“我連秦王都不怕,還會怕廉頗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難免有一只要受傷,這就給秦國制造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所以,我寧可忍讓一點兒。”
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他感到非常慚愧。一日,他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里去請罪。藺相如連忙把廉頗扶起。從此,兩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衛趙國。
成長心語
廉頗不僅是一員猛將,還是一個勇士,一個勇于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勇士。知錯能改,這是我們從小便接受到的教育,但因為面子的問題,很多時候,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錯,還是很難主動去認錯。一味地回避自己所犯的錯,是需要花費很大力氣的,與其浪費這么多的時間與精力,不如直接為自己的.錯埋單,并將它看做一次深刻的教訓。人總是在一次次的磕磕碰碰中長大的,錯誤只是一個小水坑,許多人都是被水濺濕過,才知道以后要小心地避開。所以,前進的路上不要害怕犯錯,只要在犯錯之后,坦誠地接受并注意改正,之后的小水坑便會越來越少,前進的道路便會越來越順暢。
【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03-03
負荊請罪歷史典故06-26
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06-26
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熱門)07-24
(優秀)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07-24
優秀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10-02
【精品】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08-03
關于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06-29
負荊請罪的歷史典故(3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