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3篇(熱門)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評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1
這學期的公開課我設計了語言活動《自然的聲音》,活動設計分為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請幼兒講述家里的各種聲音,第二部分是兒歌創編活動。
第一部分,請幼兒說一說家里的各種聲音,包括表、電話、電視、切菜聲等等,在這一部分中,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對家里的各種聲音講述的非常準確。
第二部分,請幼兒聽錄音(小鳥叫的聲音、水流聲、下雨聲),并進行兒歌創編:小熊小熊,你聽什么聲音?我聽到“嘩啦嘩啦”流水的聲音。在這部分的活動中,大部分幼兒積極性較高,但個別幼兒在創編兒歌的時候,由于膽小的原因回答問題聲音較小。
活動設計的可取之處是:
1、運用了現代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課件這種聲形并茂的教育輔助手段,它形象生動、聲形并茂的特點很易引起幼兒的興趣;
2、是運用了創編這種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開拓幼兒思維,給孩子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
但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活動中,應給幼兒充分的想象空間,創編更多的兒歌內容。
2、沒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新《綱要》的語言領域目標,從孩子本位出發,如目標第一條就是“樂意與人交流”,并且綱要強調了“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純粹淡化了以前得視語言形式學習的'特點,而是強調了語言的“人本”精神與交際作用。因此,對于每個語言活動,我樣首先應以新《綱要》為指導,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以幼兒為本”的目標,而不是停留在理解表面情節的層面上。
3、整個活動還要注意動靜交替、難易適度、層層遞進等原則,注重孩子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原則等。只有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出發,注意動靜交替、難易適度等才能避免孩子過于疲勞。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2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吳老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一、巧妙的利用網絡資源,并且注意象聲詞的學習。
大自然是美麗的、奇妙的,親近自然是幼兒樂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聲音,在本節活動中,她選擇了幼兒熟悉的鳥叫聲、流水聲、風聲、雷聲、雨聲作為探究的對象,讓學生靜下心來去傾聽。
二、品讀語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理性地去分析“什么聲音美妙,怎樣美妙?”一句一句拆開來,揉碎來,那種美妙還能降臨孩子心間嗎?一句一句單獨來看,也能感受到聲音的妙處,但是惟有把聲音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感受同樣是風,同樣是水,聲音卻是那么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每一片葉子不同的聲音,微風的輕柔,狂風的雄壯……把這些放在一起來用心傾聽,細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會直擊心房,讓人流連,讓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三、重視學生對文章結構的認識。
另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她還注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總起段。學習完課文后,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體地寫了大自然的聲音?學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體地寫了風、水、動物的聲音。學生很快就發現了第一自然段。啟發學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吳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從閱讀的`角度講,語文課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藝欣賞,只需體驗情感,發展情感。語文的目的,不僅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要讓學生嘗試構建一個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學了課文能得到某種啟迪,使人越學越聰慧,越來越變得眼亮,這樣的語文課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滿足了求知的愿望,對學生內心世界觸動也很深。《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3
今天聆聽了鄭老師執教的三年級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我感觸頗深。這是一篇充滿韻律的寫景散文。老師能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現大自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鄭老師的教學設計嚴謹,素材豐富,準備充足,過渡自然。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一、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小班化教學中的主動參與是常用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真正做學習的主人。鄭老師在教學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聲音,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然后又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讀,了解從小溪到大海的'聲音的變化,讓學生從聲音的變化中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發了學生興趣。在講解除了課文中出現的小歌手之外,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歌手時,鄭老師找同學來演一演,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都紛紛舉手,表演了各種動物的叫聲,就連平時”默默無聞”的同學也一連表演了幾次,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像這樣的課堂,學生在盡情游戲,主動參與到其中,遇到問題再也不會去逃避,而是想盡辦法去解決,這樣好玩的課堂,怎么會學不會呢?這樣的小班教學與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學相比: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與直接指導在時間上有了保障;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頻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師生之間的近距離交流:
鄭老師利用師生的近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對自己的關注。比如在小組合作時,鄭老師走到學生中間一起參與,并適時加以指導。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聲音的評課稿11-21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11-20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經典】09-10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精選)09-11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精選]09-11
(精選)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09-14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經典]09-11
(經典)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09-21
(經典)《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08-27
(經典)大自然的聲音的評課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