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居里夫人》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居里夫人》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1
前幾天,我讀了《居里夫人自傳》這一本書。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偉大而勵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二十四歲時,她到巴黎大學學習,在學生時期與法國物理學家比埃爾·居里結交,邂逅后因志趣相投結為夫妻,居里夫婦于1903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比埃爾·居里因車禍去世。居里夫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艱難度日,1911年,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居里夫人用X光照相技術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居里夫婦開創的激光技術也對醫學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4年,居里夫人因白血病不幸去世。
我覺得我們和她簡直天壤之別,她雖然沒有出生在我們這個和平年代,但是她在那樣艱苦的物質條件下,學習還是那樣專心致志,也沒有放棄她對科學的熱愛與追求。在丈夫去世后,她不是一直的.一蹶不振,而是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埋頭苦干。經過三年多的堅持和努力和終于提煉出了鐳,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讓不看好他們的那些人給以沉重的打擊!而我們生活在這樣和平、幸福的年代,不但沒有努力學習,還胡作非為;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用消極的心態去面對,甚至還會想方設法地逃避。有的心理素質較差的,遇到困難、復雜的事情,可能選擇虛度光陰、自甘墮落甚至輕生。我希望我們從現在開始不違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從點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下力求完成創造與奉獻。
讀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要學會堅強、***、熱愛學習、大膽探索科學;做事要認認真真,專心致志才能成為有名望的人。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2
《居里夫人自傳》是一本兩篇十四章的小說。這本小說記載了瑪麗·居里夫人自己的家庭、婚后生活、戰爭中的自己和美國之行,也重點記載了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的研究時光。居里夫人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曾被7個國家授予24次獎金和獎章,擔任過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位,一生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法國女士。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居里夫人對物理、化學和科學的用心和專心,也明白了居里夫人為什么會這么杰出的原因。居里夫人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美國之行”中瑪麗·居里夫人受到了美國華盛頓的白宮里,居里夫人受到了白宮的歡迎。在書中,居里夫人說:“雖然這次白宮的歡迎會不是很長,不過,我卻很感動,這次歡迎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記憶。”同時,美國之行的策劃方美國婦女界的梅樂內夫人也為居里夫人舉行了一場歡迎會,而且非常盛大。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多么受歡迎啊。
居里夫人把一生都貢獻給了科學研究。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也因此兩度獲得諾貝爾獎。在純粹的學者心目中,科學是最神圣的,是屬于全人類的。因此,她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于世。在書中,愛因斯坦對居里夫人做出了很高的評價。我也從心里發出對居里夫人的敬佩之情。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不管干什么事情,堅持、勤奮、刻苦、認真是最重要的。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3
居里夫人大家一定知道,她的一身中有著非常多的成就,其中最熟悉的就是她發現了鐳,所以我們稱她為“鐳的母親”。此外,她還利用鐳造出了X光的前身——X射線,并親手照出了自己手的圖片。
《居里夫人》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她人生中的重要事情以及她所取得的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戰時的居里夫人。在那時,由于醫療設備不夠先進,居里夫人決定把X射線裝備在醫療車上,親自到前線去。但遭到了人們的反對,因為當時X射線沒有大批量生產,很多人懷疑它是否有效,但居里夫人心意已決,自己的女兒也決定去。到了戰場上后,由于X射線能讓醫生知道傷員體內的'情況,從而對癥下藥,死亡率明顯減少。
看到這,我陷入深思:居里夫人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因為她榮獲幾次諾貝爾獎,并且有多項發明專利,她完全可以雇傭人去操作而不必親自冒著身命危險跑到前線,但是,她把獎金全給了人民。
居里夫人以及很多人都一樣,他們的一身都在為人民服務,而且把本應屬于自己的東西全都給了他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4
居里夫人,一位世界聞名的杰出科學家,一位熱愛祖國的波蘭少女,一位勇敢的求學者,一位堅強的妻子,一位偉大的母親……讀完這本書,我不禁從心中感嘆道,一個人成功的道路竟如此坎坷,我也不得不被這位天才女科學家的堅強、執著、勇敢而感動,居里夫人傳 讀后感。只有一個詞能形容她——偉大:這位科學家為了世界和人民,提煉出了一種可以治療可怕疾病的神奇元素——鐳,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融入到了滾滾瀝青中,最終獲得了榮譽和成功。她是一個愛國的女孩。用智慧蒙蔽愚蠢的考官,在那個可怕的時間里,俄國人侵略波蘭,俄國佬兒讓波蘭的學生用“謊言”來回復他們,而聰明的瑪麗總是被叫來回答,那一刻,她小小的心靈總是被屈辱和恐懼占領,作為一個愛國的學生,謊言帶給她的是無邊的屈辱和痛苦,可她堅持下去了,因為她明白,祖國的未來等著她去創新、建造。
她是一個勇敢的少女。當祖國被外國侵犯時,她選擇離開自己心愛的祖國,孤身一人前往巴黎,在陌生的城市中求學,終于有所成就。她是一個堅強的女人。一九零六年四月十九日是個痛苦的日子,因為這天,居里夫人喪失了她的配偶:皮埃爾·居里。但這并沒有使她崩潰,理性的力量支撐著她,讓她面對著冷漠的社會,獨立的生活使她堅強,從此,她放下一切,投注了所有的.力量于科學研究,最終成功地發現了鐳的用法:治病救人,并第二次榮獲諾貝爾獎。她是一位難尋的婦人。當她得到成就時,對金錢名利視而不見,把獎章拿給女兒們玩弄,不不因自己的殊榮而驕傲。
這本傳記是她的二女兒艾芙·居里所寫,真實地記錄了居里夫人的一生。文中多處采用了與居里夫人相關的日記,用這種方式突出她的心情、性格、為人。在皮埃爾逝世時,她的日記中,彌漫著悲痛,從“一動不動”、“如入無人之境”體現出她對丈夫真誠的愛和思念。巴黎大學在皮埃爾逝世后邀請居里夫人任教時,她所寫的日記顯得悲憤而鎮定。正如皮埃爾所說:天才女子十分罕見。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5
書像一位老者,講述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書像一座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書也像一名老師,給我們講述世界上的真理。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本好書《居里夫人自傳》
相信大家都認識居里夫人吧?但你深入的了解過她嗎?現在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居里夫人原名瑪麗。居里,是巴黎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成就包括了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悲慘的`,祖國被侵占,承受著沙皇的統治,她的童年充滿了憂傷,這也漸漸形成了她理想的初衷。
進入大學后,她繼續不停地努力學習。她租了一間小房子,經濟的窘迫和廢寢忘食的學習讓她有一次差點被餓死。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去了,她有太多太多的無奈,太多太多的艱辛,可她用她那瘦小的肩膀,堅定的信念,在科學界里碩果累累。
她也曾有過迷茫,丈夫死后,她非常傷心,意志消沉了幾個月,但最后她還是重拾信心,又開始了新的生活。居里夫人做到了,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她鐘愛的科學事業。
有人說:居里夫人的一生是幸運的,但他們不知道居里夫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淚水,有這樣一句話說的好,“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居里夫人去世了,在科學界它完成了使命,所有人都為她感到痛心。但她堅強勇敢,不怕苦的品質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頌,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樣!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6
我讀了《居時夫人》這篇傳記后,覺得要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就必須有一定的素質和修養,這本書介紹了居里夫人的一生。居里夫人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他們的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是人們理想的境界,就像居里夫人所說的“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該做的'事”。我們出生后,就決定我們將要承擔責任,就要對社會負起責任,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樣人們才會記住你,才不會被人們遺忘。就像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讓全世界的人類知道,因為這個成果是應該所有人擁有的。居里夫人說:“科學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個人。”像這樣令人奮進的名言居里夫人還說過很多,看了那些名言可以使我們的思想進化,我們長大后要學習這種精神回報社會。
我覺得這種書能讓你更好的學習,更進一步接近成功之路,促使我們的成功邁進一大步。這本書讓我領悟了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基本要求。以前覺得看長篇的書很沒意思,但是我看了這本名人傳記之后,覺得挺有意思并深受啟發的。
現在看現來這些書就像我們的啟蒙老師一樣,在辛勤地開發我們的智慧,讓我在成功之路上少了一道障礙,讓我們的成功之路走得更加順暢,也讓我們少操一份心。我想看看這些書,也會讓我們的作文語言表達更加好一點。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7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經常給我講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這個光輝的名字就深深的烙在了我幼小的心里。如今長大了,我多么渴望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她呀!
生日那天我如愿以償的得到了《居里夫人》這本書,我便情不自禁的翻閱起來。居里夫人是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她出生于波蘭,她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曲折。小時候,她忍著亡國之恥,10歲那年死神無情的`奪去了她母親的生命,對瑪麗來說沒有比這更悲傷的了。可是她沒有被打倒,反而學習更加努力更加刻苦了,她忍著生活的煎熬,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提煉出了鐳。這一偉大的科學發現震驚了全世界,使她獲得了諾貝爾獎。
但不幸的事又一次發生了,丈夫慘遭車禍身亡,這無疑又給居里夫人一個沉痛的打擊。但她化悲痛為力量,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她又走上了諾貝爾領獎臺。看完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居里夫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居里夫人能成為萬世敬仰的楷模,是因為她從小意志堅強,攻破了學習工作上的一個有一個堡壘。我不禁聯想到自己,在學習中碰到難題就煩躁不安,不想克服,不是問家長就是問同學,很少自己解決。為這事父母不知批評了我多少次,可每次我都不在乎,還振振有詞的說:“不懂就不要裝懂嘛!”
現在我才知道,這是一種依賴性的不良習慣。是的,一個人要想在學習工作中有所成就,就要從小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追求,去探索。
看了《居里夫人》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頑強的精神,在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排除萬難,努力前進。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8
那天晚上,我的書桌上出現了第一本課外書——居里夫人。
這本課外書正是我渴望要讀的。喜歡讀書的我放下手中的玩具,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書中的精彩情節就像一塊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為居里夫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挫折而傷心,更為她在科學上取得的偉大成就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當我看到居里夫人第二次接受諾貝爾化學獎時,我仿佛也像到了授獎儀式上那樣激動不已。作為一名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為科學付出的心血,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無人可比擬的。正如她所說的:“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實。”即使她得了惡性貧血后,她還是不停息地工作。居里夫人將所有的財產都投入到研究試驗中,而她得獎后又把獎金捐獻給醫療機構。
看完了居里夫人的故事,我凝望著封面上居里夫人的照片。居里夫人身著一件普通的長裙安詳地端坐在那里,挽起的發髻和衣裙上沒有佩帶任何首飾。然而,她柔和的目光卻顯得那么剛毅,真像是一尊智慧和美麗結合的`女神。難怪偉大的愛因斯坦也說:“在我認識的所有人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和鮮花所顛倒的人,她是最美的人。”居里夫人身上所煥發出來的美和愛的光輝,正是她對祖國、對科學的滿腔的愛,對科學嚴謹求實的精神,是她那遇到挫折毫不妥協的韌勁。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使得實驗室的簡陋、實驗的艱難、寒冬和酷暑都黯然失色。居里夫人的美是從內心流淌出來的沉靜而優雅的韻律。
夜深了,家里靜靜的,只有我的書桌上還亮著燈。朦朧的月光照射在我的床邊,我望著窗外,星星眨著它的一雙亮眼睛。我興奮地想:原來世界上的美可以用眼睛看到,還可以用心去體會,更可以通過書本去感悟一些像居里夫人似的“美”。
一天又一天,看著居里夫人的畫像,感受著她用生命調繪成的輝煌,我的心中頓時變得豁然開朗。我期盼著在書櫥和書桌間漸漸長大。在書的海洋里,我會過得充實而自信,因為我愛我的書櫥,更愛著那些,滿載精神財富的書。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9
今天,我在《經典閱讀》上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刻苦求學的居里夫人》,我讀完后,深有感觸。
文章主要講了: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華沙。那時,波蘭正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了。而且,她的媽媽和姐姐也先后去世,這使她非常難過。但是這并沒有阻止她對學習的熱情和追求。最終,她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
讀完了文章,我明白了: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驕人,如此優異的'成績,是因為她刻苦學習得來的結果。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聯想到了自己:我讀三年級的時候,成績不穩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成績有時考得高分,有時考80多分。但是,我并沒有放棄,而是越來越努力學習。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人生。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10
剛入中小學時,居里夫人的小故事早就廣為人知,她是杰出的生物學家,她是啟迪我取得成功的主心骨是堅持不懈的人,《居里夫人》這本書使我更刻骨銘心地掌握她,今日,就要我一吐為快吧!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艱苦的,她從小聰慧過人,但一直遭受著滅亡的恥辱,親姐與媽媽相繼離逝,這都讓她悲痛十分,可是,堅強不屈的她并沒有讓步,她去當家教,以后攢就行了去留學的.錢,經歷一番艱難,她大學畢業,又與丈夫在室內空間設計狹小的庫房里歷經數十次實驗提煉出鐳。最終得到 諾貝爾獎,受萬人景仰。
在其中,我非常忘不掉居里夫人那類工作精神、為人處事心態,她的堅持不懈是那麼令人震驚:她身兼數職,還為了更好地考試而放棄睡覺時間;她三十歲時要堅強的意志擺脫病痛;她在簡單不堪的倉庫里開展四年的科學研究;她的科學研究被恩師抵制,但她仍在再次;父親去世,接著老公又因車禍離世一連串的嚴厲打擊使她難過,但她仍在堅持不懈。
看啊看,我禁不住不高了頭,回想到自身:日常生活無拘無束,沒有管束,每天在父母的關愛下發展,平常念書碰到困難就膽怯,找大人幫助,就連一不小心劃傷手,還要喊痛,還右手抓一把汗,右手抹一把淚的,再回頭瞧瞧居里夫人在艱難眼前從來不低下頭,在倉庫里:夏季,工作服裝被塵土和汗液弄得又臟又潮;秋季,經常有陣雨,使她要把設備搬來搬去;冬季,以防中毒了,要把窗子開啟,凍得握筆都是個問題。我真愧疚。
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居里夫人鍥而不舍的精神使我銘記在心,最后,她成功了,變成了數萬人敬仰的角色,變成了啟發我的嚴師,我一定要向她培訓學習,心動不如行動,現在開始!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11
居里夫人,一個神圣的名字。在戰火紛爭的年代,她是人們心中的天使,有了她和鐳,病痛將會減緩。而現在,她是人們心中的神靈,她是一個目標,也是動力,無數杰出的人才在她的光輝與指引下,走向那個世界的頂峰。
她的傳記,似乎只是在平靜地敘述,自己的成長、求學、研究和愛。可她那起伏的`人生注定不會平靜。居里夫人經歷的艱難痛苦有誰能體會?她像圣人一般,發現了新事物,全帶給人類,自己分文不取。盡管自己窮困潦倒,卻依然只是一味地付出。至于索取,僅僅只是一些社會名流對其的捐助罷了。
她堅毅、努力、頑強的品質,帶給了她無限的名譽,只是她對此卻是一屑不顧,全身心投入到實驗中。她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實驗室中渡過的。
對此,我們不會不對其高尚的品質進行贊揚。居里夫人的自傳,引導了無數人走向成功。為什么?因為整本書中都透露著一種不屈的信念,大膽的猜測,執著地奮斗,這種精神,正是令我們振奮的力量。進取之心油然而生。這也正是居里夫人永恒的美麗。
百年來,人才也是輩出,可居里夫人卻憑著她的人格魅力影響了不止一代人。這位人類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必定還會影響更多人,她的永恒之美,也必將更加美麗與燦爛。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12
《"鐳的母親"居里夫人》寫了法國第一個物理學家發現了鈾鹽礦物能放射出一種與X射線相似的奇怪射線。居里夫人對此很感興趣,于是就和丈夫找了一間沒人用的破舊的屋子開始實驗。居里夫人大膽推想:在瀝青鈾礦中可能含有一種未知的元素。他們于是制定分析瀝青鈾礦的新方法。由于沒有先進的提取設備,她和丈夫只能不分晝夜地把幾千斤的瀝青鈾礦渣,一鍋一鍋的煮沸,反復攪拌,一點一滴地結晶。
不久,他們提煉出了一種新放射性元素,為了紀念祖國波蘭,她把它稱為"釙"。經過一千三百多個晝夜,他們終于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鐳。書中讓我佩服的是居里夫人與她的丈夫不分晝夜地把瀝青鈾礦渣攪拌。而且,他們是經過了一千三百多個晝夜才提煉出十分之一"鐳"的,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想要提煉出"鐳"必須要有耐心,而我就沒有耐心。
有一次,表哥不知從哪里找來了木炭,硝石,報紙與火機,我見了迫不及待地把報紙點著,想把報紙放在木炭和硝石中間,看看木炭和硝石會有什么反應。突然,表哥把硝石拿走,然后說我做事很沖動,沒有耐心,也沒有想想后果,如果剛才不是他把硝石拿走,那我現在也許會有生命危險。說后,表哥拿起報紙,重新點著,然后丟到硝石與木炭所在的地方。"轟"的`一聲,響聲在表哥的身后響起了,好在表哥跑得快,不然,表哥不知道會被炸成怎么樣,是被炸成肉醬 還是被炸成蔥油餅 不過表哥早就做好準備了。看到這番情景,我想到剛才自己那么沖動是不對的,決定以后不再那么沖動了。
讀了這本《"鐳的母親"居里夫人》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沖動,沒有耐心。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13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居里夫人》,它講述了居里夫人------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一生。看完這本書,我震撼了,居里夫人的一生都在研究科學,盡管實驗條件非常差,但是她依然堅持著,甚至最后因為被鐳鍢射至死,是一位為科學做了巨大貢獻的人。她就像科學道路上的一盞照明燈,為后來的科學研究者照亮了道路。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不能只滿足于回憶居里夫人為科學做的貢獻,她有許多品質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她的堅強,她在小時候就受過兩次打擊-----母親的逝世和姐姐的去世,但是,她卻沒有像別的小孩一樣,徹底的崩潰了,反而還發奮圖強地學習了,成了學校的高材生;而且居里夫人還非常愛國,一直渴望波蘭擺脫俄羅斯的統治,早日奪回主權。但我始終覺得最值得學習的,還是居里夫人那種臨危不懼的秉性,似乎注定了她會一鳴驚人。
最后,我深深地感悟到:除了一定的聰明之外,專注和堅持才是人類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利器。
讀《居里夫人》有感 篇14
我非常欽佩居里夫人,不僅因為她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而且因為她對學習、對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
在瑪麗四歲時,他們一家到鄉間去避暑,那時,她的姐姐布羅妮雅就要上學了,可是,當父母教她念字母時,她一點也不想學,于是,她便叫瑪麗做學生,自己做老師。而四歲的瑪麗居然學過一遍就會了。后來,學生比老師更熱心起來。瑪麗從小就比別人好學,在她看書時,不管周圍有多么吵鬧,都不會使她分心,瑪麗總是那么專心致志,再難記的詩,她只要讀一遍,甚至聽兩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所以大家都很服她。
每當我讀到這時,我就會想起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寫作業慢,寫過作業之后,有時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己復習,而有時寫完作業后就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了。雖然我背書也很快,可是背得快,忘得也快。不快還好,我看書時還比較專注。有一次電腦老師讓我們在教室里看電影,但也可以做別的事,于是我便拿起一本《作文選》看了起來,我看得很入迷,甚至連下課也不知道。直到同學們硬拉著我去玩,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書。
每當我看到瑪麗在八歲時為自己已經二十一歲的姐姐能夠上學而自己不得不輟學時,我的眼框浸滿了淚水。我們現在這些獨生子女,父母總是把我們含在嘴里,給我們最好的享受,極力呵護著我們,但也許我們都是蜜罐里泡大的,什么事情總是想著自己,什么時候想過父母,想過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