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居民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居民消費情況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居民消費情況調查報告1
我國土地、淡水、能源、礦產資源和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制約。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設節約型社會,生產領域節約是重點,消費領域的節約也相當重要。為了全面了解城市居民家庭對節約消費問題的一些看法,加快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不久前在重慶、大連、成都、南昌、商丘、溫州、保山、濟源、海城和個舊10個大、中、小城市對1000戶城市居民家庭進行調查,收回有效樣本1000戶。本文以該調查結果為基礎,對城市居民消費狀況進行描述性分析。
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男女比例。調查結果顯示,本次調查家庭常住人口3011人,其中男1481人,占49.2%;女1530人,占50.8%。
2、家庭結構劃分。單身家庭占2.8%;夫妻戶21.8%;兩代同住戶61.7%;三代同住12.5%;其他1.2%。
3、戶主文化程度情況。小學及以下占5.5%,初中24.7%,高中23.7%,中專技校職高11.9%,大專21%,本科12.8%,碩士及以上0.4%。
4、20xx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狀況。500元以下的戶占1.6%,500-1000元的戶占5.1%,1000-2000元的戶占7.1%,20xx-5000元的戶占17.3%,5000-10000元的戶占40.1%,10000-50000元的戶占28.2%,50000元以上的戶占0.6%。
5、按戶主的職業劃分: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占14.9%,專業技術人員占6.9%,教師、醫生占5.4%,工人占12.5%,農民占0.7%,離退休人員占26%,商業工作人員占4.9%,個體戶、私營企業主占5.3%,企業管理人員占8%,自由職業者占3.5%,下崗、未就業占4.3%,其他占7.6%。
6、家庭住房面積情況。小于50平方米的戶占14.3%;50-79.9平方米的戶占48.1%;80-119.9平方米的戶占25.3%;120-149.9平方米的戶占7.8%;大于150平方米的戶占4.5%;
7、家中擁有的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電視機的占99.2%;擁有洗衣機的占92.2%;擁有電冰箱的占89.7%;擁有電腦的占45%;擁有汽車的占4.7%。
居民家庭的儲蓄目的及投資方式
1、居民家庭的儲蓄目的。
在調查的1000戶居民家庭中,有36.6%的家庭首選儲蓄目的是孩子教育。從戶主的文化程度看,戶主是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庭,其儲蓄目的是養老和防意外,比重均為20%;戶主是碩士及以上的儲蓄目的是正常生活用,比重是50%;而戶主是初中、高中、中專、大專及本科文化程度的,其首選儲蓄目的均是子女教育,其比重分別是28.7%、34.2%、37%、50.5%和43.8%。對不同收入家庭分析,其首選儲蓄目的都是子女教育。按戶主的不同職業分,只有離退休人員及自由職業者的首選儲蓄目的是正常生活用,其他職業者的首選儲蓄目的都是子女教育。其次有22.4%的家庭第二個儲蓄目的是為了養老。再次,有23.1%的家庭第三個儲蓄目的是防意外。
2、居民家庭的投資方式。
在調查的1000戶居民家庭中,分別有61.9%和25.6%的家庭首選及第二投資方式是銀行存款。從戶主不同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中專技校職高,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看,首選投資方式比重的均是銀行存款,比重分別為41.8%、60.7%、63.7%、65.5%、61%、67.2%和75%。
20xx年的消費支出及預期消費投向
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有47.6%的家庭食品支出,其次有16.7%的家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最多;再次是10.4%的家庭購房與建房支出花費最多。
調查結果還顯示,預期消費最多將是子女教育費用,有40.5%的家庭首選此項;其次是醫療費用,28.4%的家庭選此項;還有13.8%的家庭認為養老支出將是的'消費;7.7%的家庭認為購房將是未來的消費。
居民家庭每月能源消費量
1、水耗量主要集中在5-9.99噸。有38.3%的家庭每月用水在5-9.99噸,有31.3%的家庭每月用水10-19.99噸,有20.9%的家庭用水量在5噸以下,還有3%的家庭用水量在30噸以上。
2、電耗量主要集中在50-149.99度。有55.8%的家庭每月用電在50-149.99度,有25.4%的家庭每月用電150-249.99度,有11.8%的家庭用電量在50度以下,還有7%的家庭用電量在250度以上。
3、天然氣耗量在30立方米以上的戶比重為26.2%。在1000戶居民家庭中有362戶使用天然氣,其中95戶每月耗量在30立方米以上,占26.2%。
4、煤氣耗量在10-10.99立方米以上的戶比重為25%。
在1000戶居民家庭中有324戶使用煤氣,其中81戶每月耗量在10-10.99立方米,占25%。
居民節約意識逐漸增強,責任清晰
居民能夠正確面對資源不足的現實,關心我國正在開展的節約型社會建設宣傳活動,普遍認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很有必要。84.1%的居民知道我國正在開展的節約型社會建設的宣傳活動。
1、節約是建立在質量基礎上的節約。在問到“您家購買食品時更關注食品的質量還是價格”時,有845戶居民家庭選擇“喜歡質量好的”,占總調查戶的84.5%,只有15.5%的家庭選擇價格低的食品,在價廉和物美兩種選擇上,物美仍是人們的最愛。
2、部分家庭喜歡購買節能型產品。在有私家車的家庭中,有42.6%的家庭擁有節能汽車。在所有調查戶中,有19.3%的家庭擁有節能彩電;有32.5%的家庭擁有節能冰箱;有18.1%的家庭擁有節能空調;有20.8%的家庭擁有節水馬桶;有78.9%的家庭擁有節能燈。
3、循環用水,充分利用水資源。在日常生活中,有68.2%的家庭注意采用循環用水的節水方法,既利小家,又利大家。絕大多數人贊同大力節約用水,積極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網改造,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
4、居民對日常生活中節約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位,52.9%的居民認為“非常有必要,從點滴做起”,45.8%的市民認為“能省就省,但不用刻意”;認為“不用節約”僅1.1%。
對普通市民來說節能的落腳點就是能“省錢”,是有現實意義的,是符合廣大居民需求的。調查顯示,57.6%的市民家庭“希望在水費、電費、煤氣費支出”方面省錢。82.7%的市民對賓館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持否定態度,有63.1%認為“一次性洗漱用品,給住宿帶來了方便,但確實有點浪費”,19.6%“認為應該取消,是一種浪費”。65.9%的居民表示“日常生活中如果環保可回收用品的價格比同類用品的價格高些”也愿意購買。
廣大居民把節約型社會建設視為己任。認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關系到千家萬戶,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不僅政府要對此負責,而且廣大居民自己要對此負責。另據XX市抽樣調查,92.7%的市民認為“每個人、包括自己”都應該“為節約型社會建設盡責任”。
成效明顯潛力巨大
1、居民家庭普遍地采取了各種節約措施,節約取得明顯成效。半數家庭在日常生活的水、電、煤氣消費中采取了節約措施。居民“在乎水費、電費、煤氣費支出,采取了節約措施”的家庭占57.6%;“在乎,但沒有采取節約措施”的家庭占31.2%,“無所謂”的家庭僅占11.2%。
2、大多數家庭購買和使用節能家電和節水型產品。77%的家庭“有意識購買和使用節能型家電、節水型產品”。
3、多數家庭采取了節約用水。我國水資源相對短缺,節水已逐漸成為人們的自覺的行動,68.2%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循環用水”。
4、廢物回收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居民的自覺行動。在政府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的政策的大環境下,城市居民在保護資源、對廢品的再生利用方面主動性較強,81.4%的家庭能“將家中的可回收的廢品送到收購的地方”;10.6%家庭是“有空就去,沒空就扔”;“當垃圾扔了”的僅占8.0%。
5、日常生活中仍有很多浪費,節約空間很大。雖然目前節約型社會建設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浪費現象仍然較為普遍。調查顯示,52.6%的家庭認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費現象”。31.1%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雖然“在乎水費、電費、煤氣費支出,但沒有采取節約措施”。64.2%的家庭經常使用一次性商品。31.8%的家庭對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尚未采用循環用水這一基本的節水措施。23.0%的家庭尚未有意識購買和使用節能型家電、節水型用品。而且在年輕家庭中,這種現象還要嚴重。
事實上,在已采取節約措施的領域和尚未采取節約措施的領域,節約的空間都是巨大的。調查顯示,84.3%的居民認為“住房、汽車、家電到小日用品,都有很可觀的節約消費空間”。在節約潛力方面,75.8%認為用水、用煤氣有潛力,69.8%認為照明用電有潛力,53.5%認為購買日用品有潛力,41.6%認為在外就餐有潛力,33.4%認為使用空調有潛力。
杜絕浪費轉變消費模式
調查顯示,家庭能耗的增長是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相適應的,收入越高的家庭,其能耗也越高,但是不幸的是其浪費也越大。反之,收入越低的家庭,其能耗也越低,相應地其浪費也小,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在這樣一種關系背后,是不健康的消費觀念和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在發生作用。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還必須遏制奢侈之風,杜絕奢侈行為,鼓勵合理消費,提倡資源節約型消費模式。
一方面要端正消費觀念。積極擴大消費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相輔相成和內在統一的關系。鼓勵消費并不是無節制地消費,更不是奢侈浪費。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而人們消費的“度”就在于資源和環境的可承載能力。資源是稀缺的,有的又是不可再生的,為了可持續發展,為了子孫后代,人類必須對自己的消費行為加以必要的、合理的節制。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必須在全社會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和浪費之風。
另一方面要倡導文明消費。高質量、高品位的消費,是生產和科技發展、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但是,不能“過度消費”。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并不是不要人們消費,更不是要求人們壓縮必要的消費和反對不斷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是提倡合理的、正當的消費,實行文明消費。文明消費是要把生活消費控制在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實現資源“效用”上。因此要從每一個人做起,在生活領域實行節水、節電、節煤、節油、節糧、節材等,真正體現“物有所值”、“物盡其用”。
在此基礎上,應該號召全社會科學消費,實現可持續消費,讓節約消費成為每個公民自覺的行動。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完善各項制度,規范和引導人們的消費。此外,要通過各種措施,以使全社會構建起人人節約、家家節約的良好氛圍,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成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中堅力量。
居民消費情況調查報告2
20xx年春節假期,全國旅游總收入達到5139億元,同比增長8.2%,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20xx年春節期間出境游客631.1萬人次,同比增長9.51%,再創歷史新高。而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另外,春節觀影已經成了很多人春節娛樂活動中的“必選項”。在電影票房方面,20xx年春節初一至初八(2月5日至2月12日)電影累計總票房達到68.68億元。當前國內消費內需將不斷擴大,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勢頭將更加強勁。
20xx中國居民春節消費概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春節消費也得到平穩增長。而在春節消費平穩增長的同時,新的亮點正在凸顯出來:商品消費更重品質;餐飲消費更顯年味;旅游觀影等體驗消費更受青睞。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興消費亮點紛呈。春節消費市場正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化,同時也更加注重消費品質;核心消費人群開始年輕化,消費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本篇報告將圍繞以下五個板塊對20xx春節居民消費情況進行闡述分析:
春運:十大團圓地河南占四城十大空城廣東獨占四城
數據顯示,從1月28日(小年)開始至2月4日(除夕)期間,與一二線城市人口流出相比,三四線城市迎來了大批返鄉過年的人們。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東莞、成都、蘇州、鄭州、杭州、佛山十個城市人員流出最多,成為“春節十大空城”。周口、阜陽、商丘、茂名、徐州、南充、宿州、黃岡、信陽、南陽10個城市為人員流入最多的城市,成為“春節十大團圓地”。
20xx春運趨勢分析
境內游:全國旅游總接待人次達4.15億,同比增長7.6%
數據顯示,20xx年春節假期,全國旅游總接待人次達4.15億,同比220xx年增長7.6%,整體接待人次呈現平穩增長;全國旅游總收入達到5139億元,同比增長8.2%,仍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
境內游:南方旅游城市熱度不減,新興旅游城市減受追捧
出境游:春節假期全國口岸出入境人員增長超一成
數據顯示,20xx年春節期間全國邊檢機關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253.3萬人次,與220xx年春節期間相比增長10.99%。其中,入境622.2萬人次,同比增長12.48% ;出境631.1萬人次,同比增長9.51% 。
春節期間,內地居民因私出入境增長最為明顯,共722.2萬人次,同比增長15.97%。春節期間,深圳、珠海等毗鄰港澳的陸地口岸出入境人數增長較快,珠海拱北口岸單日出入境人員最高達到41.5萬人次。220xx年新開通的廣深港高鐵西九龍和港珠澳大橋口岸均刷新本口岸單日出入境人次紀錄,分別達10.5萬人次和11.3萬人次。
出境游:亞洲旅游市場火熱,超三成出境游客選擇泰、日
20xx春節假期旅游趨勢分析
春節期間全國零售餐飲銷售額超一萬億元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隆重同時也是最具特色的傳統節日,親戚朋友相聚一堂辭舊迎新,也就免不了吃喝玩樂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5%,實現平穩增長。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近年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升級加快,居民收入增長等因素,促使居民春節假期在零售餐飲等方面消費支出持續增長。
年貨:休閑零食成最受歡迎年貨品類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顯示,在傳統年貨品類中,超半數受訪者認為休閑零食是最必不可少的,占比53.3%,其次是水果生鮮和酒水飲料,分別占比34.6%和30.4%。
購物:年貨節電商類APP日活躍用戶增長率達6.9%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xx年各大電商平臺年貨節活動期間,中國綜合電商類APP日均活躍用戶數較20xx年活動展開前增長6.9%,增長幅度明顯。 20xx年是年貨節發展的第五個年頭,是繼雙十一與雙十二之后的第一個購物節,年貨節打破了以往春節商品供給和流通條件的`限制,滿足了消費者在春節期間消費的剛性需求。
娛樂:20xx春節檔電影總票房達68.68億元
娛樂:20xx春節檔電影票房分析
一反春節喜慶歡快的節日氣氛,科幻類電影《流浪地球》成為了20xx年春節檔電影的最大贏家,綜合票房超過28.2億元,豆瓣評分7.9分,高出排名第二的《飛馳人生》0.9分,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反觀傳統類型的春節檔選手《神探蒲松齡》、《新喜劇之王》、《廉政風云》等影片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觀眾觀影習慣的不斷養成,新年假期看電影正成為人們共度春節的“新年俗”,與此同時觀眾對于影片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荒誕搞笑娛樂到影片邏輯、拍攝技術、特效水平等,觀眾的觀影口味正在發生改變。
娛樂:春節期間娛樂類APP日活用戶數攀升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xx年春節期間,中國綜合直播類、音樂類和短視頻類APP日均活躍用戶數較20xx年1月分別增長8.9%、7.8%和10.4%,增長幅度明顯。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春節社交屬性的特點以及娛樂時間零碎化的特點,為短視頻的發展提供了絕佳機會,短視頻拜年、春節紅包、短視頻民間春晚等方式不斷吸引用戶觀看及參與。
居民消費情況調查報告3
20xx年2月10日,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旅游研究院旅游消費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共同發布《20xx春節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于全國多行業旅游消費大數據,詳細解讀了20xx年春節假期中國旅游消費特點。
從旅游總人數看,重慶市高居榜首。
在游客增速方面,西安以30.16%的增速居第一位。
以旅游總消費來看,成都以206.9億元排在十座城市的首位。
從旅游消費增速來看,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成都、西安、昆明,均位于西部地區。
當然,旅游總收入并不能直觀反映本地區旅游市場的發展程度。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以“總收入/總人次”的方式進行了初步計算,發現在春節的人均消費方面,三亞、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人均消費超過千元,表明這些城市的旅游產品豐富度較高。
20xx年的春節旅游消費呈現以下特點:
01全國旅游消費市場共發展
春節期間,旅游熱點城市分布較廣,三亞、廈門、麗江等南方老牌旅游城市熱度不減;成都、杭州、重慶等新興旅游城市漸受追捧。
20xx年春節全國目的地身份旅游消費熱度
02假期第5天游客消費攀高峰
受商鋪停業影響,春節假期第二天旅游消費總量有所下滑,于第3天開始持續走高,游客旅游消費金額及筆數均于2月8日迎來頂峰。
03假期旅游消費力提升
隨著國民收入結構的整體提升,國內假期旅游正向高質量轉型。近三年來,春節旅游消費力指數持續增長,達115.4。從人均旅游消費金額來看,上海、杭州、北京、廣州、合肥、寧波、南京、無錫、蘇州及天津為Top10客源城市。
春節消費指數和20xx年國內人均旅游消費金額Top10城市
旅游消費力指數:當期居民人均旅游花費較上期變動情況。
04旅游住宿品質提高
35-44歲男性更追求卓越體驗,游客品質化消費訴求日漸突出,高品質住宿設施消費人次年增長率超35%,19年春節同比增幅高達45.3%。
數據說明:高品質住宿設施指每晚1000元以上酒店/度假別墅/溫泉酒店/民宿等各類住宿設施。
05旅游消費人群趨于年輕化
假期游客年齡結構呈年輕化發展。今年春節假期,旅游消費人群中25-34歲間的青年游客達40.9%,占比提升。
20xx年春節的旅游形式新變化:
歷史文化室內游成新熱點
春節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尚處于低溫時節,氣候變化也在影響游客出行安排。這將考驗一座城市的旅游產品豐富度,即在不適宜戶外旅游的時段,能否提供同樣受游客歡迎的室內旅游產品,將是一座城市旅游業能否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北京的統計顯示,全市重點監測的146家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量及營業收入受氣候影響明顯。累計接待游客同比減少13.6%;營業收入同比減少6.2%。
同樣,上海市在春節假期受陰雨天氣困擾。在此背景下,對外開放的84家博物館累計接待游客同比增長30%。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調查,春節期間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科技館的游客比例分別達40.5%、44.2%、40.6%,這一增幅高于參觀室外的歷史文化街區的游客增幅,但PLUS認為這一數據受春節期間戶外天氣影響因素較大,惡劣天氣導致戶外活動的選擇驟減,其結果不能完全反應為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室內游成為了春節新熱點,這個熱點中有游客“無可奈何”之舉的因素。
南方城市旅游消費正熱
在北方城市面臨低溫天氣的同時,南國氣候溫暖的城市旅游消費卻很“熱”,其中不乏來“避寒”的北方人。
20xx年春節,旅游消費表現突出的城市是三亞和廣州。
三亞是國內的`老牌熱門旅游目的地。20xx年春節,三亞市共接待游客99.65萬人次,同比增長3.06%;旅游總收入103.85億元,同比增長7.04%。
通過對近幾年的廣州旅游數據進行統計梳理,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在氣候條件穩定、旅游產品豐富度提高等因素的推動下,過年期間的廣州已經從“空城”向熱門旅游目的地轉型。
20xx年-220xx年,赴廣州旅游的人數增幅分別達到6.03%、15.1%和17.85%,而20xx年春節期間來廣州旅游的人數,甚至超過了當地常住居民的數量。
西部城市依然熱門,西安為代表
20xx年春節假期,西部城市依然是熱門旅游目的地,其中的代表為西安市。西安旅游業在最近幾年保持著高速發展。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統計發現,20xx-20xx年西安春節期間的游客總人次增速從20xx年的11.25%增長至20xx年的30.16%。在旅游收入方面,20xx-20xx年西安的春節旅游收入增速從20xx年的12.78%激增到20xx年的40.35%。
什么因素使得西安的旅游業在高速增長?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是善于借助新興傳播媒介。20xx年底因抖音等短視頻媒介的傳播,西安的多個景點成為了網紅打卡新地標;
第二是新景點的培育與發力。從20xx年西安市的旅游業數據看,春節期間大唐不夜城·現代唐人街接待游客同比增長235.59%;
第三是政府的重視力度。根據《西安旅游產業倍增計劃(220xx-20xx年)》,該市將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到20xx年,西安旅游產業總收入將力爭突破4200億元。
其他西部城市并發雄起
不僅是西安在20xx年春節期間人氣爆棚,西部區域的成都、昆明、重慶亦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
其中,成都是納入統計的10座城市中旅游業收入首個超過200億元的城市。其中成都的旅游業收入增速超過游客增速27.4個百分點。這表明,成都在刺激游客消費方面做出了更大的努力,能夠讓游客有更多的消費選擇。
昆明在20xx年春節期間力壓云南省內的麗江、西雙版納等,成為本省游客接待量第一的城市,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高鐵的建設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居民消費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居民消費調查報告11-03
居民消費調查報告9篇11-03
居民消費調查報告(常用9篇)10-19
情況調查報告07-03
情況調查報告01-24
近視情況調查報告07-03
閱讀情況調查報告07-03
家庭情況調查報告07-03
環境情況調查報告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