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作文5篇(實用)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并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而科學精神又是通過儒學的要義體現的。儒學傳統中這一被傳統社會奉為經典準則的“以修身為本”的理論,同樣也適用于現代社會。建設起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根本在于每個社會成員的素質狀況。只有每個社會成員都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個社會才能達到文明和諧之境。因而每個社會成員的和諧人生乃是組成和諧社會的基礎,而要達到和諧的人生,自然應從“修身”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結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儒家文化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這種凝聚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學文化中的和諧意識包涵天人關系的和諧與人際關系的和諧。關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過猶不及”,實質是強調矛盾的統一與均衡,強調通過事物之變的把握以獲得人際關系的和諧,避免和克服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國家、民族之間的對立和沖突。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聚之學的科學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它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對外兼容,這正是依靠儒學“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實現的。儒學在保持其學統傳承的同時,總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為主地匯通、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儒家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強大吸收能力和它強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國突出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儒家學說則更是這種精神的體現者和者。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是血與水、源與流的關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得說來,就是究天人之際,明修身之道,述治國方略,求天下為公,最終實現天人和諧的境界。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通過儒學體現,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優秀的儒家文化價值理念,“以儒治世“被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現實的需要,促使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價值選擇,用歷史的眼光和時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國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中國的未來而奮斗。
《儒家和諧思想的當代價值》中對和“為貴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與規范”的深入講解,可以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理念。
1、國家間相處的和諧理念:“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簡而言之是指承認“不同”,在“不同”的基礎上形成“和”,從而在本質上達到相近或相似。“和”、“同”兩個概念,都是講同一性的,但內涵卻有很大不同。“同”是指否認矛盾,不承認差異的同一性,而“和”則是承認有矛盾,有差異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而“和”則是一種辯證的思維。
儒家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補互濟;第三,整個局面因之而和諧。在與異民族相處時,儒家把這種“和”的觀念置于具體的民族關系中,出現了“和而不同”的理念,這一點與西方的民族觀念很不相同。今天,“和而不同”這一古老的觀念仍然具有強大的活力,仍然可以成為現代國際社會發展的一項準則和一個目標。中國奉行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的外交政策正是這一思想的鮮明體現。所以說,“和而不同”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理念。
2、國家內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仁政” 愛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內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的華夏民族和周邊的夷、狄、戎、蠻等諸少數民族進入地緣政治時代。在處理華夏民族與周邊民族關系上,儒家主張修“文德”的對外政策。從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發。顯然,受著如此“仁政” 愛民、“文德”教化和平思想深遠影響的中國決不會干涉別國內政,不會主動發動侵略其它民族、國家的戰爭,更不用說侵占其它國領土。所以,中國的崛起只會壯大國際社會上的和平力量。
3、國民個人修身的溫和信條:“誠”、“敬”、“信 ” 。
儒家傳統思想非常重視對國民自身進行修身的倫理道德教育。在此問題上,儒家強調“誠”“敬”“信 ”的和平修身信條,并形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對于保障國家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誠即真實無妄,敬即主一無適,信即真誠忠信,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沒有誠、敬、信,人就不能稱其為人,當然,沒有誠信人類也無法和睦相處,更談不上社會的繁榮昌盛。儒家思想主導思想潮流數千年,它所倡導個人要“誠”“敬”“信”的價值觀使得中國民眾自古形成熱愛和平的歷史傳統和心理基礎,也保證了它的崛起只會是“和平崛起”。近年來,由于中國信譽較好,其投資環境也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成為吸引外資的大國。中華民族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講求誠信的,都是負責任的。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只要合理地開掘儒學傳統資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就會以新的方式與世界文化、現代文明并存,并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將會建構一個更好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蘊含悠悠古韻的中國結飾,被人們視為吉祥物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如各具韻致的居室、車內掛飾,彰顯個性的包上掛飾……集實用性與居室,讓你放松打點身邊的一切,還可以作為禮物贈送親友,傳送祝福的心意……
沒錯,我正要向大家推銷古韻新穎的中國結……中國結的外形多種多樣,他們也有獨具一格的別名,如:禪語,一個木頭雕刻的蟬被串在兩個“單翼碧結”之中,加上用“吉祥結”的裝飾,讓天蟬栩栩如生。將這款紅艷艷的掛飾懸掛在室內的一角,營造出濃濃的年味,令滿堂生輝;還有一款名叫“蛟龍得水”的`中國結,這款木雕掛飾,是“六耳盤長節”、“砟醬結”與“雙環結”的結合,用作家居裝飾掛件,為居室倍加清雅。由此可見,每一個中國結飾都是每個員工勤勞的結晶啊!一個中國結可用的線種、配件維多,如:流蘇線、跑馬線、5號線、股線等;還有用到木雕、陶瓷、玉石、琉璃……中國結的種類多,當然,顏色也五彩繽紛,如:紅色代表樸素雅致、吉祥如意;藍色代表健康活潑、前途無限;紫色代表高貴典雅、簡潔利落……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不同喜好購買,價格不等,大小也不等,也可以根據居室大小或贈送親友的方式購買。
留在我的手中,不如贈人之美。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每次中秋節晚上我和家人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著又大又圓的月亮。啊!桌上的月餅真多啊!有哈密瓜味的,有菠蘿味的,有五仁味的,還有豆沙味的……這么多各式各樣的月餅饞得我真流口水!
我選了一個豆沙味的`,我咬了一口,叫道:“真好吃,真好吃!”爸爸看到了,說:“月餅的確很好吃,但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我說:“不知道,那你能講給我聽嗎?”爸爸說:“能。”于是爸爸講了起來。講完后,我終于明白月餅的來歷,原來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漸漸地在中秋節那天賞月和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它代表著平安,幸福,慢慢地,月餅也成為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不但好吃,還有來歷,我喜歡中秋節!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今天,我從“嘉一”學習回家,就馬上打開電腦,找起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我一打開傳統文化的資料,就出來了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筷子。中國象棋。風箏。十二生肖剪紙……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劇臉譜,中國結。所以我花了一個京劇臉譜,中國結太難畫了,就叫媽媽買了一個。
媽媽買的中國結非常特別,很好看。中國結是用兩條線編成的,外面一圈是紅色的。里面一圈是黃色的。而且,中國結下面還有一個接一個的京劇臉譜。第一個是紅臉的,第二個是藍臉的,第三個是白臉的……
其中最有趣的是那個黑臉的.。我問:“小姨他叫什么”小姨說:“你看他的臉黑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包公”。我又問:“小姨,為什么他是包公”。小姨說:“你看,他額頭上有個月亮,這就是包公。”我聽了小姨話想:這些臉譜可真有趣啊!
以后哦,我一定要多看京劇,了解更多的京劇臉譜。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我們收集了我國的文化——國畫。有的收集關于國畫的圖片、有的收集國畫的資料、有的收集國畫的內容和工具。
我知道畫國畫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水、宣紙、顏料、絹。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
技法可分為:工筆和寫意。國畫,歷史悠久,其中,內容豐富多彩。大多的國畫反映了當時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風土人情,我們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人物畫最多,畫面內容最豐富的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人物之多,千姿百態。
這幅畫給后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展現了作者精湛的繪畫技藝,這也是這幅畫的永久價值歷史所在。國畫除人物畫之外,還有山水畫、水墨畫、工筆畫等。像著名的`畫家齊白石創作的花鳥魚蟲,活靈活現,給人們逼真的感覺,而他所畫的蝦,仿佛輕輕一碰就會游走一樣。
大師用他那高超的技藝給我們展示了生活之外的另類世界。國畫,中國傳統文化,它把中國的藝術展現給世人,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7-02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11-04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經典)09-14
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作文02-27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02-04
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11-03
(精選)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11-30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經典]12-05
[經典]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