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文經(jīng)典(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掛艾草,而令我最難忘的是家鄉(xiāng)的端午龍舟賽。
清晨,我早早地來到護城河邊。哇!好多人,真是人山人海呀!河面上,六只龍舟排成一排,整裝待發(fā)!芭!”一聲令響,六只龍舟像離弦的箭向前飛弛。只見2號龍舟的舟頭上,一位壯實的大漢揮舞著鼓錘,“咚、咚、咚……”的鼓聲震天響。在鼓手的'指揮下,三十位選手飛快地揮動著手中的船漿,動作整齊劃一,龍舟也比其他隊伍遙遙領先。
在一片熱鬧聲中,龍舟賽結束了,2號龍舟獲得了冠軍。端午賽龍舟真激烈。
端午節(jié)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今年的端午節(jié)有什么事情?讓我們大家想一想吧。
我記得端午節(jié)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吃粽子,吃完粽子后我們去叫大姑,大姑和我們一起去接奶奶,奶奶給了我一個雞蛋,吃完雞蛋三大爺給我和大姑一人一袋子牛肉干,然后我們就一起去東二環(huán)拔艾草,艾草對我們有很大的好處,它能驅蚊、做藥、洗腳還有把艾草插在門上可以避邪。我們一起拔了兩大袋,我也收獲了很多,我撿了兩個很漂亮的石頭,我還摘了一朵滿天星和幾朵小野花,中午我們吃的面片,下午我們又去拔苦菜,我拔的`都把腳扎了,下午媽媽給我吃苦菜,那味道好像吃了藥一樣苦。
今天我們全家的收獲真不小,我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端午節(jié)很快樂。
端午節(jié)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到了。這天早晨,姥姥姥爺來我家,我就急忙穿好衣服,來迎接姥姥姥爺。
老爺說:棒棒,我們今天要去寶雞看望妹妹!我說:耶!然后我們吃完早飯,急急忙忙開著媽媽的車去寶雞,我們差不多開了2個小時才到寶雞的。
到了寶雞以后,妹妹就一下子撲到了我的'懷里,我就和妹妹在小姨的店里玩耍,我和妹妹打游戲、吃雪糕、吹泡泡糖,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妹妹依依不舍的和我說再見,我也依依不舍的和妹妹說了聲再見。
今天玩得真開心呀!
端午節(jié)作文 篇4
到端午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傳說,人們?yōu)榧o念屈原,把米粒灑在江河里,但是米粒很快就被魚吃完了。后來,人們想了個辦法,用粽葉把米粒包住扔下河,魚兒以為是粽葉就游開了。從此粽子就流傳下來了。
下面我來告訴你們做粽子吧!先要準備糯米、紅棗、粽葉和肉。糯米要浸泡一個晚上,肉要把它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粽葉要洗干凈。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包了,把粽葉打開,在中央放一些糯米,再放一小塊肉和一個棗子,還可以放幾粒豆子,再用繩子把它捆成一個三角形,這樣就做成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它放進鍋子里蒸一個小時,就可以了。蒸出來的粽子有點綠色,聞起來很香,真叫人口水直流。吃起來甜甜的`,有點粘口。
你們想吃嗎?想吃的話就到我家來,我一定做給你吃!
端午節(jié)作文 篇5
今年的端午節(jié)到了,但比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放假了,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整天讀書的學生,但在這放假期間,更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粽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為什么再多按誤解要做這么多事兒?怎么會有端午節(jié)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就干!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于找到了: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粽子變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作文 篇6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占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lián)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沙䥽鴩龥]有聽屈原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后來秦國果然侵占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歷五月初五寫下最后一首詩《 懷沙 》 ,然后抱著石頭投入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爭先恐后地劃著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尸體,就用那棕葉包著糯米扎好扔進水里,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后,人們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直到今天,每年端午節(jié)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jié)來歷。
端午節(jié)作文 篇7
中式的愛,素來溫淡如水,它卻在細微處生根發(fā)芽。
又是一年端午。
每年端午,外公、外婆都會趕來和我們一起過節(jié),今年也不例外。
老人們先是包粽子。奶奶手拙,外婆便手把手的教,攫起一汪碧葉,填上白米,手指翻飛,綠粽包成形。纖白的粽絲交錯、纏繞、相分、重聚。陽光灑下來,兩老人的頭上,似乎盤了兩朵夕陽中的'暖云。
不同區(qū)域,不同文化,竟以家庭形式相融,綿長并溫暖。
接著是編蛋絡,妹妹軟團團地膩在外公的懷里。外公放下手中的活,忙里偷著閑,幫她編起蛋絡來。外公的手并不如外婆一般靈巧,但外公樂呵呵地耐著性子,一結一結的相扣起來,妹妹也時不時搗個鬼,弄亂個順序,將蛋絡亂糟糟地系在一起。外公也不惱,笑著教妹妹解開。兩個人,兩雙手,兩張笑臉,在夕陽下越發(fā)美好。
已而夕陽在山,鍋中騰起一陣白霧,是粽子熟了。
這時候鄰里間的大門便敞開了,孩童們在鄉(xiāng)間的泥土路上噼里啪啦響了一片,各家的粽子送去了村子里的每一家。還是一樣的餡,還是與去年不變的人情味。
桌上擺滿了各家的粽子,線也五顏六色。一層又一層剝落粽線,白與紅,粗與細的線細細繞開,相錯,纏繞。粽香涌涌,粽入口即感到人間之溫暖。孔家的入口即化,李家的甜糯粘口,張家的富有嚼勁這濃香,這滋味,讓五臟六腑感到人間之暖意。
院落里,家人的、鄰人的笑語歡談在充滿粽香的暖霧中彌漫。
吃完粽兒,集好粽絲,沖刷、洗滌、納好,來年繼續(xù)。
夕陽擁裹了眾人,暖了一片,暖了人心。
端午節(jié)作文 篇8
端午節(jié)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jié)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粽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jié)的粽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里和鄉(xiāng)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xiāng)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粽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粽子,里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粽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粽子,我一直到現(xiàn)在都認為奶媽的粽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粽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粽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jié),于是,包粽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和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粽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粽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xù)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xiàn)在仍然不會包粽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粽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粽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jié)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粽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jié)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粽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jié)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jīng)把端午節(jié)和春節(jié)、中秋節(jié)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guī)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步子已經(jīng)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jié)日。
端午節(jié)作文 篇9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在我的家鄉(xiāng)——蘇州,到了端午節(jié),每家每戶都包粽子,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關于端午節(jié)的故事吧!
端午節(jié)那天,奶奶教我包粽子;包粽子要準備好粽葉、稻草、米、棗子和肉。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包了起來。先拿一張粽葉折成三角形,放上米,然后放上棗子,再把粽葉裹住,最后用一根稻草綁緊,一個棗子餡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又教我包了一個肉餡的粽子。
奶奶一邊教我一邊給我講粽子的由來。在古代的吳國,大將軍伍子胥來到蘇州,為吳王闔閭建了蘇州城,后來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殺死,扔到河里,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后,吳國就被越國給打敗了,但是蘇州城卻留下來了。老百姓為了不讓小魚去吃伍子胥的身體,就包了許多粽子扔到河里去喂魚,到了每年的五月初五,老百姓就會包粽子紀念伍子胥,于是包粽子就變成了一個民間習俗,傳承至今。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賽龍舟,這個習俗最早起源于江浙一帶,現(xiàn)在賽龍舟已經(jīng)變成了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
包粽子真有趣,既能自己動手,還能學到知識。以后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都要包粽子。
端午節(jié)作文 篇10
吃黃鱔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jié)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jié)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yǎng)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吃面扇子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jié)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fā)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jù)說是由端午節(jié)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jù)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吃打糕端午節(jié)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jié)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于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jié)日的氣氛。吃煎堆福建晉江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jié)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jié)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吃薄餅在溫州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采用精白面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后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卷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作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06-26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4篇08-12
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作文六篇02-17